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长征》观后感优秀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观后感了!你想知道观后感怎么写吗?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以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大伙儿收集整理的5篇纪录片《长征》观后感,欢迎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征观后感 篇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你们知道这首诗吗?这首诗是毛泽东毛主席最后一站岷山后经改编过的《七律·长征》你看过《我的长征》这部电影吗?今天我亲眼看完了《我的长征》这部电影。你要是不知道就让我来告诉你吧!电影的大致是这样的:一个老爷爷,他是红军的一员,他坐在飞机上讲述着自己长征时期的事。

那是一次伟大的长征。毛泽东带领着一队人去长征,他们经过许多战役,比如:湘江战役、非夺泸定桥等等,他们爬雪山,过草地是多么的辛苦。在爬雪山当中,许多战士不是被冻死,就是饿死。就这样他们胜利的结束了长征。我觉得去长征过的人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他们千辛万苦才得到的胜利,真是了不起!

《长征》观后感 篇2

在学校看了几集电视剧《长征》,使我认识到红军长征能够成功,这完全是集体奋斗、团结、努力的结果。因为他们相信: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中国要富强,只有靠自己共同努力与奋斗,达到步调一致才能走向胜利。

在看《长征》片时,我高兴、我悲戚、我感动、我流泪。看到那湘江激战、那四渡赤水、那抢渡乌江、那飞夺泸定、那爬雪山、过草地、攻克腊子口,以及马蹄声急,见到那一个个倒下去的革命先烈,使我一次次流下了热泪,那十盼红军的旋律在我耳边不时回环,那千万红军的身影不时在我脑中呈现。

我再次翻阅了毛泽东主席描写《长征》的历史诗篇,“红军不怕远征能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好一首气势辉宏,雄伟壮观的诗歌,它深刻的体现了当年中央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突破了敌人的层层围剿。在前有埋伏,后有追兵,再加上天上有飞机轰炸的重重困难下,不惜千里跋涉,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难万险,踏过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的到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从而挽救了中国的命运。更重要的是中国工农红军制定了一个适合于党的发展路线方针政策,一个正确的长期发展目标,一个完整的行军计划,一个统一而又明智的军事指挥团队,并充分发扬了民主的精神,最终取得了胜利。

在幸福生活的今天,我和大家一起看《长征》, 正是我们的革命前辈、先烈们用满腔的热血和激情换来了新中国的解放,繁荣与富强。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当年的红军战士们经过长途的。跋涉,历尽艰辛万苦的革命精神,根本就不可能有我们今天安定、幸福的生活与自由民主。”

在我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要充分发扬红军长征的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努力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奋斗不息。

长征观后感 篇3

长征精神代代传“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饮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想必大家也听过这首歌吧!但大家知道这首歌背后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吗?

今天让我们重温长征中的故事,感悟长征精神,并传承长征精神吧!在艰难的长征路上,有许多和我们年纪差不多大的小红军,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他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他们穿的是破旧的军装和草鞋,爬雪山过草地。吃的是野菜、树皮!而我们呢?我们平常挑三选四的,什么菜不合胃口就不吃,什么衣服穿不舒服就不要。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在你不喜欢这不喜欢那时,红军可是想都没有想过,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挑三选四的呢?

在长征途中,有一位叫陈赓的红军迷了路,他在寻找队伍时,发现了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红军,经过寻问,陈赓知道他也是掉队了。于是,陈赓叫他上马坐一会儿,他拒绝了,叫他把一小包青裸面吃了,他也不肯。没办法,陈赓只好无奈地走了。刚走没多远,陈赓就发现自己被骗了,等陈赓回到那儿时,他已经停止了呼吸。这个故事中的小红军再三拒绝陈赓,可是,等陈赓明白一切时,小红军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这说明了当时的生活是多么艰苦,他们却从来没有后悔过,不论他们多么艰难,都是以积极乐观向上,持之以恒的精神来克服,他们在长征途中,有多少人陷在了深深的沼泽地里,又有多少 但是,他们并不服输,就算只剩一个人,他们也会走下去。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就是革命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为祖国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长征》观后感 篇4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诗,出自于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的《长征》。也许,这只是一句看上去简简单单,听上去朗朗上口的诗,但,里面却饱含着多么深刻的含义呀!

如今,我们在和平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感受着家庭的幸福与温暖;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汲取着知识的养分;和伙伴们在草地上无忧无虑地奔跑与玩耍……我们现在之所以有如此幸福快乐的生活,是因为一辈辈革命英雄们付出了无数汗水与艰辛。他们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为国捐躯,是多么勇敢,多么不容易呀!

