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留白高二作文8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听一场演讲,讲到高潮部分,专业的演讲者往往会稍加停顿,这是为了后面带给大家更多的震撼。在一个好的文学作品中,比如欧·亨利的小说,结尾往往戛然而止,但这样并不代表虎头蛇尾,他反而留给人们广大的遐想空间,成为不朽的名著……这在艺术中叫“留白”。同样的,我们的人生,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留白,于无声处听惊雷。
当冉阿让抱着珂赛特登上了那驾改变她命运的马车,他们之间没有任何交流,但我们仍然感受到了那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感情;《卡萨布兰卡》中男主目送自己心爱的女人与她的丈夫登上了飞机,他将自己的机票给了女主,却没有说任何话语,而我们则从他那落寞的背影中感到了一场旷世之恋;小王子与飞行员在沙漠中没有说话,而是手拉着手在山丘上看星星,但那种留恋与不舍深深触动着我们每一个人……可以说,这样的留白促成了一个个佳作。雨果也说过,沉默是最有效地复仇,可见留白的作用与力量。
当然,留白不仅仅特指这种文学上的写作手法,在我们的教育中也同样可以体现出来。有人说“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国内中反对家长对孩子军事化管理,反对填鸭式教育的声音越来越多,这些现象均指向一个问题——孩子的成长需要留白。
白岩松说过:“孩子的成长不需要是完美的、一帆风顺的,那只是一个不合格的`文学作品,而真正的成长是要立体的、有弯曲的。”家长平时教育孩子,都希望他们可以比别的孩子强,于是给他们报许多课外班,充满了课余生活,加上严厉的教育,使孩子顺着他们规划好的路线一步步地成功。但这样真的好吗?印度学生居高不下的自杀率又是为何?
严极而易于横,宽极而流于纵。永远不要将人生塞得太满,家长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宽中有严,若池之有底,严中有宽,若冰下有鱼。其实,采访了这么多个状元的家长,又有几个家长是用充满课余生活为代价将孩子推上状元的呢?
不仅是文学作品,教育、人生中同样需要留白,留出一些空地来,让他们于无声处爆发出震撼的惊雷。
超俗的舞者,到了暮龄便不再起舞,因为她想留给世人的最美的身姿;脱俗的诗人,甘愿弃笔,因为他永远吟诵自己信仰的篇章。
他们为自己的艺术留白,也留下了精彩。舒婷完成了自己人生的最后几部作品之后,便从此封笔,不再写诗,只留给读者自己满意的诗篇。“没有更好的作品便不再写诗”,这样的留白,如此执着、真诚的艺术态度,实在让人肃然起敬。这是求质而不求量的态度。有的人一生可能只有一部作品,但这部作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造就了别人难以超越的辉煌,是他一生的心血,司马迁凭借一部《史记》,独立史家鳌头,千百年来屹立不倒。而有些所谓作家,日复一日不停地进行多产而粗糙的创作,生产出一堆可有可无、无关痛痒的文字,将自己淹没在了平庸之中。
前者专注于少数作品,用自己的一生不断地雕琢打磨,直到自己的作品浑然天成。他们的人生乍看寥寥无几,一片空白,殊不知这留白才成就了精致、成就了经典。而后者将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任务,不断累加数量,殊不知这样漫不经心只是在累加分母,而最终分子上那代表含金量的数字却总停留在“0”上,忙忙碌碌还是一场空。这是对艺术的诚实,舍弃了名利。有的人炫耀才华,为了利;有的人追求才华,为了心。纳兰性德,八旗子弟,家世显赫,却刻苦钻研汉学,只因诗歌能打开他的心扉,为他寂寞的心找一个倾诉的地方。那是为艺术而生的作品,由心而生的情感,真实而纯粹。舒婷放弃创作,不为了名利写违心的作品,因为她对读者负责,对艺术负责,对自己的心负责。而那些为名为利不断矫揉造作、堆砌辞藻的行为,终会被人所抛弃,因为艺术永远要忠于心灵,即使留白。留白展现了人的诚实和对艺术孜孜追求。宁愿留下大量空白,只呈现思想的精华,不拿可有可无的作品充数,故作洋洋洒洒状。齐白石的画面是留白的,因此呈现了至清的水里灵动的虾。
舒婷不将马马虎虎的作品发表去维持自己的文学道路,她留给读者的永远是最美好的回忆。艺术因这留白而增添了一份韵味,一份感动,一份期待。而留白的艺术不是每个人都懂得的。人们追求量的庞大,声名的显赫,财富的膨胀,又有几个甘愿留白的艺人呢?力至劲则衰,思至详则漏。
世间本无尽善尽美之物,过分的苛求只是徒增一分疲惫。我们何时学会用留白来冲调人生呢?一次潇洒留白,一段艺术人生。
黑为墨,白为纸,三笔两画神韵皆出。这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留白。
犹记懵懂无知时,美术课,老师给我们展出一张画。画上只有一枝红梅和几点雪花。那一枝淡雅的红梅傲然挺立,好似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几点雪落在红梅上又显出一丝柔美,就像外表刚强内心温柔的巾帼英雄。年少的我们只知线条优美,构图精准,却不知这一副画的神来之笔全在与画家的留白。整幅画未见纷纷扬扬的大雪,却是满纸清冷,愈见红梅的孤高。
老师说:观齐白石的虾,可感水之清澈;赏徐悲鸿的马,能体会风的疾速。留白不空,留白不白;以无胜少,以少胜多,留白是画画乃至于世间万物最重要的东西。年少无知,不知其意味,只当画理高深。直到那次旅行——留白才惊艳了我的一方世界。
我坐在草地上看着四周的景象——几株小草从地底里冒出,远处的大树长出新芽,还有些早春的花儿竞相开放,世界姹紫嫣红,被一块块颜色堆得密密麻麻,竟有一分紧促感,早春果然是喧闹的,我有些悻悻然。
偶然转过身去,准备看看又有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却没想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抹素净的雪白。它好好的趴在远处的山顶上,融入自然,自成一派。山腰依旧是与我所处草地上一样姹紫嫣红的颜色,那雪白就那样格格不入,脱离繁杂,却中和了那拥挤的鲜艳。我突然理解了美术老师的那句"留白不白",我突然明白了那淡雅红梅旁大片白色的可贵。
水墨留白虚实相生,惜墨如金计白当黑;何止画画与景色需要留白,人生也得留白。
多少名人都懂得将自己的人生留白。武学大师金庸被采访时曾说:"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初次听到时无法理解迷茫不已。直到现在才有了点点感触:我要将这世界搅得风起雨涌,创造一个属于我的年代,然后不带走一片落叶、不留下一丝痕迹的离去。一代女皇武则天生前功绩无数,造福四方,生后却立无字碑。这何尝不是武则天对自己人生的留白,逝去之后尘归尘土归土,功过是非任由他人评价去吧。钱学森先生在中近程导弹研成后,主动要求辞去自己的职务,给年轻人多一些机会。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留白!
