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蛙》有感精彩14篇

看完了莫言的《蛙》,不愧是获奖作品,写的很好,对人物、事件的描述,生动、逼真,像是把现实的场景做了特写放在了你的面前。

读《蛙》有感 篇1

一本好书有摄人心魄的力量。这几天我一直在看莫言的《蛙》,深深地被书中的人物、情节所吸引。吃饭时想着它,想着他们津津有味地吃着煤,想着那一双双因为吃煤而满足发亮的眼睛。

那一双双发亮的眼睛狠狠地撞到我身上,撞见我那不堪的童年。让我看到了小时候的我——因为不曾吃过一个苹果,捡拾别人吃过的苹果核,津津有味地吃,甚至舍不得大口大口地吃,而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直至把所有的果核全部吃掉,只剩下苹果籽。更加可恶的是这一双双眼睛像一把利剑一样揭开了我心中最难堪的一幕——

正月初八总是要蒸甜糕,初九好祭拜天公。小时候甜糕对我们来说是绝对的美味,就像是地球引力一般不可抗拒。

祭拜过后我们本可以好好享受一番,可是母亲没有让我们大快朵颐,而是很有节制地用刀轻巧地割下一小块,以满足我们强烈欲望的冰山一角。之后母亲便把整屉的甜糕,放进房里然后把门锁上。全然不顾我们涎着欲望的双眼。

我们总是趁母亲叫我们去屋里拿东西时,偷偷地用线割下一小块,并不敢割下一大块,如贼一般怕母亲发现,匆忙放进口袋里,待到独自一人时才小心地从口袋里掏出那一小块甜糕细心地捡去粘在甜糕上的口袋的碎屑,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享用。

如果这时母亲突然出现,我便只能整块咽下不能细细品味,否则便招来母亲难听的喝斥。小时候总觉得母亲威严得过分,甚至恶毒地想她不是生我养我的亲妈,她想把整屉美味的甜糕锁起来独自享用。

长大后才惊觉事实原来如此尴尬——母亲留着锁着的那一整屉甜糕并非是为了把整屉美味的甜糕锁起来独自享用,而是为了正月十五祭拜祖宗时,也有和别人一样的甜糕,不致招人耻笑。

时隔多年,甜糕的香甜依然浸入每个细胞,母亲威严背后的难堪依然能够体会。现在,我依然无法想象作为一个母亲,如何能拒绝自己孩子渴望的目光,那目光强烈到让母亲斥责、辱骂也不肯减掉一分一毫。母亲决绝的背后该有怎样的心酸?

读到《蛙》中耿秀莲、王仁美、王胆为了生一个儿子甚至连命都搭上了,我的心里就像打开了所有的调味瓶盖一般酸、苦、辣、辛、咸各种滋味一齐涌上心头,唯独没有甜。我就是超生女。我妈为了生一个弟弟,一连声了七个女儿。我是老三,我就是第一个多余人。

我清晰的记得每生一个妹妹母亲都哭得双眼红肿。小时候,我想是因为母亲生产太痛了,现在我明白是母亲的心太痛了。

我无法想象为了生一个弟弟,母亲是如何挺这一个大肚子在月黑风高的晚上爬出高高的窗户,又是如何一脚高一脚低地逃跑在黑暗无边的夜里,又是在哪个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方躲避抓计生的“姑姑”们的追捕!如果母亲没能躲过“姑姑”们的追捕是不是就会像耿秀莲、像王仁美、像王胆一样?一想到这些我就觉得惊心动魄,还好母亲躲过了!

