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观后感范文大全1000字4篇

关于观看纪录片之后的感触和感想i是怎么样的?以下是59范文为大家整理的纪录片观后感范文大全1000字4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看纪录片大全观后感1000字<一>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背景开幕。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知名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作为一档通俗理论电视结目,《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以大众,特别是年轻群体的视角,领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过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悟新时代,新征程,新气象和新作为。

《厉害了我们的新时代》第二集《新使命是什么》主要讲了党的全面总结我们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过的辉煌历程,明确提出实现新时代党的使命新要求,聚焦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围绕着新时代如何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开展系统阐述,并分析了“四个伟大”之间的关系。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这“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时间来进行,确保挡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意识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作为新时代未来的栋梁,我们要时刻感受自己肩负的使命,使命一直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动力,中国共产党是以使命为己任的政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就是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我们要找准定位,努力工作,用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用坚定的理想信念走好新的长征路。

其次,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96年来,我们党所肩负的使命一直与人民站在一起,一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中国人民就有了主心骨、中华民族就有了担当者。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在实际工作中将每一天都当做第一天来干,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三,我们要把个人命运与民族复兴相联系起来新时代、新思想,要求我们要时刻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要系统性的思考,要体系性的创新,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不断激发自身攻坚克难的热情,除了有爱心、耐心、细心外,更要认真学习专业技能,用劳动的汗水洗去身上的浮躁,用奉献的精神彰显信念的坚定,用实际行动迎接2018崭新的开局。

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预示着中国今后将迈向更成熟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崛起,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心,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在人类追求更大发展繁荣的同时,中国也在不断追逐自己发梦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论断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科学,新时代我们有新时间、新理论,更有新活力、新思想,新时代的定义为我们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做出了贡献,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注入了新活力。现在的中国,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等方面,中国均有了质的飞跃,而这就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分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

今后我们更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加强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重点学习党的章程,坚定不移跟党走。时刻牢记总书记教诲,秉承务实、求是的态度,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谋福祉,作为年轻人,我们更应该把握时代脉搏,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努力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只要我们时刻要求自己做一名有离线给、有本领、有担当的青年人,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实现!

观看纪录片大全观后感1000字<二>

这是一个专选课老师推荐的纪录片,本来对纪录片没有什么感觉的我,竟然深深地被它所吸引。生门,顾名思义就是生命之门。可想而知这个纪录片讲的都是关于生命的故事,这是一部记录在中南医院妇产科发生的故事的纪录片。

该片的拍摄地点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这是整个湖北知名度最高的产科医院。该院的很多孕妇都是慕名前来的,还有一部分病情复杂的高危产妇是从别的医院转来的。所以这里总是一床难求,甚至走廊里也都排满了病床。上面躺着等待床位的孕妇,旁边坐着他们的家属,医生、护士在走廊间匆匆的来回窜梭。就是在这么一个忙碌、嘈杂的环境中,导演用镜头纪录了无数个承载着家人希望的宝宝的诞生。

目前我只看了一集,第一集正值大年三十,其他诊室可以休息,但新生儿不会因为过年就晚一天来到世上,所以整个妇产科都在加班。不仅要加班,还比平时更忙,因为其他诊室的病人一部分转到了妇产科。陈主任和医生董良波这边刚做完一例刨腹产,还没下手术台,就听说外面有个独自前来引产的女病患出血越来越严重。让人头痛的是这位女病患哪怕疼得要死,也坚决不透露任何一位亲人朋友的联系方式,而手术是需要有人签名才能进行的。于是,医生、护士一边做手术准备,一边轮番上阵、软硬兼施的劝她,哪怕叫一个朋友来也行。有人搞不懂为什么医生不先救死扶伤,而是一定要等人来签名。因为近些年来,本来好心救人的医生到最后却因“家属未同意”而承担责任的案例不在少数。这让整个社会也越来越意识到,现实情况远比简单的把“救死扶伤”的道德枷锁给医生带上复杂。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同一天晚上,医生董良波怀孕40周的老婆也住进了同一家医院。把老婆稍微安置好,董医生就又跑去看别的病人了。面对摄像头,他有点不好意思的说,自己还有事情要忙,不能一直陪着老婆。人缘超好的董医生被其他女医生、护士们称为“波波”。 另一位怀孕的女医生调侃,“你们一定要采访下他的老婆,妇产科男医生很少,他们比女医生更累更辛苦。” 第二天,“小波波”顺利出生,接生过无数个生命的董医生在看到自己的宝宝时也露出了初为人父的幸福和感动。

