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读后感600字优秀10篇

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未来的红色旅程却刚刚开始,革命先烈用血肉和气魄竖起了一座万世瞩目的丰碑,英雄们的斗争精神也将靠我们这些后世子孙去延伸,我们只有从发奋学习,做一个正直、勤勉的人。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长征读后感700字,方便大家学习。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长征读后感600字优秀10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读《长征》有感 篇1

说起红军,大家一定能想到毛主席的那首七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长期以来,“艰苦奋斗”,“视死如归”,“勇往直前”……这些词语我们已耳熟能详。而我觉得最能将这些词语发挥极致的就只有我们的红军战士。就在那段风雪如晦的岁月,30万红军经过长征,只剩下了3万,爬雪上过草地的艰苦程度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这个国庆,我再次读了这本书——《红军长征》。书里,红军战士那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自我的大无畏精神让我感动落泪。当年红三十四师师长趁树湘率领部队为红军垫后,在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后,他们只剩下四五百人了。等到他们撤退时,湘江已被国民党封锁,他们又饿着肚子退回山西打游击。撤退途中,陈师长腹中中了敌人的子弹。但他依然坚持到底,命令其他战士撤退,自己来掩护,最终被敌人抓住,壮烈牺牲,年仅29岁。多么可敬的人啊!多么可爱的战士啊!如果没有了陈树湘这样的战士,这场战役如何能取胜?如果没有了千千万万个陈树湘,长征能胜利吗?正因长征中还有许许多多大无畏精神的红军战士为了大部队的安全,牺牲了自己,我们的长征才能胜利。要是一支军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拥有这种精神,那就无坚不摧了。红军精神是一个宝库,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能让我们收益匪浅。

在我心里,红军是可爱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让我们永远传承红军的精神,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

长征读后感600字 篇2

漫漫征途,茫茫草地,险山峻水,千万个险阻,千万句话语,使红军战士有着另一种毅力;困难算什么,敌人算什么?!在红军战士的眼里,都有如一粒渺小的泥丸,二万多里的征途也好像浓缩了许多。

长征路途,有苦,也有欢乐,有汗水也有泪水,千万个艰难融成了我们丰富的长征,信念支撑着他们前进,生活告诉他们需要拼搏;只有经历风雨,才能华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长征是什么?难道只是区区的两万里路途吗?不,他是现代的开端,是意志的磨练,

是胜利的伏笔;长征难啊!多少有多少的红军战士倒了下来,多少又多少的青年战士被活活饿死;在饥饿与死亡面前,他们都选择了把粮食让给别人,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他们何时想过自己的'生命,想过自己的安危。

脑海里清晰的记着那个镜头“彭德怀举枪忍痛杀战马?”他这是为了什么?在饥饿面前,在战士的生与死面前,他别无选择,他只能这么做,为了团体,他亲手杀死了他最好的朋友,与他朝夕相处的战马,他完全不必这么做,可他却有一颗顾全大局的心,你是否曾经体验过失去最好伙伴的感觉,是否体验过一个人孤单的感觉?!彭总也正是如此。但为了集体,杀死战马是惟一的选择,让我们对他肃然起敬吧。

无情的长征夺走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但他们都是心甘情愿的。有谁不想平平安安,如果没有他们那些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那么,我们现在终将沦为外国人的奴隶。

战场上,他们还来不及大显身手,草原上饥饿已夺走了他们的生命,为了革命,为了中华民族,他们用他们那精彩的人生写下了最磅礴的凯歌。

让我们再一次举起双手,为他们祈福吧!

王树增长征读后感 篇3

《长征》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书中写了自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长征的经过。红军留下的是:坚强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谓艰难的远征。长征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度过了三十多条河,包括世界上最汹涌的峡谷大江。长征走过了世界上最高的广褒的湿地。而最重要的是:在总长二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武围追堵截器简陋的红军往往面对数十倍与己的装备精良的敌人中,并且年轻的'红军战士在数日为见粮食的情况下,日夜前行,翻过高山,然后又投入激烈的战斗。这都是前所未有的。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不断有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年龄,出现在红军长征途中。在人类物质与精神发展的今天,行走在这条重山峻岭和水流湍急的路途上,世人难以忍受疲劳,劳顿和生存条件的贫乏。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热津斯基走过长征后说:“对崭露新头角的新中国来而言,长征的意义决不是一部无可匹敌的英雄主义史诗,它的意义深刻的多,它是国家统一的精神,它是克服落后东西必要的因素。“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他们一路欲血奋战,舍生忘死,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是长征成功的关键。长征唤醒中国的民众,给予他们从未有过的向往和信念,让中国社会最底层的赤贫的农民,手工业,失业者从共产党中使他们懂得可以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世间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长征是红军走向崭新的中国的起程。

长征是中国献给世界的壮丽的史诗。长征在人类进程中留下的是:坚强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以及无与伦比的勇敢。这大概就是长征精神,我坚信这种精神将代代相传。

