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汇编10篇)

读《红楼梦》有感(汇编10篇)

读《红楼梦》有感1

早就想了解一下我国的四大名著了,那就先从《红楼梦》开始吧。

对于第一次捧起那本散发着淡淡墨香的《红楼梦》时虽说不是了解很深,但是相对于其他名著的了解来说,还是可以的。

第一次接触的是被拍成电视剧的《红楼梦》,记得当时还是很有兴趣的,想了解林黛玉的才华、薛宝钗的胸怀、贾探春的性格、王熙凤的泼辣。。。。。带着这样的好奇心,把《红楼梦》看完了。但是,不知过了多久,突然觉得应该好好的看书上的原作,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其中所蕴含的种种意义。

第一次捧起那本散发着淡淡墨香的《红楼梦》时,有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想把它彻底看明白。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尽管看过了,但是书中有的描述还是演员不能及的,还是被书中所描述的传奇故事所吸引。

既然描写的那么好,其中的一些经典场景当然让我难忘。如,黛玉葬花、湘云醉卧、晴雯撕扇、宝钗扑蝶、宝玉挨打等等

我最喜欢黛玉葬花这个场景了。这个场景不仅把林黛玉的性情描绘得栩栩如生,而且也为读者刻画了一个自爱自怜喜爱花的一个林黛玉。林黛玉是很爱惜花的,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也可以看出林黛玉对于美与他人有不同的独特见解,她也写了葬花吟,以花喻自己,把贾府及整个封建的社会比做污浊,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怜花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这首葬花吟也是其中最凄美的诗歌之一。

林黛玉在贾府中,虽有宝玉的照顾,贾母的疼爱,但按照当时的礼教观念,毕竟是外孙,寄人篱下的滋味还是有的,父母双亡,无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观,总觉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怜之心常在,见落花而感身世,不觉满目凄凉。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看了很让人心疼,但是事实就是如此,他们最后并没有在一起。但是,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更幸福的,他们会彼此记得对方,记住他们凄美动人的故事。其实爱情就是很短暂的,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忆,是唯一。

总之,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不仅仅是阅读上的满足,也使我进一步了解了当时的封建社会,还是比较有收获的.。

读《红楼梦》有感2

雪芹先生的笔下,出了一部震惊世界的作品——《红楼梦》。其中,这关系非常复杂。书中讲的是贾府的昌盛到衰败,它是一部充满悲欢离合的故事书。又奇又俗的贾宝玉

贾宝玉本是补天的灵石,后来做了神瑛侍者,又投胎到了贾家。他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可是对于林黛玉,看得非常重要。 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

林黛玉是林如海和贾敏的女儿。她从小就冰雪聪明,才华横溢,可又生性孤傲,多愁善感。在众姐妹眼里,她是最聪明的,最富有诗意气质的,她曾作有三首菊花诗而夺魁。在读者眼里她任性,她多疑,她敏感,她小心眼,其实她并不是这样一个人。她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她的父母去世了,而寄居在亲戚家,你有没有想过她“寄人篱下”的感觉。如果你的父母出差了,让你在亲戚家过夜,你还能享受在家的温暖与快乐吗?而她从小就寄居在荣国府,必须得看人的眼色行事,做错一点,就会打她,骂她,所以,她必需得任性,得多疑,得敏感,得小心眼,否则,她不可能在荣国府继续生活下去。

书中曾说道:“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在我看来,她们都是水做的。而她们全部有错,可是错有错在哪呢?是大观园的压抑,是家族的斗争,还是那个时代必然的悲剧呢?

