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观后感【优秀10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这次为您整理了大国崛起观后感【优秀10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大国崛起影片观后感 篇1

《大国崛起》对美国的“西进运动”也是极度赞赏。“那是一段历时近一个世纪、漫长而艰险的历程。到达西部的人们面对的是一无所有的荒漠。他们必须在这里学会生存,而且要一代代地生存下去。”“西进运动毫无疑问是美国历史上充满开拓、勇气与冒险精神的一页,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正是它,塑造了通过自我奋斗、实现个人梦想的美国精神。”“1 https://m./ 9世纪末,经过开垦和耕种的大草原变成了沃土桑田,曾经荒无人烟的西部成为美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粮仓。”(第10集)这里提请读者注意《大国崛起》反复强调美国西部曾经是无人的荒漠。这样的话,老实说,连严谨的美国资产阶级学者都不会讲。

让我们看一看尊重史实的学者们是怎样写的。“西部的开拓是在剥夺印第安人土地的过程中实现的。对特库姆塞领导的泛印第安人运动的镇压,结束了东部印第安人联合抵抗白人侵犯的历史。在1830年代,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中西部农业商品生产和南部棉花种植园经济的扩大使白人扩张主义者急切地夺取印第安人的土地。1830年国会通过了《迁移法》(RemovalAct)。这是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法律依据。印第安人部族如索克斯(Saux)和福克斯(Fox)人在酋长黑鹰领导下进行了反抗斗争,于1832年试图返回伊诺斯西北部的家园,遭到伊利诺斯州长派出的民兵的杀戮。住在佐治亚西部至密西西比河和向北到北卡罗来纳西部和田纳西东部的四大印第安人部族奇卡索人(Chickasaws)、克里克人、乔克托人(Chocktaws)和切罗基人进行了抵抗。佛罗里达的塞米诺尔人也一直顽强抵抗,但都遭遇到失败。1844年,美国东部的3/4的印第安人被迫迁往密西西比河以西,而未迁走的30000印第安人大多留在苏必利尔湖的偏远地区。印第安人在迁徙中约减少了1/3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

这段文字摘自杨生茂、陆镜生著《美国史新编》的第160—161页。这本书是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以上史实大学文科生是应该知道的。为什么《大国崛起》的制作者们就不知道呢?《大国崛起》这种无视历史事实、美化殖民主义的地方不胜枚举。

大国崛起英国观后感 篇2

英国,一直都是我最喜欢的国家。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经济发达,很适合旅游,最重要的它有很悠久的历史文化,那种骨子里的贵族气息深深吸引了我。让我对这个神秘的的国家更加向往。

今天,老师组织我们看了《大国崛起》英国这个篇章。看了之后真的对我的感触很大,我对这个国家越来越感兴趣了。身为一个大西洋上小小的岛国,他是有怎么样的勇气对抗当时海上霸国西班牙。真的很佩服伊丽莎白一世的威严。她作为一个弱智纤纤的女流之辈,她为了她的国家为了她的子民终身未嫁。把自己的一身都献给了这个国家。正是因为她的这种一心为民的态度,这个国家,这群人民没有让她失望。英国迅速就在欧洲崛起。以前西葡,荷兰统领海上霸权的时代逐渐没落,随之而来的是一个新兴的海上强国--英国。

一谈起英国我们就可以想到两个称谓,一个是"日不落帝国"一个是"世界工厂"这两个称谓其实可以概括英国最伟大的成就。首先来说第一个。

英国在打败西班牙之后,英国逐渐开始垄断海上贸易。特别是在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统领下,发展本国经济,进行资本积累成为了振兴英国的头等大事。这个使命即使女王死了,查理一世即位也是没有荒废的。所以在英国发展初期,对殖民地的扩张和侵略从来没有断过,乃至应该过殖民地遍布全球。对于应该过国民来说这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以至于有了"日不落帝国"这样的称号。

世界工厂更是不用说了,工业革命带给全世界的影响都是深远的。这个国家在中国还在封建锁国的时候已经开始开始谱写新的历史篇章,机器开始代替手工,这在当时的清王朝是无法想像的。工业革命的枪声首先在纺织业打响了。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极大的减少劳动生产力。最有历史性意义的自然是瓦特蒸汽机的发明。瓦特这位发明家,必定让全世界的人民铭记在心。

