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优秀5篇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

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1

1.类脂与脂类

脂类:包括脂肪、固醇和类脂,因此脂类概念范围大。

类脂:脂类的一种,其概念的范围小。

2.纤维素、维生素与生物素

纤维素: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为一般动物所直接消化利用。

维生素: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维生素缺乏症。

生物素:维生素的一种,肝、肾、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较多。是微生物的生长因子。

3.大量元素、主要元素、矿质元素、必需元素与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k、ca、mg。其中n、p、s、k、ca、mg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中的大量元素。c是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指大量元素中的前6种元素,即c、h、o、n、p、s,大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

矿质元素:指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必需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它必需具备下列条件:第一,由于该元素的缺乏,植物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第二,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第三,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直接的效果,绝不是因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微量元素:指生物体需要量少(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但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如fe、mn、zn、cu、b、mo,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还包括cl、ni。

4.还原糖与非还原糖

还原糖: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α-碳原子上连有羟基的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共热时产生砖红色cu2o沉淀。

非还原糖:如蔗糖内没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基团,因此叫作非还原糖。

5.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与二苯胺试剂

斐林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还原糖存在的试剂。很不稳定,故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5g/ml的cuso4溶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配制,将4-5滴b液滴入2mla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原理是还原糖的基团—cho与cu(oh)2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蛋白质存在的试剂。其包括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在使用时要分别加入。先加a液,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再加b液,这样蛋白质(实际上是指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与cu2+反应生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

二苯胺试剂:用于鉴定dna的试剂,与dna混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分钟,冷却后呈蓝色。

6.血红蛋白与单细胞蛋白

血红蛋白:含铁的复合蛋白的一种。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是运输氧。

单细胞蛋白:微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们通过发酵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菌体,这种微生物菌体就叫作单细胞蛋白。

7.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结构,一般只能放大几十倍至几百倍。

亚显微结构:能够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μm的细微结构。

8.原生质与原生质层

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动植物细胞都具有,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主要由蛋白质、脂类、核酸等物质构成。

原生质层: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只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它与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相比,缺少了细胞液和细胞核两部分。

9.赤道板与细胞板

赤道板: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这个平面与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中轴相垂直,类似于地球赤道的位置。

细胞板: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出现的一层结构,随细胞分裂的进行,它由细胞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新的细胞壁。

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2

1、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是生产者植物,终点是营养级动物(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

2、生态系统的功能:_,_和_

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

生产者固定(同化)太阳能的总量

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

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

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

特别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粪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态农业中,沼渣用来肥田,农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无机盐(即肥)。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

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

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

联系:

①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

③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孔雀开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①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信息的传递

②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和畜产品的产量②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12、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

13、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

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

1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

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3

1、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

⑴、体温的变化(正常情况下):

①、不同人的体温不同

②、不同年龄的人体温不同

③、不同性别的人体温不同

④、同一人24小时内体温不同。

2—4时较低,14—20时(差幅不超过1oc)

⑵、变化原因:新陈代谢

2、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3、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5、功能上与内环境稳态相联系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

6、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7、内环境需要维持稳态的根本原因:

⑴、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影响。

⑵、细胞代谢正常进行要求细胞形态结构正常,渗透压的变化影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4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种群的数量变化有哪些?

包括增长、波动、稳定、下降。

2、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⑴、环境因素:食物、生存空间、气候、敌害等。

⑵、内部因素: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率、迁出率。

3、种群增长曲线:

⑴、“j”型增长曲线:

①、条件:食物、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

②、若种群初始数量为:n0,年增长率为λ,则t年之后种群数量为:nt=n0λt

⑵、“s”型增长曲线:

①、“s”型曲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②、k值:为满载量。即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

二、应会知识点

1、“j”型曲线:在自然界中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形式。

2、k/2点:种群增长速率时刻。

是渔业捕捞、森林采伐的理想时期。

害虫防治应在此点到来之前开始。

3、种群数量波动和下降的原因:

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

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5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