画家的留白,可得磅礴之气;风景的留白,可以震撼人心;人生的留白,才可使你揽一份诗意,留一份淡定,少一分遗憾,多一处广阔天地。
留白又何尝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宝玉,宝玉,你好……”黛玉用尽生命最后的气力,深情的呢喃。不知为何,每每读到这句半路夭折的遗言,就会感受到异乎寻常的感动。
究竟是怎样的话语凝噎在颦儿的丹唇之间?我不由陷入深思。是“你好好活着”么?不,这太过单薄。是“你好傻”么?不,这太过矫情。是“你好自为之”么?不这也太过无情。
突然,这些杂乱无章的思绪被拦腰斩断,霎时眼前豁然开朗——一串省略号滚落纸面,牵引出大片的空白。在这最单纯却又最丰富的背景之下,一切猜想都显得幼稚,一切推测都是枉然。
留一点空白,多么高明的艺术手段。“不着一字,尽显风流。”眼前的场景又飞快地切换起来:荒草披离之中浩然矗立着武则天的无字碑,一切功过是非皆交由后人言说;维纳斯断臂的雕像亭亭玉立,恐怕后世任何能工巧匠的修复都将是画蛇添足;蒙娜丽莎那似有若无的浅笑间的神秘留白,使她成为最引人注目的卢浮魅影……
空白是美丽的,它实在是一种特别的存在。它是登临绝顶前的毅然止步,是衣丰食足后的知足长乐,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那若即若离的无限遐想,是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永恒期待。
古人说:“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无非是告诫我们要懂得适可而止。未必所有的思念都要化作相见,未必所有的前进都为到达终点。给自己一段美丽的留白,让生命在一朵花上畅快的喘息,将自己从急功近利的疲惫奔跑中解脱出来。而在我们留出的这片空白中,我们大可以种上大朵大朵的怀念、期待与希望。
——在这包容并蓄土壤上一切皆有可能。
无论是作为艺术家永葆作品活力的技巧,还是大彻大悟的人生哲学,只要这空白栖留得当,使人不致陷入进退维谷的窘境,它,便是美丽的。因为它并非空虚,也不是惨淡。因着浅薄的缺席,智慧的加入,它正呈现出最坦然且蛰伏着无限潜能的状态。
最后想到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在她的容颜于病痛的凄风苦雨中渐渐凋落之际,在爱人想再次温习她眉梢眼角的温柔之时,她将自己藏了起来,直至香消玉殒。她一手导演了与武帝间这段温情的空白,而在武帝心间她美丽的脸庞早已挥之不去。
原来,留白真的可以很美。
很多人渴望精彩人生,凡是追求完美,用彩色画笔填满生命卷章的每一处角落。他们精益求精,容不得丝毫的缺憾,因为他们不希望疏忽的空白使他们遗憾悔恨。他们希望触到"完美"的直线。
多么执著认真的精神呀!与那些碌碌无为、虚度年华的人相比,这种一丝不苟地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无疑是可贵的。
然而,他们注定要失望了。人间本是"娑婆世界",我们需忍受许多缺憾。纵然我们渴望一切都圆满,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缺憾是绝对的,完美是相对的。"完美"这直线是"现实"的渐近线,只能无限接近,却不会有交点。再绚目的画卷也会有必然的空白。
"生活中无完美,也不需要完美。"法国诗人博纳富纳告诉我们虽然永远触不到完美但却不必失落,因为,我们根本不必追求完美。
"完"未必美。"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当完美达到极致之时,往往开始走向毁灭;当花绽放至最美丽的时刻,姹紫嫣红意味着即将凋零。是谓,物极必反。日本东照宫人为颠倒的梁柱雕花,被米罗斯故意毁坏的维纳斯之断臂,日本一派禅宗书道泼墨时刻意的几处败笔——这些智者求缺的例子,不都说明了完美缺乏缺憾么?
"缺"未必憾。清人李密庵主张"半"的人生智慧,认为凡事缺半是最为和谐的状态。缺,使存在的部分因不完美而显得珍贵;缺,使空白处因人们无边的想象变得无限美好。有了"缺"的完美才是完整的。如此看来,"缺"也未必会留遗憾啊!
既然完未必美,缺未必憾,我们又何苦费心追求所谓完美呢?何不为生命空出一片留白?
留白是书画中留下的空白。留白与构图同等重要,它并不是观念中"画完空闲下来"的部分,而是与笔墨本身一样具有艺术价值的构思。留白的大小位置都影响到书画的美感。
生命画卷亦如是,被填满而没有留白的作品是有缺陷的。所以,放弃完美这个不真切的幻想吧。尽力填补不能存在的缺点,直面无法消除的缺陷,欣赏点缀完美的缺憾。
为生命空出一片留白!
