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读后感优秀6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皮囊》读后感优秀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皮囊》读后感 篇1

这个世界最初的模样和我们最初的模样,都是那么可爱。

算算时间,上次读这本书还是在大学的时候,书里的人物和发生的故事大多都已经模糊,然而我却不知为何这几日脑海里总是浮现出这本书的名字,以及那一个个不甚清晰的故事,索性重拾书本,算是成全这几日的想念。

不可否认优秀的作品总是能引人共鸣,甚至愈久弥新,《皮囊》由一个个小故事铺开,想告诉我们的太多太多,我们可以从里面发掘自己的,周围人的,甚至想象中的人的影子,人生的起起伏伏在平淡的叙述中娓娓道来,在故事里,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平凡的人生蕴含着不同的执拗,每个人都在试图打破着什么,最终却被命运戏弄,生活是个彻头彻尾的无赖,也是最无情的观众,我们能做的,也不过是接受它本来的面目。

人在迷茫的时候总会想很多问题,却很少给出这些想象答案,但是不论生活如何兜兜转转,我们终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要如何面对生活?我们真正喜欢什么?我们真正享受什么?答案是什么呢?就像书中所说:“或许,生活就是张这样的问卷,你没有回答,它会一直追问下去,而且你不回答这个问题,就永远看不到下一个问题。”

于大多数的我们而言,即使不去刻意追寻,生活也会时刻提醒,那些过往的,正在发生的,让我们感动的、痛苦的、遗憾的、所有的一切,都在拼凑着问题的回答,只是我们会下意识将这份答案藏起来,害怕它真正浮出水面的那一刻,理想是美好的借口,责任是逃避的假托,就像是人生的一些大道理,有时候懂与不懂并没有什么差别,以前不懂所以只能无可奈何,现在懂得所以选择无可奈何。

这本书值得说的有太多,比如故事里的那些人,那些人身上笼罩的浓浓孤独感,母亲、父亲、阿小、文展、张美丽、厚朴,每个人都带着常人无法理解的执拗,那些疯狂的念头仿佛将他们隔绝在世界的外面,就像是一座座孤岛,然而这也是最戏剧的一幕,在常人眼中无法理解的存在,说到底也是常人的一员,过着平凡的生活,像极了曾经的我们,尘归尘、土归土,世界和她们终究回归了本来的样子,最初的模样,都是那么可爱。

最后的最后,愿我们看见彼此,愿我们温暖彼此。

皮囊读后感1100字 篇2

周末看完了蔡崇达的《皮囊》,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是在辽宁卫视的[说天下],媒体渲染的是刘德华为这本书写了序,“凡尘俗世,谁不是普通人?”“人生际遇的好与坏,关键往往在于生命里碰到甚么人,只要能对你有所启发,都是明灯。”说的真好,因而好奇买来一看。

书中所写皆真情,母亲坚持建房,出于对父亲的爱,那种感情固执而倔强,甚至不顾生活的拮据和家人的反对,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最原始最简单的爱就是成就他,想尽一切办法让他开心和骄傲,哪怕自己吃再多的苦也要让他抬头笑,这是人间最质朴实在的爱。而并非为了爱ta而离开,最愚蠢的事莫过于让你找个更好的。世上有太多更好的,更好的房子,车子,衣服,食物,甚至是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可是为一个人付出的一份情,无法复制,世间唯一。