不仅仅是这些,在政治上,英国很多的做法也是开创先河的。《大宪章》的颁布给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宪章了说明,君主的权利不是至高无上的,人民的权利才是至高无上的。这点,在当时的世界绝对是历史性的转变。还有在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死后,查理一世上台,试图统治人民,想控制一会,控制法院。控制人民。但是事实告诉他,在英国这么个国家是行不通的,他践踏了人民的权利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最终被送上断头台。这个时间震惊了整个欧洲大陆。那些君主专制的国家,以及那些想实行君主专制的国家开始进行思考。

文化上。英国出现了一个伟大的天才--莎士比亚。人们永远无法猜透莎翁的脑袋里装了什么,他能想到人们心里最邪恶,最原始的东西并且将他通过戏剧的形式表达演绎出来。即使他的作品里含有对女王的蔑视,但是女王仍然能坐在舞台对面观看他的戏剧,或许这就是他的戏剧吸引人的地方。英国的古典文化是我们值得考究的。

《大国崛起》观后感900字 篇3

朱老师倾情推荐的纪录片《大国崛起》堪称经典,它带我叩开了世界历史的大门。在这里,我与一个个鲜活而生动的历史人物对话,也见证了各个大国的崛起和衰落,更引发了我潮水般的思索:什么是一个大国必不可少的因素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西方列强之所以能成就雄图伟业,重要的是掌握了核心的科学技术。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也是第一次工业化革命的领头羊。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的英国全国上下都尊重科学崇尚科学,并对科学发明有着空前高涨的热情。在这样的浪潮中,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牛顿著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而亚当·斯密则用《国富论》为工业革命铺就了道路……这都促成当时英国国力的强盛,并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技术。

人才是历史长空中的星辰

我们都知道,十四十五世纪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曾称霸一时。现如今毫不起眼的小国如何创造了一个海洋时代呢?原因是当时两国的国王都十分重视人才。西班牙国王后来之所以能后发制胜,是因为伊莎贝尔女王的慧眼识珠,她先后支持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进行了环球旅行。可以这样说:彼时的西班牙把历史机遇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以战争的方式来强国注定无法长久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推开了实现现代化的大门,而伊藤博文解决了明治维新遗留的社会矛盾,但随着国力的强盛,军国主义野心随之暴露: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31年侵华战争……这密密麻麻的战争数据令人发指。但伴随一颗***的爆炸,日本政府终于意识到战争只能给人民带来灾难,给世界带来战火,最终只能两败俱伤。

人民永远是历史的主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一句至理名言。伊丽莎白女王一世是一个开明智慧的君主,她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的力量,她在强化王权的同时又兼顾着王权、议会、人民这三者的平衡,她带给人民一个和平稳定的英国。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查理一世,这个国王残暴无比又专制集权,他一意孤行地发动连年的对外战争。为了筹集军资,他无底线地加重税收,人民苦不堪言。他唯我独尊,强行解散议会,而他也最终被人民送上了断头台。历史事实证明:当一个君主丧失民心的时候,他就离灭亡不远了。

读史使人明鉴,我想,一个大国真正的内涵就是:对内,给人民带来安居乐业的幸福;对外,给世界带来和平美好的福祉。

纪录片《大国崛起》观后感1800字 篇4

《大国崛起》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这些不同篇章的文字和片段留给我的是深深的震撼……

放眼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的葡萄牙,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一个省份,15世纪时还不到100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最终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他用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向全世界证明着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觑。

再观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记得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过:“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难怪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我们从中可知,国家总在不断的发展,而人类短暂的生命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漫长的历史,人类渺小的功绩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的莫大的荣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人类不断延续,永不熄灭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国家的精神传递的骨干,德国正以这一点换来了最终的胜利……