看完《长征》这部影片,发现里面的故事是如此令人感动!故事讲述的是红军在一场战斗中损失惨重,只得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长征旅程。

茫茫无际的大雪山,狂风在怒吼,放慢了战士们前进的脚步;漫漫无边的泥草地,仿佛永远都没有尽头,消磨着战士们的意志;大渡桥上木板早已被敌人拆去,只剩下光溜溜的铁索链,上面摇摇晃晃,下面水流湍急,只要谁一不小心,就会给掉下去;金沙江畔,江水在狂风中不停地翻滚,如同一头头作文咆哮的豹子。然而,这一切却没能吓住有着钢铁意志的红军战士。他们在长征路途中,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越过了一个又一个险境。他们不畏艰险,奋勇向前,有的战士甚至献出了宝贵且年轻的生命!是什么让他们这样英勇无畏?是心中必胜的信念,是坚强的革命意志,最重要的是深切的爱国情怀!想到这里,我的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

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是那样的团结友善。在爬雪山时,战士们手拉着手,肩并着肩,齐头共进。在同伴生命危急的情况下,战友们会伸出救援的手尽力帮助同伴,可是,同伴为了不拖累战友,宁愿身陷困境,也要谢绝战友们的帮助……正因为他们心中装着同伴,时时处处都替同伴着想,所以即便长征路途漫漫、困难重重,他们终究取得了胜利。看到这里,顿时让我泪眼蒙眬。

我不禁感慨:长征,是历史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结束的!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更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坚强意志,牢记初心,不忘使命!

长征观后感 篇5

与以往的战争影片电影相比,《我的长征》不再以领袖人物为主要刻画对象,而是通过一个小红军战士的视角,将视点主要对准基层官兵,再现长征的艰苦卓绝。无论是开篇湘江大战的长镜头带来的震撼力和心理时间延续力,还是飞夺泸定桥时镜头的紧迫感和冲击力,或是尾声时少数民族战士达尔火将红旗插上高地时那凄美至极画面,都为这部影片的成功涂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作曲大师张千一的音乐紧紧抓住了影片的节奏,经过他的音乐情绪的渲染,影片的大片气势更是无与伦比。男主角钟秋年仅十七岁,但是成熟的演技使他担任这部大片的主角丝毫不显单薄。影片充满了浓浓的深情,飞夺泸定桥是全篇最精采的部分,也是最动人的部分,如果说其他场面让我饱含热泪的话,那么这一场面则让我热血沸腾、震撼不已。

影片站在今天时代的高度,对主题思想进行深度的开掘,表现红军战士“跟着走”的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影片用一家人的悲欢离合串联起主人公的整个情感经历和心路历程,实现以小见大、真实感人、发人深省的艺术效果,真正触摸到了长征的精髓所在,体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高度统一,具备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是激励人们继承革命先辈遗志,激发人们深厚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的精品力作。

在看片过程中,我一直是眼含热泪,仿佛置身在七十年前的腥风血雨中,不满十六岁的小红军王瑞的情感仿佛就融入在我的情感中,看着他睁着一双惊恐的眼睛,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地从自己的身边消失,和大人们一起拼杀在战场上,冲锋在枪林弹雨中,我不禁感慨,这是怎样的一种撕心裂肺的疼痛?怎样的一种刻骨铭心的经历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何曾体验过这种感觉?当我们怀着自己所谓的生命的疼痛,来看七十多年前祖辈的疼痛时,才发觉我们是那么地造作和渺小。

平日里说起长征,我总是联想到“两万五千里、雪山草地、草根树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这样一些词,还有一些电影,电视里的画面。至于更具体,更深入的东西,就不清楚了。但看了这部影片后,一段段悲壮的故事,一个个荡气回肠的场面,让我真切地了解到长征的艰苦卓绝,我也被深深的震撼着:在明知有危险的情况下,是什么力量在支撑并凝聚着他们毫无畏惧、前仆后继地勇往直前呢?那不正是一往无前、所向无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吗?

我不禁在想,纪念长征,如果耽于纪念日的隆重,显然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思索:以什么样的纪念让这段历史完好的保存下来,以什么样的方式让人们更充分的汲取其中的价值,以什么样的途径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与具体生活结合起来。作为身处新时代的我们,弘扬新时代的长征精神,更是责无旁贷。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传播、宣传,而且要身体力行,刻苦努力,用实际行动去实践、去发扬。正如一位当代大学生所言:“开始于_年前的长征还远未结束,我们每一个人都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在中国地图上,很容易找到长征的起点,在我们心里,长征永远是起点。”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