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读《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有感优秀6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生前,他曾梦想着有一天能出版自己的作品,现在实现了;生前,他默默无闻,如今,他用生命写就的句子,给人带来心灵的冲击,灵魂的震撼。他就是《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的作者程浩,被医生断言活不过五岁的他,却表现出常人无法想象的坚强毅力,战胜了肉体疼痛的折磨,走过了二十个春秋。
他的文字并不稚嫩,但是有个性,能感受到他的率性与真诚,不人云亦云,时不时展现智慧的光芒,到处都体现他的悲悯情怀,甚至还有幽默。书本里有很多诸如“生命之残酷,在于其短暂;生命之可贵,亦在其短暂”。“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狱一定在身后”这样格言警句式的语录。他把读书当成习惯,他坦言喜欢漂亮的女孩,他标榜特长是吹牛。他不仅自己不计较上帝没有给他时间完成理想,还常常尽力化解别人的烦恼。“别再把精力放在那些你力所不及的事情上面。把自己当作世界的‘切口’,从下一秒开始,改变自己,改变心态,改变时间,改变生活,改变……”
这本书很好地诠释了一个意义,即活着的意义。正如书中所说,命运,休论公道,只此一句,就可击中上天的天平。几乎所有的人都曾经抱怨过命运的不公平,抱怨过自己承担的比他人多,获得的比他人少。然而面对程浩,我们并没有资格妄论命运。这是一个勇敢的少年,从他的一字一句间,我可以体会到思考的深度,体会到他的豁达和认真,体会到一个站在两个世界边缘的人,内心散发的真挚情感。
看完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惭愧。没想到一个93年的孩子对周围的一切,感悟的那么深刻。面对病魔的困扰会是那么释然。这种乐观的心态真的值得我们去学习。最重要的是他对时间的珍惜,因为幸福就是一觉醒来,窗外的阳光依然灿烂。愿他在天堂一切安好。
一半是光,一半踏着影,消失前也亦做永恒的珍贵。
——题记
“不幸和幸运一样,都需要有人去承担”,对于作者程浩,他将自己的病痛称之为不幸,也就是比我们早些离开这悲喜交杂的世间而已。
在这本书里,几乎看不到他因病痛缠身而发牢骚。你读到的,是他面对生死问题的淡然,他调侃自己是职业病人,你丝毫看不到他的绝望。一个阳光、积极的二十岁的他,在无数个煎熬的日子里,仍然保持着一个坚强求生的灵魂,以及强烈的自尊心。你是如何能够想象到一位六个月大就被查出"脑瘫",多年只靠在家自学的人,仍顽强地在屏幕前靠鼠标字字斟酌。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是对生命死亡的体悟和深度,字里的沧桑,记录了他一生的印记。学历的高低牵制不住他思想的深浅,他的病痛压不住一颗乐观积极的心。以读书、写字救赎自己生命的价值,质朴、温暖的字下是一个少年炙热的心。
程浩在里说“从小到大,我最讨厌别人给我贴什么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标签,看似表扬,实则歧视。活着是每个人的希望,获得是每个人的欲望。”赋予残弱者们太多标签,怜悯地去看待他们,其实是对他们自尊心的冲击,他们也只想在世上有正常人应有的尊严。亦如"每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感动着无数中国人,但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立信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存在价值。程浩只想用昨天的自己感动今天的自己,而无需向任何人博取同情与一时的感动。
“幸福就是一觉醒,窗外依旧阳光灿烂。”
对命运不幸的包容与对人生的理解,与那些在网上无病呻吟的人相比,程浩用短短的二十年诠释了什么叫"生命之残酷,在于其短暂;生命之可贵,亦在于其短暂"让人触动的同时,也时人体会到:你的一个举动,是多少人趴在窗前的奢望;你的一个态度,又是如何改变人的思想。
一个生命的消逝对于世界可能微不足道,但对我们自己却是沉重且值得深思的事。对于你,人生中最宝贵的东西,你曾遗失的精彩,在有生之年,静下去寻找。也许,那是你度过漫长岁月的……信仰。
有这么一本书,能给人带去心灵的冲击,灵魂的震撼,对我来说,这本书就是《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这本书的作者叫做程浩,被医生断言活不过五岁的他,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走过二十个春秋。
