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藏海花》读后感(通用4篇)

关于《藏海花》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藏海花》读后感,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藏海花》读后感 篇1

工作了半年,又是寒假。到新华书店闲逛,《藏海花》和《盗墓笔记》一样的封面的风格闯入眼帘。我兴奋的扑过去,真的是三叔的作品,不是伪作!还说什么,买下!记忆符号又奇迹般地串联了起来,活生生的。

这是一段继盗墓后的又一段吴邪和胖子的冒险经历。在吴邪的口中,追寻那些没有解禁的秘密已经成为命运催动的莫名动力。这个过程是否有意义,是否值得已经变得不重要。他们来到西藏,循着闷油瓶的笔记溯源。在探寻的过程中他们又遇到了在香港而来的张家后人,并和收购裘德考公司的海外势力联合走向雪山深处。在喜马拉雅茫茫的雪峰中,又一道青铜门出现了。而在这道门之后就是小哥要守候下一个十年的秘密。关于蛇眉铜鱼的秘密虽然没有提及,但是出现了新的关于张家,关于汪藏海的信息。也应运出现了新的标志性符号蝎子图案。

这一本书中,详尽地介绍了小哥传奇性的童年,解释了他成为张起灵,成为张家族长的历程。因为是孤儿,因为有特殊的体质而被张家领养作为小墓道摸金工具的他,有着与世界毫无关联的漠然就不足为奇了。这一段,三叔算是自圆其说。而关于闷油瓶的神秘感,也被一层层拆解。书里反复出现了小哥的雕像、画像,还有喇嘛口中的描述。让小哥在人们的谈论中一次次似是而非地回归,终有了无音信。三叔一次次给读者带来希望,又一次次把这希望熄灭。让故事更加扣人心弦,徒让读者从惊喜到失望再到失望中唏嘘不已。

胖子从消沉中恢复过来,还是那样落拓不羁,依然是那样满嘴跑火车地刷着小聪明。三叔在这几年的写作中把胖子这一人物形象塑造到登峰造极。这部续集中的胖子依然不愧为全书的灵魂级的、最卖座的人物典型。可以说,从《鬼吹灯》的同人小说走来,三叔对胖子的塑造已经超越了天下霸唱笔下的王胖子。

书中提及到禁婆、诡异的录像、黑金古刀、雪崩、战国帛书、嗜血的虫子、青铜铃铛这些细节,无不让盗墓迷在记忆中又神游一番,有一种追个溯源的体验感,又重新拾起了久违的好奇心。

关于西藏,近来很多悬疑探险类的通俗小说有会有涉及,比如前一段时间风行一时的河马的《藏地密码》、杨志军的《藏獒》等等,而鬼吹灯里面也有《昆仑神宫》一段故事。果不其然,三叔也开始把文墨集中到西藏。不知道个中机巧是否有什么相关之处。但是,西藏确实我国现有的一处非常具有神秘感的所在。不消说那具有代表性的藏传佛教、藏民族风俗这些尚有待文化界进一步开发的人文资源,最是那茫茫雪山上的自然风光也是令人心驰神往的。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达,越来越多的关于西藏的谜底也必然会揭晓,为世人所知。我猜想,这一段西藏热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鬼吹灯》也出了续集,胡八一、王胖子、Shirley杨铁三角完美回归。打算马上网购一本。而盗墓中的铁三角却还不知道什么时间才能聚首。那些尘封的秘密何时才有一个让读者满意的交代。当当网上并没有《藏海花》的下一本,估计三叔又犯老毛病了,耐心期待吧。

《藏海花》读后感 篇2

从盗墓笔记到藏海花然后是沙海。从高中追到现在,三叔说封笔了,坑神真的坑了。

十年一瞬如沧海,何人还逝藏海花。这句是书名的出处,是一句佛经。 这本书讲述的是《盗墓笔记》的前传,或者说是张起灵的外传,讲述他如谜一般的身世。三叔米有把这本书写的跌宕起伏,悬念环生。他一点点的解释着盗墓中的谜团,却有同时创造更多的谜团。它很安静,但暗流横生。

