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河童之夏》观后感(优秀5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河童之夏》,很动人的卡通片。奇怪,这一年常常被卡通片感动着!
咕,注定是孤单、寂寞的。因为他在河童灭绝了很多年之后,在完全被人类占据和控制了的地球,很偶然地从化石中复活了。虽然很幸运,他遇到的是一个善良的家庭,可是周遭还有那么多不善良的眼睛虎视眈眈地盯着,孤独和恐惧总是如影随形。
咕用尽全力也没找到同类,可是他幸运地找到了已经死去的爸爸的手臂。那已经干瘪的像化石一般的手臂,在咕的眼里是那么的亲切,抱着它,仿佛牵着父亲的手。咕用尽全力伤心地哭着,而我也跟着不停地抽噎……
咕,是坚强的,他最终选择孤单而乐观地生活下去。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我们也应该如此。
《河童之夏》的原名应该是“跟河童小咕一起的暑假时光”,听上去它应该是满怀童趣,平易近人。日本人善待不少妖怪,雪女的传说更是屡次被搬上银幕,加以赞美和表现。再后来,甚至有了《妖怪大战争》,百多个妖怪齐上阵,博取孩童一笑。
中国的观众肯定缺乏类似的预期心理——无论怎么看,长着鸟嘴身背龟壳,头顶有一碗状水洼凹镜的河童就缺乏外形上的优势,怎么都叫人怜爱不起来,远不如宫崎骏的龙猫或者高畑勋的狸猫来得乖巧好玩。妖怪终究是妖怪,连有着民间故事基础的日本人乍一看河童的丑样都会吓一大跳。这只名叫小咕的河童有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是其唯一可算优势的地方,流露出来的神色充满委屈、哀伤和不解。因为人类的凶残,它失去了父母双亲。因为人类的出没和改造,它甚至没有了自由活动的空间,从水泽、河流到土地甚至是伙伴。
正如常见的儿童故事,小咕在百多年后重见天日,遇上了一户好人家。它不说谎有礼貌又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它跟康一还有康一的爸爸妈妈都相处融洽,唯一视它为眼中钉的是康一的妹妹,她对家里多了这样一个绿色的瘦小家伙非常不满,原因是小咕抢走了本该属于她的家人关爱还有注意力。不过这属于典型的小女孩脾气,也是常见的编剧设置。妹妹的态度转变更加印证了小咕的完美所在,由河童到人类,后者的丑恶和卑鄙更加凸显。
河童存在的消息不胫而走,引得全城轰动关注,造成媒体的纠缠和民众的围观,上原一家愁云密布,小咕也是深受其扰。小咕之所以无亲无故、无家可归和无所适从,完全是拜得人类所赐,而人类却浑然不知,肆意地改造着属于他们的世界。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敬畏也不相信任何的神明,更不会去考虑其他物种乃至一个从不存在的妖怪的感受。河童的悲哀折射出了人类的无知愚昧,用小咕的话说,他们没有了灵魂。
不知道是否达成默契,东京塔又一次无可避免地成为撼动观众心灵的标志物。在众人的尾追下,小咕嘴里衔着父亲干枯的断臂,费劲全身力气,爬上了高高的东京塔。它呆坐在红色钢筋上,身前背后都是灰色的、充满压迫感的水泥森林,作为观众的我们和它一样,感受到了空前的无以名状的悲哀。乌云席卷,一场压迫整个城市的大雨从天而降。
在这里,《河童之夏》要传达的已经不是前半段的有趣跟和谐,影片要挑战的是人类的行为准则。借河童说人类,批判了数典忘祖、目空一切的短视人类。人类需要什么,然后失去了什么,有时候连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人与自然的相处,绝不是单向性的猎奇和假惺惺的关注,片中媒体对于河童的百般堵截恰好说明了这一点。环保主义者宫崎骏用了多部影片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主题,《河童之夏》在这一点上更接近《百变狸猫》。河童小咕的将来很可能是选择易装为人类,告别在清水里自在遨游的天然生活,不能以真面目示人。相对来说,冲绳的某个小岛人迹罕至,但小咕所记忆的,诚如父亲所言的美好时光就此是一去不复返了。