在读这本书之前,曾有人这么问我:“你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长度还是厚度呢?”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长度。”当时的自己无疑还很肤浅,只是单纯的认为:“只有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只是在读完《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这本书后,我才明白:生命之可贵,在于其短暂;生命之伟大,却在于起厚度。生命的长度可以测量,生命的厚度却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就好比作者程浩,他的生命虽然仅有二十年,但他对生命的理解以及他生命的厚度,却在大多数人之上。
“也许我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我们已经为梦想流下了太多的泪水。我们能做的,仅仅是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绝不能回头。天堂未必在前方,但地狱一定在身后。”这句话道出了许多人的心,是的,我们为梦想付出了太多太多的血与泪了,我们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太久,太远了,为了我们心中的那份执著与希望,我们已注定难以回头,如果一回头,我们之前的所有努力就会化为虚无。所以,哪怕这条通往梦想的路永远没有尽头,或是在尽头等待着我们的并非是成功,我们也必须咬着牙这下去,因为,地狱一直伴随在我们的身后。
记得书中有这么一篇文章,题目是《人终有一死,现在的奔波劳累有什么意义?》。看到这一标题,我不禁陷入了沉思:纵然是不可一世的帝王,到头来不过化为一抔黄土;纵然是风华绝代的佳人,几十年后也不过是一具白骨。时间总是将一切美好吹散。到底是什么促使我们在早已注定了结局——死亡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向前,不断奔跑呢?思索了好久,我才恍然大悟,其实这个答案不过显而易见罢了:若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人生的起点,离开世界的刹那是人生的结束,那我们不停奔波的时光无疑就是人生的过程了。上天给我们一次宝贵的生命,为何不好好珍惜,不好好做一些有意义,能令自己快乐的事呢?虽然起点与终点早已注定,但人生的过程却完全是由自己去谱写的!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不仅仅是一本书,这其中蕴含着的,是作者的生命与灵魂,为我们演绎了一个可歌可泣的非凡人生。
看到这本书我被它素雅清淡的外表所吸引,带着对书名的疑惑我走进了它,然而之后它带给我的是深深的震撼和感动。
作者程浩,一个被医生宣判只能活到五岁的他,凭借自己顽强的意志,走过二十个春秋,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年,但是他对生命的理解确是我们很多平常人做不到的。“命运,休论公道”就此一句,能看到他思考的深度,体会到他一个站在两个世界边缘的人的内心真实情感和他的豁达。他不去考虑命运是否公平,而是用心把自己有限的生命尽可能的发挥出光和热。因为身体原因没有上过学,妈妈教他读书认字,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每天平均阅读量是十万字,从各种各样的书籍里,使他明白很多道理,以至于可以在网上帮助其他人,以至于他可以写下这么多令人感悟的文字留给我们。他不需要别人给他标上身残志坚的标签,只需要当一个正常的有思想有梦想的普通人。生命是宝贵的,为何不好好珍惜,不好好做一些有意义的让自己快乐的事情呢,生命终究是有终点的,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一切的精彩都是要靠自己去谱写。我们如此的幸运,幸运每天都能看到灿烂的阳光,幸运我们有健康的身体,幸运我们身边有爱我们的父母,珍惜自己身边的一切吧。
不管命运给了我们什么,我们终究都要去承受。只有奋力向前,冲破层层关口,才会离你的梦想越来越近。程浩有句话“正真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拿来随口炫耀的事,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保持微笑的凡人。”我们一路顺畅的走来,可能还没有经历什么困境,在我看来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比不上程浩所经历的千分之一或是万分之一,而他却能这么坦然、积极的面对生活,难道不是我们所要学习的?我想要告诉我的。孩子,不管遇到什么挫折,只要微笑面对,生命一样精彩!