书中的每个主人公在经历了那么多后,都在成长。

吴邪慢慢地从当年的天真无邪变得成熟,变得稳重,貌似一只小狐狸在慢慢脱变。而书就是用吴邪的视角来写的,感觉好像作者的成长历程,也好像作者看见了我的成长历程。虽然我不是狐狸,但都在成长在慢慢改变。

胖子表面上好像没有变化,但是从书中的细节还是看得出他从吊儿郎当变得稳重了许多,也细心了许多。我想每个人在经历一些事后都会改变,变得成熟。

小哥张起灵也从一个神一般的人物慢慢的变得有血有肉。而然他在这本书并没有真正的出场。

“从很多层面来说,不知道一件事情远远要比知道好得多,懂得要比不懂得痛苦的多。

另外一种状态就是我不停地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有些事情再不想做,我也必须去做。所以我一直在这样矛盾的心态下,打理着三叔的铺子,一开始,因为米有潘子,很多事情只有我一个人,做起来举步维艰,当我沮丧,想退出的时候,我就想起潘子临死前给我唱的那首歌:“小三爷要往前走,小三爷不能往后退。”

我没有资格往后退。在这样的生意场上,所谓的往前走其实只是一些小事情而已,如果这种事情上就退缩的话,我真的会对不起很多人,所以我一直努力着。 ”

这是吴邪说的一段话。他从当年的天真无邪在慢慢的变成熟,变得稳重。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痛苦困难,也许没有他们的那种激烈,那种生死一线之间。也没有社会的那种生活所迫。在学校这个象牙塔里,我们好像并没有什么灭顶之灾。但是不一定要等到退无可退的时候才去选择,去努力。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别往后退。也别想着退出,有时候只要向前走那么几步,也许一切都会变得不同。“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诗并不只是让我欣赏的。有时候生活就像江南的小巷,你转着转着好像进入了死胡同,但也许在死胡同的死角里有一条羊肠小道。生活不会让你无路可走的,只要你肯前进。

“我发现一个窍门,原来当一件事情你已经做得非常完整的时候。特别是你已经跳过了原始累积阶段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事情就变得愈加简单,因为你有机会犯错,你有机会掉头,而你整体的一个收益情况如果大于你的亏损,你的这个体系就能活下去。”

有时候总觉得有些事好像永远做不完,就像海一望无际。但海有海岸线,所有事都有终点。我们每一期的活动都是一点一点的装备着,手忙脚乱,好像永远来不及了,但在活动当晚,所有事都会显得简单多了,因为我们已经把他做的十分完整了。这个时候我们犯的小错误也不影响大局了。

这本书让我懂了很多,让我深刻的明白逃避不是解决的方法。有些事只有在经历了之后才会更深刻的体会。成长磨砺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棱角,也在磨砺我们坚强的心。

《藏海花》读后感 篇3

许多秘密的解禁,就像是染料的稀释,有一天总有一片会真相大白吴邪

枫叶放寒假了,不用上班了。从大连回到家里,又是蛰居一个冬天。大超告诉在QQ里告诉我《盗墓笔记》出大结局了。兴奋之余又多了一丝丝怅惘。读了这么多年,读了这么多遍,读到从稚嫩到被推搡到社会,终于等到结局了。

大年夜,看完了没有老赵的春节联欢。家人都休息了,我打开电脑安静地读完了《盗墓笔记》的结局。看完后,又反复读了几遍最后的文字。然后仰对天花板怅然若失。此刻书中的情节掺杂着围绕着盗墓的往事在记忆深处拥堵着,没有头绪地纠缠着,模糊的界限已经超出了书的本身。

闷油瓶只身走入长白山深处的青铜门中,孑然一身,守护着世界终极的秘密。那扇用人血淋冻着人皮封存的巨大的青铜门,阴兵借道曾经来往过。而青铜门后是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空间,三叔没有回答。只剩下一个让人捶胸顿足而又无限神往的空白。胖子陷入了失意后的消沉,独自留在了巴乃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吴邪回到了杭州继续经营着三叔遗留的产业。在百无聊赖中木然地回忆着曾经的一沟一壑、一波一澜。从七星鲁王墓、南沙鬼船、雪顶天宫、蛇沼迷城到最后的张家鬼楼,一切的一切仿佛黄粱一梦。只是梦醒后,三叔走了,盘子死了,阿宁死了,大奎死了只留下吴邪心力交瘁地还在纠结着一团团像乱麻一样的谜团。

