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整理的索福克勒斯著剧本《俄狄浦斯王》的读后感(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命运悲剧大师索福克勒斯在古希腊戏剧中写过这样一个故事:忒拜国王拉斯俄斯和王后约卡斯塔生下了一个被诅咒将要弑父娶母的王子,为了避免悲剧,王将刚出生的婴儿抛入荒山,意图将一切扼杀在摇篮中。没想到婴儿被牧羊人救下,辗转成为科任托斯国王子,这就是俄狄浦斯。不知自己并非科任托斯国王亲子的俄狄浦斯为了避免“弑父娶母”的预言,离开科林斯并发誓永不回来。路上他错手杀死了忒拜国王,揭开了斯芬克谜语,并且与约卡斯塔成了婚,而瘟疫与灾荒也随之而来……越是逃避命运,命运越是如影随形。越是回避的东西,越是命中注定会遇见(A person often meets his destiny on the road he took to avoid it)在这个悲剧中,最让我难过的不是弑父娶母的乱伦,而是那逃不开的命运。
这有点类似于我们常说的墨菲定律: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也就是说,不管你怎么回避,会出错的事情总是会出错的。如果你过分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它就更可能发生。而你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所做的某些努力,不过是在将事情引向这个方向。
与此相关一个很有意思的小现象是,在新手上路或者是开车走一条新路时,如果你很担心自己的车撞上路边或者是坠落,你的车发生撞击或者坠落事故的几率就越大。在过分担心的过程中,你的视线不自觉地看向你害怕撞上的那个地方(护栏或者是山体),过度集中的注意力让你甚至没有办法分出一点心思去注意其他的地方,比如你颤抖僵硬的双手,比如侧面的来车和行人。很多人更倾向于把这种现象看成是人有“精神力”、“意念力”的佐证,然而,事实是,你越是害怕犯错,你越容易在过度紧张之中犯错,甚至犯下大错。墨菲定律的可怕之处在于过度的主观能动性在事件发生过程中所起到的负面作用。
人非圣贤,犯错是必然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害怕意外的发生而过度紧张,甚至做出违背客观规律、社会道德的行为;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害怕犯错、害怕出现事故而不做任何事情,不敢动手甚至不敢去想。意外的发生只是小概率事件,意识到意外发生的可能性而对此作出更细致的布置,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而在做事过程中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才是正确的对策。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更应该时刻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周全细致的处事风格,在处理事情时全面思考、把握细节,尽可能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在发生错误之后,要以正常的心态去面对,主动采取补救措施。最主要的是,要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
《俄狄浦斯王》的作者是具有“戏剧艺术的荷马”美誉的希腊三大杯具诗人之一的索福克勒斯,他出生于雅典一个富裕的工商业主家族,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该部作品取材于希腊神话忒拜王室的故事。
在阅读的过程中,故事情节的复杂严谨而又和谐事实让我感到心惊胆战、惊心动魄。他继承并充分表达了希腊艺术创作的的一个重要原则,即人与命运的冲突,以及人对命运的无可把握。
整个家族的不幸命运追根溯源其实是因为俄狄浦斯的父亲拉伊俄斯在流亡伯罗奔尼撒的时候诱拐了珀普洛斯的儿子律西波斯,致使这孩子自杀身亡,于是神灵降怒于忒拜家族,神谕昭示其子将会弑父娶母。
毫不知情的俄狄浦斯完全身不由己,因为在他出生之时,他就被命运不幸的掌控,越是努力逃避越是走上命运为其安排的人生轨道,越是想摆脱束缚,则越是被命运之手抓得牢靠,这样无力地反抗让我心痛却仍感无奈,甚至疑惑希腊的杯具艺术家为何这样执拗地相信命运并这样无比虔诚的描绘命运的不可抗拒性和神秘性。
与此同时我想起了曹禺的一部剧作《雷雨》曹禺老先生肯定是受到过希腊杯具的影响过的。周朴园、侍萍、漪等人都是被命运嘲弄的人。
周朴园在外人看来掌握着其他很多人的命运,他逼迫繁漪吃药以示他对整个家庭的控制,以及其权利和地位的不可侵犯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掌握别人命运的人,却越不能把握的是自我的命运,越是努力挣脱命运的安排越是深陷命运之神可怕的罗网不可自拔,这与《俄狄浦斯王》在对命运之谜的探讨上是何等的相似!