对于人类来说,补救未晚。只是多数人浑浑噩噩,尚未觉醒,更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改变以及未来的走向,少数一部分人无力去阻挡时代的车轮。我所持的观点可能跟原惠一一样悲观,今天的河童就是明天的人类。
用掉两个多小时,《河童之夏》才讲清了小咕的前世今生,里面散落着许多美好的幽默和笑点,不过在后面完全被悲伤所压倒。电影里面对于小咕之外的康一也用了些笔墨,他带着些稚嫩,做过错事,却能及时弥补。多出来的情感部分,又讲述了一个少女的辅线故事,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她在现实中被隔离、被奚落,甚至一度丧失了融入人群的信心。一个饱受同学欺负虐待的男孩,只能把同样行为施加给作为弱者的狗,看上去他们都是令人心痛。
借一只大狗和河童的言语对话,影片说人本身就是过于复杂的生物。这不是振聋发聩,作为人类,只有置身事外的评价才能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
“龙虽然恐怖,但人类却更恐怖…”。《河童之夏》一开篇就借长着鸟嘴,背上有龟壳,头顶上还有着一碗状水洼凹镜的妖怪河童说出了这部动画的主旨:人对自然的无限制掠夺引起的纷争。河童小酷在目睹了父亲因与人类沟通被杀而产生的恐惧。随着大地的撕裂,一起被埋进了大地之中。几百年的斗转星移,河童同类们早被人类的扩张而逼入绝境,人类侵占自然空间的行为一直没有停止,以至于后来的小酷爬上东京铁塔后对高度集中的工业时代发出一声惊呼:“这是人类的巢穴吗?”。河童小酷的命运是悲惨的,又是幸运的。
小酷被埋进土里,河童的这一特殊“身份”让他以化石的状态继续保持生命存活直到遇见了善良的上原一家。上原康一,一个沉默乖巧的小男孩,在失足掉下堤岸的遭际下发现了奇异的“小酷化石”。随后,小酷便以家庭成员的身份入驻上原家,与康一同吃同睡,与上原全家嬉笑玩耍,与名为“大叔”的狗用心交流,还被康一调皮的妹妹“羡慕妒忌恨”。此时,命途坎坷的小酷以人类的方式感受着初夏的温暖。
对一切充满好奇的小酷思念同伴。人类社会的高度发达让他愈发想回到属于河童的自然空间之中。善良的康一带着小酷穿过繁忙的都市,踏上了远野之旅。在这一块被人类保留下来的小小的自然地带,小酷与康一没有找到希望。同样身为妖怪的座敷童子以长辈的身份告诫了小酷:一百多年间没有遇见过河童。小酷只得心灰意冷地跟着康一回家。
家中住着日本传说的妖怪河童,这一消息在信息爆炸的日本现代社会自然不可能隐藏太久。康一归家途中,习惯猎奇追新的记者们使用了暴力方法胁迫康一,拍下了小酷的第一张照片。疯狂的传媒时代,引发了一场关于发现河童的讨论大爆炸。从此,小酷和康一一家人过上了惶惶不可终日的生活。私生活被打扰,到处都是镜头与闪光灯,好奇的人总会跟随在他们左右,记者们各种奇怪的问题纷至沓来。上原家平静的生活如湖水一般被小酷这块石头掀起了层层波澜。因为小酷,上原父亲在公司被上司强迫;因为小酷,康一在学校被冷遇;因为小酷,上原母亲在超市被采访。懂得人类的礼仪的小酷,对此深感不安。因此,当上原父亲提到录制于出席活动现场,小酷没有犹豫就答应了。
机缘巧合,在活动现场,小酷竟然发现了隔了数百年的父亲的残臂。几近枯萎的手臂激起了小酷深埋心底的反人类仇恨。同样理解这一种情感的“大叔”背负起小酷,勇敢地冲出了录制现场,在狭小的人类空间中左冲右突,横冲直撞,可是他们始终无法突破这一张无形的大网,最终导致了“大叔”的惨死车下。满腔愤怒的小酷毅然爬上东京铁塔,抱着父亲那一只残臂。
上原一家苦苦追寻小酷。在动物们、妖怪们无法理解的“多变”的人类情感驱使下,小酷登上了铁塔,大声惊呼“这是人类的巢穴吗?”。这句话,也是动画作者对当今高度发达却缺乏情感的人类社会的质疑,又是对人类无限制扩张,侵占自然的一种控诉!“巢穴”一次蕴含了作者对当前快速繁殖的工业化城市的深深不满。
小酷想带着父亲的残臂跳下去,去寻找父亲所在的那个世界。此时,乌云出现了,上古的神龙也出现了。或许是为了小酷的'存在,也是为了自然界的尊严,更可能是为了表达自然对人类的警醒,小酷终于明白了,他不应该选择死亡。于是,他乖乖地回到了上原家。
面对狂热追求热点的媒体记者们,上原一家和小酷只能蜗居在家中,直到一封信的到来,一封不是人类写的信。
小酷终于要离开了。他不是去寻找父亲,而是去寻找同伴。上原一家深深的不舍让小酷感到人类的情感弥足珍贵。甚至连一向希望小酷离开的康一妹妹都痛苦流涕,还抛出一句:“小酷你什么时候回来?”