母亲躲得了抓计生的“姑姑”们的追捕,却躲不过世俗的嘲笑和父亲自我解嘲般的自责。我亲耳听到族人们犹如毒刺一般的嘲笑声扎进耳朵里来——某某某要绝后了!某某某要断子绝孙了!铺天盖地的嘲笑声浪一般涌来,延绵不绝到现在依然刺耳。

多年以后我们已长大成人了,我还能听到父亲——“我不懂得生,生的全是女儿!”我能想象在生了那么多个女儿之后,母亲多么希望能生一个儿子。

她太需要一个儿子了,这个儿子可以帮她堵住那些嘲笑她的人的'嘴巴;她太需要一个儿子了,这个儿子可以让她在众人面前扬眉吐气,她太需要一个儿子了,这个儿子可以让她的老公不再自我嘲讽;她太需要一个儿子了,这个儿子可以让她的心中不再响起族人令人厌恶的嘲笑声——某某要绝后了!

母亲终没生出一个儿子来。母亲的心太疼了,无处诉说,无处排遣,唯有把怨气、怒气发泄在她多得过分的女儿身上。在打下这篇文字时我的耳边依然能够回响起母亲决然哀怨的话语——你可以去死,你死了,还有几个女儿,我不缺你这一个!

母亲怎会缺女儿?这一个又一个的女儿并没有给她带来荣耀,相反的是带来无尽的耻辱。母亲如果可以的话甚至愿意和女儿划清界限。永不生女儿!这不是母亲的错,在忍受了无尽的嘲笑之后,又生出一个又一个的让人再次嘲笑的女儿。你怎能期望母亲——从未接受教育的母亲能不怨?能不气?

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我忽然理解了母亲,也原谅了母亲。我忽然意识到了,母亲是何其伟大正是因为母亲顽强地和“姑姑”打游击才有了我,才有了妹妹们;母亲又是何其艰难,难以想象母亲为了养活我们,付出了多少辛劳?

想到这,我为自己小时候从未吃过苹果而自怜自艾而鄙薄自己,母亲能把我们养活已属不易,我还能奢求什么?!我的母亲又是多么的坚强,在饱受歧视与嘲笑,居然勇敢地把她的女儿们一个一个地抚养长大,让她们成人,让我得以在电脑前写下这样一篇废话连篇的文章!我的母亲啊!

有人说一本好书就是一面镜子。《蛙》更是一面好镜子,在镜子里不光照出了我自己,更照出了我的母亲,伟大的母亲!

《蛙》读后感 篇2

今天我看了这样一幅漫画:图上画着一只奄奄一息的青蛙妈妈,背上插着一把血淋淋的钢钗,用颤抖的手在它的孩子背上刻着几个血淋淋的大字“我是益虫”。我看了之后,并没有哈哈大笑,而是陷入了沉思……

人们常说“母子连心痛”,青蛙妈妈何尝不知道这钢针刺在身上是多么的疼啊,可这也许是它临终时想出的保护它的孩子的最好办法呀!

看着看着,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仿佛听见了青蛙母子那令人心痛的对话……

“孩子,你疼吗!如果受不了就叫出来吧!”青蛙妈妈含泪问道。

小青蛙咬着牙、忍着泪说:“妈妈,我不怕疼,这点疼比起那些已� ”

小青蛙对妈妈说:“妈妈,我们整天全心全意地为人类消灭害虫,保护庄稼,可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那张馋嘴,无情地捕捉我们,好像忘了我们是益虫,是人类的好朋友。”

“儿呀!如果你背上的这几个血字能唤醒人类保护我们的意识,那该多好……”青蛙妈妈话还没有说完,就永远闭上了眼睛。

想到这里我悲愤不已,人们呀,不要等到我们的朋友濒临灭绝的时候才想起来保护它们!

《蛙》读后感 篇3

莫言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文学家,也是中国目前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当代作家。但是说起来比较惭愧,对莫言的产品我其实没有怎么看过,趁着休息,我看了莫言的作品——《蛙》。

这是一部直面中国近几十年来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的小说。在这本书中莫言首先讲了他们那个地方的特别习俗,很多人的名字都是用人体的器官来命名,比如王肝,祝胆等等。只是现在中国人都不愿意这样起名字,而且许多人都把之前的名字改了。在这里作者暗喻社会在变化,时代不同了。