读《红楼梦》有感3

这本书有一条线索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多情善感,多才多艺的林黛玉与善于与封建制度做斗争的贾宝玉为了争夺爱情、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作斗争,但最后是失败的。

但这体现出青年一代对封建的反抗以及是对自己幸福的追求。其照成贾、林爱情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在封建制度与礼教的桎梏下,青年男女爱情、婚姻不能自主,而取决于封建家长的意愿。具体地说,贾、林的爱情、婚姻不取决于他们自己的意志,而由以贾母为代表的荣府当权派们决定,而贾母又以封建的阶级利益做点为基点,她对林黛玉的“疼”,仅仅是从“骨血”关系出发,并不喜爱她不符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和“小性儿”;而对薛宝钗的“爱”,则是以她“端方”的封建品格为基点,尤其是适应封建道德要求的“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的性格。由此终于选中了薛宝钗而弃置了林黛玉。其结果是,同时酿成3个人的悲剧:林黛玉,为爱情熬尽最后一滴眼泪,含恨而死;贾宝玉,终于离弃“温柔富贵之乡”而遁入了空门;薛宝钗,虽成了荣府的“二奶奶”,却没有真正赢得爱情,陪伴她提终生的凄凉孤苦。她和林黛玉,只不过是同一条封建毒草藤上两颗属性不同的苦瓜而已。

这小说中囊括了多姿多彩的情趣和人情世故。值得我们去一读。

读《红楼梦》有感4

与其说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和自身的懦弱是悲剧的起因,还不如把责任轨道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如果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亲身经历的描述,那么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失去至爱的男人的痛苦。地狱的烈火在身边燃烧,苦不堪言,使我的思想静止不前,这不是切肤之痛,却是切肤之爱。当血泪撒尽的曹公转身面对不堪回首的历史怎能不发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感叹!

还有要说的就是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了。看到黛玉的郁郁而终,依然那么难过。可待到读完,听甄世隐说着什么“兰桂齐芳“我不由黯然。薛宝钗这样的人物,也要像李纨一样,将一生都葬在这片冷酷的园子里么面对一个根本不爱自己的男人,管他什么金玉良缘,她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根本不用问就知道,是奶的宝座。可是我又不禁反问,难道世上真的有喜欢孤独的女人我一直都觉得她是一个既冷酷又自私的人。可是现在,我竟然不由不同情她了。其实细想起来,她的悲剧也许比林黛玉的更令人叹惋。她最需要的不是什么爱情的灌溉,而是自由!薛宝钗家境富足,从小饱读诗书。接受的是极为全面而正统的教育。贾母总是夸她“沉静宽厚“。没错,这正是她从小被教育过的为人方式,也是古代女子应有的美德。甚至悲喜都不应形于颜色,否则就是“不尊重。“综观全书她的举止,几乎从未超出这些束缚。只有一次宝玉将她比做杨妃令她大怒,可也只是冷冷的用一句话反讽过去。其实她才是最可悲的人,一生都被别人的看法和所受的教育支配着。从来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没有开心也没有不开心,只是按照理所当然的道路走下去。从未得到过全心全意的爱情,更不敢勇敢地追求爱情。也没有谁真正的关心过她。而她,也就认为世界本就如此。认为夫妻间有的不是真诚的感情而是“举案齐眉“的尊重。这样冷酷的纲常,竟是她遵守了一生的原则,而且还毫无知觉的麻木着。

读《红楼梦》有感5

这一回,没有波澜起伏的情节,都是一些碎碎事。总起来看写了两个女孩的心事。林小红遗帕倾心贾芸。林黛玉误会宝玉伤心落泪。

但仔细读,却觉得曹公的用笔实在高超。处处扣人心弦。随意的一笔却能把人带入一种急于探求的境界。当你急于探求结果时,他又缓缓的荡开一笔,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当你觉得平淡的什么也没有写时,似乎该写的又都写出来了。曹公不有意铺排,不大笔渲染,不矫揉造作,但人物的性格心里却活灵活现。

这一回先写小红因遗帕内心忐忑,想找到贾芸问个究竟,却怕人猜疑,犹豫不决神魂不定。丫鬟佳蕙来找她替自己保管钱。于是姐妹俩说说心里话。又一个小丫头进来叫小红描两个花样子。小红找不到画笔,又到宝钗院中取画笔。刚到沁芳亭畔,碰到宝玉的奶娘李嬷嬷。原来李嬷嬷被宝玉逼着去请贾芸。李嬷嬷一句“你说,好好的,又看上了那个种树的什么云哥儿雨哥儿的,这会子逼着我叫了他来,明儿里叫上房听见,可又是不好。”小红笑道,“那一个要是知道好歹,就不进来才是。”曹公在此处是做足了戏份的,明里暗里都在挑明宝玉和贾芸在一起就没干好事。贾芸随着坠儿来到怡红院中,见了宝玉,却又寥寥几笔,似乎什么也没说,并没有什么急事。说的全是一些没要紧的散话。也只待了一会,宝玉就有些懒懒的,贾芸告辞,宝玉也不甚留。