康一内蕴的全部情感则更多隐藏在心里。包裹寄存后的苦苦等候,上车远去的一刹那,康一满满的泪水终于挥洒而出。幸运的是,小酷懂得了读心之术,作者将这一离别时刻的伤感转化为两方的相知,让人意犹未尽。
冲绳群岛的夏日是凉爽的,因为人类扩张的步伐尚未到达这里。化为人形的木精给予了小酷足够多的同伴间的帮助。
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的小河,小酷肆意地享受着这难得的放纵快感。游泳前的祷告,是对大自然的足够尊重,是一种永久可持续的和谐共存。小酷对着父亲的残臂许下了两个愿望:寻找同伴及回去见康一一家人。“对不起,我交了人类朋友……”这句话夹杂了作者太多的情感,人类这一复杂的群体,究竟会在哪一条道路上重新构建自身的价值体系,亦或是毁灭自己的未来?
整部影片的画风比较朴实简单,摒弃了日本动漫的传统画风:大眼睛的幽默风格。虽然画风古朴单调,但是没有遮掩其内在的光辉。影片的每一个镜头画面可以说完美无瑕,山林溪石的田园景致和乐观健康充满爱的家庭场景,都描画得惟妙惟肖生动感人。值得一提的是,故事中萦绕的背景音乐,传达出恰如其分的感情波动是配乐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始终给观者一种鼓舞、向前的力量便是其精妙之处。
在意识层面上,作者主要阐述了民间妖怪与现代人在情感上的交流,进而升华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作者善于运用日本古代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动画形象,以轻松幽默畅快的笔法,蕴含深刻的耐人寻味的教育意义,进而宣传日本文化及环保意识。
“父亲说过,人类将我们生存的水塘和沼泽夺走,然后是风,还有天空。渐渐地将神灵的地方都据为己有,作为代价就是,他们都开始失去了感情。”作者无时无刻地不在动画的每一段落都提醒着观众,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才是最重要的,人类不能够变成麻木不仁的物种,毁灭了其他物种,人类也会失去情感,更会毁灭自己。
动画中有一处亮点,就是借狗与河童之间的心的对话,道出了人类自我的认识:人本来就是一种过于复杂的生物。人类正在工业化的快速步伐中,慢慢地迷失自己,曾经最简单的生活,演变成数字化、工业化,迷失了人类作为动物最基本的特性。这不是振聋发聩,我们作为人类本身,只有置身事外的评价才能让我们找回自我。
这个夏天,遇见了你,《河童之夏》。一部让我感动了好久的动画。
河童,是日本民间传说中一种精灵,顾名思义,与水密不可分,传说中河童的头顶有一块凹镜内盛满水,如其生命,无水则死。
《河童之夏》故事说起来是很老套的,小学生康一在放学路上无意中被一块石头绊倒,意外发现石头里竟然封印着一只几百年前因为一场地震而沉睡至今的小河童。康一将河童带回家,给他取名小咕,灌以求生之水,小咕与一家人相处得日渐融洽,却也日渐思念昔日的家园。沉睡了几百年的小咕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不了解社会的凶险,一心踏上寻访河童故乡之旅。
在远野市的乡间,和煦的暖风,如洗的碧空,清澈的溪流,绿油油的稻田,带着点点残存的几百年前的记忆,小咕依稀回到了故乡。然而物是人非,早已没有河童同伴们的影子。失望的小咕和康一回到东京的家里,却卷入被媒体曝光的氤氲,围追堵截,监视偷拍。在一次被电视台强拉去做访谈节目的过程中,一个民俗学家为了炫耀自己早已发现有河童存在,在众人面前出示了家族收藏的河童手臂标本,而当小咕看到这段断臂,竟抑制不住地嚎啕大哭起来,原来这正是几百年前爸爸被人类杀害时砍下的手臂。