作者年轻的时候赶上了大饥荒,作者饿的都吃碳了。如果有人怀疑这件事情的真实性,他就以他姑姑的名义发誓。而现在这部作品就引出了主人公“姑姑”。她是一位坚决捍卫计划生育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对于超生,她六亲不认。为了不让一个孩子超生,她想了很多办法。在对待超生的问题,她不惜一切代价阻止。设置她还用铲车拔树拆墙。她还利用心理手段,她说如果邻居超生就要拆自己家的房。就这样政策执行的很到位,上千个孩子因此流掉。

看到这里我非常痛恨这个“姑姑”了,然后,莫言说他的“姑姑”其实是个好人。因为她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在当时中国人口太多,国家又贫穷,这样的话会给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姑姑”当然也是有另一面的,她对过去的行为开始忏悔。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到伤心。“姑姑”既捍卫了国家的政策,又得罪了好多人,要知道在我国传统的观念中,传宗接代那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政策必定有利有弊,一个人无法左右。读了《蛙》以后我佩服莫言的文采。也为生活在变革年代的人感到无奈。

蛙读后感 篇4

我是一个小书虫,每天我都会坐在书桌前,津津有味地看书。我今天看了一些佳作,其中《井底之蛙》这篇文章深深地吸引住了我。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只井蛙为

当我读到其他动物都说小井蛙坐井观天、孤陋寡闻,什么学问也没有时,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自己嘲笑过比自己实力差的人,也被实力强的人嘲笑过!

当我读完全文时,文中的井蛙虽然已经制定了计划,但不去行动,老是想着和小伙伴玩,老是对自己说:”今天玩个够,明天再学习吧。“唉!真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呀!我不禁联想到自己,有时候学习也像井蛙一样,比如爸爸让我练习打字,我四年级拖五年级,寒假拖暑假 ,暑假还说没时间……真不应该呀!我不会再像井蛙这样做了,我一定会改正错误!

我读完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梦想实现的前提一定是坚持不懈地付出,今天的事就要今天完成,不能拖到明天。

蛙读后感 篇5

《蛙》是一代文学巨匠莫言的代表作,莫言是我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他的颁奖词为“用梦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而《蛙》这部作品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总体上故事是由笔名为“蝌蚪”的剧作家写给日本文学家杉谷义人书信展开,整本书一气呵成,分成了五部分,前四部分是书信与故事叙述,最后一部分是剧本。莫言用细腻的文笔,向我们再现那个时代的中国生育史。

初始,作者介绍了很多人物,俗话说:贱名好养活,在那时候的古老风气生下的孩子常常以身体部位和人物器官命名,如陈鼻、王肝等,这些人物为后面故事的发展作了铺垫。我刚开始看的时候还很疑惑迷茫,人物之多让导致整个故事很乱,没想到到后面每个人物的形象都很鲜明,为故事发展添砖加瓦。

说起“姑姑”这一人物,她的一生可以说是分外传奇。她是一个忠实的中国共产党追随者,面对党下达的任务坚决执行,绝不心慈手软。即使在那个时期被奸人举报批斗,她对党还是忠心耿耿。在前期国家鼓励生育时,姑姑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帮村民接生是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这时候的她是自信的,朝气的,带着一种永不服输的信念。但在计划生育的政策下达后,她也亲手结束了很多还在腹中的鲜活生命,变成无数人唾弃的“杀人恶魔”。她,是当时中国无数个乡镇计划生育工作者的缩影。

姑姑对党实行“计划生育”的忠诚使她在对待土匪地痞也绝不低头,张拳是一个家庭出身好且村子里无人敢惹的强汉。张拳的老婆耿秀莲没结扎没“放环”偷偷坏了孕,姑姑便冒着大雨架船愣是决心要把耿秀莲动员去进行人工流产。即使张拳凶神恶煞地拿着带刺的槐木棍子守在门口,他的三个女儿在尽心尽力地述说仿佛已早已准备好的台词来笼络人心,姑姑还是义无反顾。在遭受到张拳与他的女儿的暴力对待,姑姑还是没有认输。在一系列的争论后,耿秀莲同意跟姑姑离开。没想到,耿秀莲却留了一手,在他们航行在河中时,奋力跳入河中挺着五个月大的肚子与姑姑他们实行迂回战术,姑姑他们也陪着她幽幽地开船耗着,终于耿秀莲体力不支被姑姑他们打捞上船,可最后耿秀莲大出血姑姑尽全力也没能救回。

