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熙宁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齐有鲍叔,知贤,智也;推贤,仁也;引贤,义也。有此三焉者,又何加焉?——孔子
春秋时期,暗流涌动,公子小白胜而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一直追随桓公,尽心尽力辅佐,现如今风浪歇,鲍叔必然一跃贵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他深知“臣之所不若夷吾者五:宽惠柔民,弗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弗若也;忠信可结于百姓,弗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弗若也;执袍鼓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焉,弗若也。”
因此,他甘愿屈居管仲之下,一生奉献给齐国。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管仲回忆起少时,鲍叔对自己的救济和知遇:“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而今,他们当了官,立场相对,各为其主,本应拔刀相向,鲍叔却胸襟宽广,举荐管仲,难怪司马迁感叹: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啊。
“知”之一字,最为难得。鲍叔知道自己无法辅佐齐桓公称霸,审视自己的位置,举荐人才,此为“知己”。相比于有的千里马“骈死于槽枥之间”,管仲是幸运的,鲍叔知人善任、明月入怀,给了管仲重施抱负的机会,此为“知贤”。在唐朝盛世,李世民的确是有智之人,房玄龄善于谋划和决定国家大事,所以拜为宰相;戴胄不通经史,但为人正直,当了大理寺卿;而敢于直言不讳的魏征,就成为了谏官,真可谓:天生我材必有用。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一定会像公子小白一样受人拥戴,而成为领袖;也不一定会像管仲那么雄才大略、流芳千古。不是每个普通人都是万里挑一的千里马,也不是每一匹千里马都会受到伯乐的赏识。但是,我们的人生轨迹可以自己主宰,每个人都可以学着活成鲍叔那样豁达,那么虚怀若谷,学会发现别人的才华,赏识能人,包容一切。
一个成功的企业,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过:“把我的资产全部拿走,可是把人留给我。五年之内,就能使一切恢复旧观。”
管仲、鲍叔、齐桓公活在春秋时期,我们读着他们的人生,学中华传统文化的智也,仁也,义也。
黄祯彦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桓公得人成就伟霸业,管仲春秋一代奇贤才,鲍叔委曲求全真性情。
慧眼识珠的齐桓公,身怀学识的管仲,甘退二线的鲍叔,无一不为后人所称赞。而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鲍叔牙。在了解鲍叔之前,我从未见过如此顾全大局,自知甚深的人。
时光倒流回春秋时期……
风,吹着,满身血腥的草不甘,仍低下了头。水,流着,遍体鳞伤的石隐忍,却低声的吼。打打杀杀,兵器碰撞声,充斥了河水两岸。“”帝王不喜欢战争,只是战争喜欢跟随着帝王。”一只利箭射了出去,如飞天的鸟,如得水的鱼。准确的射在了小白的身上,他应声而下,在与这充满鲜血的泥土接触时,却睁开了眼。
与其转身后捶胸顿足,不如在时间中融合自我。
“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鲍叔一脸平静地说出了这句话,齐桓公大惊。鲍叔一言不发,待他决定。鲍叔就像一条直线,不进则退,他知道自己的不足。在没有十足的把握时,他知道脚踏实地,而不是滥竽充数。而这又是如此的高超。
春秋乱战,有一席之地,有如此美差,不知多少欲望的面孔排队等候。而他,仍然以大局为重,像一条干净透亮的直线,没有一丝偏移。
夜夜的画面慴伏清晰锐利,歇斯底里着恐惧。他的身影,显得高大,挺拔,不为私利放弃良才,黑暗尽头,是抹不去的轮廓。尽管遍体鳞伤,夜夜舔舐伤口,依旧不偏不倚,不让内心左右原则。
不够前进,就退让吧。
小白终成一代霸王,一匡天下。人人都在称赞管仲之贤,谁又看到了背后作出伟大退让的鲍叔——小我的退让成就大我的前进。
星光照着鬓角,在清冷的泪中闪,眼前的木门早已不再光亮,却有沉浸的香。我也是这样吧,时机已到,该轮到我闪耀了。他或是这样想。但是他不后悔,因为他左右的是整个国家,是齐桓公统一天下的梦。
“不是战争跟随着帝王,而是帝王选择了战争。”
而鲍叔所做的,可能只是帮助结束了战争,但他的精神仍然让我敬佩,不进则退。
希望现在的我们也能做到如此,将个人的利益放在后位,以大局为重。
黎明等待更宽阔的舞台,我反省完我渺小就前来。
郑一舢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孔子有言:“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社矣。”世人皆赞诵管仲的才德书能,可每当人们提起管仲,又会联想到与其交好的鲍叔牙。
鲍叔,管仲友也,其人大谋,大智,以大局为重之心,有开宏宽阔之胸襟,令我敬佩不已。
春秋之际,齐王异位,公子纠与小白夺权,鲍叔明眼识君,辅佐公孙白,出谋划策,从管仲手里带领公子小白,日夜兼程脱离险境,成功地扶持小白成为一国之君,史称齐桓公。与鲁军战后,鲍叔牙阻止桓公杀管仲,劝说道:“臣幸从君上,君上今贵为国军,若君上想成就天下霸业,那么非管仲不可。”正是在鲍叔牙发自肺腑的宽言之下,齐桓公以管仲为相,齐国一片江山,终成一代霸业。
