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3篇)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西游记》读后感(3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西游记读后感400字 篇1

暑假期间,我闲来无事,就想看一看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朝末年一个叫吴承恩的落魄书生写的。由于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碑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和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慨。七十一岁时,始执笔写《西游记》。这本书主要写的内容是:如来派遣观音菩萨去东土寻一取经人,来西天取经,劝化众生;观音点化玄奘去西天求取真经,唐三藏在五形山,救出孙悟空;在高老庄,收服猪悟能八戒;在流沙河,又收服了沙悟净;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去求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修成正果的脍炙人口的故事

我喜欢书中孙悟空的性格。在他身上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二是爱憎分明的处事原则;三是超凡出世的智慧。读了这本名著,让我懂得了一些写作方法:即要抓住人物的语言行为神态进行描写,这样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还有就是要结合作者的身世背景,这样更容易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读了这本书,我还是收获很大。

西游记读后感300字 篇2

寒假的一个周四,我看完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这本书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艰难旅程,让我现在还印象深刻。

《西游记》的大致内容是这样:在一块仙石的碎裂中,孙悟空诞生了,他勇敢的进入水帘洞后,被猴群们当成猴王,后来去了菩提祖师那里学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又得到了东海龙宫里的金箍棒,因为大闹天宫所以被罚和唐僧去西天取经,随后又遇上了猪八戒和沙和尚,师徒四人走了十万八千里,度过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到真经。

看完了这本书,我觉得唐僧真是一个勇往直前的人,因为他们度过了九九八十难,却没有退缩。这时我又想起了爱因斯坦,为了给灯泡找到合适的灯芯,他花了几年的时间不断测试,都没有成功,但他并没有放弃,终于在1880年找到了合适的灯芯。我们难道不应该向他们学习吗?

《西游记》是本好书,没看可就太可惜了呦!

读西游记有感 篇3

有人说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四人概括了天下的人。唐三藏一心向善,常被妖怪的外表所欺骗。孙悟空的勇敢、足智多谋,处事果断,遇事冲动,受不了委屈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猪八戒的贪财、贪心、贪色、好吃懒做的习惯,孙悟空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变身去耍耍他。而沙僧就比教憨厚老实,做事也任劳任怨,就因为他好欺负,常遭到猪八戒的差遣。

吴承恩的《西游记》以唐僧取经为线索,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保护师父西天取经,一路降妖伏魔,走过十万八千里,前后十四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

在故事中,悟空和师父时有冲突,但他保护师父不遗余力,常能知错就改,在我们心中塑造了一个跟斗能翻十万八千里,有一双火眼金金,善于打妖怪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前进,有时闹点小矛盾,耍点小脾气,和师父顶撞几句,但往往能和好如初。团结一心必能战胜困难。

看了《西游记》之后,让我受益匪浅,《西游记》想象丰富,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和谐,极大的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看了《西游记》之后,你一定能从这里寻找出一点“敢问路在何方”的豪情和斗志。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