蛙读后感 篇6

花了半天的时间总算看完这本书,我说‘总算’是因为如果说作为一个故事来说的话它并没能引我入胜,尽管有时候我会忍不住笑出声来而另外的更多一些时候我不由得陷入默默地沉思。也许纯粹只是我个人的喜好,我喜欢我看的时候会让我停不下来、会让我情不自禁地把自己代入到主人公的生活当中、会让我会意地微微一笑、会让我强抑住盈眶的泪水、会让我哈哈大笑地同时有种想哭的冲动(比如许三观卖血记中许三观用口给全家人炒菜的时候);而当看完后我的心情会久久不能平静、会好想找个人来说说,又或者只是想长长地舒一口气后若无其事地做其它的事而心里却有一种丰收的甜蜜。

很遗憾地,这部作品只给了我其中的某一些感觉:书信体部分其实给我的阅读体验与看其它结构的小说并没有任何的不同,我觉得好的是写姑姑的前半生部分,不管是5,60年代时的部分还是7,80年代时的部分我都觉得很是生动,让我感觉作者写了一些活生生的事,一些活生生的人,一些确实发生过确实存在过的人(不一定是其中的主人公),从人物说话的口气,做事的方法,我都觉得真实可信,姑姑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的眼前;而当时间到了现在,我觉得就要黯淡了许多(我觉得很多我喜欢的作家都是这样),我想是因为没有深刻地体验生活吧?(还有因为不敢写?)

话剧部分我倒是很喜欢,一直以来,《百年孤独》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记得当时看完时,所有的一切都随风逝去,我感觉自己已经活过了一个世纪。我想之所以说这部作品有马尔科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在话剧部分体现得最明显吧(山洞场景、蛙们、断案),尽管其实我对什么主义是不太懂也不太在乎的。 断案的部分我最喜欢,为什么是一个演员来断案,为什么这个演员所演的时代不是在当代,哪怕只是一个演员来断案也免不了还要跟姑姑、蝌蚪一起演,我在想这些问题的时候我就很喜欢 。对于这部书所说的计划生育,我觉得作者以一个没有评价的态度来写我觉得很高明,只是把事情客观地写出来,至于怎么看是读者们的问题了。其实,我觉得如果历史都是这样被客观地写出来,我想大家都会心满意足的了(至少我是这样)。

对于计划生育,说两件我亲身经历的事吧(也许很多人也经历过或看到过):1.我姨家用全部积蓄没建多久的房子当时被扒得只剩一半;2.很多次坐火车回家人都要被挤变形了。 不屑而言,已让人心稍有宽慰。

读《蛙》有感 篇7

最近听说有一本书非常好看,叫《青蛙军团爱地球》。于是,星期六那天,我就缠着妈妈到书店里把那本书买来了。回家后,我就迫不及待地看起来。哇!书中的内容实在太有趣了,真是越看越好看,我恨不得一口气把它看完。