在几百年前的江户武士时代,龙神沼泽一带,河童一族和人类共同生活在这片沼泽地,有一天小咕的爸爸得知这片沼泽即将被人类填平,于是带着礼品(肥美的鲤鱼)只身前往请求那名武士大人不要占据河童一族世世代代生存的土地,却被充满猜忌和暴戾的武士无端杀害。小咕目睹父亲被人类杀害,仓皇中一场地震救它免于屠刀之下,却将它埋在这场地震的废墟中,百年后,康一无意中摔烂了封存小咕的石头,才让这个几百年前的精灵再见天日。
当小咕捧着父亲的断臂痛哭不止时,无数的闪光灯和镜头聚焦到小咕身上,不堪忍受的小咕使出超能力击爆镜头后落荒而逃……可是,在这个人类的世界里,到处都是人,汽车,房子,小咕怎么逃也逃不出这个重重压力的人类社会,走投无路之下,怀抱父亲的断臂爬上了东京铁塔。
每一次观影,总会在心底迸发对人性的。拷问。河童爸爸告诉儿子“有时人比龙还可怕”、小酷对康一说“我们妖怪是从来都不说谎的,只有人类才会说谎”、阿伯跟小酷腹语“人类是善变的动物”……类似这样对话不胜枚举。也有一些尖锐的情节:好心求武士不要破坏沼泽的河童爸爸,被善于猜忌的武士砍杀于刀下;沉默寡言但心地善良的菊池同学,经常受到同学们的欺辱;好奇却又愚蠢的好事者,为了“一千万”而想捉住河童的势利之徒……更有一些我们呲之以鼻的同愤点:教授以为他祖先留下的是一只作乱河童的手臂、两个年轻人在撞死阿伯后毫不犹豫的选择逃走……
这部动画片除了对深刻话题的讨论,也不乏轻松愉快的片段。当河童小酷喝醉时,舞着“滴答滴答”求雨舞时的可爱模样;两个讲着鬼故事的年轻情侣走过看到小酷在雨中玩水时惊吓着逃走的惊慌;小酷在比赛相扑时候的自信满满等等。
当然,这部动画片也有一些极其细腻之处。在刻画康一的小妹妹小瞳的时候,小孩子的个性被描绘得淋漓尽致,总是经不住莞尔,想起自己小时候或是家中的小弟弟小妹妹,总爱粘着爸爸妈妈撒娇,总会在哥哥姐姐出糗时向父母“邀功”,当觉得被欺负了,总是会咧着嘴哭,当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人或物时,会毫不掩饰的表现出来,也很容易喜欢上一个人,那怕他只是给了你一块不值钱的“玻璃珠”,当喜欢的人要离开的时,会生气的大喊“X是大笨蛋,永远不要再回来啦”;在讲诉康一带小酷第一次寻找河童之旅中,大叔大婶们对这位来自东京的小勇士的赞赏,康一害羞的表现,似乎觉得是生活中曾有过的支离;当康一填包裹表时,看到扎辫子的男服务员的紧张疑惑,或是如我们小时候接近黄头发乞丐裤的年轻人时的感受。
虽然影片是以一个美好的结果结尾的,小酷终于找到了一个同类,并暂时地居住在一个少人的地方,但是却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在世界各地,无不充满了人的脚印,一些妖怪不得不选择将自己化为人的模样以维持生存,这让我想起了宫崎骏的一部动画片《百变狸猫》,其结局也有相似之处,我真不知该为他们高兴还是难过,我也不能确定这是否就是最好的结局。
不可否认,相比时下很多电影,《河童之夏》里的人物形象有些许粗糙,可以打个比方说,就像真人电影里并没有美女帅哥做主角,《河童之夏》的人物画工并不是很完美。初次选择看它,完全是被“河童”两字而吸引,我一直喜欢充满神化色彩的动画作品,像宫崎骏的许多作品里都流溢着极其丰富的想象力般,“河童”二字给了我巨大的神秘引诱力,观看过后才发现其实它也有很美风景,透过树叶斑驳的阳光,微风揽过的清新,清澈见底的小溪,但更震慑的是它的故事,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美丽之夏,一次探索人性的神奇之旅。
《河童之夏》的原名应该是“跟河童小咕一起的暑假时光”,听上去它应该是满怀童趣,平易近人。日本人善待不少妖怪,雪女的传说更是屡次被搬上银幕,加以赞美和表现。再后来,甚至有了《妖怪大战争》,百多个妖怪齐上阵,博取孩童一笑。
