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孤儿入内蒙”历史故事读后感悟

原本相隔千里,没有血缘关系,如今却骨肉相连、生死相依。三千汉族孤儿与蒙古族母亲之间,演绎了一个超越地域、血缘、民族的人间佳话。

读“三千孤儿入内蒙”历史故事感悟心得

蒙族同胞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同胞间互帮互助的民族大义。这种大义,超越了血缘和民族的阻隔,共同汇聚成了人与人之间最美好、最纯真的亲情。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读“三千孤儿入内蒙”历史故事感悟心得。

“三千孤儿入内蒙”历史故事读后感

上世纪 60 年代初,我国遭遇了严重自然灾害,许多弃婴被送到上海的保育院,随着弃婴的日益增多,物资供应不上,孩子们营养严重缺乏,数千名孤儿面临着死亡的威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周恩来总理在同内蒙古自治区主席乌兰夫商议后,作出了孤儿入内蒙的重大决定。那段时期共有 3000 多名孤儿跨越半个中国,来到内蒙古,来到草原额吉(蒙语:母亲)的怀抱。这些孩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家的孩子。

“三千孤儿入内蒙”历史故事读后感悟

在那背后蕴含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民族大爱。那个时期,草原牧民们的生活也不宽裕,唯一可以解释的便是那不带任何色彩、发自内心的爱。当被问到你领养哪一个时,张凤仙看到被安置在学校里的六个孩子,她不加思索地答道:全都要!在那个困难时期,六个孩子的吃穿用度成为了摆在她面前的头等大事。为了这句承诺,她辛苦了一辈子、劳累了一辈子。慢慢地,她的头发白了、背佝偻了,当时领养的六个孩子也都长大成人,成了草原的雄鹰。在这无私的奉献中,我们见证了大爱,见证了草原额吉的深情厚意。这种精神将代代相承,成为 56 个民族共同的信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进一步凝聚起各族人民万众一心、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磅礴力量。

在那背后蕴含了超越血缘,超越民族的民族深情。牧民家庭想要领养孩子,首先得具备一个硬条件,家里要有奶牛。为了领养孩子,有的牧民家里没有奶牛,便把自己的祖传首饰卖掉,把自己家的牲畜卖掉来买奶牛。蒙族同胞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同胞间互帮互助的民族大义。这种大义,超越了血缘和民族的阻隔,共同汇聚成了人与人之间最美好、最纯真的亲情。正如内蒙古谚语所说的那样,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因为爱她们变得伟大,让我们看到了民族间的相亲相爱。缘起于这段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所传递出来的亲情、深情,将永远铭刻在各族人民的血脉中,烙印在各族人民的心灵深处,成为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谱系,激励各族同胞勇往直前,携手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千孤儿入内蒙”历史故事读后感悟】相关推荐文章

10个简短感动历史故事素材

关于红色文化的历史故事(建党百年感人故事)

入职工作总结个人范文 入职工作总结个人模板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