《长征》读后感 篇4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我读过《长征》这首诗后,尤其是那一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我深有感触。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句诗充分写出了红军不怕长征的艰难险阻,把什么事都看作平平常常的小事。红军这种乐观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写出了红军把高大的五岭看作细小的波浪,把雄伟的乌蒙山看作脚底滚过的泥丸。红军这种坚强、把大事化小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水拍击着悬崖两端,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大渡桥上只剩下十几根铁索,给人深深的寒意。大渡桥上的木板已经没有了,只剩下几十根铁索,下面的水流十分急促,军人们都是一点一点爬到对岸的,在途中许多战士都牺牲了。红军这种不怕牺牲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敬佩啊!我非常的感动,我们怎能不向红军学习呢?“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写出了更让红军欣喜的是渡过了岷山,个个喜笑颜开。过岷山,是多么不容易啊!岷山是个千里雪的雪山,红军在雪地里只能吃草根和树皮,在雪地里,战士们没有棉衣,只有衬衫,可见当时很冷。

我要学习红军不怕困难的精神,珍惜现在的生活,不能让红军的鲜血白流。

《长征》读后感 篇5

今年十月是长征胜利80周年。

长征的伟大胜利,创造了人类社会史无前例的奇迹,更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纪念长征,是为了汲取其精神力量,将长征精神发扬光大,薪火相传。

作为学生,传承长征精神,不能流于口号,而要付诸行动。同学们平时一遇到思考题。或是算了几次算不出来就退缩了,等着老师来讲,这就是向困难低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必须发扬当年红军长征不怕困难。贵在坚持的精神。

我们学生重温长征的历程,传承并发扬长征精神,是我们成长成才中不可缺少的一课。和以前相比,我们今天的物质生活条件已经相当优越,但是历史不容割裂,我们只有牢记历史,学习长征精神,才会更珍惜今天来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在学习生活当中,感受压力越来越大,长征精神的传承,对与增强我们的抗挫折能力意义重大。今天我们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这个新长征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长征精神是永恒的,但不是凝固不变的,它是发展的。我们今天弘扬长怔精神,要结合我们的实际,不断赋予其实代性的内涵。我们要用长征精神构建和谐校园。形成青少年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不是一时感动而发出的空谈,我们会牢记每一段历史,在我们的人生轨迹中,永远会铭记着震撼心灵的红色精神,鞭策我们,激励我们,走好未来的每一步。

长征读后感600字 篇6

星期五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名字就“红书读后感”,为了作业,我到书店买了一本红色经典系列的书《长征》。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毛泽东带领红军在长征途中对战大自然和对抗白狗子(国民党反动派)的生动事迹。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中最艰苦的岁月——爬雪山、过草地了。在爬雪山时,那山上到处都是冰块,滑得要死,简直是寸步难行,加上雪山上空气稀薄,战士们又没有口粮,因此几百个年轻的战士在这里结束了他们火热的一生。用周恩来同志的话来说,这儿根本就是一座红军坟山。过草地也十分困难,草地里到处都是泥潭,一不留神就会踩下去,气候还多变,早上还可以,晴空万里,到了中午就烈日当空,下午还冰雹飞扬,直到后来,后面的大部队都不需要问路了,直接沿着死体走就可以了。但是红军战士坚持住了,硬是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过了这片死亡草地。

比起他们,我们真是太幸福了。红军长征时,每个人几乎苗条的都可以当减肥茶的代言人了,关键时他们还喝过人尿,吃过草根呢,更吃惊的是居然有一个小姑娘也参加的红军长征,长征结束时她还不到12岁呢!再看看我们,丰衣足食,动不动就是吃什么牛排呀,肯德基呀,德克斯呀,等等。.。.。.。吃了我现在越来越胖,体重快要超过我哥了,连我妈都背得起呢。红军长征的时候哪有这些东西吃呀!因粮食缺少,有多少年轻的战士就这样给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遗憾的句号。但是红军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斗争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地方。

想想现在的我,妈妈让我做一点小事我都会不高兴半天,做什么事还特别没有耐心,比起红军,我真是自愧不如啊!

读《长征》有感 篇7

在我学习了《七律 长征》这篇课文时,顿时被这无畏不惧的精神所折服。读了这首诗,就像听了一曲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它就像地球上的红飘带,它就像一颗红五星,它就像一条远航的船,在惊涛骇浪中抵达胜利的彼岸。长征,它深深地印在了我们中国人的心中。

因为这首诗,所以我向书店里买了一本关于长征的书——《红军长征史》

其中有一个故事令我记忆深刻。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吃,却在过一座桥的时候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为了装成没发生一样,她就拔了他吃的粤菜入挎包,塞得鼓鼓的。不久,他的身体就支撑不住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的”干粮“,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故事虽小,可这些点点滴滴,却能反映红军的高尚品质。小兰,她虽然是个小姑娘,但她却有着男子般的毅力和舍己为人的精神。其实她可以向那些战友们要干粮,也可以全然不顾那些受伤的战士,但是她没有。看到了这品质高尚的小兰。我心中不由得燃起了敬佩之情。

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就像春雨点点,此润着我那幼小的心田。

在看完这本书后,我知道了读书的重要性。书不尽是一种供人阅读的物品,还是文化的传承。它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可能改变你的一生。读了书,就像从贫穷,变得富有,从生死边缘变成了活力十足……

读书,这种身心健康的事情,我们何乐而不甘呢?