这部纪录片更像一部中国式的“战争片”,不仅是孕妇本人、更是一个又一个家庭的战争。有的人在观看时倾向于对其中的人物进行道德评价,但大多数人还是会感到同情的,因为作为普通人的我们,都有可能“因病致贫”。把我们卡住的金额可能不一样,但同样可以把一个家庭逼到山穷水复的境地。这部片之所以有力是因为它展现了其他中国影视作品中极力回避的话题,也许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它并不合适宜。比起清醒,我们更喜欢自我麻醉、逃避现实。但真正的现实往往比电影中的更加残酷,而且我们是无法逃避的。所以观看这部片子,是我们认识生命、直面人生的开始。

观看纪录片大全观后感1000字<三>

2018.12.30,元旦假期的第一天,一整个下午,看完了《船政学堂》纪录片。

故事以林则徐跟左宗棠的湘江夜话为开端,也许后人认为当时的谈话对后来左宗棠要建船政学堂有指引意义,毕竟林则徐、魏源的主张正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就包括了建设海防。

二十年后,左宗棠开始在福州筹建船政学堂,当时朝廷已经意识到需要建设海防,前几年还向英国购买舰艇组建阿思本舰队,可惜是花钱买教训。左宗棠这时候筹建新式海防,没有受到太多的阻拦。师夷长技,必然需要有外国人的帮助,左宗棠的熟人,法国人日意格和德克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这种创新性的海防建设,清政府给不了多少钱,只能让左宗棠从关税里取一部分,但还远不够,左宗棠找来了老朋友红顶商人胡雪岩帮忙处理资金难题,胡雪岩是商业和交涉的高手。

船政学堂还没创建,左宗棠就因为西北战事调往西北,他找了踏实可靠的老同事沈葆桢(也是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接任,费尽功夫四顾茅庐再加上清廷的政令才使得沈葆桢出山,并且使得船政学堂负责人有足够独立的管理权。后面就是沈葆桢带着团队建设船政学堂。

船政学堂分为前学堂很后学堂,前学堂主要学习法国人造船,后学堂主要学习英国人航海。类似现在的军事工程系和军事指挥系。学堂初期的学员非常难招,沈葆桢甚至亲自动员亲戚朋友报考新式学堂。

学生的是聪明的,学习是辛苦的,终于有一批批的学员成长起来,1871年“建威” 号载学生进行了首次远航训练实习,远行到马六甲海峡。在日意格的帮助下,1875年开始有一批学生入英留学。学生学习造船、行船很多都学有所成,后来很多船政学堂的学生在北洋水师任职。

再后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很多优秀的指挥官殉职,北洋水师的12艘船的船长,有11位来自船政学堂,其中9位是船政学堂第一届学生。而在此之前,马尾造船厂也在马江海战中被法国摧毁,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其中有很多是船政学堂的学生,树苗还未长成大树,就被摧毁。