有一天,狼发现山脚下有许多洞。为捕食穿越洞穴的动物,它堵住所有洞出口。殊不知,小动物无处可逃,它也被老虎在洞中吃掉。天降大雨,洞口被堵住,老虎被饿死在洞中。寓言告诫我们:做事要留有余地,既给别人留有希望,也给自己带来生机。
在中国传统的绘画中,有一种“留白”的手法。即作画时不把画面填满,留下几处空白,留白给观赏者极大的想象空间而备受艺术家青睐,因为这些想象的空间,具有蕴藉之美。这恰恰体现了留有余地的重要性。艺术如此,做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留有余地,是一种宽容。给别人留余地,就是给彼此留机会。有一次在宴会中蜡烛突然熄灭,楚庄王的妃子被人趁乱非礼,情急之下她扯断了那个人帽带儿。楚庄王非但没有追查,反而让大家都扯断帽带儿,保住了那位大臣的名誉。后来,楚庄王遇险,当初他宽容的那位大臣救他一命。可见,宽容别人关键时刻救自己一命。
留有余地,要看清对手。狼为一时之利把洞口全堵死,贪婪的行为也堵塞自己退路,招来灭顶之祸。给自己留条退路,就是人生的留白。但前提要看清对手,不能一概而论。项羽在新丰鸿门给刘邦喘息机会,最后败亡于刘邦;夫差给勾践留条生路,最后被勾践“三千越甲”吞没;毛泽东发出“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号召,最终消灭了大陆上的反动派,建立新中国。因此,留有余地要看清对手而不沽名钓誉。
留有余地,给双方以选择。当今社会,为一点儿利就争论得面红耳赤的人不在少数。倘若双方都留点余地,将是风平浪静,海阔天空。狼堵死所有洞口,把所有的小动物吃掉,老虎步步紧逼把狼吃掉,自己也死亡。假如双方都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留下一些小动物进退自如,不至于到如此绝境。不留余地,双方没有选择,只能死路一条。所以,别人有选择,自己选择与发展的空间才会更广。
留余地,不意味姑息养奸。对对手既往不咎,留下改过的机会。不能因为宽容就不惩罚考试作弊的孩子,也不能因为大度就放走偷东西的盗贼,惩戒也是一种纠错的好办法,让他们长见识,弃恶从善。社会发展需要留出余地,更需要良好的规则维持秩序。
我们祖先有“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的智慧,留下足够修改空间。我们做事也应学会“留白”,给自己留出蓄势空间和回旋余地,才能使事情愈趋完美,人生更加灿烂。
懂得留白,风雨不惊、宠辱偕忘。学会留白,无忧无虑、安然自在。
——题记
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和智慧,于行笔挥墨之间一带而过,留下一片空白,使中国画有了无限的张力,给予我们无穷的想象。
南宋画家马远“马一角”之称,他常常在画中留出许多空白,给观赏者想象的余地,其最具代表性的是《寒江独钓图》,只在画幅中央画一小舟,一渔翁坐于舟之一端举竿垂钓,画面四周皆不着墨迹,整幅画中没有水的痕迹,却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
留白即为残缺,维纳斯的双臂被毁掉了,造就了一段视觉留白,在世人唏嘘不已的同时,反而成就了不朽的艺术之美,给世人无限遐想。留白即为距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此诗之所以脍炙人口,长盛不衰,就在于它的朦胧,在于“佳人”从未曾正面示人,在于它给世代读者的留白,那穿越千年的想象留白,才让我们为这距离产生的美沉醉不已。
人生如艺术,亦须留白。留白,是一种智慧,一种境界。
友情需要留白,在漫长的人上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可称之为朋友的人,有的浓烈似酒,有的醇厚如茶,但真正长久的确是平淡如水,却细水长流。真正的朋友不是在大街上勾肩搭背,不是在饭桌上侃侃而谈,而是哪怕彼此久未联系,却一直藏在心底,即使相隔再远的距离,再长的时间依旧不会疏离。友情需要留白,彼此关注着,懂得着,欣赏着便是长久。
给友情留白,给彼此留有空间,才会拥有灵魂深处的惬意和收获。
心灵需要留白,人常说,心静自然凉,在这个喧嚣的世界,给自己的心灵留出一片空地,一片净土,一片清凉,在心情烦躁时翻开书本,在文学作品中感受文字之美,在诗词之间感受古人之旷达。在字里行间中给自己的心灵放假。
给心灵留白,把天地之间的美化作精神的清泉,滤净我的浮躁,是心灵沉静安然。
生活需要留白,紧绷神经,注意力高度集中,没有放松,没有怠慢,这样的生活就像一台机器,麻木地转着,我们不能把人生填的太满,而是需要留白。但并不意味着偷懒和懈怠,也不会使我们落后,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适当歇一歇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见识更多的事物,发现更多的奥秘。人们常说,欲速而不达,只要懂得布局人生,不必那么紧张,不必那么辛苦也会成功。
给生活留白,停下忙碌的脚步,欣赏沿途的风景,人生会更加完美。
留白不只是个词语,还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人生路上带着一颗留白的心,就这样慢慢前行。
人们最喜欢追求的,莫过于完美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过分追求完美则可能适得其反。
若以一个百分比来表示人生,那30%的美好已经很好,30%是憧憬,20%是悲伤,还有20%是留白,走到人生尽头,拾起人生真正的幸福来填补方能得到100%的人生真谛。
人生就像一个画板,规划的过于充实,过于圆满会使整个画面凌乱,会没有多余的空间增添新的亮丽风景。
在这条漫漫的人生长路中,我们既要学会规划未来路,也要学会给自己留一条退路。我们既要懂得追求,也要明白取舍……
