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无疆》读后感_《行者无疆》读书心得五篇

《行者无疆》是2001年10月华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余秋雨。该书主要讲述了余秋雨考察欧洲西方文明时的所感所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供大家参阅

篇一:《行者无疆》读后感

历时6个月,余秋雨走过了欧洲26个国家96个城市,《行者无疆》记录了这一不同凡响旅程的全部感受,它是作为考察西方文明的记录,但却又不仅限于只是记录;是旅行但又不仅是一次他乡山水的风光领略,更是不同文化的学习与探索、风土人情的揣摩与领会,每一次历史的背后都引发我们的无限惊叹和思索。

首先觉得大师就是大师,写法非凡:每节开篇多以精炼的词藻和深远的意境开始,又收于凝重的历史和感慨。“废墟,大海,海浪,历史常常从这里出发;森林,山丘,古堡,历史常常在这里隐蔽;热闹,精致,张扬,历史常常在这里转折;苍凉,寂寞,执著,历史常常在这里凝炼。”

更让人惊叹的是,无论余秋雨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并不止步于眼前的风景,而是要思考,思考这座城市的历史,思考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后人对这座城市的评价。我们很荣幸通过大师的眼睛,知道了欧洲这片鲜活了几世纪的土地,历经上苍的考验,它的国家和伟大的大师们的精魂永不逝去。它和古老的中华文明一样,融入了世界大同的必然之中。

南欧的威尼斯,一个身在现代而无车马的喧闹水城,一个着实让人向往的地方,但是,已一百多次被海水淹城让这座古老的小城显得风烛残年,岌岌可危。归纳起来,觉得威尼斯出色而又孱弱。好心人总是帮助弱者,可按照人的正常思维,总是把出色者列入强者之列。于是威尼斯身上产生了矛盾之美。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处在一个又一个的矛盾中呢?

西欧的巴黎和我们想象的一样高傲,气宇轩昂而且神采奕奕。大师在描写巴黎时用的最多一个的词是“聚合”——财富的聚合,人的聚合,文化的聚合,审美气氛的聚合……的确,柔情万种的巴黎大度地聚合了一切,让这里的人有了不一样的自在。

全书之厚重和纷繁岂是我等阅者仓惶之中可以理解得到的,仅让我们借以余秋雨大师的评价:“欧洲文明确实优秀而又成熟,能把古典传统和现代文明,个人自由和社会公德融会贯通。”这令我们这些足不出户的凡者打开了一扇西方历史文明的窗口,使我们拥有了更为广阔的视野。

行者注定是孤独的、是凄凉的、是痛苦的,但注定又是不可战胜的。历经无数的游行,每次彷徨于陌生的都市,见证一次次的生死浩劫、历史沧桑巨变,心灵在一次次震惊和痛苦中游离,但这倘若无法摧毁一个战士的心志,必将使得他更为强大。我一直都对行者这个词十分敬仰,或许源自于水浒中“行者武松”的果敢和仗义的好感,亦十分向往成为一个可以暂称为“行者”的旅游过客,虽不得真谛,但还可在路上行走几番。人一生至少有两件事是还需必须做做的,一件是旅游,一件是读书,前者可以使你身体在路上,后者则可以使心灵游历于世界的历史舞台,但我觉得不纯粹的去行走一番永远都无法那么的真切。

有那么一天,让我们都成为一个自诩为行者的过客,游历着世界上那么多无尽的文明瑰宝,暂得那心灵的复杂,将别有一番滋味!

篇二:读余秋雨《行者无疆》有感

一本引人入胜的游记,一本荡涤灵魂的圣经!没有一口气匆匆读完,因为有太多值得回味、研读的细节。毕竟这不仅是一次欧洲山水的风光领略,更是不同文化的学习与探索、风土人情的揣摩与领会。行者无疆,学海无涯。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读余秋雨的文字,如《文化苦旅》、《千年一叹》、《霜冷长河》等,常常被大师的学识和思想所折服。学校开展“读一本好书活动”以来,又细读了大师20XX年出版《行者无疆》,感受颇深。欧洲的文明确实优秀而成熟,值得我们仰望。中华文明倡导“中庸之道”几千年,至今还经常“非彼即比”的极端性思维互损互耗,欧洲文明为什么反倒能把古典传统和现代创新,个人自由和社会公德融会贯通?漠然于空间也必然漠然于时间。

历时6个月,余秋雨走过了欧洲26个国家96个城市,《行者无疆》记录了这一不同凡响旅程的全部感受,它是作为考察西方文明的记录。《行者无疆》此书分南欧、中欧、西欧和北欧4卷,每一卷分别用这些词作了精彩的概括:“废墟,大海,海浪,历史常常从这里出发;森林,山丘,古堡,历史常常在这里隐蔽;热闹,精致,张扬,历史常常在这里转折;苍凉,寂寞,执著,历史常常在这里凝炼。”欧洲的文明虽然至今深沉于中部,灿烂于西部,却以既不深沉也不灿烂的南部和北部为命脉。