故事大概总结完了,接下来是故事之外的思考。

成功的必然与偶然。

首先来看看严复的起步故事来看人生选择。新式学堂在那时候并非读书人的正途,上学意味着放弃科举正途,在那个年代,人们对科举重视到了极致,连封疆大吏左宗棠都因为没有进士出身而想要参加科举考试。严复选择船政学堂,并非他小小年纪看到了未来大势,而是因为父亲刚刚去世,家里穷,而船政学堂每月有四两纹银,每季度考试考得好有10两纹银,并且包吃包住包穿,当时一个家庭一年的支出也就十几两纹银,所以读书可以让他养起一大家子人。除了严复这类家庭贫穷的读书人之外,还有一些官宦子弟也上了船政学堂,这些人有可能是长辈中有看得远的人,认识到学习西方技术的必要性,毕竟这个地方在沿海,距离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也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寒门是被动的选择,富人是主动的选择,这些人都是世代读书,可能是耕读,也可能是富读,总之都是那个时代的聪明人。船政学堂的学生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人,但他们的优秀,并非生而优秀,而是本身有一定根基,再加上正好有船政学堂这个机会。试想,如果当时不是在福州建船政学堂,历史上名人的名字都要换一批,是时代给了这些人选择的机会,他们选对了。抓住机会,创造机会,选择机会,在大变革的时代,新事物便是阶层变动的机会。

严复应该是一个敏锐的人,他在英国留学期间,观察英国的政体,认识到西方国家的强大,不仅仅是武器好和士兵优秀,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郭嵩焘认为他不应该被培养为航海的士兵,而应该是国家改革的设计者,可惜后来严复也是不得志,在封建王朝的严格人才等级选拔制度下,非进士出身的严复,始终无法进入朝廷。直到了维新运动,虽然通过报纸让光绪皇帝注意到了,可惜百日维新很快烟消云散。

总结来说,他一位穷困家庭的读书人,在时代变革中,做了正确的选择,后来有很大的成就,他的成功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必然是指,他一定会在某方面取得成功,因为他爱学习且观察敏锐;偶然是指,他能青史留名,是因为正好有船政学堂的出现,否则,他可能是只是一位优秀的秀才,或者是经营的能手。

更大的舞台,更大的成功。

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家族名人的井喷。

注意到前学堂有位叫魏瀚的学生,后面成为舰艇建造专家,他的家族几代人也在海军领域有很多发展,说明一个人的成功,可以带动周围一大批人成功。一方面是有熟人提携,另一方面是榜样、学习资源更多。

船政学堂很多学生是福建闽侯、侯官两地的人,因为这两个地方离船政学堂最近。船政学堂的学生为什么能成材呢?因为接触到了比当时国人都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跟他们一样聪明的人有很多,但少有人有机会得到这样的培养。从这个角度讲,教书育人,功德无量,左宗棠、沈葆桢真是很厉害。

经济基础、眼界、个人努力这些决定了个人的成就。在信息越来越畅通,教育越来越廉价的今天,个人努力就显得越发重要了。每一个人都能接受教育,每一个人都需要努力才能脱颖而出,社会的知识才能越滚越大。

以后的社会不再可能出现某个地区的人才几乎占整个国家全部人才的现象(一校一级敌一国),因为教育资源不再会出现局限于某个区域。

看过穿越小说的人,应该很容易体会到,穿越者之所以顺风顺水,是因为掌握了更多的知识,现代人跟古代人不在一个层面上。

抢得先机,才能胜利。

高投入高产出。

为了学习西方技术,给日意格的月薪是1000两纹银,而当时船政大臣沈葆桢的月薪是600纹银。当时给外教的薪水是国内教师的十几倍。于国人来讲,学到新技术,值得!于外教来讲,在他们的国内哪能赚到这么多钱,值得!所以,大企业们都喜欢到发展中国家去淘金,是一片蓝海。

船政学堂的教育非常严格,一年在校349天,每周星期天放风,集结号令响起超过15分钟记过,超过1小时开除;连续三次季度考试三等则开除。沈葆桢名言:多一日之功,便速一日之效。严进严出,前学堂 105人,最后只有39人毕业;后学堂 100人,最后33人毕业。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了解马尾海战的故事之后,无限叹息。如果不是清廷对“侵略”的无知,便不会放任法军舰艇在马尾横行,可以早发制人,不至于最后仓促应战,全军覆没。