而在我心中刻下烙印的正是鲍叔自居其下,那虽有雄志与不甘依旧宽广无比,愿自退,以大局为首的胸怀。可言为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
三国之时,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华,不以大事为局,反而处处刁难,时时陷害,最终下场可悲,倘若他能有鲍叔的肚量,下场也不至于急火攻心,吐血而亡。
2020年是个不平凡的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侵袭了全球,让世界多数国家面临病毒的挑战,面对疫情,大多数国家采取了积极的态度,以大局为重,全力抗议,但是也有一些国家,他们采取的态度令人费解,不但不为大局考虑,反而把疫情当作政治工具,混淆是非,挑起事端,这种行为无益于疫情的控制,反而会让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人民陷于万劫不复,真不知道他们是何居心,倘若他们能有鲍叔的胸襟,那么病毒何惧,疫情何恐不能得以控制。
大到一个国家,小至一个班级,都是这样,作为一个集体,每个人都应该将班级大事记于心中,而不是随处可见的拉班结派,谩骂言辱,每到为班级出力时,一个个又缩起身来,仿佛与自己无关似的,就说这次高考考场布置,到排座位时,背上书包便冲出教室,捡个垃圾还心不甘地嘟囔着:“这不是我扔的。”班级遇上困难不想着处理,只知道推卸,我是一名班长,自知在学习生活才艺等各个方面有时并不如别人,但很清楚地知道,既然同学们和老师赋予了我这样的职责,就应该尽我所能地向鲍叔靠近,我也希望能够像他一样在明眸下找到正路,在智齿里帮助他人,以腹中的天地撑起一片属于集体的航船。
邱晨涵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成大事者,必定心胸宽广。此三人中,我最佩服的就是齐恒公,他在去王城的路上被管仲刺了一箭,险些断了命,费尽千辛万苦才当上了君主,却还要对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管仲和颜悦色,并毫无芥蒂地重用他。这是何等的博大心胸啊,而正是有这种心胸,这般求贤若渴,他才能统一九国,才能有那“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于他博大的胸襟中,我们可以隐约地透过历史的浓重尘雾,窥见山河表里,日月星辰。大好河山如画卷般缓缓展开。
而这灿烂画卷中,也有一位类似的君主,唐太宗,被誉为“天可汗”并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他的心胸亦然是如此宽广,丞相魏征多次尖锐并不顾情面地指出他的错误,在那个时代,换作平常的皇帝早就震怒并把魏征以大逆不道不道罪给处死。而唐太宗他并不,他竟如此地惜才如命,一次一次接受并改进中,他慢慢地铸就更加完善的自己,铸就盛世大唐。他那退让宽容的品德,也随着厚重的时间年轮慢慢的转动着,研成比美酒还香的芬芳。
我从大洋彼岸也闻到了相似的芬芳,受人尊敬的林肯总统,传闻是出了名地宽容友善对待别人,哪怕是政敌。有人劝他何必把敌人当作朋友,而他只是淡然一笑,“敌人变成朋友,不就是消灭敌人吗”也正因如此,他在最伟大总统中被评为第一,这般淡然处之,宽容待人的态度,浸润着那个伟大的政治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同时也慢慢的渗入我们的生活中。
而这次疫情,中国也体现了一个泱泱大国应有的风范,在被他国嘲讽诬陷说是“中国流感”时,仍对一些需要帮助的国家伸出援手,无数支去支援的医护团队,数以万计的物资,一声声饱含关心的问候,在这可怕的疫情中,筑起了一道道温馨的防护墙。向亚洲乃至世界展示了中华优良美好的品德,而这胸怀和这份品德,在被疫情肆虐的大地上开出了一片绚烂的花。
成大事者,宽以待人。历史上许多知名的人皆以宽忍的性格对待人事,而那几乎溢出单薄历史的道德种子,又会随风飘去哪里,在哪里扎根呢?
我的发言结束了,谢谢大家!
刘雨轩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今天在此发言。读了材料,令我感触最深的是齐桓公的包容。
“成大业者必将天下归心,天下归于心者必先包容万物。”由古至今,包容二字极为重要。齐桓公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这与他的性格息息相关。他身为国君,掌握全天下的生杀大权,面对曾想置他于死地的管仲时却尽弃前嫌,和他交流治国之道,还让他担任齐国国相。最后齐桓公他在管仲和鲍叔牙的辅佐之下,富国强兵,尊王攘夷,使其国力大增。齐国走向鼎盛,无疑归功于管仲的才能,但是没有齐桓公的包容他早就命归西天,不会有后世的千古流芳,往大处说,齐国也不会步步登高。所以齐桓公此举,尽显君王的气概与胸怀,他的大度与国家前景成正比,乱世中一代霸主就此诞生。
包容是一种上善若水的智慧。蔺相如对廉颇的包容,李世民对魏征的包容,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包容都铸造一段盛世。他们眼光长远,和齐桓公一样,能看到今后的前程,所以甘愿舍弃狭小的恩怨。包容能够化解恩怨,像一望无际的海洋能够包容每一只入侵的鱼,并让他们尽情遨游。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展开包容的怀抱迎接五湖四海的宾客,接受不同国家的文化,包容各异的美。目光长远起来,把各国间曾经的恩怨放在小地位上,主张兼容并包、求同存异,如今中国才有了在国际上重要的地位。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浮华一生,唯有包容才能静心思量,唯有包容才能在鱼龙混杂中走得更长久。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