很多时候,我也有考虑过关于死亡的事。记得小时候,和祖母感情好,她虽然眼睛不好,但是总有许多做不完的针线活,可穿针对她是一件困难的事,于是小小的我就是她的眼,在整个漫长的寒假我都要陪着她坐在炕上给她穿针,一根接一根的长线。在枯燥乏味的沉静中,她也会絮絮叨叨的给我说一些我听不懂得话,好让时间过得快一点,这些话包括展望我的未来,预测她的老去和死亡,那时小,搞不懂未来,但是知道死亡的含义,就是躺在地上永远不起来,还要被埋在地下永远不相见。每当她说到她将来死了如何,我就哭起来,活也不干了和她闹,说你不准死,你死了我也不活了,她哈哈大笑说人总是要死的。那时候就不明白,人为什么非要死,尤其是自己喜欢的人。现在明白了,世上如果有一件事非做不可,那就是死亡了。所幸祖母现在还陪伴我,我每个星期都给她打两次电话,她总也有说不完的话,不过也多是重复,大抵是担心我的未来,说我没有稳定的工作,生活拮据,怕我没有遇到好人,过得不好。直到现在,我一想到祖母有一天还是要离开,就难过的想哭。我是希望人死后真的有灵魂的,那样她就能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的看着我,抬头三尺,我说话她就能听见。

“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多少人每天都拖着疲惫的身体工作到深夜,但是有几个人会因为这样的辛苦而快乐?有几个人还在坚持做自己想做的?做自己想做的,成为自己想成为的,这是人生最快乐的事。假如喜欢读书,就一本接一本的读,想写字就写,想写什么故事就写什么故事,没有限制,就像每个人的人生一样不设限,千万个人有千万种活法,找到自己想要的就足矣。把生活过在自己心上,而非别人的嘴上。这一副皮囊只是为了让你的灵魂更丰富和深刻,而不是为了肉体的享受让灵魂遭受折磨。

凡尘俗世,谁不是普通人?关键是普通的坦然,普通的欢喜,没有精心算计的疲惫,没有强颜欢笑的虚伪,灵魂可安放,精神可寄托,此生便可无憾了。

皮囊读后感 篇3

看完了,心里有种莫名的沉重。很喜欢描写阿太的那段,喜欢阿太将生死看淡的人生态度,不拘于这副皮囊。

作为妻子,作者的母亲忠贞守护在丈夫的身边。作为为人母亲,处处在丈夫及外人面前为子女靠虑。作为平凡的女人,无论受多大的委屈也不会因一己的任性而抛夫弃子,一个人默默地忍受下来。这位父亲的角色让我想起了的我爷爷,因为病痛折磨,时时大发雷霆,以致死后奶奶那种超脱的神情不经让我对爷爷的一生感觉不值,因为自己一生的伴侣未有一点儿恋恋不舍。这也只是奶奶皮囊及抛开皮囊外物质收到摧残后所释放出来的解脱,对这样的解脱我们并不觉得那是恶意,反而觉得是种胜利,因为熬过来了。

关于后面各种人物的描写对于我来说感觉像看电影一样,“致青春〝,夏洛特的烦恼,北京青年等青春放浪时的场景,很遗憾学生时代没有这么疯狂的故事。

笔者最后的遗憾也是我们当代远游人们一直无法正确处理的问题,父母在,不远游,可背后多少问题在背道而驰,梦想,追求,责任,好奇,吸引等等,无时不让我们远离父母,独自来到陌生城市打拼,却只挣得零星点点,有时连自己都养活不起,却依旧在努力为挤进这拥挤的城市斗争。有时候的迷茫是自己已经回不去了……