在众多国家中,东亚岛国日本尤让我折服,我们暂且撇开他们对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暂且收起我们对他们敌意的眼光。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我们中国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却以他强大的国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们的前头。他曾经和我们的大清帝国一样,资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样惨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强无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对同样的状况,他们看到中国“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顶礼膜拜所带来的暂时安稳,他们迅速图强振国,维新求变,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并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始终都坚持团结,善于学习的民族创造了今日的辉煌。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中国近代闭关锁国的政策让我觉得可悲,中国官员“天朝上国”的迷梦让我觉得可笑,中国腐败无能,欺软怕硬的清政府让我觉得可恨,我终于理解鲁迅心中对落后中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痛感情。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就注定了中国封建王朝千百年的命运。总观12个强国的历史,我不懂当拿破仑为凯旋门垫下第一块基石时是怎样的喜悦,我不懂当年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在男尊女卑的环境下昂首挺胸所拥有的勇气,我不懂那时的总统罗斯福带领整个美国走过血肉模糊,充满硝烟的世界大战所付出的艰辛,可我知道,一个国家要崛起必须先唤醒国民的思想意识。德国的教育,日本的虚心,法国的自立,对比中国的闭关锁国、保守落后,显然中国从一开始就注定自己胜败存亡的理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在我们看似再熟悉不过的语句,经历了漫漫胜衰成败的岁月却始终被尊颂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然而,透过表面华美的现象,我们试者问自己的心灵,这些被世人推崇的精神又究竟实实在在的实施了多少?最终又真真切切的见效了多少?在我们的国度里,这些都不过是一些形式,一些装饰品罢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别国。我们有韧劲,却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们有力量,却缺乏动力,也缺乏勇气。恰似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记录片的解说词相当好: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国!这样的总统,才能永垂史册,这样的国家,才能熠熠生辉。那么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在务实上,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浮夸,搞假政绩,搞表面繁荣等等无用的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提升我国的国力。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实力业绩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

看了这些,不说也知道为什么中国现在比别的国家落后。而英国、荷兰等国家是那样的强大。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发展比较迟。不过中国发展速度很快,年收入以百分之九点几的速度增长,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崛起都给其他大国造成了恐惧。这部纪录片是品读历史的见证,更唤醒了人们对中国未来的深深思索。它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5

看过《大国崛起》使我对世界历史有了一个真正的了解。这部片子是根据历史事实描述了自15世纪开始,在500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9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

但不免让我想起了中国可悲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从此落后。从1500年开始,欧洲的强国一个接一个的出场,引领了欧洲作为全球顶尖的新时代。五百年前航海技术的提高人类终于有了一种真正的世界观。先后出现了殖民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这两个国家都有着早期大国的相同的特点,靠掠夺别的国家的资源,充实国力兵力,然而资源是有限的,国家和人民的消费消耗是无限的,没办法发展本国经济的特色,终于在无限的消费中保持不住强国的地位。这让我们明白了靠掠夺只能是暂时的强大,最关键的是要能发展自己国家特色的经济,才能站稳世界强国。

在这部片中,无论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还是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为海洋霸主,或是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的商业帝国。这些欧洲强国都是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将商业和自由贸易作为大国崛起的基本条件。而面积只有两个北京大的荷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证券交易所,建立银行信用体系的国家。正是这种经济体制的创新,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经济,也使面积这么小的国家脱颖成为当时世界性强国。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也使其成为当年的“日不落帝国”。这无疑告诉了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强占先机,才能立于强国之列。但是,当世界上的国家一个接一个的崛起时,当时的清政府却依旧落后。明朝时期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看了这些,我想我不说同学们也知道为什么中国现在比别的国家落后。而英国、荷兰等国家是那样的强大。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发展比较迟。不过中国发展速度很快,年收入以百分之九点几的速度增长,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崛起都给其他大国造成了恐惧。这部电影是品读历史的见证,更唤醒了人们对中国未来的深深思索。它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大国崛起观后感900字 篇6

沙俄在十月革命中遭受到了农民的起义,转变成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当时的苏联是一个不被别国认同的一个领土大,力量小的国家。

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初期,国家让农民无偿地供给粮食,所以农民非常不满。列宁不得不改变了国家的政策,让农民自由贸易,农民自然是非常支持。

在列宁的举措下,让苏联的经济恢复了不少。列宁把自由市场经济开放后,在“社会主义”上面,再加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苏联的国家经济完全搞上去了。这个国家也渐渐得到了部分国家的认同。

美国的汽车大王福特首先在苏联这块富饶的国土上建立了汽车工厂,并向市场投放了大量的“T型车”。在一战后不久,这种车的产量就上了万。

在苏联的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事业,而苏联最不想看到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二战,也不可避免的来到了这个国土上。

二战期间,苏联一开始就因德国的袭击而损失了几万的兵力。但苏联的工业发展是不可小看的,苏联每天制造的武器、飞机,都比德军的日产量多一倍!苏联在这些压倒性的因素上,德军不得不投降了。