但是读完《俄狄浦斯王》我一向在想命运到底是什么?在古希腊他是某种外在的神秘力量的象征,是人民无法控制的自然和社会。然而索芙特勒斯的伟大之处恰在于它不但写出了人与命运的矛盾冲突,也写出了人类以自身的力量和顽强不屈的意志敢于同命运作斗争并且无可畏惧,毫不悲观怯懦人类不屈的抗争的灵魂在这一时刻仿佛越发显得高大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也使得该部作品闪耀着崇高悲壮的美学光辉。
《俄狄浦斯王》中有一个关于“脚”的谜语,即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在忒拜城外的悬崖上设迷拦考路人:“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当午两只脚走路,晚间三只脚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一的用不一样的脚走路的生物。脚最多的时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
俄狄浦斯猜中了谜底是“人”,而对于他自我却猜不中,即在自身的不可捉摸。没有固定的立足点没有确定的本质,身份变幻莫测,命途多舛———这就是人类尴尬的生存处境。而人类的伟大在于在诸多不确定中从不放下前进,从古希腊人在德尔菲阿波罗神庙里刻下“认识你自我”的箴言,两千多年来人类坚定不移的向命运之门叩问,追求探索的辉煌历程都足以成为虽有生物膜拜的楷模。
记得这样一句话;“命运全在拼搏,奋斗就有期望,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放下努力。”借此勉励所有在人生路上不甘屈服,勇往直前的人,如果命运是最美的女神,那么你将是挑战命运之时女神脸上最美的微笑!
《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创作,故事本身就有一个悲剧性的开始,我们则活在命运联锁的怪圈里,当我们意识到时业已身在其中,懵懵懂懂的浪费了之前被暗中控制的年少时光。
就这样昭示神的高高在上,主宰宿命。而我们则活在命运联锁的怪圈里,当我们意识到时业已身在其中,懵懵懂懂的浪费了之前被暗中控制的年少时光。当我们意识到要去反抗,控诉时,面对的只有一片残局。只能困惑的等待,结果的未知。
我想整个世界和人类的进化其实就是一个大的蝴蝶效应:从最原初的a影响b,b反之,到a影响c,b影响c,ab共同影响,c则反之,进而越来越多的个人和排列组合相互影响,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在我们小时候是无法反抗这种命运的。就像俄狄浦斯是不能决定其母亲伊奥卡斯特将其双足钉钉抛入山中,被牧羊人收养,并被波吕波斯王抚养等一系列事情的,而成长的过程便是一个要求自我独立的过程,只不过他的命运过于悲惨,要求独立,反抗命运,反抗神示却反而坠入了连锁的命运怪圈。
神示其实无处不在,在我所处的周围环境的中人们通常是被这样的神示告知的:我们被要求学习人文,自然科学,并被简略的告诉我们之前的不知是否被篡改过,隐瞒过的历史,被放置在被一种主流价值观引领的大环境里(这种主流价值观只是此时代的标准,很可能有悖于之前任何一个和时代的观念。我们在这种怪头换面中嘲笑前代的无知愚蠢,前代的亡灵则唯唯诺诺活在自己的概念中。但不否认即使在时代变革后,美德与否,诟病与否还是被有所保留的沿袭)。
我庆幸自己步入了一个质疑的,趋向独立的人生阶段,开始弥补原来的不自主和愚钝无知。每个人在开始都希望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可自己现在并未成为那种人,这是我自己的缺失和遗憾。现在要求自己有规律计划的去探求未知,主动意识到自己的匮乏和空缺。不再神示下麻木,俄狄浦斯在被折磨中质疑责备了阿波罗,我也没必要过于顺从了。