但贾芸在回去的路上却有意慢行,和坠儿聊了几句客套话之后,便很快的把自己的手帕借坠儿之手传给小红,表达自己的一片心意。并且言在此而意在彼地叮嘱不明内里的坠儿:“我给是给你,你若得了她的谢礼,可不许瞒我。”看似淡淡的一笔,却给小红一个完美的答案。似乎之前几个重要的情节其实都是为小红和贾芸铺垫的。收到了有戏处却无戏,无戏处却有戏的艺术效果。

还有后半部分写黛玉误会宝玉伤心落泪。作者先写宝玉心里腻烦,在外面散步,顺脚来到潇湘馆。却听见黛玉正念道《西厢记》里的句子“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不觉心痒,掀帘而入,再这样一个春困发幽情的时刻,共读西厢该是多么浪漫的事情,林黛玉却恼起宝玉对她的轻薄,两人不欢而散。薛蟠设言密语唤出宝玉,似乎又有重要事情谋划,就像宝玉唤贾芸一样,让人感觉十万火急,及至见面后又觉得只不过是吃喝玩耍之类的小事。曹公用浓墨重彩不厌其烦的写出这些富贵闲人们在一起的忙碌事,看似轻松愉快的大半天时间。真实用意却在写黛玉的担心忧虑,为黛玉晚上来怡红院找宝玉吃闭门羹伤心落泪作铺垫。多愁善感的黛玉想到自己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生活,怀疑宝玉恼她而不想理她越发伤感,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黛玉的哭可谓是后半部分的高潮,作者却没有用大量篇幅来写她对宝玉的用情有多深,但结尾这一哭却“落花满地鸟惊飞”把她对宝玉的深情全写了出来。

这一回,写两个少女的爱情,可以说是花开两头,各表一枝。小红内心甜蜜忐忑,她和贾芸情投意合;黛玉内心多愁善感,误会宝玉自我折磨。

但从内容用笔的多少上看,曹公在这两点上写的确实不多,洋洋洒洒写了很多无关的东西。真是无戏处有戏,有戏处无戏。

看到第十回,秦可卿给我的印象总仿佛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谜团重重,难以深窥。

读《红楼梦》有感6

我自小知道,《红楼梦》是我国众多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朵奇葩,但却从未认真读过一遍。几天前在书架上看到了,就取下细看。

开始有点儿看不懂,但过一会儿就被它吸引住了,一上午都在抱着书看,有的时候还让妈妈读两章。大观园里的生活都让我们一家三口不住地感叹,他们真是闲得没事干!整天就是吟诗作赋、游玩享乐。他们开诗社,猜灯谜,品茶赏菊。也难怪林妹妹整日身子不好,什么事也没有,整天胡思乱想,不有病才怪。我喜欢看热闹的章节,比如刘老老进大观园啦,湘云宝玉雪地里烤鹿肉啦,即景联句啦,让我十分感叹他们家人整日玩儿鲜的,家中富裕。很多时候我还会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结果搞得父母都开始和我一起探讨《红楼梦》中人物名字的寓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物的命运,又在我家掀起一股“红学热”。有一天早上,爸爸竟对我说,他昨天晚上一夜都在琢磨《红楼梦》,连做梦也都梦见了《红楼梦》中的场景。这真是“梦中梦”了。