让我惊叹的是,无论余秋雨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并不止步于眼前的风景,而是要思考,思考这座城市的历史,思考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后人对这座城市的评价。我们很荣幸通过大师的眼睛,知道了欧洲这片鲜活了几世纪的土地,历经沧桑的考验,它的国家和伟大的大师们的精魂永不逝去。它和古老的中华文明一样,融入了世界大同的必然之中。

南欧的威尼斯,一个身在现代而无车马的喧闹水城,一个着实让人向往的地方。但是,经历一百多次被海水淹没的城市,让这座古老的小城显得风烛残年,岌岌可危。归纳起来,觉得威尼斯出色而又孱弱。好心人总是帮助弱者,可按照人的正常思维,总是把出色者列入强者之列。于是威尼斯身上产生了矛盾之美。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处在一个又一个的矛盾之中呢?

西欧的巴黎和我们想象的一样高傲,气宇轩昂而且神采奕奕。大师在描写巴黎时用的最多一个的词是“聚合”--财富的聚合,人的聚合,文化的聚合,审美气氛的聚合……的确,柔情万种的巴黎大度地聚合了一切,让这里的人有了不一样的自在。

即便是于欧洲文明有着太多的历史恩怨的中华文明,也不会一味执着于各个文明之间的冲突来谋求自我复兴,它渐渐明白,自我复兴的主要障碍是近处和远处蒙昧与野蛮,因此更需要与其他文明互相探索、互相学习、互相提醒,然后并肩来对付散落处处的憧憧黑影。

《行者无疆》真的是一本好书,在这里,我不便多述书中的细节内容,你不妨自己去慢慢赏读、细细体味、好好享受。

篇三:读余秋雨《行者无疆》有感

今天,我终于将余秋雨先生所著的《行者无疆》拜读完毕。全书共分四部分,分别记述了他在南欧、中欧、西欧和北欧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描绘了四地区的沧桑巨变和人文风情。我对这本书感悟颇深,我既领受到余先生旅欧的艰辛、知识的渊博、独特的视野、思辨的敏锐和文笔的冷峻,也对欧洲历史和欧洲文明有了更深更细的了解。

这本书可以说是余先生的欧行漫记了,他和同行者一道远行前往欧洲进行社会考察和采访,从南欧一角踏上欧洲大陆开始,由南至北一路走去,游历了许多国家,踏遍了欧洲的山山水水,走访了许多名人故居,充分领略了欧洲古典文明曾经拥有的辉煌和现代文明的活力四射的魅力。余先生自知是匆匆过客,所以每驻足一处,总是处处留心,细致入微地观察,用历史的眼光、独特的视角,在良知的驱使下理性看待中西方之间的文明、人文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并从中对比反思,直言中国在这些方面隐存的种.种弊病。的确每个国家和民族甚至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本体,都有其生存发展所固有的良性特质,但也会存有影响其生存发展的负面因素,所以只有在对比中勇于揭示自身的不足,才能不断改过自新,不断前行。我很欣赏他的这种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这是一种穿越时空的思索和对话,是对历史的直视和感悟,是一种胆略和智慧。

对此我颇有同感,欧洲社会即保留了古典传统的魅力,也辉耀着现代文明的光芒,中华文明悠悠五千年,本来应该有着比欧洲更厚重的历史沉积和更多值得世人仰慕的有价值的精神所在,而我们却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没有真正将传统文明的精髓发扬光大;人们在追求财富的同时,却忽略了精神素养的提升,从而缺失了精神文明这一臂膀的支撑,这是前进道路上的悲叹之处。在这里,我呼吁更多像余先生这样的有社会良知有历史和社会责任感的仁人志士涌现,靠他们的言行感召感染世人勇于面对社会和自身存在的缺失,主动学人之长弥己之短,积极提高国民的人文素养,让我们的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舞台重新大放异彩。

《行者无疆》真的是一本好书,在这里,我不便多述书中的细节内容,你不妨自己去慢慢赏读、细细体味、好好享受。

篇四:读余秋雨《行者无疆》有感

荒凉的大漠上传来了阵阵的驼铃声,而希腊的爱琴海早已开始拥抱太阳,品尝过甘甜的尼罗河水,仰望过高大肃穆的法老的神像,沉迷于这个黄金的国度,但心中向往的,是那片蔚蓝的海洋……