这本书大概讲的是青蛙军团三人组决定动员大家一起保护地球,并把环保和低碳作为组合的宗旨。别看笨小孩黄金鑫平时总是又笨又傻的样子,但他却常常令大家刮目相看。读了这本书,我十分佩服青蛙军团三人组里德成员,因为他们不仅要求自己保护地球,还动员大家一起来保护地球。他们每周只洗三次澡,坚决不浪费水资源,有一次还在五年级的社会课上表演了个小话剧,主题就和地球有关的,可真了不起!人们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可是大家却不知道地球的资源也在不知不觉中被一点一滴地消耗掉了。要知道,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它不是野菜,割了又可以再长出来的。资源用完了就没有了,大家千万不要浪费我们地球的资源了呀!如今,人们常常把低碳和环保挂在嘴边,可他们真的做到了吗?我想,他们只不过是说说而已,但光说不做又有什么用呢?化工厂大量地排放污水在河里,河水被污染了,树木被砍伐了,许多鸟类都没有了家······难道,地球母亲那美丽的面容,真的要被我们人类自己毁灭了吗?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将是多么可悲的事啊!请大家千万不要再做破坏地球的事了,否则,总有一天,地球将会毁灭。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要是它被毁灭了,我们就真的别无去处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这个宝贵的地球啊!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蛙》读后感 篇8

最近一直在思考自己的经历与《蛙》的关系,从小到大,第一次在一个时间段里认真思考计划生育政策在我身边发生的故事。

以前那些朦朦胧胧的记忆碎片一片片拼凑,凑出一条条故事线,一段段旧岁月。

第一次拼凑出残图时,就想用文字记录,但却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不知如何写,不知拟什么题合适,不知写出能得到什么,也担心得到心痛的感觉。

但终究还是在记忆中拼凑再拼凑,终究还是选择记录。

我曾后悔向弟弟说起有两个未来到世间的妹妹的事实,因为这让迷茫中的他认为:如果他的两个姐姐来到世间,长大,会比他成长的好,有段时间他对妈妈说,你不应该丢了她们生下了我,她们会比我贴心,选择生下我本就是个错误。

那段时间,妈妈伤心的哭泣,连续失眠了无数周。

我沉默,意识里觉得是自己的言语造成了他们心灵受伤,但我也是偶然得知,和弟弟谈起,以为他能理解他的生命很珍贵,要更加阳光,却不曾想,让他沉入了黑暗。

如果不是一次舅妈提起,我只认为妹妹们是因为其他原因未能诞生,后来得知,农村户口只能生两个孩子,重男轻女的爷爷奶奶很高兴我的到来,却不欢喜第二个孙女和第三个孙女的到来,得知胎儿性别后的他们强烈建议爸妈流掉未出世的孩子,于是,在很久之后,我有了一个弟弟。

两个“妹妹”的记忆是断断续续的,幼小的自己记忆里有家里的争吵,父母的犹豫,却无法得知缘由,当我第一次从舅妈的叙述中听到完整经历时,眼泪是为父母而流,生气他们的懦弱,更心疼他们的抉择,在我长大后,时常听到他们带着遗憾轻声地说道“如果当时都养着,应该也能慢慢养活,不过是日子辛苦点”。

那些岁月,是父母抹不去的。回忆,也是他们终生的撼。

读完莫言的《蛙》,记忆碎片像一声声“咕呱咕呱”在脑海徘徊,我明白了小时候同岁的伙

那些我能理解的,弟弟也许永远理解不了,而他理解的,我也永远理解不了,我出生于他们之前,没有负担的我成为了他的姐姐,也许他会认为,那些未来到世间的生命是因为他的到来,但这些不过是时代背景与家庭观念的产物,与他何来关联?

错过终究是错过的,撼也终究是撼,但活着的人不应该更好的活着吗?姑姑后半生以自己的方式“释怀”,也让我明白,我们能改变的终究只是自己。

而《蛙》更像是时代的鸣。

莫言的《蛙》读后感 篇9

带着钦佩之情,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拜读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代表作《蛙》。这部作品,作者用了十年之久,三易其稿,是以写信的口吻诉说了所在的乡村,为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所发生的一些事情。

小说的名字叫《蛙》,听说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娃娃有关;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很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的孩子,立刻变得神神叨叨,备受煎熬。因此,晚年的姑姑在老伴的支持下,做了无数个泥人,她说这都是她“毁”了的孩子,现在都有了别的去处。这是姑姑一辈子留下的忏悔,也许没有人同情她,但是真的,她心里的无奈恐怕也只有看到过这些泥人的人才会懂。