二战成就了苏联,让这个国土面积为世界之最的国家登上了世界强国的宝座。

再观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记得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过:“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29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难怪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我们从中可知,国家总在不断的发展,而人类短暂的生命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漫长的历史,人类渺小的功绩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的莫大的荣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人类不断延续,永不熄灭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国家的精神传递的骨干,德国正以这一点换来了最终的胜利……

在众多国家中,东亚岛国日本尤让我折服,我们暂且撇开他们对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暂且收起我们对他们敌意的眼光。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我们中国人口中的“倭寇”如今却以他强大的国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们的前头。他曾经和我们的大清帝国一样,资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样惨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强无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对同样的状况,他们看到中国“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顶礼膜拜所带来的暂时安稳,他们迅速图强振国,维新求变,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并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始终都坚持团结,善于学习的民族创造了今日的辉煌。

大国崛起观后感500字 篇7

通过本片,对过去五百年来世界上各个相继崛起兴盛的大国有了基本的认识和认知,本片中最后,有四个小结,实际上也是四个问题:

大国之谜。是什么因素能够使这些大国在相应的时期崛起从而傲立全球,成为那个时代的世界霸主或者时代的先锋巨擘?稳定的政治基础、国家民族的统一从而形成核心凝聚力、思想文化的繁荣、科技发明与创新对时代发展的推动、适合国情的政经体制以及发展道路……

创新是一股伟大的力量,比如苏联社会主义道路,而后发国家对于先进国家的学习模仿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比如日本明治维新前以中国为师,明治维新开始以西方为师。历史机遇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荷兰,只有两个北京大的弹丸之地,三百万的人口,抓住了全球海上贸易的契机,通过发明创新以弱胜强战胜英国,并且建立起世界海上霸权,成为著名的“海上马车夫”,辉煌一百余年!英国更是抓住时代机遇,在伊利莎白一世主导建立的体制环境下,在科学巨匠牛顿、人文思想大师莎士比亚、经济学巨擘亚当?斯密,发明家瓦特等巨星的光芒照耀之下(牛顿发现了走向新世界的一把钥匙,瓦特用这把钥匙打开了通向新世界的大门,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指导了自由市场经济的腾飞),率先突破中世纪的黑暗、走向经济与思想文明新的曙光,缔造了百年不落的日不落帝国与称霸世界几个世纪的全球霸主!

是的,历史留给每个国家的机遇窗口是短暂的,能抓住时代的机遇,便能乘风顺势,一飞冲天。

《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8

一个国家的崛起,往往意味着原有霸权的衰落。探讨荷兰的崛起,首先要从伊比利亚半岛的衰落开始。.。关于《大国崛起》观后感荷兰篇我们一起来分享和共勉吧!

在欧洲北部,有一个人口不足两千万,国土面积不及半个北京的国家——荷兰,在17世纪在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他们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荷兰人的这些创造性地做法使得他们成为了当时的商品集散地。他们坚守信誉,开发了很多新航线,垄断了当时的欧洲的海上贸易,被马克思称为“海上第一强国”。是什么使荷兰这个各方面条件都不出色的国家成为全球的经济中心,又是哪些因素使得荷兰风光不再呢?

一个国家的崛起,往往意味着原有霸权的衰落。探讨荷兰的崛起,首先要从伊比利亚半岛的衰落开始。伊比利亚半岛衰落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与其财富相对应的强大的工商业基础,这使得伊比利亚的经济长期依赖西北欧;而导致其衰落的最直接原因是我们熟知的战争。在葡萄牙和西班牙相继成为霸权的15、16世纪期间,欧洲也出现了两个强大的君主制国家:英格兰和法兰西,欧洲大陆逐渐形成了一种力量的均势。而西班牙人却打破了这种均势,他们与哈布斯堡家族的联姻使其后代成为拥有欧洲最多领地的统治者,并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财富和领土的不断增加,既增加了帝国统治者的野心也增加了大国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西班牙与法国的战争。而这时,荷兰还是西班牙广大领地的一部分。

从中世纪后期开始,欧洲的经济中心就已经由传统的地中海地区向西北欧地区转移了。在伊比利亚称霸的时间里,葡、西两国弱小的工商业并没有改变这种趋势。而荷兰优越的地理位置逐渐发挥了作用,加之荷兰人对商业的热情和天赋,使得荷兰在16世纪时已经逐步控制了欧洲的海上贸易,荷兰人发明的大型平底海船功不可没。然而,这个时候伊比利亚半岛依然貌似强大,荷兰也还没有独立。

