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2022全国高考Ⅰ卷作文优秀3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提起《红楼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它却是我童年时代最为厌恶的一本书。你肯定会奇怪为什么呢?这可要从头说起。小时候望女成凤的妈妈为了丰富我的文学涵养,便给我买了这本书。当时年幼的我沉浸在芭比娃娃和蜡笔小新的世界里,对女儿国里的贾宝玉和整天以泪洗面的林黛玉嗤之以鼻:怎么他们那么无聊,整天无所事事呢?
回想起我第二次读《红楼梦》,应该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记得那年夏天,可能是由于天气的炎热,不免使我心中产生了浮躁。无聊的我正想找一些事做时,突然发现了被束之高阁的《红楼梦》,心想反正现在闲着也是无聊,不如再看看这本书。这次看后,它又给了我不同的感受:我原本浮躁的心由于作者的生花妙笔而沉静下来了,不由自主的随着作者走进“大观园”的世界。但由于知识的局限,对于书中的了解只是浅尝辄止,并不了解书中的深刻含义。
步入初中后,这一经典名著又被我重新品味了一次。“一个是良缘奇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书中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描写得震撼人心。这里面有封建婚姻制度的悲剧,有封建婢妾制度的悲剧,有赤裸裸的封建暴力女性的悲剧……曹雪芹用她们的泪水酿成了芳醇甘洌的艺术之酒,这就叫做“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少年哀乐过于人,歌泣无端字字真。既壮周旋杂痴黠,童心来复梦中身”。从这本书中我得知作者是用阅尽沧桑的炯炯双眸来看这个世界的深处,作者批阅十载,经历了几十年的世路周旋,心中夹杂着童心未泯的“痴”和洞明世事的“黠”。
我补习的陈老师曾问过我,“你知道曹雪芹是怎样死的吗?”我摇摇头,满眼迷惑的望着老师,老师告诉我曹雪芹是生于名门,但由于后来家族落魄,他写完这本书就饿死了,他写《红楼梦》一书用了十年的时间。听完后我对他的人生际遇十分同情,同时被他的顽强意志所折服,他把人物描写的如此生动形象,对社会现象看得如此深刻。此后,我便深深迷恋上这本书。
红学大师丁汝昌曾说过,《红楼梦》不读三次以上都没有发言权,它太深奥了。这本古典名著的登峰造极之作深刻的影响了我,并将影响我一生……
在线,只为更好的线下/谭鑫
曾几何时,在家线上办公,是许多人翘首以盼的事。细数这疫情以来的三年里,每一年我都经历了一段线上居家办公的故事,给我印象最深的,依然是第一次。
2020年是我“在线办公”元年。从大年初二得知这个消息后的那刻起,家人们对此事的响应比我还积极。在老家这块远离城镇的土地,乡人惯用的方式,是用早做打算来防备未知:舅舅帮我拉好了办公所需的宽带网线,爸妈给我搭起了上班必备的板凳桌椅。我身居其上,打开电脑,调适好屏幕的角度,给后背垫上枕头,暂且把眼前家徒四壁的村舍,换算成平常宽敞明亮的办公室——因疫情而腾挪的工作时光,即将从这里开启。
那天全公司有几万人一起在家线上开工,于公司而言,这也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洗漱完毕,理好着装,早早地候在屏幕前,可惜年前回老家时忘了带上工牌,不然上班的仪式感还能更强烈些。早会改在了视频会议里,熟悉的头像一个个如约而至,大多数同事们均穿戴整齐,精神状态与正常上班期间无异;只有偶尔的同事睡眼迷离、懒于梳洗,仿佛工装便是睡衣。
没过几天,我便发现,能洗个头再上线,便是对同事的最大敬意;能化个妆后再进入屏幕里,这种精致上升到人际关系,大概可以算作三生有幸。早会散罢,大家各自回归本职,省去了线下会晤的繁琐,所有的流程在线上逐步进行。
年还未过完,家人们便相继收到了延迟上班的通知。但居家在线上班这个安排,仿佛只是专属于我一人的幸运。在往后的日子,这个远在村郊的家里,逐渐上演了一幕幕“一人上班全家参与”的戏剧。
从上班第一天起,老妈便充当起了我茶杯的“掌柜”,表妹主要负责零食投喂,就连此前基本在12点钟准时登场的午饭,也为了配合我班次的迁移作出了“整改”,我仿佛成了开饭的指示牌。午后上班不久,电脑中的文字已渐渐变得扑朔迷离,老爸削的梨比我的困意来得更及时;三四点的下午,阳光在窗外晃动出了些许重影,舅妈推门而入:“来来来,暂作休息,下午茶走起!”走近才看清她手里端着一盘刚出锅的炸鱼······生活如戏般登陆我的临时办公室里,与当年上映的历史首部在线首播的春节档电影《囧妈》情节类似。
在那些异常特殊的时期里,我和同事们也被迫专注地当起了网友。
不过,与在家里享受“巨婴”般待遇的我相比,那些被疫情“扣留”在城市里的网友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往往都需要提前一天便构思好明日三餐,以免在中午为数一小时的休息时间里手忙脚乱。外卖这种看似便捷的产物,受限于疫期的时效性和安全性,也不再是不二之选。
纵然是难得清闲的休息日,平常再精致的女孩子,也须提前规划好生活用品清单后再出门,以保证每家每户三天一人一出的“出门证”不至于浪费到仅为呼吸几口新鲜空气。相比之下,我虽是远在乡村,也没有自由到随性,但无论如何,也总比把上楼下楼当散心的要好很多。