对于一个学文学的人来说,我能够接受这样残缺的结局。甚至在渴求,无论怎样,只求一个结局,让这样一段断断续续的、费时费力的精神旅程终有一个归宿。

恍惚记得,真正对《盗墓笔记》痴迷,是因为失恋后的失眠。每天都囚禁在恍惚的切肤之痛中,连夜里也难得轻松。夜里越安静,就越难以入眠,每天都在空白时间的折磨中煎熬。那时候偶尔在电驴上看到了青雪版的有声版《盗墓笔记》,索性下载到MP3里,每天11点,准时上床听。这无疑成为了一剂良药,每一个夜晚都变得有了色彩,有了滋味。就这样,听完《盗墓笔记》的更新段,在不耐烦地等候中,我又去跟三叔博客的.帖子。在这段闲置的时间里,我又听了《茅山后裔》、《黑狱》、《鬼吹灯》、《大漠苍狼》、《怒江之战》到后来,又重温盗墓。在旅途中,在散步时,在睡前,在课间,反复地听盗墓成了我的一种习惯。到后来,我可以对其中的一些细节如数家珍。再后来,小白和朱琳也跟着我一起听。回忆起来,在大学的时光里,我真的有很大部分时间是带着耳机度过的。

大学里,也经常和鸡哥、柏爷、七条、大超、小白、小光讨论盗墓的情节。讨论盗墓里如同乱麻的伏笔和秘密;讨论最让自己胆寒的细节;讨论对各个人物的褒贬。盗墓算是成为了一种我大学生中的潜在的记忆符号,而这样的符号也随着时间渐渐模糊了。

《藏海花》读后感 篇4

合上这本书我能想到最多的便是闷油瓶(张起灵)。觉得他淡如止水的神情,冷淡平静又让人安心的背后有一种孤寂,一种无法言喻的沧桑悲凉。他也许只是习惯了一个人去承担,习惯了波澜不惊。我们没有见过他的悲伤,却不代表他不会悲伤。

《藏海花》中,喇嘛庙内,天井边的那座张起灵的石像,深深地触动了我。那是小哥一张哭得脸,挨千刀的闷油瓶从未有过过多的表情,但那却有雕着他哭得的石像。我无法考证他是否有真的哭过,但他是人。他并不是没有七情六欲的怪物。难道只是因为他冰冷的外表与非凡的身手让我们觉得他能背负一切么?我第一次觉得真切的感觉到他是个人,他也会难过。人的情感,并不是我们看到的表面那样的冷漠。他有他要守护的东西,他有他要背负的命运。

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联系,一个人会失去自己的记忆。从闷油瓶那么淡然的话语里头,后面藏了多少情感,我们究竟又知道多少?

如果他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也许一切就不同了。他也许可以不用忘记记忆,不用和这个世界失去联系,不用去承担这一切一切,也许并不应该由他承担的东西。但他姓张,从小过着与别人不同的生活,也许也被别人决定了命运。他是起灵,张起灵。所以他甚至比族人背负的更多。

而这些背负,沉重到了需要他抛弃不必要的情感。表面的冷漠,究竟是他牺牲了多少,究竟是被扼杀了多少那些人所本该有的情感?

他没有母亲照顾的童年,在繁多的家规下训练,也许不到十岁,那瘦小的身子便下地倒斗了。残酷对他来得特别早。又黑又冷的日子也许他在幼年就经历过了。坚韧不只是可喜亦或是可悲的成为了他的习惯。

这,就是张起灵。

藏海花,那些深不可测的悲凉,都隐匿在了延绵雪山腹地的背后。那些谜团又有谁来解?小哥的泪,又由谁来擦干?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