俗话说得好——物极必反,更是有“乐极生悲”、“喜极而泣”等成语来佐证了“物极必反”的正确性。
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清醒的人易感受到痛苦。糊涂的人不太计较人生中的得失,反而活得潇洒自在;而清醒的人有时过分较真,则会失去人生的大滋味。
清醒的人是懂得追求的人,当求而不得时会陷入惶恐与烦躁中,完美主义者的内心难以恢复平静;糊涂的人恰是懂得追求却又适时放弃的人,从容主义使其内心平和而从容淡定。
有些人提倡“坚持梦想,死磕到底”,然后斩断一切退路,奋不顾身冲向自己所想到达的完美境界。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两种——到达天堂或坠入地狱。我欣赏他们所具备的勇气和一路到底的精神,然而我却更惧怕跑到最后却发现这不是我想要的终点……
比起上述的一路完美主义者,我更喜欢朝着事物完美的方向走,也给自己留一条退路,万一不成功也不至于完全的心灰意冷,跌入深渊,还有可以重新收拾心情,轻装上路。
留一条缝隙,可以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可以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留一条退路,可以给自己更多选择,可以适时变通。
我们要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做追求完美的人,也要懂得取舍不做极端的人,做人应中和,不偏不倚。既不过分追求也不能过度散漫,要做一个清醒的人,懂得人生的大道理,偶尔也可“糊涂”一下,顺其自然,觅得人生大滋味。
30%的美好是生活下去的基础,30%的憧憬是动力,20%的悲伤是点缀,20%的留给你自己,等补齐所缺的20%的幸福,人生100%的真谛已为完美所领悟……
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留白”是中国画特有的绘画语言之一。中国画确实博大精深,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
画面需要留白,生活何尝不需要呢?林语堂曾动情地讲:“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我想这便是留白吧。学会为人生留白,如同白一样淡而实醇,简而实繁,宁静悠远而坦然,那么,一切足矣。
小时候与父亲下围棋,经常是两三招就败掉了。
父亲就在旁笑我。“总想多占位置,挤得满满的,要留白呀!不留白,以为全盘都是你的,那就全都堵死了,其实很快就输了。”
当时我不明白,直到看到青源大师下棋才领悟。围棋的开盘讲究布局,有的人重四角,未待坐定便急不可耐地圈住四点虎视眈眈。而青源大师却敢于先着手点开元,心中一点,四面留白,便看穿了世界。
留白无疑是一种智慧。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即为此意。世间懂得留白的人多,识得留白的人少,会用者更是寥寥。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余白,即便是不懂画的人,也能一眼看得出中国画和西洋画最不同之处:西洋画,满;中国画,空。梵高浓墨重彩成为惊艳传世之作,齐白石水墨丹青也是画界传奇。同样,中国话的最高境界,在于话音留三分。这其中,体现的是留白的方圆之道。
其实在人与人交往中,也要注意“留白”的艺术。我认识一朋友,每次见面,她说话似乎没有终结的意思,她始终是谈话主角。学会倾听,给谈话留个空白,给别人一个缓冲。古人云:话到舌间留半句。就蕴含了一定的谈话艺术。言语如江水滔滔并非口才好,有时,恰会让人产生反感。适时的停顿,眼神的探寻和交流,会让交谈在一种默契中缓缓流淌。
留白也是一种境界。中国画中,在作品留白,从而达到一种“无笔墨处皆成妙境”的淡美意趣。人生中,多点留白,一张一弛间才会获得一种平衡。有的生活,像一些老城区,密密挤挤,见缝插针建满房屋,没有休闲的去处,这种环境,多半不受人喜欢。相反新建城区,多是绿荫夹道,适时地留一处草地花园,给心灵宁静。
为人生的留白,让你看起来更为丰富。一个会布局的人,永远不会把人生塞得太满。
留白,是一种“以无胜有”的境界,能予人以思考和想象。
纵观古今,艺术瑰宝从不吝啬留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一扁舟、一江边垂钓渔翁而已,没有一丝水,却让人感到江上烟波浩渺,满幅皆水。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书法艺术上,枯笔的美感和价值不容小觑。宋黄伯思《东观余论》记载:"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为之飞。"枯笔产生的"飞白",加强了书法的韵律感和节奏感,遒劲奔放,墨彩淋漓。书法家的功力也在枯笔中充分显现出来。
同样,留白在文学界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眼看着诗人即将大功告成,末句的“可怜白发生”,陡地一转,化雄壮为悲壮,充满了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和无奈。莫泊桑这位“世界短篇小说巨匠”,更是把留白的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试想一下,小说《项链》的结尾假若变成玛蒂尔德和佛来思节夫人因丢项链而发生正面冲突,则小说主题将势必囿于是非善恶的人性道德层面。但他不落窠臼,高妙地放眼社会,含蓄却深刻地暴露了社会问题。结尾处的绝妙留白,不仅耐人寻味,陡增故事的悲剧性,而且表现出的社会的不合理性引人深思。