翻译家。

王寿昌和林纾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 可惜后来没有继续做翻译。厉害了! 魏瀚推荐的,要开启民智,可惜没有继续下去,在当时官本位环境下,难有独立的读书人。再后来,严复也会感慨,教育启蒙只能让位于救亡。

1905年。

1905年 严复会见孙中山; 孙中山评价严复:君为思想家,我为实行家。孙中山主张革命,严复主张君主立宪。历史终于衔接上了,有一拨人想要上位,总得要一拨人退让。

超漂亮的句子:以一篑为始基,自古天下无难事;致九译之新法,于今中国有圣人。

观看纪录片大全观后感1000字<四>

无意中看到一辑纪录片,《翻山涉水上学路》,讲了四种世界上最艰难的上学路,环境和经济是导致路途艰难的主要原因。反观我们所处的情境,原先上天待我们不薄。

东非肯尼亚的大草原上,平常活跃在大众眼中的是各类自由散漫的野生动物,而这次镜头却留给了生存在野生动物和草原夹缝中奋力求学的小孩子们。他们在草原上和动物们无异,都遵循着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

草原上住着马赛人,小男孩4岁,一晚值夜看着自家的牛不被花豹和狮子侵犯,次日一早喝了一点牛奶就要赶去上学,4岁的他要用1小时时间和两个小伙伴穿过野兽出没的草原,虽然内心惧怕,可是他从没放弃。大象是草原上对人类威胁最大的动物群,看到大象,他会逆风而行,避免大象闻到人类气味而发起攻击。他说自我最喜欢长颈鹿,看着高大,但不会伤害他的家人。

12岁的小女孩,应对镜头,说出了自我的期盼,“我去过一个500人的村镇,长大以后我想去那里生活。”她寄宿学校,每月要穿越大草原一次,步行五六个小时回家拿寄宿费。上学的途中,树上藏着猴子,地上伏着蟒蛇,不时还有象群出没。

她妈妈每次目送她离开,眼中都是不舍的泪水,妈妈担心凶残的动物,更担心居心叵测的坏人。家里经济条件差,没有手机和网络,往往分开几天后四处打听才能得到女儿已经安全到学校的消息,这时候才能稍稍安心。父母的爱,与生俱来,从来都不分国界肤色,无关贫穷富有。

尼泊尔昆普村,年纪稍长的孩子每一天要自我踩在架空的钢索上,赤手推挂着的铁框,框里坐着低年级同村小孩,一步一步穿过水流湍急的河流,然后在马路边搭顺风车去学校。

河面上村民自我拉的钢索已经变得松垮,锈迹斑斑,却是孩子们通往未来唯一的独木桥。对于城市的孩子,乘铁框在空中穿行是一种趣味探险体验项目,并且有各种安全防护措施。在昆普村,悬挂的铁筐被赋予了更重要的使命,每一天送孩子们上下学。

位于北极圈内的奥伊米亚康,世界上最冷的村庄,住着500户居民。凿开冰封的河面,从水里捞上的鱼,在零下五十度的地面,几秒钟就被冻得硬邦邦。祖祖辈辈习惯了住在宁静的村落,可是为了给孩子更多的选择,只要温度在零下55摄氏度以上,他们都会让孩子去学校。

而在南美洲秘鲁,有一群住在湖面芦苇荡中的乌鲁人,他们的孩子每一天都要自我划船一两个小时去上学,完全靠手动划桨的简易小船,辛苦不说,还很容易被吞没在雨天的涨潮中,可孩子和大人从未因为危险而停步,他们都明白,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

世界的边边角角,还有更多的人,在生存的边缘挣扎,仍然不放过每一次学习的机会。我们常常会抱怨自我的处境不够优越,可是看看他们,我们已经足够幸运。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