有"命运悲剧大师"的索福克勒斯开辟了这个超越伦理之外的著名悲剧命题,悬念层层揭开,构思创意绝对巧妙。故事,情节,叙事强于《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1、从先知迟迟不道破天机给俄狄浦斯带来的疑惑---2.伊奥卡斯特提出老国王拉伊奥斯得到的神示,抛弃的婴儿,被杀的地点,初步揭开了事情的原委---3.波吕波斯王的报信人传来老国王的死讯,带来神示未应验的短暂的如释重负---4.再到报信人说俄狄浦斯并不是波吕波斯王亲生和知情的牧羊人的出现,揭开了他弑父娶母并与母亲生下了自己的兄弟的悲剧,最后以王后自杀,俄狄浦斯刺瞎双目为结局。
袁枚有两句诗:“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刘心武先生常以此自勉,他说:“ 我只是一朵苔花,但是,我也努力地像牡丹那样开放。我们的生命都是花朵,相对于永恒的宇宙,我们确实非常渺小,所以我们应该有谦卑之心;但是跟别的任何生命相比,我们的尊严,我们的价值,我们的可能性,是一样的;就算人家确实是牡丹玫瑰,自己只是小小的、角落里的一朵苔花,我们也应该灿烂地绽放,把自己涨圆,并且自豪地仰望苍天,说:‘我也能!’”正是受了这一席话的鼓舞,我决心跳出大学论文“天下文章一大抄”的窠臼,虽然也参考前人的研究,也上网收集资料,但着重从自己的阅读感受出发,谈谈自己对《俄狄浦斯王》这部悲剧的看法。蔡元培先贤有八个字:“多歧为贵,不取苟同。”相信本着这一态度,这篇文章中的一些偏激之处也并非不可饶恕。
自文学诞生之日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便是文学的一大魅力。对于俄狄浦斯王的悲剧,历来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亚里士多德将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当成一般悲剧的范例。在他眼里,《俄狄浦斯王》是他的悲剧理论旨在阐明的观点的一个突出例证。弗洛伊德在亚里士多德之后,他将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解读成了本源之作。在弗洛伊德眼里,索福克勒斯之剧是他认为世人皆有的“俄狄浦斯情结”的样板。而列维—施特劳斯在解读该剧时采用的是典型的结构主义的方法,得出的也是典型的结构主义分析的结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侧重该剧中的悲的因素,而忽视了该剧的喜的因素。其实,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是一部悲中有喜的悲剧。通过对剧本的细读,我把该剧中喜的因素汇聚,并把它们统称为“《俄狄浦斯王》悲剧中的‘喜剧’”。下面详细说明:
历来有一种说法,《俄狄浦斯王》体现的是一种命运的不可抗拒性,这种不可抗拒正如人类对死亡的不可拒。俄狄浦斯是在逃避命运,却还是走进了命运的罗网,这正是人类对待抗死亡的无奈,总是在与死亡作斗争,最终却还是会走到生命的尽头。佛教的生死轮回观,道家的长生不老说正好就是人类对这一生命规律无法抗拒后在思想上的一种超脱。当人们发现死亡对人来说是不可避免,人们需要用一种方式来证明自己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存在。这种存在方式 www. 就是转世为人或得道成仙。其实,真正的悲剧并不是俄狄浦斯最终应了弑父娶母的神示,而是人们认为《俄狄浦斯王》的结局是人不可违背命运。在我看来,俄狄浦斯同命运的抗争体现的不仅仅是一种悲壮,而且是一种很积极的对待命运的方式——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生命,当我们从时间上去界定它时,它只是一朵随时可能凋零的花朵;当我们从行为上去界定它时,他就有了丰富的内涵。我们遵循生命存在的哲学,我们却不屈从于命运。用海明威的一句话:人是不可以被打败的,他只能被消灭。这才是生命的一种至高境界。俄狄浦斯王之所以选择亲手用金别针将自己的眼睛刺瞎(而不是选择立即自杀),是因为保存了生的权利就保存了与命运抗争的实力,它并非出于西方人的传统即对个体生命的尊重。也许有人会说,与命运抗争的结局就是人必须服从命运,否则就会像俄狄浦斯王那样悲惨。