文学艺术上尚且需要留白的技巧,人生不更是吗?胃装太满会胀痛,心填太实会呆滞。所以不论物质上、精神上,人生都需要留白。对此,童话大王郑渊洁颇有感受。他在文章《我小时候什么都不会》中写道:“专家告诉我,新车初驶时要中速行驶,这样才能保证它在中青年时可以高速行进。如果在汽车的儿时就提速,它到中年就跑不动了。人生的童年相当汽车的初驶。”可是毕竟不可能人人都有郑大师的觉悟。现实是,至今仍有很多人未体会到人生需要留白的真谛。
其实,人生的留白,就是给自己留下潜力,给他人一个空间;留白的人生,更是一种智慧人生。“导弹之父”钱学森,在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后写信给周总理,主动要求辞去院长职位,给年轻人一次成长历练的机会。同样是与人接近的鸟类:麻雀和燕子,麻雀却不怎么讨人喜欢,而燕子则不同。原因是麻雀离人太近,叽叽喳喳令人厌烦;而燕子会适时搬走,等人们想它们时,春天也来了。看看如今的言情小说,续集、废话一大堆,无病呻吟,根本不懂得留白;而一些大家懂得留白,给自己一次封笔,也给生活一分闲适。
但“留白”并不等同于“空白”。把握好留白的“度”,把握自己的智慧人生。
笔墨一转,八大山人纸上只有一羽黑鸟,一块巨石。鸟翻白眼,作将死状,巨石歪斜,几欲倾倒。其余空白。却极尽”讽清朝将覆”之能势。
此即留白之力也。
留白,是不以完满为至美。而所谓的完满,是铺天盖地而来的填充,却没有用于喘息的间隙。于是国画素来讲究“留白”之境,群山回环之间需以云海为“白”,予人遐想。于是高鹗写成末四十回《红楼梦》以填充空缺的行为常遭人诟病,“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结尾竟成“败笔”。艺术家追求留白之境,凡人欣赏留白之美。“留白”是艺术的习惯,两者如影随形。
细水古木,假山亭台之前需有曲径通幽,“留白”如同小径穿梭,破除密不透风与千篇一律。艺术家懂得画云雾以生白,懂得引人深思,懂得留有未知与念想。而这,凡人其实亦懂。
天使般轻盈欢愉的音乐从“音乐神童”舒展的指尖盘旋而出,可这样明媚的旋律,只护佑了莫扎特三十六个年头。他未完成的“后半生”对尘世来说,是一片空白。可当一串串发光的音符流淌而出时,你并不能否认这片空白的美好。那段未知里,莫扎特完全可能被贫穷所击倒,被尘世所湮没,被混乱与不公所毁灭。可这一切都不曾发生,因为他生命的空白抛出的是一个戛然而止的结尾。莫扎特扮演着古希腊之神那耳喀索斯明亮、欢快的那一面,当他将所有的光皆献与世人后,他悄无声息地离去。
只是那段留白里,依然有他的音乐,萦绕而久久不散。
而当他的死对头绪斯迈尔走到庸庸碌碌的生命尽头时,回瞰这张被自己用不甘、悔恨、嫉妒所涂满的生命画卷,只得向神父忏悔自己嫉妒的罪行。或许莫扎特正在空中谱曲,或许他并不会接受绪斯迈尔的忏悔。因为天才的人生需要留白。黛玉焚稿,花落人亡;王勃亦英年早逝。在上帝手中,留给莫扎特的空隙,也不会例外。
“人或许并不清楚地知晓自己的潜意识究竟渴求什么。”可他们依旧趋向于他们渴求的事物。留白之境,是人心深处的一方空缺,是人思想绝壁下的一片胜景。
渴求空白,趋向空白,弗吉尼亚?伍尔弗在抑郁之际选择了自沉于乌斯河底。不被当作“精神病患”而载入史册,她以留白使自己的思想在河水中洄游。她的思想将在那片空白中永生。步向河水时,他大概是没有犹豫的,那被诗化的灵魂不会彷徨。她需要用空白来作这首长诗的结尾。
巴谱洛夫说:“想要一下子全知道就意味着什么也不会知道。”无论是画作与诗,还是心与灵魂,都需有一个恰如其分的空隙以作留白之境,所谓“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相对于西方绘画的色彩纷呈,国画却显得单调而乏味,只有两三处被点上了墨水;对于情节清晰,结局明确的小说,呐满是悬念,没有结局的小说更是令人费解,引人遐想;对于那从头到尾都有音乐的歌曲,那中间突然的弦凝声绝引人深思。然而那空白处,却蕴含着无尽的美。若要人生精彩,则需要留白。
色彩繁杂的世界使人们的眼睛迷乱,人生需要留白,给自己的心留下一片空白处,找回那最纯真的自我。与娇艳似血的玫瑰相比,莲却显得朴素,只有那一抹淡淡的分红。然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最得隐逸者的青睐。
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即使身处官场也能返回自然。心中留白,便不会被功名利禄染成金黄色,迷失了心智。在心中留白,给那颗案牍劳形的心得到放松,让那被金钱驱逐的灵魂得到安防,找回那个最纯真的自己。
当今社会,在心中留白是不可缺少的。多少人在官场中被功名利禄蒙蔽了双眼,失了良心?多少人在城市中忙碌奔波,与时间赛跑,最后失去了笑容,行尸走肉般活着。在心中适当的留白,给那颗因奔波而疲惫的心得到歇息,享受这个世界的宁静,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找回那个最朴素纯真的自我,而不是继续被金钱腐蚀失去了良心。
在那空白处让自己的心得到歇息,找回那颗最纯朴的心,那颗没有因金钱而畸形的心。人生需要留白,不仅是为了守住那个纯真的自我,更是要用这留白处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绚丽,让这留白处点亮别人的世界。
人生的大多数路都是为自己而走,然而我们不能忘记用一小段路为他人奔走。人生需要留白,而这留白处则是为他人而留。在为自己的人生奔波忙碌的同时,在对自己倍加爱惜的同时,我们也要不忘将自己的爱分给别人。正如那个感动保山城的老书记杨善洲一样,将自己的人生留出一片空白处给亲人,同事甚至是陌生人,不需要用浓墨重彩去点染也依旧使人生绚丽,因为那空白处早已被杨善洲染上了虚幻的色彩,蕴含着无尽的美。
人生需要留白,用着留白处去点染别人的世界,将自己的爱无私奉献,用这留下的空白处中的大爱去爱人,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即使是一件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事,一件不能将空白处染上鲜艳颜色的事,但那留白处依旧蕴含着无尽的美。