每个人都是自然人,都有爱护生命、尊重生命的天性,不是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姑姑”也不愿去做这样一件与本性相悖的事。

《蛙》读后感 篇10

其实第一次读这本书,是莫言得诺贝尔奖前夕。

那时候《白鹿原》电影正火热,激情的床戏海报,吸引了很多眼球。谁料评论都说不如小说写得好看。联系到山楂树之恋的失败移植,我觉得有必要看看《白鹿原》小说。

不读不要紧,一读就彻底上瘾。开头一句话就扣人心弦,层层相扣,结合国共两党的故事,写得非常引人入胜。

那时候对茅盾奖有了全新的认识,看来这帮评委不是吃白饭的,好歹能慧眼识珠。于是遍历了所有的茅盾奖,一个个下载下来看。

怀着白鹿原的期待,结果对很多小说开头很失望。尤其以蛙难读,前两页几乎有数十人登场,看得头昏眼花。于是作罢。

偏偏这人,又得了诺贝尔奖。我擦,我的品味总不见得无法品味出诺贝尔奖吧。于是又翻出来看。

这次慢慢的发现,这小说跟LOST一样,一上来N多人看似无趣,其实是铺垫,围绕他姑姑讲了很多60年代的事情,红卫兵的故事,饥荒的事情,计划生育。

其实很多年轻人对一些政策很愤青,往往纸上谈兵。可是用小说,人性的眼光去审视过去的现象,才知道这些政策真正达到了什么效果,什么反作用。

小说也很残忍,把他老婆活灵活现的形象描述好,然后把她弄死。

这是不是事实不要紧,但是只要是偶然的,就必然会发生。这让人深省,做任何决定的时候,务必要思考尽可能的全面。

虽然现在是新时代,老陈旧的思想依然很有市场。我们要时刻铭记,没有谁可以超越法律,法治国家的大趋势不会变。就像故事里,姑姑拼死咬牙要为党牺牲一样,她只是过去式,她只是拿着党的大旗去干非法的事儿。

所以,任何都不要超越法律,人不能指挥一切,人人都要遵守法律制度下行事。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挺满意党的觉悟的,现在的社会虽然很乱,经济不好,可是一直都在往正确的方向进步。愿咱们国家越来越开放、包容、自由、民主,也愿咱们将来有生之年能亲手推动国家往这个方向进步。

《蛙》读后感 篇11

莫言这本书直面社会敏感问题,放在二十年前,这的确是个社会敏感问题,但现在已经算不上了。

我是经历过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生育年代的人,上世纪九十代,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广大农村得到完全彻底的贯彻,计划生育的标标语到处刷“计划生育,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这种类似的标语被我们小孩当歌唱,意思就是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只跟你讲道理三分钟,讲不通,就像龙卷风袭击,把家里洗劫一空。当时院子里就有一户人家的屋子被拆了一半,后面家人告诉我说是这栋房子是兄弟二人修建的,因为哥哥违反计划生育超生了就把哥哥家的房子拆了,就只剩下另一半光秃秃的红砖房,真的是说到做到呀!另外听说跟计划生育相关的事,在农村叫做躲计划生育,哪家要是因违反计划生育怀孕了,时时刻刻就提心吊胆计划生育人员上门,计划生育的人都是晚上进家门,抓到孕妇后直接引流,不管你怀孕几个月,听说一个远方姑姑在家躲计划生育,跑到深山老林躲了两三天,有的直接跑到外省躲,生下来后才敢回老家。

莫言写的这些计划生育的情节我相信都不是捏造的,都是源于生活,看完后令人反思。

蛙读后感1400字 篇12

一直以来,读书甚少,忽然之间莫言和他的《蛙》一块儿轰动世界,我一时兴起,就从学校图书馆借了《蛙》,开始了对《蛙》的慢慢品读。品书和品茶一样,只有慢慢来才能感受到袅袅的香气。

