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养才气演讲稿(精选3篇)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生活中,其实快乐无处不在。它如一抹残霞,让人不会坠入低谷,让人感到温暖;又如迷离在无尽苍穹中的星星,闪烁着,时隐时现;更如一个谜,一千个人会感受到一千个不同的滋味。那么快乐是什么呢?对我来说,莫过于读书了。
一书一世界,人生百态,尽在其中。与书同行,尽享书中的快乐。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从古到今,这些名人名言一直激励我们:“要爱上读书!”还有很多的有关于读书的故事,如:苏秦为了使自己不睡着读到书,就用锤子往自己腿上刺;孙敬为了让自己读书是不打盹,便用一根绳子绑住头发,另一头紧紧的绑住房梁,这样,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把头皮扯痛了,他就清醒了过来;闻一多一看书就“醉”;罗华ji猜书……这样的例子数都数不清。
同学们,书就像一艘战舰,带我们遨游知识的王国;书就像一位无声老师,让我们变得聪明;书就像一匹神奇的马,告诉我们生活的真谛。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飞在书的王国,知识的天地!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各位老师、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分享一则古训:读书养才气。
有人问智者:“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忘记了,你说这样的阅读究竟有什么意义?”
智者回答:“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清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了我的骨头和血肉。”
读书也是如此。
作家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苏轼出生在书香世家,相传他七岁知书、十岁能文,乡邻常常夸他为神童。小苏轼难免志得意满,便手书了一副对联张贴在书房门口: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一日,一位朱姓老人登门拜访。看到门上的对联,老人微微一笑,从袖筒中抽出一本书向苏轼讨教。小苏轼打开一看,竟是一本先秦古书。别说自己没读过,就连里边的字,都有许多不认识。苏轼羞愧难当,终于明白天外有天、学海无涯的道理。
老人走后,苏轼拿出笔墨在书房门口的'那副对联上,各添了两个字: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自此以后,苏轼日日以此联自勉。不仅博览群书,还自创“八面受敌”读书法,教诲后世无数读书人。
一本好书,浸润了作者的人生智慧、处世哲学。一个人的时间、精力、阅历终归有限,通过读书和前辈先贤进行一次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才能越活越智慧、越活越从容、越活越高贵。
近代圣人曾国藩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古之精于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钱再多,思想龌龊、行事粗鄙,也只能叫“暴发户”;权再大,内里空无一物,也不会为人所尊敬。
一个人的气质不在衣着光鲜,不在豪车洋房,也不在靓丽的容貌,而是得体、自信、从容的为人处世之道。
读书养才气,读书才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正如成年后的苏轼,在一首诗中所写:“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