人生需要留白,正如白云会变成乌云,但乌云最终也能变回白云那样,用那留白处找回自我,给疲惫的心得以安息;用那留白处为他人世界染上缤纷的色彩,及时这留白处没有浓墨重彩也依旧美丽。
到了天晴的时候,我总爱独自一人行走。
放下手头的工作,甩一甩头,蓦地觉得整个人轻松了很多。背对着夕阳,看着被风牵动的影子,在安谧中镀上了一层金色,它不愠不躁,,在前方飘逸着。或在看一片晚霞中的红蜻蜓嬉闹,或在赏一瓣抖去水滴的凤蝶。一片片浮动的气息从我身上散去,只落下一段安静祥和的时光——
我抬头,天与云与雾的界限不是那么清晰,天已渐凉,而我肉眼所看到的仅仅是天空仍然保持微蓝的色彩,浮云疏朗。我从未想象过它们汇聚成一片时的暴雨狂风。我无法看到尽头,它覆盖着皓皓五千年的历史,多少人在仰望时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什么在这宏大的天地间充斥着?我无法弄清。这世界有太多我不懂的事情与道理。可我仍然热爱它,爱它的万事万物。因为我懂得,生命并不是冷酷,理智,和我们肉眼所见的那个模样,而将它一贯而之的是那个永恒的爱字。
我低头,被雨润过的乡间小路上印满了我深深浅浅的脚印,松软的泥土,慵懒的印痕,有一搭没一搭的呼应着,看上去倒也亲切。第一次这么和大地亲密接触,第一次这么深切感受什么叫包容万象。周围的建筑也稀稀散散,留着空隙,落叶正是在这空隙中翻滚才有了飘零的质感,正是鸟声,犬吠间接的响起,也才有了大地的此起彼伏,井然有序,生生不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成长方式,有自己的生长空间,而作为单个体,做好自己似乎比什么都重要。
我远望,整个人突然被拉回了现实的世界,我所熟悉的景物纷至沓来,慢镜头般一点点在我眼前展开。生活的实质其实就是平稳深邃,质朴在最深刻的那层面里。带着久违的真切感,却又这样真实的在我的生命里涌动。目光所及的皆是前方,那是我即将要走的路,或坎坷,或挫折,但总是需要我一个人迈过。生命的常态。我们不单与别人是分离的,而且与世界也是分离的。总是要兀自踯躅前行。那就心无旁驽,任生命纵横往来。
在这段安静和祥的时光里,一切的存在都带给我无限的启迪,这一段留白让我的心坚定了,厚实了。这是时光留给我的,也是我留给时光的。
总之,留白,生命里有这样的状态,真好。
在中国文化中,留白在绘画、书法、音乐、文学、人际交往中都有所体现,并被评价为中国画和中国话的最高境界。留白是中国文化中美的体现,蕴含着人们的智慧。
留白源自中国画的一种绘画技巧,单从字面上来解释即是留出空白,如画景不画满全纸,留出一部份作为天空、云朵,甚至可以是动物的皮毛,包含着无限韵味,让后人观赏作品时沉浸在它独特的美中,感叹前人的匠心和智慧。留白的重点不在白,而在于留,若是只有一片空白,或是不恰当的位置出现空白,留白的美则完全不能够体现。留白的美来自创作者们精妙的设计,而它也体现在多种艺术形式中。音乐中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留白是快节奏演奏过后的忽然停滞,感人至深;书法中留白则是更显出整篇作品结构巧妙。艺术作品中的留白是中国文化独特美的体现,反应了先人的巧思和智慧。
除了艺术,留白亦指导着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庄周在创作时因为思想内容过多,笔墨不足,因而只写出了个人思想最简要精髓的部分,留给后人揣测,文字的留白使后人充分思考钻研其思想,从多角度进行解读,丰富了其内涵。
除了道家,佛教有不留文字以心传心的传道方法,笔墨的留白使人们突破文字本身作为介质的限制,去直接领悟更深层的本质的道理。留白蕴藏了两种思想的智慧,点到为止的留白方法不仅给了人们领悟道理的前提条件,也留出了自主思考了空间,为使人们真正领悟道和进一步深化道、创造道提供了指导。
留白在人们处事过程中能够留出余地,提供更多可能性。留白即不完全填满,若是真的确定了自己一生想要追求的唯一目标,那么在本身的目标外恐怕难以有成就。若是齐白石只愿做一辈子木匠,便不会在五十多岁时拿起画笔,成为一代国画大师。若袁隆平永远专注于教书育人,便不会在课余研究水稻,杂交水稻不会产生。不将人生规划填满代表着潜藏的无限可能,代表着多元的人生体验和更多的成功机会。
留白体现在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中,它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智慧的指导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其中的美是值得人们仔细品味的。
晋代有陶渊明写出“夕露沾我衣”与“鸡鸣桑树颠”,宋朝有东坡居士诵读“一江秋微风”与“山间皓月”,目前也是有中学心理辅导老师顾少强以“世界这么大小学六年级,我想去看看”作为辞职理由……纵观自古以来,我们国人对悠闲生活的尊崇与向往之情常于一字一句中体现。
这书第七章的题型为“悠闲自在的关键”写物,林语堂老先生将悠闲自在与劳碌相较,表述出自身对悠闲生活的钟爱,这也许与他受道家文化危害刻骨铭心相关,但我认为这更与他所在的时期相关。写这书时,林语堂已经美国纽约,这时欧美国家不久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文明逐步完善,接踵而来的金融业也是风起云涌,虽遭到金融危机的严厉打击,但经济发展修复后,纽约市的曼哈顿依然繁忙,上班族精锐们步履不停。林语堂或许对这类节奏快觉得严爵,发觉它最开始崇尚的悠闲生活在此难以达到,因此再度品读中国哲学,回望历史长河,在这里闹市中写下此篇。那时候,置身异国他乡的林语堂说:“我们中国人的性情是历经了文学类的陶冶和认同的。”实际上,从古时候很多着名文人墨客的人生经历及其写作著作中,我们可以提炼“盛誉多累,隐逸多适”这八字,她们中的大部分都拥有崇高与自负的心情,宁可辞官弃禄,不肯与世同流;宁可归隐田中,不愿心为所役,从而便造成了带著烂漫闲适情结的文学著作,经時间的传送为大量中国人孰知、所认同悠闲自在的性情也就油然而生了。殊不知所述的悠闲自在更偏重于避世的心理状态,与时下当然不太可用,若要想尽快融进全球,仍必须积极主动入世的心态。非常是对风华正茂的青少年来讲,要融入迅猛发展的社会发展,还要为空余留白如同此章中常写:“我们的日常生活太狭仄了,使大家对精神日常生活的美点不可以有一个随意的视线,大家精神上的‘屋前空地‘太欠缺了。”有时候大家跑得太快,通常忽视了或者错过众多非常值得收藏的岁月与必须停住思索的一会儿,精神上的放松越来越低,绷紧的情况也是在潜意识中引起了众多心理疾病,这般也无利于本人的稳步发展。不难看出,在日常生活中为悠闲自在留白极其重要。