《蛙》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万足也就是万小跑的姑姑万心传奇坎坷的一生。万心小的时候就临危不惧,敢和日寇怒目相视,建国后凭借红色出身和过硬的医护本领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妇产科专家,和土接生婆们一番较量,使群众们接受了新法接生,挽救了数以千计的产妇和新生儿,群众敬仰她,称之为送子观音。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万心被派到公社计生办,一干就是几十年。期间,万心坚决执行计生政策,可谓铁面无私六亲不认,亲手流掉了包括侄子万小跑媳妇王仁美孩子在内的两千余个计划外怀孕胎儿,这一成绩将万心在群众中的威信一扫到地,她在群众心中由一名送子菩萨变成了戕害生命的魔鬼。进入晚年,国家的计生工作随着经济的开放搞活也“开放”了,大款生,官员生,就是无权无钱的小职员们不能生,看透人生的万心摇身一变又成了送子观音,一副所谓的“转龙换风”的药丸要价不菲,专门卖给那些贪污受贿发民财的“大人物”们,以这种方式来宣泄寻求心灵的安定。

主人公万心的人生轨迹是曲折的,她的爱情轨迹也是坎坷的。一枝花的年龄时在如云的崇拜者中“众里寻他三百度”,选中了潇洒地飞行员王小倜,马上要结婚了,王小倜驾机叛逃台湾,万心受到牵连,经历一番世态炎凉,她决定嫁给比自己大二十多岁的县委书记杨林。轰轰烈烈的_中她和杨林一块儿受到冲击,杨林在批斗会上受不住造反派的折磨胡说八道,伤害了万心也葬送了她的第二次感情。就这样万心的终身大事耽误了,一直到临近退休,才和民间泥塑大师郝大手结合。万心和郝大师结合是完美的,万心描述被流掉胎儿的特征,大师按描述创作泥娃娃,然后供在一间屋子里,投生到来求娃娃的善男信女家。

《蛙》是一个底层计生干部的个人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我国农村计生工作史。这段历史中有荣辱,有辛酸,有执著,有无奈,有揭露,有褒贬,作家以敏锐的眼光,捕捉社会的风云变幻,娓娓道来,给人以振聋发聩般的心灵震撼。

《蛙》除却情节的跌宕起伏,我还喜欢她的如下风姿:

语言诙谐。莫言的作品语言是很有风格的,流畅诙谐而且夸张,让人忍俊不禁。比如写王小倜飞行技术的高超,王驾机一个俯冲到西瓜地,探身摘下一个西瓜,一拉杆,歼击机又呼啸着冲向云霄,呵呵,这是多么夸张诙谐的文字!可以和青莲居士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相媲美了。

节奏鲜明。小说从小伙伴们吃煤写起,如潺潺小溪,清新爽人,接下来的王小倜叛逃、_波澜“小弦切切如私语”将读者引入故事中,王胆顺流逃跑河中分娩则是“大弦嘈嘈如急雨”的高潮,接下来美国爱婴医院的出现如河道陡然变宽,流水变缓,满眼的粼粼微波,如此“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给人以跌宕起伏的艺术享受。

构思缜密。小说后半程写王肝和秦河、郝大手默契配合,泥塑娃娃、推销娃娃,王肝忽悠顾客时巧舌如簧就进入创作状态,那创作状态中的语言细腻而有哲理,缜密中充满神秘,让顾客心甘情愿地争先恐后地买泥娃娃。

有人说《蛙》思想不够积极,是在揭计生工作的家丑,从政治的角度看确实有这个嫌疑。但是《蛙》是文学作品,是小说,是小说就要反映现实,超越现实。只有扎根现实的文字才是有生命有色彩的文字。莫言能够秉笔直书我国计生工作的历程,而且是站在农村沃野上看计生,这是作家的使命感使然,现实中农村的计生现状就是这样的,《蛙》有生活基础,《蛙》是当之不愧的出色的文学作品。