《皮囊》读后感 篇4

今天算是把蔡崇达的《皮囊》读完了。

阿太说:人的皮囊就是要用的,不是用来伺候的。

妈妈说:再走两步看看。中风有父亲几次手术,几次差点离开,母亲撑起家庭的形象,并不伟岸,却坚强的让我崇拜。

文展说:人要有规划。

阿小说:为了生存,他要每天从爸爸自杀的桥上路过。

厚朴说:要人生活的不一样。

李大人说:人要敢于面对生活,不能逃避。

作者说:没有故乡,每个人都是孤魂野鬼。

这本书在豆瓣上的评分是7.6。大多的书评也是在说这本书带来的是失望,认为后半部分写的儿时玩伴现在都不如作者混得好,不过是在写作者自己的优越感罢了。

与我而言,一本书好与不好的标准因人而异,正如书中结尾引用的马塞尔·普鲁斯特的名言:每个读者只能读到已然存在于他内心的东西。书籍只不过是一种光学仪器,帮助读者发现自己的内心。我想每一个人从小到大,总会遇到几个奇怪的人,发生些不会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这些人和事构成了一个人心里的独一无二的“世界”,而作家是那种可以很好的感受到并用合适的文字把它表达出来。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有时一些文字,也许是歌词,也许是广告,也许是一段文字会让人有恍然大悟、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困惑——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到底有没有学会生活?作者是在高中时由于父亲瘫痪,把母亲对他的期望——“这个家中的顶梁柱”作为之后时间的目标。直到作者的父亲去世才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回答出“我该怎样生活”这个问题,以往的中心被怀疑是否正确。当我看到这里时,脑子里就像有什么东西要跳出来一样,可惜。直到在我写下这句话的那一刻,那东西还是没有出来。

突然之间几个词语就一直在脑海中闪现:信仰、读书、虚无、健身、为人民服务、。我连我自己都不认识了。自己现在所做的究竟是坚持还是逃避。

必须得承认自己还不会生活。我不想今天就有答案,但我想会有那么一天,我可以坚定的相信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我愿意并值得的。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

进无止境,渐入佳境

生活的意义正是生活本身。

《皮囊》读后感 篇5

青年作家蔡崇达的处女作《皮囊》,是我有限的阅读视野中最真诚的一本书。

一本好书总要讨论一些普遍、永恒的话题,比如父母,比如朋友,比如人生,归根到底体现的都是人,一个代表了人类的“人”。全书14篇作品,作者用平实而真诚的笔触诉说着他对父母和家乡的怀念,对朋友的感谢和关切,以及对一些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人生问题的思考。

这其中,我最喜欢也是最让我动容的一篇就是《母亲的房子》。初读时,我觉得作者写得有些“过”,因为人物的行为让我这个旁观者觉得不可思议——母亲为什么只为“这附近没有人建到四楼,我们建到了,就真的站起来了”这样的理由,白天做苦工,晚上捡菜叶,全然不顾家人反对,历经艰辛建一座明知不久后就会被拆的房子?

房子建好后,母亲在门口奠基的石头上写上了父亲的名字。看到这里我才明白,母亲所有的努力不过是想让这个由她和父亲撑起的家看上去更圆满。细细品味,正是这些真实又近似痴狂的行为和想法,赤裸裸地将人的本性曝光。

我们每个人都偏执地活着,虽然方式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活出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这些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但它们确实能支撑我们的生活,证明我们没有白活。物质总是容易消失的,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那么重要,灵魂的清澈和满足或许才是最重要的。

感谢蔡崇达,让我洞悉了一些人生的秘密,让我学着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家。

《皮囊》读后感 篇6

看书评里有很多关于作者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话,其实看的过程中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越看到后面,就会越明白皮囊和现实的意义。我们都执着于追求表象,却总是习惯性的忽略表象背后的真实。生命很短暂,短暂到我们都来不及细细体会已经流逝的生命阶段,然后新的年龄阶段又马不停蹄的赶来,然后再匆忙的逝去,以至于让人手足无措,手忙脚乱,然后周而复始的开始和结束每个生命阶段,多可怕!生命又是漫长的,每一个抉择都是不容易的,我们或许站在选择的十字路口上纠结一分钟,一小时,一天乃至更长时间,选择的过程太痛苦,痛苦到感觉时间像个压力泵,行走太慢压的我们喘不过来气……但是,这就是生命的意义吧。认识自己的内心,倾听别人的内心,慢下来去了解和体会,试着去理解别人,试着换位思考,试着换个心情去爱这个世界。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做不了有趣的人,做一个认真的人也是可以的。(感觉有趣的灵魂除去灵魂两个相似,就是幽默细胞的多寡了,奈何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段子手。我呢,也就做一个认真的人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