那我要对他说,俄狄浦斯王还没死,与命运抗争还不至于开除在地球的球籍。要知道,人被命运战胜只有一种可能即生的权利的丧失,俄狄浦斯王不死,生命存在,人与命运的抗争就会继续,这正是《俄狄浦斯王》悲剧中的喜剧。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著名的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之一,这部戏剧不仅仅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俄狄浦斯与悲剧命运抗争的一生,更有价值的是给我们留下了思考人生、思考活法的无限哲学空间。
从一出生便被太阳神谕示其终将“杀父娶母”,于是,尽管笑靥纯真、天真可爱,小小的俄狄浦斯还是被作为父母亲的国王和王后狠心地遗弃于荒野之外,甚至命令牧羊人要将其刺死,以避免未来的悲剧。可是,命运终究是命运,与芸芸众生一样,俄狄浦斯最后也没能逃脱命运之魔掌,落得刺瞎自己的双眼之后自我流放的结局。
有人说,“命运”是存在的,人一出生上天便给你安排好了一辈子。俄狄浦斯王何尝不是呢?他的这辈子之中,有什么是可以让他自己改变的呢?若是牧羊人狠心将他刺死,那么也就没有了后来的他;若是在迷茫的途中娶了那位女人成家,那么也许就不会有之后的悲剧;若是当时没有智慧地猜中斯芬克斯之谜,他就不会被理所当然地奉为王,不会娶得王后——他的母亲为妻……这一切的一切,都由不得他。
悲剧的命运是一对锋利的魔爪,紧紧地追赶着俄狄浦斯,吞噬着他。面对被注定的命运,俄狄浦斯苦笑、不屑,他不愿意相信,更不愿意接受,他的内心深处比谁都痛。杀父娶母!这样的神谕令他痛楚的同时,也充斥着深深的无奈和可笑。他觉得很可笑,自己怎会被注定如此糟糕的命运?他觉得心都被掏空了,世界都空了,他看不见周围的一切,心里只有绝望与孤寂。可是,坚强的俄狄浦斯不甘这样败给所谓的命运,他开始反抗,发了疯地反抗,即使知道不可能改变,却还是自己给自己一丝希望去走未来的路。而越是反抗,悲剧的命运越是在“斗争”的路上一步步被应验了。在当时神化的国度里,一个自然状态下的人,就算内心再强大,意志力再强,也终究打败不了魔鬼般的命运。最后,当俄狄浦斯得知自己在尽心追查的杀害国王的凶手、全城瘟疫的祸首竟是自己,而心爱的妻子却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之时,彻底绝望、崩溃了,但就在这样的时刻他还是没有选择逃避,勇敢地惩罚自己,承担了责任。
“命运”,多少万年以来经久不衰的话题,没有定论。
人的命运,是在出生时就已注定好的,还是经过后天努力可以改变的。这样的争论,似乎也是无休无止的。
公元前400多年的希腊,有一位同样为此困惑的戏剧家,就此问题写出了一部扬名世界的著作,用此来阐述自己的看法,质疑神的公正。他,就是我们伟大的索福克勒斯,而那部作品,便是成为后世取之不尽的宝藏——《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王》巧妙地表现了个人坚强意志与强大命运之间的抗争与冲突这一主题。由于父亲所犯下的罪恶,俄狄浦斯从出生起便要背负上弑父娶母这一残酷的诅咒。在抵抗命运中,他躲避,他坚强,他质疑,而他最后,只能在血色的暗中,由残忍的命运之神套上沉重的枷锁。这一切,真的公平吗;这一切,人们所崇拜,所敬仰的神明,真的对人公正吗;
这一切,这所谓的命运,真的是注定好的,真的是逃不开躲不掉更改不了的吗。
我很久以前亦和朋友们讨论过这个问题,那时年小,对世界了解得十分浅显,只有个模糊的概念,对神,对命运,大都是从长辈那里获得的认识,而长辈们,大多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一切都是命啊,人不能和命争。所以,那时我的回答,是我信有神,我信有命。也就在这前提下,我做过一些啼笑皆非的事情,譬如考试前拿着十字架祷告有个好成绩,譬如丢了东西便说这是命啊。这样的事情,现在想想,觉得傻的还挺可爱的。