有人把生命局促于互窥互探,互猜互损中,有人则把生命释放于大地长天、远山沧海之间。这便是流浪者,这就是余秋雨先生。

远赴欧洲,他的足迹遍布每一寸土地。在这儿,他领略到了生命的绝迹,荒芜中的一朵荼靡——庞贝古城,开的绚丽,开的美艳,亦开得绝望;见证了那堪称伟大的城市,帕特农神庙静静地伫立一方,嫩绿的橄榄焕发着生机,这所不需要灯光点缀的古城,在这墨黑的夜中,安静得伟大;然后,就是佛罗伦萨了,那个传奇的家族,那个自由的年代,令人深思……

漫步入佛罗伦萨的大街,处处都是那个神秘的标志,那是属于一个家族的荣耀,属于一个城市的荣耀,更是属于一个国家的荣耀。

这就是美第奇家族,佛罗伦萨的掌权家族,文艺复兴的推动者,世界著名博物馆只是他们的私人展厅。这个家族,辉煌却又平凡。

值得一提的就是他们家族的两个掌权者——罗伦左和科西莫多,一个英雄和一个智者。智者的智慧在于藏拙,在科西莫多在位期间,家族低调到了极点,他们努力将自己融入市民,不铺张,不浪费,有的只是低调的奢华,平凡的背后就是平安,科西莫多懂得这个道理,他不愿做上帝的宠儿,只愿在自己的角落安静得绽放,平静如斯,一去终年,莫不改。

如果说科西莫多是悬崖上安静的野百合,那罗伦左就是带着尖锐荆棘的红玫瑰,在血与火中,热烈的绽放。他生于乱世,于国家危难中降临,只身赴敌军,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换来了佛罗伦萨的新时代,那是独属于罗伦左的时代,盖世的英雄,无上的荣耀,金钱,地位,美人,这些常人想得到却又不能得到的他却轻易掌握,人生的巅峰就此来临。就连上帝也微笑着为他敞开了一扇门。

可幸福往往也是灾难的开始。巨大的光环迷乱了世人的眼,让他们内心的嫉妒犹如野草般狂长,逐渐吞噬了理智。无尽的猜忌,满心的嫉妒弥漫了这个自由的城市,本来的善良也成了伪善,再加上小人的猜忌,就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偌大的家族就此开始走向衰败,滔天的财富也救不了这个昔日辉煌的家族,只能眼睁睁看着它走向没落。犹如傍晚的夕阳,在地平线上进行最后的挣扎。

经此事后,佛罗伦萨的居民似乎也变聪明了,可过去了就是过去了。佛罗伦萨再也没有科西莫多,也再也没有罗伦左也在也不会有昔日的美第奇家族。当往事随风而逝后,留下的只是那恍若符咒般的字母和人们心中模糊的记忆。

我欣赏科西莫多,我钦佩罗伦左。可美第奇家族,却令我肃然起敬。

这便是文化的魅力,于不动声色中掌握全局,握着命运的提线,缔造着一个又一个传奇,用时间为他们涂上最精致的油彩,历经风霜,由后人高高的仰望……

我想,这就是余秋雨先生不辞辛苦,风餐露宿也要用足迹感受这片土地的魅力。这或许也是行者无疆的真正含义吧!

那就是流浪者从不问脚下,只知前方。

篇五:读余秋雨《行者无疆》有感

我从来不曾如此抗拒一本书,或许是因为它的封面吧——在两幢古色古香的欧式建筑间,清晨金色的阳光铺满了并不宽敞的石头路。第一次看到时给我一种莫名的压抑和我读不懂的深沉。

当我终于鼓起勇气读完它的时候,我知道,那不是压抑,而是一种思考。与其说作者余秋雨是带着读者走遍那九十六个城市,还不如说他是带着读者的思绪飞遍了九十六个城市……无论他站在哪一座城市,他都并不止步于眼前的风景,而是要思考,思考这座城市的历史,思考这座城市的文化,思考后人对这座城市的评价。他让我做了思者,行者无疆,思者亦无疆。我骨子里的懒散令我懒得长途跋涉,可我有一颗爱旅行的心,我向往着欧洲,却被签证和飞机票阻隔,于是我发现了行者无疆。

书中北极圈的旅程是艰难的,然而北极是我个人最向往的,冬天最冷的时候闯北极,艰难是理所当然的。也许因为看过太多北极圈的介绍,在所有对北极圈的描写中,唯一让我惊叹的是,在圣诞夜的北极圈,他们竟然找到了一家中餐馆,看来中国人是无处不在的,海外,尤其在北极圈这样的地方,遇到同胞的感受,想必温暖得可以抵御北极的寒风吧。

合上书,却没有合拢我的思绪。作者走了几万里的路,当然不止是为了写这本书,更不会是为了欣赏异国风情,单纯地了解他乡文化。看完整本书,我脑中似乎留下了什么。中国的五千年历史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资本,但有时欧洲迟到的文明却值得我们仰望。

古人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看了行者无疆我觉得:“行而不思则惘,思而不行则殆。”行者无疆,学者无疆,思者无疆!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