开始看时,我都是边看边笑的。可越往后,我就越发笑不出来了。当我读到,林黛玉独自病死在潇湘馆时,我忍不住为林妹妹掬了一把同情泪。看到后来,宝玉来到黛玉生前所住之处,触景生情,失声痛哭时,书前的我不禁再一次落下泪来;当我返回来,又读一遍太虚幻境的曲子《枉凝眉》,曲中的“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和“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让我不禁痴想:“阆苑仙葩”是指黛玉,“美玉无瑕”自是宝玉,可这“水中月”、“镜中花”又是什么意思呢?难不成,是暗示后面二人的情谊终是像这水中月、镜中花一样,都终究是触不到的虚空吗?我越想越觉得伤感,不仅为林妹妹临去时冷清无依,更为宝玉得知黛玉死讯后的悲痛与后悔。当故事即将结尾,眼见迎春、凤姐、老太太、鸳鸯等人一个个撒手而去,宝玉、惜春也看破红尘出了家,想起当年,那么富贵兴旺的宁国府荣国府,最后竟弄得七零八落,怎不令人叹息!这部《红楼梦》,它讲述的已不仅是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它讲述的,是整个宁荣府的兴衰,是宁荣府的悲剧。若它仅是讲述爱情,也不会独成一个学派,有那么多人去研究这部书。开始,我看不懂那些诗词,后来一对照,那“金陵十二钗”人物也能猜得八九不离十。

哎!我不由得叹气:这些女孩子们,本该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却都被牵进这事事非非中。第一百二十回,才弄明白,原来都只是“假语村言”罢了!这样一想,原来这悲欢离合,阴晴圆缺,都只是一个故事罢了!如此想来,不由心酸。一切不过是世人笔下一纸文字,不过是一场长“梦”而已……

如今,我终于懂了那四句读来令人心生感慨的诗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谁解,其中味……

读《红楼梦》有感7

语言含妙道,处处藏玄机。——题记

《红楼梦》中人物取名的艺术十分具有特色,对此书的内容或是人物的命运皆有暗示。

“甄士隐”意为“真事隐”,“贾雨村”意为“假语存”。即为真事被隐藏了,而假语存焉。有反应当时社会趋炎附势,因一己私利而满是虚言,以权势掩盖事实真相,颠倒是非之意,暗示书中的内容。

“甄英莲”意为“真应怜”,起初她幼时被拐子拐走,长大后先后被卖给了冯渊与薛蟠二人,引得争分出了案子。可以说是暗示她一生悲惨,令人怜惜。而“娇杏”意为“侥幸”,她本甄家丫鬟,偶因当初一回眸,雨时得意便成了人上人。

既增加了小说的艺术形式,读起来,也让人浮想联翩,猜测其中暗藏的玄机,也是一番滋味儿,妙不可言啊!

“金陵十二钗”中对金陵姑娘的判词在后续情节中都有体现,可以说是为后暗藏伏笔,或是暗示后续情节的发展。即便没详细去写,也可在这判词中悟得一二。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其中前三个字倒着念即为“林黛玉”,前半句暗示着贾宝玉对林黛玉心中的牵过。而后半句则是薛宝钗的判词,“雪”与“薛”谐音,暗指她的结局冷落凄苦。

对于人物的描写,作者可谓是恰到好处。对于林黛玉的外貌描写没有运用过多的笔墨,既为朴素而不失端庄典雅,也映衬了她清高孤傲的性格。对于贾宝玉的外貌描写则用了大量的笔墨,既为十分华贵,扮相古怪,与众人格格不入,同样映衬了他叛逆的性格。

对于人物的语言及动作描写亦是十分贴切,每个人皆有每个人的特点。

刚接林黛玉进贾府之时与王熙凤的第一次见面,一阵大笑,人还未到,她的笑声以传入众人耳里了。十分形象地表现出王熙凤在贾府的地位之高,及她自身张狂的个性。

刘姥姥进大观园之时,凤姐拿其取笑,其中林黛玉笑岔了气,扶着桌子“哎哟哎哟”地笑着,非常生动地体现了她体弱的特点。

其中还有众多诗词歌赋,作者也以诗词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大大增加了这部著作的文化底蕴,也可体现出作者文化功底之深厚。

黛玉葬花吟一曲《葬花吟》,千肠百转间,令人黯然神伤。明写花,实则写人,是黛玉对身世的感叹,也体现出她的多愁善感之性格与她诗人之气质。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曹雪芹自言满纸荒唐,可却处处暗藏玄机。四大家族的兴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金陵十二钗的命运,恰恰能够反应当时社会的势力。写尽世态炎凉,终是大梦一场空。