长大后的今天,我已和身边好友在此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她说,她相信有命运。她说,生命就是由一连串的巧合组成,生命由这些巧合组成了一个圆,我们沿着圆的印迹走着,也许逆向而行,但最终相遇的,还是那从一开始就分开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接受命运。
而我说,我也相信有命运,但我相信我可以用我的努力我的智慧去改变我的命运,即使我最终会走向那个起点,我也会在途中不停地去充实自己,让自己积累更多的经验,让自己学习更多的知识,让这些宝藏,变成我抵抗不公的力量,变成我抗击命运的武器。这样,即使失败,我亦不会后悔。因为在成长为一名战士的过程中,我是满足的幸福的;因为,在走向命运安排的结局的途中,我是勇敢的坚强的。因为在我生命终结的那一刻,即使我的命运与冥冥中注定好的相同,在我心中,这也是不同于它的属于我斗争后的命运,是我可以笑着去面对的命运。
虽然俄狄浦斯是命运安排下的牺牲品,但我想,我们不如把他的结局单纯的想成是他性格上的缺陷所造成的。毕竟,是他当时冲动莽撞做事不计后果才杀死了他的父亲,而杀人,终是要偿命的。
也许,这世界上真的有神的存在,也许,我们的命运就在他们的玩笑中改变。但我想,把一切不幸归结于命运的不公,决不是正确的。我想,所谓正确,便是我们面对坎坷时不屈的眼神,以及一种顽强的斗争精神。如果我们这样做,我想,我们的人生便已在自己手中,我们的人生,便已是完整的了。而我们的命运,便已是改变过后的命运。
首先,对于“悲剧”的定义,不是在通常汉语语境中的“苦情戏”,而是指“通过庄严肃穆的轮专场展开剧情”的叙事艺术(详见刘小枫《哲人王俄狄浦斯》),与戏剧戏嚯狂欢的叙事方式相对,因此刘小枫认为定名为“肃剧”更恰当。刘小枫先生这是从悲剧的的表演形式来讲,而从悲剧的内容的点而言笔者个人认为叫做“悖剧”更合适。悲剧的展开乃是为揭示命运中的一系列悖论而为。具体到《俄狄浦斯》中,悖论主要有:智慧与真理,先知与哲人,伪与恶,看见与看不见,可说与不可说,神义与人义,罪与欠。
俄狄浦斯确实很有哲人的特质,不甘于常人暧昧投机不清不楚的生活(如在第叁场中王后所言“偶然控制着我们,未来的事又看不清楚,我们为什么惧怕呢?最好尽可能随随便便地生活。”),而且俄狄浦斯也确实具有哲人的能力——一种从杂多、零乱的表象中提取单一普遍的“真理”的能力(如对斯芬克斯谜语的解答)。然而正是由于他的不断追问并严格根据追问到的结果选择行动,导致了最终这个暧昧投机不清不楚的世界中的各种悖谬展现在眼前。追求清楚纯粹的人生却导致了悲剧的产生。
难道追求清楚和纯粹的真理有错吗?这个问题本身问的就不对,“错”到底是实然的伪,还是应然的恶?或者有时两者皆是?而就是因为“伪”与“恶”的纠缠难清导致了俄狄浦斯的人生悖论,最后的结论便是俄狄浦斯根本就不应出生或者一出生就死去。
而造成“伪”与“恶”的纠缠不清塬因即在于“看得见”与“看不见”的悖论。俄狄浦斯洞察力极强,能于杂多、零乱、不清的表象中提取单一、普遍、清楚的“真理”。他看得见“人”的普遍规律和真理,却看不见自己命运的具体、特殊的轨迹。盲先知却知道具体生命的每次诅咒和预言。在哲人俄狄浦斯来说,知道而不说即“伪”,“伪”即“恶”。而在先知看来,真理也存在“可说”与“不可说”的区别,知道而不说却恰恰爲了避免“恶”,这才是“智慧”的做法。
“不去知道”和“知道而不可说”都是爲了给人生的悖论遮一个面纱,使人得以安心地活下去,而如果是以“神圣”或“道德”的方式说法来达到不说的结果的,那么这就是一块“温情脉脉”的面纱,你也可以叫它“高尚的谎言”。但是造成人生悖论的。真正塬因又是什麽呢?因为人的“欠然”,也就是人的有限性。而且慾望和追求有多或越强烈,欠然也就表现的越紧张。俄狄浦斯的越是执着于真理(或说真相),他的欠然也就越深刻地展现在他的面前。而由深刻的欠然导致了俄狄浦斯深刻的罪感。事实层面的“不能”与伦理道德的“不能”交织在一块,最终导致了俄狄浦斯的悲剧。
最后,笔者将此文落脚于“神义”与“人义”——人到底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建立一个人间天国(secular heaven)?这类“人义”尝试在法国大革命、第叁帝国、文化da革命都展示了。而“神义”的上帝之城(the city of God)被骄傲无知的现代人斥为“虚伪”。然而“人为”之事哪一件又不是“伪”呢?