林语堂老先生还说:“劳碌和智慧是压根相左的,擅于悠游时光的优秀人才是真实有智慧的。”时下的我来看,劳碌与智慧是可相容的,仅仅在其中劳碌的一个度必须我们自己好好地掌握,该悠闲自在时仍然要放松。
东晋有陶渊明写下“夕露沾我衣”与“鸡鸣桑树颠”,北宋有东坡居士吟诵“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如今更是有中学心理老师顾少强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作为辞职理由……纵观古今,中国人对悠闲生活的崇尚与向往之情常于字里行间中体现。
本书第七章的题目为“悠闲的重要”,林语堂先生将悠闲与劳碌相较,表达出自己对悠闲生活的喜爱,这或许与他受道家文化影响深刻有关,但我觉得这更与他所处的时代有关。
写本书时,林语堂正在美国纽约,此时西方国家刚刚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文明日趋成熟,随之而来的金融行业更是风起云涌,虽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但经济恢复后,纽约的曼哈顿依旧忙碌,白领精英们步履不停。林语堂也许对这种快节奏感到严爵,发现它最初崇尚的悠闲生活于此难以实现,于是再次品读中国哲学,回顾历史长河,在这闹市中写下此篇。
那时,身处异国他乡的林语堂说:“中国人的性情是经过了文学的熏陶和认可的。”诚然,从古代许多着名文人的人生经历以及创作作品中,我们可以提炼出“盛名多累,隐逸多适”这八字,他们中的多数都有着高尚与自负的心境,宁愿辞官弃禄,不愿与世同流;宁愿归隐田中,不愿心为所役,由此便产生了带着浪漫闲适情怀的文学作品,经时间的传递为更多国人所知、所认可,悠闲的性情也就油然而生了。
然而上述的悠闲更侧重于避世的心态,与当下自然不太可取,若想要更好地融入世界,仍需要积极入世的态度。特别是对风华正茂的少年而言,要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也要为空闲留白正如本章中所写:“我们的生活太狭仄了,使我们对精神生活的美点不能有一个自由的视野,我们精神上的‘屋前空地‘太缺乏了。”有时我们跑得太快,往往忽略了或是错过了诸多值得珍藏的时光与需要停下思考的片刻,精神上的放松越来越少,紧绷的状态更是在无意识中引发了诸多心理疾病,如此也无益于个人的长足发展。由此可见,在生活中为悠闲留白极为重要。
林语堂先生还说:“劳碌和智慧是根本相左的,善于悠游岁月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当下的我看来,劳碌与智慧是可相容的,只是其中劳碌的一个度需要我们自己好好把握,该悠闲时依然要放松。
芳凌波可是横方塘,留白处,是闲意。锦瑟年华谁与度?但目送,尘去,留白处,是情意。
曾领读过唐人的诗,诗句简短皆赋深意,诗景寥寥却充斥画意。当诗人要表达什么,似乎在诗歌里一字不提,然而那浪漫的思想却又字字关情,让人“望眼欲穿却不透其意。”此刻我正读赏着留白,寻觅间,蓦然回首,那“意”却在寂静留白处。诗人留下的是思想的蝴蝶,翩飞了百年,寄予后人以遐想的空间。留白不是等于无,更像是无中生有,然而在那里,它的贬义早以不复长存了。这一片净土,像是一颗水晶透视整个世界。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无题是何处?是留白处。月下花榭,锁窗朱户,留白最是动情处。
有那么一群人,请让我以留白相送。
他是英国物理学家罗素。在战乱纷争的年代,黄土地上民不聊生,他来访中国时,驻留在四川。硝烟弥漫了整座城市,但仍没有阻挡他想要去领略峨嵋风光的愿望。他期望在混浊的年代寻找一涸清澈的甘源。峨嵋山刀锋险阻,路途中,轿夫们留意翼翼地送罗先生抵达山顶,青葱的林木,争相的花朵,还有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
过程中,罗素扪心自问:这么艰难的路,他们真的就毫无怨言吗?真的就不会想为什么自我不是坐轿的而是抬轿的?当轿夫将罗素安全放下,他仔细观察了每个轿夫的表情,他们有说有笑,如同往常一样。这一幅画面一向停留在罗素的脑海里,就像一个警醒的时钟时时刻刻都在击打着年轮。
之后便有了罗素在《中国人的性格》中说道:“千万不能用自我的态度去看待别人的幸福。”轿夫们的无言并不是屈服,而是选取了留白,选取了用心灵的声音说话,这就是幸福。或许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释怀,给生活一点洁白的空间,默默的维护这片不可侵犯的神圣土地。
在一河灿星下,无数个留白被点亮,像是一盏盏启明灯,为人生开启一扇宽广的大门。
无论是孟佩杰的孝义,选取将留白化作帧帧孝心,赋予留白最完美的解释;无论是侯逸凡的沉着冷静,选取在留白处,给世界一惊叹,这都令我们深受启迪。
应对前辈,看看我们,是沉浸在“温一壶阳光下酒”的柔情中“不知今夕是何年,”还是在“此情不关风和月”的柔媚中浑浑噩噩?
为自我存封一片留白,从此抱紧了一个纯洁伟大的灵魂。大千世界,尽“彩”其中。
一颗灿星从此陨落,秋白不朽!
