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父母篇读后感【热门三篇】

弟子规父母篇读后感(精选3篇)

弟子规父母篇读后感 篇1

很多人说《弟子规》里的道理很简单,早就知道,我很羡慕。《弟子规》让我在快乐中感情得到了升华,也懂得更多的做人的道理。它长养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早点知道这些道理,也许我的人生会大不相同。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修养品德、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节。我们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日子,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小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透,把它做好、做到位,那就会出现 “细中见精”、“小中见大”的不平凡。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一个人而言,应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先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这些都是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做不到。以前觉得父母爱子女都是非常自然的事,身在福中不知福,无法体会父母的辛苦和委屈。“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父母辛苦供养我读书,而我有时却不能如他们所愿,让他们非常失望;父母委婉的建议,我不但不听,还会觉得烦,有时甚至故意做些让父母生气的事。因为学了《弟子规》才知道,家庭、事业和身体的好坏,只是自己一个人的事,要想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每一个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会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父母篇读后感 篇2

星期四中午,婶婶买了个西瓜,姑奶奶切开了西瓜,说:“作业没做好的不可以吃。”其实姑奶奶是说着玩的,可我当了真,心里拧着小鼓说:“不吃就不吃。”

过了五、六分钟,姑奶奶走来说:“可做好了?吃西瓜吧。”我没有说话,因为我还在生气呢。我的生气也使姑奶奶生了气,因为我赌气不答姑奶奶的话。看来姑奶奶真生气了,上午原本说帮我去开家长会,可下午因我的缘故又不去了。

简单的一个“噢”字,我却不愿说出来,说出来了什么事出没有,大家都是高高兴兴的,从这件事使我想到了另一件事。

王明吃饭都是他奶奶喊,没有一次自己回家吃饭,不是在河里游泳,就是与小伙伴打成一团。一天,晚上他奶奶喊他回家吃饭,他奶奶大声喊了一声:“明明。”没人回答,他奶奶又喊,喊了一声又一声,总听不见王明的声音,他奶奶可急了,挨家挨户的找。东边找到西边,他奶奶又喊,终于王明答应了,原来他在钩鱼,听到了奶奶的喊声也不答应,再不答应他奶奶都要急哭了。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一顿毒打,但始终改不掉王明的习惯。

这是多么着急的啊,听不到你的回应,家人是多么担心,担心你出了什么事,对父母不说儿女是最重要的。

“父母呼,应勿缓”这是《弟子规》里面一句话,这句话告诉我们,当父母呼唤的时候,应当即刻答应,不能迟缓,每个人都应该记住这句话,来提醒自己,督促别人、提醒别人。

弟子规父母篇读后感 篇3

我读过许多书,有古代历史战争,也有介绍各种百科等书,其中我觉的最有教育意义的是《弟子规》这本书。

这本书有良好的教育意义,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体现了一个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它告诉了我们青少年时代该干的事,本书有许多小故事,都寓意深刻,令人终身难忘,启发我们要知道自己的缺点与优点。

读《弟子规》中,让我有难忘的一句话是“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他的典故是管宁与朋友读书时朋友三心二意,不认真读书,出外面乱逛,管宁割断了席子与他绝交,对他说:“我不与你这三心二意之人坐一张席子”。说完,管宁认真读书,不再理朋友了。其他故事也很吸引人,也深刻的教育了我们。

读完这本书,我觉的它像我们的老师,教育我们该尊敬长辈,谦让幼小,对大人多一份敬重,对小孩多一份关爱,对学习多一份用心,那会让我们永向光明大道走去。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