那还是在远古的英雄时代。希腊古老美丽的忒拜城邦突然遭受巨大的灾难,正在血红的波浪里颠簸着抬不起头:田间的麦穗枯萎,牧场上的耕牛瘟死,百姓家的孕妇流产;最可恨的是带火的瘟神降临城邦,全城正弥漫着浓浓的烟火。人们正在成群地死去,死者的亲属在各处祭坛的台阶上呻吟,祈求天神消灾弭难。求生的哀声和悲惨的哭声响彻城邦的上空。
这天清晨,忒拜城王宫的前院里人群骚动,老祭司领着数百儿童、青年和老年人,来向国王俄狄浦斯请求援救。
俄狄浦斯并不是天神,但忒拜城的公民把他看作是天灾和人祸的救星来向他求救的。先前俄狄浦斯来城邦时,忒拜公民正遭受狮身人面妖兽的威胁,已经有许多人丧失性命,是俄狄浦斯破译它的妖谜,摧毁这妖兽而拯救下城邦的。全城邦的人都相信,俄狄浦斯有天神的帮助。现在忒拜城又遭劫难,人民祈求俄狄浦斯能再次为他们找到生路。老祭司领着众人向俄狄浦斯乞援:啊,最高贵的人,快拯救我们的城邦!保住你的名声!你曾经凭你的好运为我们造福,如今也请快拯救城邦,使它稳定下来吧!
俄狄浦斯眼看城邦将要被灾难毁灭,人民惨遭不幸,心情十分沉重。流着泪,他悲伤地告诉大家:我知道你们的来意和疾苦。我的痛苦远远超过你们大家。你们每人只为自己悲哀,我的悲痛却同时是为城邦,为你们。他还告诉大家,他已经派国舅克瑞翁到光明神阿波罗的庙上去求问,要怎样才能拯救这城邦。他正焦急地等待克瑞翁带回神示。
正说着,克瑞翁回来了。俄狄浦斯让他当着大家的面说出神示——阿波罗要我们把藏在这里的污染清除出去,别让他留下来,害得我们无从得救。
怎样清除?那是什么污染?俄狄浦斯不十分明白神示的意思。克瑞翁告诉他,阿波罗是指原先的忒拜城国王拉伊俄斯被人杀害的事,神分明是叫我们严惩那伙凶手,不管他们是谁。
这是多年以前的事了,俄狄浦斯也曾听说过。可是他们在哪里?线索去哪里寻找呢?克瑞翁回答:神说就在这地方;去寻找就抓得住,不留心就会跑掉。
俄狄浦斯当即下决心查找凶手,为全城邦消灾弭难。他又问克瑞翁;拉伊俄斯被打死时有没有报信人?有没有同伴见到这件事?如果有,我们可以问问。克瑞翁说国王的侍从除一人逃回来外全被打死,那人说国王是被一伙强盗杀害的。俄狄浦斯怀疑是城邦内部有人出钱收买强盗行凶的。克瑞翁说:我也这样猜想过;但自从拉伊俄斯遇害后,没有人在灾难中起来报仇。后来出现了妖兽的新灾难,追查凶手的事也就搁下来了。
俄狄浦斯决心重新把这个案子弄清楚。他对克瑞翁和乞援者说;这不仅是为我妻子的前夫拉伊俄斯报仇,而且也是为我自己清除后患。因为不论杀害老国王的凶手是谁,他也会用同样的毒手来对付我的。他要把全城邦的公民都召集到这里来进行彻底的究查,要凭借天神的帮助消除这场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