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一棵小桃树》读后感(精选4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听了肖培东老师的课《一棵小桃树》,感受颇深。原来我们的语文课是应该这么上的,不需要催人泪下的音乐,不需要眼花缭乱的PPT,更不需要煽情的言语和苦口婆心的说教。认认真真地朗读文本,老老实实地赏词品句,就足够了。肖老师的课走进了每个学生和听课老师的心中,他给学生们实实在在地上了一节语文课,为我们真真切切地还原了语文课堂本来的模样。
肖老师的课堂语言实在真实,平实易懂。他的提问都很简单,能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听课的积极性。全文的引导,由旁批提示设计的一个问题开始:从文中的哪些描写可以看出这是一棵“没出息”的小桃树?学生们围绕这个问题,在文中依次找到许多语句:“角落的地方,拱出一点嫩绿儿,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接着,肖老师让学生继续找关键词,看看哪个词最能写出小桃树的“没出息”。学生们再次开始研读片段,不一会,小手不断地举起来,犹如“雨后春笋”。学生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他们不仅找到了“委屈”、“瘦瘦的,黄黄的”、“紧抱”、“弯了头”、“拱”这些表现状态的词,还找到了“竟”、“才”这类词,甚至还有标点——“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中的“!”。
肖老师高兴地表扬了学生们的回答:“你们很会读书!”这实实在在的赞美对学生就像是一剂良药,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紧接着,是对关键词的反复品析赏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通过一遍遍的朗读,对文字精品细酌,渐渐地品出了文字中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肖老师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赏析语言,从语言入手分析文本,抠词句、抓字眼、品情感,并引导学生认真读。这样的引导、讲授,如小雨、如细流,悄无声息却又“滋润”得实实在在。肖老师让学生在读中品,在读中思,在读中悟。朗朗的读书声一直伴随着学生们的课堂学习。由于读得及时,品得到位,思得清晰,悟得明白,再加上肖老师适时的点拨:“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情感。”把旁批也恰当地融入文本的解读中。于是,这篇散文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学生们顺理成章地就明白了,而且自己总结出来了。真正的是“润物细无声”。
肖老师的课堂不仅推敲文字,关键标点也不放过,因为标点也是文本的一部分,也能起到表情达意的作用。文中有一处“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肖老师提问:对“一片,一片”中间的“逗号”,你们怎么理解?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回答,他们语言表达的潜力被肖老师真真切切地激发出来了。学生的回答精彩极了:表达对小桃树心疼之情;看着小桃树饱受风雨的摧残,心情很沉重;因为难过,感觉打在花瓣上的雨滴就像一滴滴敲打在自己心上一样……经过如此细腻的研读,学生们在读的环节根据语境适时调整朗读的语调和语速,真正做到了声情并茂。学生也感同身受,体会到作者内心的情感:这哪是一棵小桃树,这分明就是曾经历经了苦难的自己。
最后,肖老师要求学生们用一个字来总结对本文的感受,学生们说了很多字:“恩”“坚”“艰”“不”……学生精彩的语言点亮了课堂,老师总结时的言语更是锦上添花。肖老师寄语所有的学生:风雨过后,希望永存。你们自己总结出的字都很好:人生需要“感恩”,感恩我们艰难的岁月,感恩爱过、念过我们的人。这一切让我们更加“坚强”,让我们永远有一个美丽的梦,让我们对“不平”的命运敢于说“不”,最后我们终于长成了“一棵顽强的小桃树”。好智慧的课堂结语,串上了学生们总结的字,又紧扣文本,给了学生们鼓励和信心。整堂课没有苦口婆心的“晓之以理”,有的是在品鉴语言魅力时的朗朗书声和潜移默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就这样水到渠成地达{BAIHUAWEN.}成了。好实在的语文课,好精彩的语文课堂!
一直以来总觉得散文不好教,学生不易学,可今天的这堂课,肖老师浅浅地教,换来了学生深深地悟。这深深浅浅的语文课堂给了我实实在在的反思:看似浅浅的提问,其实是肖老师深深语文功底的薄发!老师的高度决定了学生的高度,肖老师用老老实实、扎扎实实、真真切切、深深浅浅和灵动灵活的语文素养给我们很好地诠释了语文教学的真谛。课堂上肖老师用那些看似简单、实则匠心独运的问题,引导着学生们自己慢慢地走向了“碧波深处”,并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发掘其中的“珍奇”。这才是“授人以渔”的老师,才是真正的领路人!