在线上班的日子,因为大家纵无亲朋守候在侧,也有猫狗环绕在旁,而我屋中还有鸡鸭鹅来凑热闹,偶尔一个语音便是一曲家禽大合奏。我家的鹅更领其中精要,每到黄昏时分必成群鸣叫。久而久之,线上的同事们也读懂了其中暗语:“你家的鹅又回来了,不用看表,准是六点半了。”
在家上班期间,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我偶尔也难捱的,是夜班。寒夜深深,孤灯一盏,白天的声色烟消云散,宇宙本来的面目无声凸显,那就是在家上班也无可避免的寂寥恬淡。每当我觉得难以支撑下去的时候,就忍不住对自己说:“别急,再等等,还有几十首歌的时间你就可以下班了。”于是在《斯卡布罗集市》的余音中,脑海中总能浮现那样的画面:偶尔下班较晚时,全家人都吃完了饭,老妈守在旁边默默看我吃完,嘴边传来若有似无地一句念叨:还是在家上班好哈,至少你“下了班”,不用担心晚饭。
没想到这句话一语成谶,在我后来的两次居家办公的岁月里,得到了充分印证。而后两次在线办公均是在城市中进行,分别是去年小区楼栋有密接者封楼,继而被迫隔离办公;以及今年基于疫情形势,公司要求员工在家办公。从此一日三餐的“吃事”,便成了除工作外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我也轮回般地活成了我前年故事里的那些网友同事。
而头几天在城中在线办公的新鲜劲儿一过,工作舒适度、精神自由等“并发症”也接踵而至:平常给人带来舒适感的沙发和床,变成工作场地后,反而开始有些令人坐立不适;远离了公司的监控区域,也依然躲不开工作时全程连接的视频语音,“下班后”在小区散步,仿佛感觉在“公司”楼下散心······在线办公与其说是一件愿望落地的美事,不如说是一种无法逃避的现实。
只有偶然抬头,发现路边枝头不知何时已挂满新绿,空气也充满了亲切好闻的花草气息,内心那被疫情画地为牢了三次后的耳目困顿,才会在季节的年轮中焕然一新,掸掸袖子,抚平褶子,仿佛回到生活最初的样子。
而我深知:所有的“在线”都是为了更好的线下,每一颗忍耐过的种子,都寄望着生如夏花。
多少次回眸,渴望着相遇;多少次期盼,终得以圆满实现;多少次的激情,在赛场上用拼搏点燃。——题记
2022年2月4日,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我国首都北京,正式开幕。冬奥,是一个舞台,展现着力量、意志、技巧和自然的美,挑战生理上的极限。在国家体育场中,我们见识到了中国设计之美——五彩绚丽的灯光、开阔的场地,宏伟的建筑,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的运动员和观众,让我们觉得无比振奋人心。
今年冬奥会的会徽更是比往届多了些创意,乍一看是个拥有中国书法技巧,且时艺术形态的“冬”字,将厚重的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从而呈现出了新时代中国的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实现“三亿人推动冰雪运动”目标做出的杰出贡献。
开幕式开始,先是各国运动员入场。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运动员们,面带微笑、热情洋溢地走上台,陆续落座。在这些国家中,我们中国的队伍可谓浩浩荡荡——387人,历史新高,其中有第四次参加奥运会的老选手,也有17岁第一次参加的热血青年。
伴随着一首激情高亢的《歌唱祖国》,中国队队员们穿着大红色的外套,队首举着鲜艳的五星红旗步入了会场,气势宏大。这一刻,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心潮澎湃。
今年的冬奥会,反映了我国的科技发展之极速。“五环破冰”最令我印象深刻,利用升降台和轮轴制作成的科技作品。工人在采访中提到:最忙的时候是场地里十台吊车,时间一定得掐好,不能有一点拖沓和延误,体现了中国工人深种心中的“工匠精神”。开幕会中,看到五环破冰这一幕时,我震惊得瞪大了眼,这是一个“魔术”,一个注入了工匠汗水与付出的“魔术”,而魔术中的“破冰”寓意着打破隔阂、互相走近,大家融为一体。
冬奥会,让大家离健康、奥林匹克精神,更近一步。冬奥会,圆体育强国之梦,推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新贡献的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冬奥会,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沟通和世界和平、增强了我国的民族自信,进一步振奋了民族精神,向世界展现了中华的实力和精神风貌。
作为青少年,我们可能不会像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拿金牌,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责任。他们在赛场上坚定的眼神,感动的泪水,激励着我们一次又一次突破自我。我们可以努力争取学习上的金牌,获得属于自己的荣誉;在生活中,学习运动员们的顽强拼搏、不懈斗争、热心善良、不到最后一刻永不放弃的精神,向着梦想不断进发!
又下雪了,我坐在电视机前,望着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出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