如果没有其他事情发生,荷兰人也许不会去挑战伊比利亚(西班牙和葡萄牙曾一度合并)的霸权地位,但是战争的爆发使得荷兰再也无法从伊比利亚半岛的港口获得商品,而同期的英国海上贸易也经常受到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抑制。于是他们开始探索去往东方的航线,并最终取得了成功。巨大的利益使得荷兰人趋之若鹜,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成立使得荷兰商人在政府的支持下高歌猛进。与西班牙缔结休战协定后,商人追求利益的本性使得荷兰人为了争夺海上贸易的垄断权开始调转矛头对付自己曾经的盟友——英国。由于商船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以及英名的领导,荷兰击败了英国,驱逐了葡萄牙在印尼的势力,逐步涉足美洲贸易,成为17世纪海上贸易第一强国,获得了“海上马车夫”的美誉。

与葡萄牙和西班牙不同,荷兰人似乎只热衷于贸易和经商而对殖民和驻军却兴趣索然。尽管荷兰占领了很多地方,但是他们只是利用这些地方作为商船的中转站,因此,现在我们很难看到除荷兰外的其他荷兰语及荷兰文化的国家和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荷兰为什么没能保住17世纪的霸主地位。

但是无法想象这样一个有着庞大海洋世界的国家,最后也开始衰落下来了,与英国的贸易战争以及抵抗法国侵略的战争都使荷兰受到了较大的削弱。更主要的是,荷兰并不具备成为大国的基础,其崛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历史机遇。当荷兰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口数量、国土面积、自然资源等基础条件成了其无法突破的瓶颈,荷兰的霸主地位自然而然的要由新兴的英法接替。荷兰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拥有创新精神以及以此建立起来的先进的商业关系和商业理念。但当荷兰开始从世界上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后并享受着这些财富的时候,这个民族就开始懒散起来了,这是人的天性,也是一个国家的天性,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这个道理吧。

我想,老师带领我们观看大国崛起这部片子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我们艳羡别的国家的成功,更要从别的国家的经验中总结出教训,在自己国家发展繁荣的过程中,避免重复历史的悲剧。较之荷兰,我国有广袤的土地,众多的人口,丰富的自然资源,这是成为大国的基础,我们要好好利用自身的优势,摒弃一度“天朝上国”的美梦,看清现实,勇于创新,勇敢尝试,早日把中国发展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

大国崛起观后感100字 篇9

这些国家的崛起都有几个共同点。有对外扩张的历史,都曾经称霸世界,都经历过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都在教育、工业、科技等某一方面有过突出的表现。再看看中国,要如何做才能成为一个大国。我想,中国能不能称霸世界,这不重要。能不能成为工业、科技强国,这不重要。中国,这个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他能这样存活到现在,本就是个奇迹了。我想,中国一定也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推动着。

观看《大国崛起》观后感 篇10

正好在看尼克尔斯的纪录片导论,就来运用一下这一理论。

第一个根本问题是什么是纪录片,纪录片是相对于故事片而言的,纪录片表现的主体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和事,这一特性令观众在观看一部纪录片时,往往期待它是写实的,更进一步,就是是获得真相。但是问题在于,观众往往意识不到自己获得的只是建立在非虚构影像基础上的对于现实的再现--而不是复制品。

于是矛盾出现了,当观众发现纪录片与真实(或者自己理解的真实)不符合的时候,就认为纪录片在造假。

事实上,只要有摄像机和制作人的介入,纪录片就很难做到完全客观,《大国崛起》不是一部”墙上的苍蝇“式的纪录片,作为一部说明性纪录片,它的”上帝之声“式的旁白让观众感到自己在面对一个权威的声音,但是这个声音所传达的,只是一种看待这些事实或者历史的方式。

关于这个片子是真实或是虚伪或是部分真实其实,其实都是伪命题,因为纪录片的任务只是再现现实,从某个人为设置的角度。

从拍摄手法和讲故事的方法上看来,该片的观赏性相当不错,配乐也很棒。但是如果你期待从一部纪录片中获得全部的真相,那就太天真了--不信你去瞅瞅《意志的胜利》。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