捧着书,细细地阅读着文章。许久,我才合上了书。感觉心情都在飞扬。
本篇文章讲述了作者的长大和小桃树的成长,反映出了作者的迷茫和在探索中成长的心路历程。蓄着作者的梦的桃树就好像指示灯,为他开辟了崭新的道路。他不再迷茫,努力吹开了心中的雾。
我认为作者笔下的桃树就是他本人的化身。小桃树很委屈,作者孤陋寡闻;小桃树被人冷落,作者十分迷茫;但终究剩下了一个花苞——作者的美好未来仍在。
人生路漫漫,谁都有过梦想,为之拼搏过,也曾无数次失败过。谁有没经历过坎坷、迷茫、摧残呢?但只要不言放弃,始终胸怀大志,把目光看得长远些。其实,“梦的精灵”,始终都在那里。
读书的途中,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小的时候,我十分喜爱弹钢琴,立志想要做一名钢琴家。起初,一切都富有新鲜感。当时年幼的我微笑着想:钢琴真是我的梦想啊!一首又一首地弹,一日复一日地练,指法的枯燥和乏味,让我厌倦了钢琴。直到看到了我小时候的钢琴录像——钢琴椅上坐着一个束着马尾辫的小女孩,目光清澈,笑着,背着弹完了一首很长的钢琴曲。小小的手已经有些麻木,脸也红扑扑的。但她仍笑着,像一朵灿烂的花儿一样。也就是那一瞬间,我看着眼前黑亮亮的庞然大物——钢琴。心中不由得泛起了阵阵涟漪;钢琴不就是我最初的梦的精灵吗?于是我坚持到底。拿到了十级证书的我就像小时候一样,微笑着望着钢琴,它们是我最初最美丽的梦。
对于作者而言,桃树在编织着美丽的梦;对于我而言,桃树编织着我美丽的梦。每个人的梦想都有所不同。在最黑暗的日子里,想到自己的梦想,也会莞尔一笑。在想放弃自己的梦想时,心头的希望也不会熄灭。
若你是作家,拿起笔来,就能擦燃坚持的火花;若你是画家,捧起画板,就能绘出动人的梦想;若你是音乐家,捧起乐器,就能奏出最美的人生乐章。在一次次迷茫中努力向前,大步成长。现在的顽强奋斗,不屈不挠,为今后的人生,自己的梦想奠定了基础。我曾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多年之后,想起自己曾经的努力,你会感谢那时那么奋斗的自己。
“我还叫你是我梦的精灵,对吗?”
是啊,请告诉现在的自己:你的梦的精灵永远在美好的未来等你!
第一次看到《一棵小桃树》这个题目时,我以为是一篇清新,写桃树美好的散文,因为桃花就是美好春天的象征。在诗人的笔下,春天的桃花是娇艳明丽的,有“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的绚烂;有“桃花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的娇艳;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繁丽。前段时间,学校图书馆前的那一排桃树开得绚烂,我曾多次驻足欣赏,流连忘返。似乎美丽的东西更容易入大家的眼,然而,作家贾平凹却对一棵弱小的、可怜的小桃树念念不忘,并为它写下这篇文章。
那是一棵被埋在角落里的桃核,它被人遗忘,却默默生长,“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好不容易开了花的小桃树,来不及展现一树的繁花,却又遭遇了大雨的洗礼。然而,即使风雨几乎击落了所有的花,依然有一朵顽强地留在枝头,在风中摇曳。这样的一棵小桃树就是贾平凹自己。他经历了让一代青年人感到迷茫的文革,却也在成长。
贾平凹是一个来自山村的作家,而她也是一个出身农村的教师。上学时,她读的都是农村学校,普通话的基础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代课老师打的,所以,直到上大学她还说着一口很烂的普通话,为了考普通话证书,她每天跟着新闻主播学发音;为了纠正自己的普通话,她随时备着一本字典,凭借自己的努力,她把二甲证书拿下了。那时候,她家里贫困,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大学学费靠的是助学贷款,生活费靠的是勤工俭学。