《蛙》获诺奖,不是偶然。

《蛙》读后感 篇13

最近拿到了莫言老师的小说,一口气读完了《蛙》。

小说带着我走进了那个年代的生活,让我似乎真切的和他们存在过一样。我难过,我愤怒,我鄙视,但是这都不能让我离开这本书半途丢掉,因为她同样牵扯着我的心。每一个人都为了生存而坚持着,为了更好地活着而努力的坚持着,本来这应该是一副越来越好的生活蓝图,但是我忘不了王仁美那临死前的撒娇是多么让人心疼,忘不了王胆为了孩子是多么的勇敢无所畏惧,忘不了张拳老婆是多么的无可奈何,虽然她们违反政策,但那确实是鲜活的人命啊还是两条啊!

他们活该被流产,这是计划生育工作者的话,为了控制人口要不惜一切代价。我感到恐慌,人民还是通情理的人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让我难过。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工作没有宣传到位,人民思想觉悟不高,综合导致事情的发生,但是没有人坐下来研究一下文明的解决方案。

虽然我生在和平、和谐的新时代,但是我的骨子里是传统的。我对于计划生育这项工作一直没有太多好感,� 我不禁佩服起万心来,她是多么的忠于党的事业才会有如此强的斗志和动力,不得不说她是伟大的,是忠诚的。

人的真诚不是伪装的,比较而言我最喜欢李手,他是真正的男人。对待朋友,不管他是多么的落魄他从不退缩,不会避而远之,是真心实意的帮助而非虚情假意。

我还是幼稚着,总以为会有理想状态,只是自欺欺人罢了。我问老公:假如我像王仁美似得出了意外,你也会像万足一样吧!老公说:不会有那个意外的,我们会好好地过一辈子的。被我逼问急了,就说:我不会像他那样的。心里虽然知道男人遇到这事儿都会再娶的,但是听到老公这句话还是会感动的一塌糊涂。人啊,难得糊涂,难得糊涂好啊!!!

《蛙》读后感 篇14

首先,很庆幸我们都还活着,还能体验如此美好的世界。

近日,读完了莫言先生的《蛙》,心中感触颇深。可以说,莫言描述了一个血淋淋的时代,一

不论是王仁美,王肝这些超生的妇女,又或是姑姑等执行计划生育的基层干部,读完此本书,我体会到了生命的崇高。或许,王肝等人对孩子的认识是封建的,是愚昧的,但是她们却可以为了孩子不计一切后果。- -位母亲要经历十月怀胎所带来的生理。上的不适,还有分娩时的阵痛才能顺利产下一子,难以想象她们王肝等人却选择重复这个过程好几遍,或许这些与一条生命的到来相比根本算不上什么。是啊,新生命的诞生是一-件多么圣神是事情,只可惜她们活在了那个年代,那个严格控制人口的时代。

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计划生育没有错,姑姑她们更是没有错。往小了说,她们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往大了说,也是为了人类文明的延续。人口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多了易造成粮食短缺,就业岗位不够,住房紧张,少了却又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姑姑她们只不过是用一-种几乎残忍的手段来人为的控制人口罢了,这件事迟早会有人来做,没有了万心,杨心,也会出现张心,李心的。

在此,我只想说,或许我们都有过一些刻骨铭心、甚至于生不如死的经历。但可喜的是我们都未曾选择放弃我们的生命。文革时期,众多文人都曾遭受了非人的待遇,有的人选择了轻生,因为在他们心中信仰大于生命,而有的人却选择忍辱负重的活了下来,只因为心中那份对生命的敬意。

如果让我在死与生之间做一选择,我更倾向于活着以待将来。当然,有时候,“艰难唯一死”,但若所有人都做此选择,是否又十分的可怕?人类本来就是自私的,生存和繁衍不过是我们的本能,与其在乎那些虚头巴脑的,又何不遵从自己的本能,好好的活下去。

在人类几十万的历史中,我们经历了一战,二战,鼠疫,非典,但是我们并没有被这些天灾人祸所打倒,包括此次疫情我们也终将挺过。给文明以岁月,给生命以敬重。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