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感动中国观后感心得体会优秀6篇

2021年感动中国个人观后感 篇1

我认真观看了《感动中国》20_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次次地让我热泪盈眶,我的心也久久难以平息。我不禁要问:我们应该要做怎样的人呢?

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爱的表达方式各种各样,可以像刘盛兰爷爷那样崇仁厚德;可以像姚厚芝阿姨那样以博大的母爱、惊人的毅力织就《清明上河图》;可以像段爱平奶奶那样以无私的大爱恩泽乡邻,奉献青春;可以像格桑德尼老师那样扎根基层,浇铸祖国的未来;可以像龚全珍奶奶那样心中盛满人间的真情,无私奉献;可以像胡佩兰奶奶那样生命不息,奉献不止。

我们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像黄旭华爷爷那样舍小家顾大家,以身许国,为核潜艇事业默默工作,誓言无声。像陈俊贵爷爷那样义薄云天,心比金坚。

我们要做一个有恒心的人,像沈克泉、沈昌健父子一样,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为实现心中的梦想努力奋斗。

我们要做一个伸张正义,见义勇为的人,像方俊明伯伯那样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不计得失。

总之,我们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尽管我的羽翼还未丰满,尽管我的能力还有限,但是乘着理想的翅膀,吸取着榜样的营养,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也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21的观后感 篇2

今天,下午我们观看了感动中国。

我们都知道人造卫星,但是你们知道是谁设计的吗?是孙家栋,你们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吗?孙家栋他是就是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设计者,后来成为了总设计师。当嫦娥九号发射成功时,大家都互相握手拥抱时,孙家栋就却在一个角落里偷偷抹眼泪。

王峰,凌晨一点钟,一楼客厅着火了。他可以最先逃生,打他却没有。他把自己的家人救出,还把邻居救出,楼上的人也救了出来,邻居都得救了,而他却被烧成了黑人。所有人都知道了,把这个故事打在报纸上。在100多天中治疗,有人捐款,有人捐自己的皮肤。结果,在100多天的治疗中,去世了。

支月英,她是山内的一名小学的教师。她的女儿对她说:“你是给好老师,但你不是好妈妈。”她还要做一名山内的教师,一直干到自己干不到为止。

秦玥飞,他是大学生村官。他来得村里,开始建设,建设许多村民用的,吃的东西。我感觉他很了不起。

我感到这些人都很了不起,我要向这些人学习。我们祖国能有这要的人,我很欣慰。总有一双眼在注视着他们。

感动中国,就到这里就结束了。

《感动中国》观后感之中国航天人 篇3

搭载神舟十三号的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轨道,由此拉开了中国航天的序幕。如今,“北斗”“神舟”“天舟”“嫦娥”“玉兔”“天问”……星辰大海中,中国“星”亮晶晶,中国已由航天大国开始迈向航天强国,当然,我们曾经艰难,曾经受制于人,但有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中国人民,迈向航天强国的步伐无人可以阻挡,随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实施,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空间站”将会在星辰大海中独领风骚。

_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开启之时。伟大中国梦,是中华民族全方位崛起的梦想,无疑,中国航天梦成为重要的方面,也真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给百年党庆献上的一份厚礼,也将向世界宣告,中国航天新时代到来了,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14亿中国人民的骄傲。

中国航天即将进入新时代,让我们仰望星空,为中国航天祝福,新时代新征程再出发,征途漫漫,努力奋斗,弘扬中国航天精神,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富强。

《感动中国》观后感之吴天 篇4

吴天一院士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他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世界屋脊上,这位80多岁高龄的老人带领医学团队,常年跋涉在离蓝天、白云最近的天路。50多年来,他推动我国高原医学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在漫长艰辛的奋斗历程,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的名字,深深烙在青藏高原各族群众心中。