就这样,她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教师的讲台,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此时,她觉得自己的生命就如灼灼桃花,盛开,绽放。可是命运却给了她比贫穷还可怕的打击,病魔缠上了她。她不敢相信生命之花才刚要绚烂,还未结果,竟然可能就要凋落。她没有告诉家里的老父母自己的病情,在这种特别需要人陪的时候,一个人去办理了住院。就在此时,她养了两年多的一盆兰花,竟然开花了。这盆兰花自从搬家后就被她放在屋外,想到时才给它浇下水。都说兰花是娇贵的,很难养,可此刻它却默默地吐露芬芳。对她来说这是一个好的征兆,兰花的开给了她莫大的动力。所以,当她进入手术室,听到医护人员说不要怕,就是睡上一觉,醒来就好时,她并没有感到不安。她听着那嘀嗒嘀嗒的声音,感觉生命似乎也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她第一次觉得自己离生命是那么的近,近到可以去触摸它。醒来后,她告诉自己,那代表生命的嘀嗒声,听过了,战胜了,就是历了个劫,飞升上神,无所畏惧了。
前几日,从书店买了一本《梁实秋散文集》。读后,真有“绕梁之音,三日不绝”之感。他的古文底子深厚,博览群书,常从古文中引经论据如信手拈来,读罢却是通俗易懂,如同三五知己灯下谈话,看似稀疏平常,去蕴涵着人生的哲学,余味无穷,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美的享受,梁先生不愧为散文大家。
他的散文是以幽默风趣见长的“闲适小品”闻名于世,我尤其爱看他的“随想篇”中的文章,题目很简练,通常都是两个字,例如“雅舌”、“女人”、“男人”、“衣裳”、“饮酒”等等,包罗万象,说的都是些身边的人或事,可以透过文章看到三、四十年代的生活气息。今天看来,依然觉得趣味横生。从中还了解很多名词其实都由来以久了,例如“代沟”,梁先生就写的非常详细,博古论今。代沟虽是翻译过来的新名词,但是我们古而有之了,《尚书远逸》中就记载了我们最古的代沟之说。再例如“女人”,他刻画的简直就是入木三分了,例如女人爱说谎,“若是能运用小小的机智,打破眼前小小的窘僵,获取精神上的小小胜利,因而牺牲一点点真理,这也可以算是说谎,那么,女人确是比较的富于说谎的天分。”很多人都陪女人买过衣服,她口中念念有词,或是式样不好,或是衣料太差,批评的一文不值,究其原因,无非是价格太贵了而已,所以女人善于将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常归于不喜欢。哈哈,真可谓精辟。还如他描写的女人的嘴,说“女孩子从小就口齿伶俐……等到长大以后,三五成群,说长道短,声音脆,嗓门高,如蝉噪,如蛙鸣,真当得好几部鼓吹!”他还归纳了两种类型,“长舌”型和“喷壶嘴”型。他在文章中虽都是论些小事,但却把一些陋习批评的体无完肤,看后甚感快意。
他在“作文的三个阶段”中也写道,“文章的好坏与长短无关,文章讲究气势的宽阔、意思的深入,长短并无关系。……所以文章过长过的短,不以字数计,应以起内容之需要为准。……文章的好坏与写作的快慢无关。顷刻之间成数千言,未必斐然可诵,吟得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亦未必字字珠玑。”使我顿时茅塞顿开,在写作中遇到的问题仿佛都找到了答案。我之叙述惟恐不尽,使看者不解,现在看来,可能废话也有不少。
我素有摘抄的习惯,常把一些觉得甚好的描写、叙述记于抄本中,可读梁先生的散文,觉得字字如珠玑,无一处经不起推敲,让我无从下手。他的散文通篇看似随意而为,与小处却见大家风范,他的描写惟妙惟肖,他的叙述平淡、朴实,正如同他所说的“绚烂之极归与平淡,但是那平不是平庸的平,那淡也不是无味的淡,那平淡乃是不露斧斫之痕的一种艺术韵味。”他如是说,也如是这样做的。
读一本好书,如交一位良师,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