我总是后知后觉,在一本好书被人们热烈讨论和赞颂的时候,我才开始关注。和绝大多数一样,在看完《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才开始去访问知乎网站,翻阅“伯爵在城堡”生前的痕迹,然后默默悼念、暗自感触。
我总在想象最简单的幸福,就是一觉醒来会见到灿烂的阳光,是怎样的一种期待和感受;我也想过假如还有几天的生命长度里,我会怎样去努力生活,淡然面对死亡的那一刻。然而,一切假设与想象都是虚幻,任凭我多么努力,设身处地,还是一无所获。所以我还是那个浮躁庸碌的年轻人:睡前想的是明天能睡个懒觉,嘴里叨念的是哪一天才能休假。这便是不同的人对于生命和生活的态度,程浩对于生命的理解远远超过大多数人,尽管他的一生只有短暂的20年。
他说自己是美丽世界的孤儿,这个形容,贴切得让人感到心酸,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他只生活了常人的四分之一个年载,承受的痛苦却是常人的无数倍。我们总是埋怨世界对他的不公,满腹心疼。他却说“命运如此,休论公道”。人们总是用“乐观”形容他,这些词的确不能轻率地概括这个曲折多舛的人生,其实未尝不是人们对这个年轻人发自内心地赞赏和敬意。更是对自己生活的鼓励。
算了,本想写着去投稿得,看到别理半天潦草的文字,还是放弃了,就当做自己的读后感吧,总之一句话,这本书让我产生很多感慨,没有共鸣。我会努力珍惜现在每天的生活,在未来的人生绽放光芒,我也会继续读书,不是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么,我会践行这句箴言,里面还有句喜欢的话,送给自己,“真正牛逼的人,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人”。不同的是,我还没有值得夸耀的事迹,我想有很多可以骄傲的可以夸耀的事迹,不好意思,我亵渎了这句话的涵义,但是我最真实的想法。仅此而已。
“生命之残酷,在于其短暂;生命之可贵,亦在于其短暂。”
在还未面见这本书这作者时,我想多数人总会又有一阵感动浮上心头。大不了又是一本在艰险时刻或阳光乐观或悲情哀叹的仅是令人再对人生揭一层面纱的“感动书籍”罢。不幸之人,人间皆有之;不幸之人中的有幸之人,不幸之人中更有之。此类书,借着令人潸然泪下的背景,图一意境,不过尔尔。
只是,我一直信奉几乎绝迹的奇迹,也在这平凡人海中终有一现。
我们人人都在渴望电影电视荧幕上走了狗屎运的好运,明知上帝只会给那些宠儿以这样的恩赐。却总有人愿相信好运会降临。
只是真的仅仅如此?
母亲说她上学时写了一篇“第九座坟”的文章使得老师坚信她是从书上抄的。母亲百口莫辩,已分辨不清当时的心情。
几年前,我写了一条说说安慰朋友,母亲偶遇,询问是转发是原创,我昂起头眼底放着异彩地说“原创。”母亲不信,硬是要我再编一条。我才明白母亲当初的滋味:有作品被认可的骄傲,有不被信任的失望……待再写一条验实后,再是什么喜悦也没有了。
有人承担了幸运,便要有人承担不幸。
饶是如今,我也不敢忘却那时的滋味。汇为“悲哀”二字。
许我在此书已读范围中有限的心理中,了解程浩。
我想,首先是“有血有肉的真实”。
他对于《妞妞》所作的评价是“虚伪”,对于《麦琪的礼物》评价令人感到他深深的不屑与失望,对于《童年》他只提出了阿廖沙的学习能力强。种种皆令人无奈。(各原因详见原书)
他不会隐藏缺点“把自尊看得比命都重,人送外号:死要免死活受罪斯基。”他不会博同情,不会隐藏哀伤,不会将不满掩埋。皆化为锋利,直入人心。
再,是他不平凡中的平凡气息,引向再次不凡。
他的不平凡,是他命运承担的太重,依旧乐观。
他的平凡,是他的真诚、幽默、阳光、善良也在像普通人一样感受生活的幸福。
他的平凡中的不平凡,是他能一边说“幸福就是一觉醒来,窗外的阳光依然灿烂”,一遍急切地寻找母亲熟悉的背影。
最后,是“有灵魂的不真实”。
他有幻想、理想、梦想。他能就着“国家、世界随着物质的增长而造成精神上贫乏”阐述他的想法。清晰、明了,又深入人心。
他和我们一样地渴望光明。
他的有血有肉、不平凡、不真实,已然不再是他自己口中说的“美丽世界的孤儿”了。
是啊,我们不能因为死亡是人生的终点就放弃生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