中国的观众肯定缺乏类似的预期心理———无论怎么看,长着鸟嘴身背龟壳,头顶有一碗状水洼凹镜的河童就缺乏外形上的优势,怎么都叫人怜爱不起来,远不如宫崎骏的龙猫或者高畑勋的狸猫来得乖巧好玩。妖怪终究是妖怪,连有着民间故事基础的日本人乍一看河童的丑样都会吓一大跳。这只名叫小咕的河童有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是其唯一可算优势的地方,流露出来的神色充满委屈、哀伤和不解。因为人类的凶残,它失去了父母双亲。因为人类的出没和改造,它甚至没有了自由活动的空间,从水泽、河流到土地甚至是伙伴。
正如常见的儿童故事,小咕在百多年后重见天日,遇上了一户好人家。它不说谎有礼貌又始终保持一颗感恩的心,它跟康一还有康一的爸爸妈妈都相处融洽,唯一视它为眼中钉的是康一的妹妹,她对家里多了这样一个绿色的瘦小家伙非常不满,原因是小咕抢走了本该属于她的家人关爱还有注意力。不过这属于典型的小女孩脾气,也是常见的编剧设置。妹妹的态度转变更加印证了小咕的完美所在,由河童到人类,后者的丑恶和卑鄙更加凸显。
河童存在的消息不胫而走,引得全城轰动关注,造成媒体的纠缠和民众的围观,上原一家愁云密布,小咕也是深受其扰。小咕之所以无亲无故、无家可归和无所适从,完全是拜得人类所赐,而人类却浑然不知,肆意地改造着属于他们的世界。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敬畏也不相信任何的神明,更不会去考虑其他物种乃至一个从不存在的妖怪的感受。河童的悲哀折射出了人类的无知愚昧,用小咕的话说,他们没有了灵魂。
不知道是否达成默契,东京塔又一次无可避免地成为撼动观众心灵的标志物。在众人的尾追下,小咕嘴里衔着父亲干枯的断臂,费劲全身力气,爬上了高高的东京塔。它呆坐在红色钢筋上,身前背后都是灰色的、充满压迫感的水泥森林,作为观众的我们和它一样,感受到了空前的无以名状的悲哀。乌云席卷,一场压迫整个城市的大雨从天而降。
在这里,《河童之夏》要传达的已经不是前半段的有趣跟和谐,影片要挑战的是人类的行为准则。借河童说人类,批判了数典忘祖、目空一切的短视人类。人类需要什么,然后失去了什么,有时候连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人与自然的相处,绝不是单向性的猎奇和假惺惺的关注,片中媒体对于河童的百般堵截恰好说明了这一点。环保主义者宫崎骏用了多部影片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主题,《河童之夏》在这一点上更接近《百变狸猫》。河童小咕的将来很可能是选择易装为人类,告别在清水里自在遨游的天然生活,不能以真面目示人。相对来说,冲绳的某个小岛人迹罕至,但小咕所记忆的,诚如父亲所言的美好时光就此是一去不复返了。
对于人类来说,补救未晚。只是多数人浑浑噩噩,尚未觉醒,更没有意识到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的改变以及未来的走向,少数一部分人无力去阻挡时代的车轮。我所持的观点可能跟原惠一一样悲观,今天的河童就是明天的人类。
用掉两个多小时,《河童之夏》才讲清了小咕的前世今生,里面散落着许多美好的幽默和笑点,不过在后面完全被悲伤所压倒。电影里面对于小咕之外的康一也用了些笔墨,他带着些稚嫩,做过错事,却能及时弥补。多出来的情感部分,又讲述了一个少女的辅线故事,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她在现实中被隔离、被奚落,甚至一度丧失了融入人群的信心。一个饱受同学欺负虐待的男孩,只能把同样行为施加给作为弱者的狗,看上去他们都是令人心痛。
借一只大狗和河童的言语对话,影片说人本身就是过于复杂的生物。这不是振聋发聩,作为人类,只有置身事外的评价才能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