风,吹起破碎的流年,在残阳的余晖里,我看见留白的夏季,划过青春河流,我们在六月绽放,也在六月不舍。
几经辗转,擦肩而过,时间斑驳了印记,斑驳了曾经,斑驳了陌生与疏离。一个侧目,一个转身,一个背影,走过人潮拥挤,走过繁华喧嚣,走过青春浪潮,走过留白的夏季。
冬夜,彻骨的冷,又是一个下雨天,淅淅沥沥的下雨,苍凉了整个冬天。总以为雨过之后的天空是最绚烂的,总以为自己一路追寻的是最美好的,总以为还有很多很多的青春等着我们去挥霍。可是直到又一个下雨天,我才明白有许多的事却不能尽我所为。走过留白的夏季,分离的感伤,无奈的抉择,我们踏上了梦想的征途。
青春像远逝的风筝,被风吹得无影无踪。而我们却痴痴地凝望着风筝远逝的方向,发着呆,做着梦,跺着脚,笑着哭。我们不甘心被年轮圈起来,可是,年轮仍然将留白夏季刻在了心里,尘封了回忆。走过留白的夏季,不期而至,人生的三岔路口徘徊着来来往往的人,迷茫的不知方向的人。
走过留白的夏季,发现,有时青春很迷茫,有时青春也会坠落。我爱青春漫想,在生命中火一般的季节里,写一首漫长漫长的诗,留一个没有遗憾的回忆。
走过留白的夏季,顿悟,或许经历了太多的挫折或风波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为经历所以懂得,所以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一切。
走过留白的夏季,感慨,青春是一场绝美的梦,一样的年龄,一样的心情,一样的孤独,只是,不一样的我们,在不一样的路上寻找属于自己的风景。
曾在书中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青春是与七个“自己”相遇,一个明媚,一个忧伤,一个华丽,一个冒险,一个倔強,一个柔软,一个正在成长。也许罢,站在青春里,遍地美好。就算那里的烦恼特别多,那里的遗憾忘不掉,可在你的眼里,留白的青春,一样的重要。
其实,那些曾在青春中逗留的短暂美好,总是那么刻骨铭心,深不见底,留白的夏季,就像没有白云的蓝天,虽毫无装点,却依旧夺目,蓝得透彻心扉。
走过留白的夏季,蓦然回首,在流光艳影中觉醒,青春真的很单薄,什么都轻,风一吹,我们就走散了。
黑色是墨水,白色是纸,三笔两画的神韵展现出来。这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空白。
当我还是无知的时候,老师在美术课上给我们看了一幅画。照片上只有一颗红梅和几片雪花。淡雅的红梅树傲然挺立,仿佛宁死也不发财。几滴雪落在红色的梅花上,显示出温柔的触摸,就像一个有着坚强外表和温柔心灵的英雄女人。作为一个年轻人,我们只知道线条是美丽的,构图是准确的,但我们不知道这幅画的神奇之处完全留给了画家。整幅画没有看到大雪,但它是冷的,充满了纸,它看到了红梅的孤独的高度。
老师说:看齐白石的虾可以让水变清。欣赏徐悲鸿的马,可以欣赏风的速度。不留白,不留白;在绘画中,甚至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中,少花钱多办事是最重要的。年轻无知,我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有画深刻。直到那次旅行,留下了空白,我的世界才变得神奇。
我坐在草地上,看着我周围的景色——一些小草从地上发芽,远处的树长出了新芽,早春的一些花竞相开放。这个世界非常丰富多彩,由各种颜色堆砌而成,有一种紧迫感。早春确实很吵,我有点生气。
偶然转过身去看看空气中还有什么。然而,我不想看到的是纯白色。它坐落在遥远的山顶上,与自然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的学校。山腰仍然和我居住的草地一样五彩缤纷。雪白只是不合适,不复杂,但它中和了拥挤明亮的颜色。我突然明白了美术老师的一句话“不要留下白色”,我突然明白了优雅的红色浆果旁边的大片白色的价值。
水墨画保持白色,而真实和想象是一起诞生的。惜墨如金。白色是黑色。不仅仅是绘画和风景需要留白,生活也需要留白。
有多少名人知道如何让自己的生活保持空白。武术大师金庸在一次采访中说:“人生就是一场大仗,然后悄悄离开。”当我第一次听到它时,我无法理解它。我很困惑。直到现在我才有一点感觉:我想搅动这个世界,创造一个属于我的时代,然后不留一片叶子或痕迹地离开。一代武则天女皇一生成就斐然,惠及各方。然而,在她出生后,她建立了一座没有文字的纪念碑。这也是武则天一生中留下的东西。他死后,尘土会回到尘土中,回到土壤中。让别人评价他的优点和缺点。为了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钱学森先生在研制中短程导弹后主动要求辞职。这不是一种空白!
画家留下的空白可以给他一种庄严的气氛。留下空白的风景会让人震惊。生活的空白空间能让你有一种诗意的感觉,一种平静,少一些遗憾和更广阔的空间。
空白难道不是人类的最高境界吗?
青春,美好而又短暂。如果青春是一张白纸,那我会尽心填满,不留遗憾。
青春是梦想的生长季。青春是指青年时期,而人的青年是人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阶段,也就是说我们有十几年的时间来耕种梦想。
晨光微熹,我们如一条条鱼游戏弋在人群里。校园中,有的人行色匆匆,有的人气定神闲。殊不知,有几个人是在为梦想而奋斗。《诗经?采薇》有言:“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底。”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我们要为学业奔波,为生计忙碌,为事业打拼,琐事压弯了腰背。又有几个人不忘初心,依然坚持梦想。
青春因梦而美好,残酷的现实又为青春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很喜欢马塞尔?普鲁斯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写下的一段话:“当现实折过来严丝合缝地贴在我们长期的梦想上时,它盖住了梦想,与它混为一体,如同两个同样的图形重叠起来合二为一一样。”光与影的交融,明与暗的运用就像现实与梦想共同交织了青春。青春如歌,夹杂着现实的呜咽、悲鸣和梦想的低吟浅唱,和着时间的拍子到老。
青春,克制还是放肆?是想苦行僧一般修炼,还是如侠客般快意江湖?现在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青春于人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我的青春不能留白。我印象中有个女孩,她的青春才刚刚开始,就让人啧啧惊叹。她是大提琴天才少女,所谓天才,总比普通人多了汗水,她也不例外。她第一次接触大提琴时,一边哭一边拉。练习大提琴要耗费大量体力,她就坚持每天早起跑步,因为练习大提琴,她的手已经有了薄薄的一层茧,她就是——欧阳娜娜。年轻的大提琴天才演奏家、新生代演员。她的青春似乎只有克制,遵守规则,但正是因为她坚持克制,才能在大众眼前绽放她的青春。有了好的开头,结局如何,我们只能静候。画一幅青春,汗水是必不可少的颜料。
“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席慕容的一首《青春》让人心生忧伤,趁现在青春未老,去追寻美好的梦想吧。爱丽丝?门罗,犹如一朵空谷幽兰,不求人赏,悄无声息的散发幽香。刘禹锡,调素琴,阅金经,虽居陋室,但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每个人的青春都不一样,但愿重读青春之书时,你无所悔恨。
青春不留白,余生亦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