读《红楼梦》有感8

《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内容多次让我流泪。(开门见山开头,直接引出下文。)

令我流泪的地方有很多。比如:贾母给宝玉定亲,林黛玉病逝潇湘馆……(举例,过渡。)

在这本书中,我了解到贾府是很有权势的。在贾府中说话最有份量的是贾母,贾母最疼爱的是衔玉而生的贾宝玉。宝玉不爱学习,喜欢和姐妹们在一起玩耍。他的父亲贾政很不喜欢这样的。但是,贾母却无比溺爱。后来林黛玉来到贾府,他们两个情投意合,但是因为家里人的种种因素,他们两个有情人没有在一起。最后黛玉含恨离世,宝玉离家出走。(简单叙述,为下文做铺垫。)

书中有很多有血有肉的个性人物,比如敢爱敢恨的晴雯,心思细腻的林黛玉,处事圆润的宝钗,天性豪放的史湘云……大观园里,百花齐放,因为这些女孩子的结局,让我知道了:悲剧就是把最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缺少必要的论证技巧,文章内涵不足,建议写自己熟悉的便于驾驭的素材,《红楼梦》读后感是相当有难度的,望你今后会慎重选材!)

读《红楼梦》有感9

虽然有的同学对我说,读《红楼梦》不读死人才怪。但是,我仍然热忠于它,热忠于它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我爱故事中的主人公,尤其是爱故事中的“凤姐”,――王熙凤。

大家都知道,王熙凤在故事中扮演的是一个反派角色。可是,我仍然喜欢她。这并不因为她美丽的外表,而是因为她的才能。王熙凤是荣国府炙手可热的管家婆,王熙凤凭着她的万人不及的聪明才智和猴一样的敏锐和精灵,征服了贾家上下人的心。王熙凤办事十分泼辣,因此,在贾家十分有威信。

但是,人无完人,这样的精明能干的女子到底也不完美。王熙凤的不贤良和弄权舞弊,也遭到了世人的严厉谴责。但是,事实上,曹雪芹却十分同情这个使人毛骨悚然的“杀人犯”。为什么?这谁也不清楚,也许只有问早已长眠于地下的梦阮了,然而,最后,王熙凤的身体表现出来的心理变态,都是薄命所致。

其实,王熙凤的本性并不坏,她每有恶念,莫不是有人推波助澜,趁热打铁,就只能她孤军奋战,是不会有那么多人冤死的。但是她一有善念却总是事与愿违,徒劳无功。

因此,我同情王熙凤,更热爱这个人!

读《红楼梦》有感10

看完《红楼梦》这本书,我对每个人物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有一个共同点是我讨厌里面的所有人物。

《红楼梦》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一条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为中心,贯穿全书的全线。它以贾宝玉、林黛玉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同封建制度、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为线索,以贾宝玉、林黛玉最后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彻底背叛和爱情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林黛玉但也讨厌她自身的懦弱,倘若她在生活中能变得坚强、自信,那她的结局就不会那么凄惨,还有她父亲林如海让她带过去的钱财绝对可以让她这辈子衣食无忧,可就因为她的懦弱与对黄白之物的满不在乎,倒置林如海给她准备的钱财被王夫人她们瓜分,自己被丫鬟欺负也不吭声,遇事只知道流泪,在封建时代眼泪值几个钱啊。我对这本书中所以人物都不满,不满林如海对黛玉的教育;不满贾敏对黛玉的安排;不满黛玉的何事秋风悲画扇的态度;不满贾宝玉的不思上进,整天待在胭脂堆里……

《红楼梦》这本书以歌颂女性为全书宗旨,从封建制度塔尖的贾母到女戏子们,各阶层、各年龄段的女子进行细致刻画。写出无论何种身份的女子的结局都十分悲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以小见大,写旧时社会女子的悲惨命运。又通过贾、王、薛、史四大家族的互相勾结一损皆损的境地,讲述封建末世的内幕。以贾王薛史四姓暗含“家亡血史”之一,警告读者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真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