多年在高原的奔波和实验室实验,让吴天一遭遇了很多困难,曾多次死里逃生,全身14根骨头断裂,右耳鼓膜前后4次破裂,双眼在强烈的紫外线刺激下得了白内障。即使是这样,六十多年的时间里,吴天一始终在青藏高原生活、科研、战斗,走遍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在低氧生理和高原医学领域填补了世界空白,构建起高原生存安全的科学体系。

“没有全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为高原医学的研究,吴天一院士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半个世纪来,他始终坚守在青藏高原上,守护着高原人民的健康。

2021感动中国观后感 篇5

话说现代科学有两大支柱,一个是相对论,一个是量子力学。量子力学的黄金年代是上世纪的前30年。到了上世纪的40,50年代,量子力学日臻完善,连计算机之父约翰诺依曼这样的人物都不得不放弃研究量子力学,转投其他领域。

此时的物理学家们一直都在尝试,用对撞机来获取微观世界的物理学现象,结果就是撞出了100多种粒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物理学家都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如何才能把这些粒子安排得明明白白?

当时科学家们就发现,这么多的粒子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费米子,一类是玻色子。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就打一个比方,假如一个东西可以无限切分,切到最后切不下去时,就会剩下基础粒子,其中费米子可以理解成最小的“颗粒”,占据一定的体积,最基本的费米子有夸克,电子等。

而玻色子更像是胶水,通过传递“相互作用”把费米子聚合在一起。科学家发现,宇宙中一共存在着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分别是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

其中,胶子可以传递强相互作用,W和Z玻色子传递弱相互作用,光子可以传递电磁相互作用,还有一种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可以赋予粒子质量。

在这个基础上,科学家们用“粒子”“相互作用”和“场”的概念,就把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统一了起来,创立出了一个叫做“标准模型”的理论,这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的又一座理论物理高峰。

杨振宁和他当时的研究生助手米尔斯一起做出的杨米尔斯理论,就是“标准模型”的理论,解决了强力的机制问题,用杨米尔斯理论来强力的科学家一共有5位,这5位被分为2批授予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不仅如此,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宇称不守恒”还帮助其他科学家指出了研究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的一个新方向。于是,物理学家温伯格和格拉肖在杨米尔斯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弱电统一理论,实现了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

在这座物理学高峰当中,杨振宁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是奠基人一般的存在。那这样的科学成就在物理学领域属于什么样的江湖地位呢?

客观地说,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由于都曾凭借一人之力完成了一个核心理论的创立,因此他们应该属于独一档的存在,仅次于他们的是了量子力学和标准模型的奠基人们,他们是多人一起努力完成了一个核心理论的创立,而杨振宁就应该排在这一档,而且是排在靠前的位置。

持有这样观点的人有很多,其中也不乏科学家,比如:物理学家聂华桐就曾说过,我们常听到一些物理学家的名字像麦克斯韦、爱因斯坦,量子力学的海森堡、薛定谔和狄拉克。现在再要往下排的话,我想杨先生的名字就应该算在里面。

《感动中国》观后感之杨振宁 篇6

有人说杨振宁是 20 世纪中继爱因斯坦和费米之后,第三位具有全面的知识和才能的"物理学全才",是华人当中知名度最高的当代科学家之一。曾任布洛克海文国立实验室主任的实验物理学家萨奥斯说:"杨振宁是一位极具数学头脑的人,然而由于早年的学历,他对实验细节非常有兴趣。

他喜欢和实验学家们交谈,对于优美的实验极为欣赏。"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赛格瑞(E.Segre)推崇杨振宁是"全世界几十年来可以算为全才的三个理论物理学家之一"。(网易评)

作为中国首位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在中国政界、学术界一直受到极高的尊崇。(腾讯评)

杨振宁对数学的美妙的品味照耀着他所有的工作。它使他的不是那么重要的工作成为精致的艺术品,使他的深奥的推测成为杰作。这使得他对于自然神秘的结构比别人看得更深远一些。(物理学家戴森评)

杨振宁是一位极具数学头脑的人,然而由于早年的学历,他对实验细节非常有兴趣。他喜欢和实验学家们交谈,对于优美的实验极为欣赏。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