读《长征》有感 篇8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是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的一句诗。说明了红军不管路途多么遥远也不怕。

在这本《长征的故事》里,记载了许许多多长征中感人的故事。《一只干粮袋》,说的是:“谢益先红军为了让了母子三人活着走出草地,把自己的干粮全给了那素不相识的母子三人,然而自己却倒在了草地上。”读到这不禁想到红军长征是因为相让全国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然而我们却不知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

《枪声中的分娩》是一个在红军和敌人打仗时生孩子,红军为了能平安生出孩子,牺牲了一个团的兵力,当有人知道便抱怨起来。但是董振堂便振振有词地说:“我们革命、打仗,不就是为了革命的后代吗?”是啊!革命者的流血牺牲,正是为了千千万万的孩子,为了这些孩子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而我们却不珍惜这别人用鲜血换来的生活。

《两条小白鱼》是一个讲在红军里断粮时小王捉来两条小白鱼,该谁吃。晚上煮饭时小王被饿晕,但是小王并没有自己去吃小白鱼,而是把小白鱼给整个队伍。我被小王的精神感动了。在缺粮的情况下,一有吃的会先想到大家,而为了大家,他自己却饿晕了。

这本书里写许多红军无私奉献的精神,我要珍惜今天这幸福生活,好好学习,长大成为栋梁之才为祖国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长征读后感 篇9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每当读起这首朗朗上口的诗时,心中浮现出来的是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红军跨过一座座高山,趟过一条条河流,走过辽阔无边的大草原。他们用汗水和鲜血成就了现在美好的生活。

前几天我读完了红军长征的故事,他们敢于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把我深深感动了,无论这段长征路多么艰苦,红军们丝毫不畏惧,不论夏日炎炎,还是大雪纷飞红军们始终有一颗炙热的心,任何东西都阻挡不了他们向前的脚步。

这本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故事就是《 三棵柳树》的故事。红军经过了漫漫长征路,来到了四川的若尔盖大草原,在红军的队伍里,有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他的名字就叫侯德明,他从老家湖南出发的时候,从柳树上折了一根柳枝下来,在长征路上,他一直拿着这根柳枝,在长征路上,侯德明和他的父母走散了,这一路上一直是红军叔叔阿姨在照顾他,走到四川时,侯德明生了重病,红军叔叔只好把他留给了当地藏民,侯德明把手中一直拿着的这根柳条插在了茫茫的大草原上,80年过去了,当年的那个孩子已经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可那棵柳树依然挺立着,人们把它叫做“红军柳”,那棵柳树依然是大草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因为有了红军我们现在的生活才会如此美好,红军谢谢你。

读《长征》有感 篇10

我喜欢听些老故事,尤其是那些红色故事。而《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就收录了许多红色故事,我来详细谈谈其中长征的故事。

1933年,蒋介石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为什么只说第五次呢?因为前四次的围剿都被这支在华南六年的部队——红军给击败了。可这次蒋介石动用了90多万兵力,这对红军来说无疑是场灾难,就在这迫在眉睫的情况下,毛泽东等领袖宣布让红军约9万人的主力部队北上延安,这就是有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先突破了敌人的阻击,他们在金沙江遇到了彝族,因为红军善于与人民交流,刘伯承将军也会些彝族语,于是和谈后的彝族人民与红军一起对抗共同的敌人。林彪先锋队强渡了安顺场,此后一支两支的部队陆续渡过了河,但这样的速度无法使红军快速全部的渡岸,于是召集30位英雄组建敢死队抢夺泸定桥,准备强渡大渡河。泸定桥已经被敌人拆去了木板,这三十位英雄冒着炮火爬过了铁链,铺好了桥,使红军到达了四川境内,后又爬过了一万六千尺的大雪山,过了荒无人烟的炮铜岗,于1935年进入了川藏边界的大草地。过草地是红军最艰难的时刻,因为大草地上的少数民族并不了解红军,便远远地后撤,红军有钱而无法买粮,且不说饥饿,草地上更多的是天灾,但红军却战胜了这些天灾人祸成功进入了延安。

这些故事虽然只是被寥寥数笔的记下,但这个历史却依然那么令人赞叹,这伟大的军事行动是敌人永远无法做到的,因为敌人沾沾自喜时,红军已经度过了大渡河,敌人还在计划时,红军已经完成了会师。正如毛主席的一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