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
我和妈妈在姜堤乐园游玩时发现了一个陶艺馆,我想大显身手一下。一开始手艺不好,机器也不听话,手中的陶泥都快成便便行了。我是又着急又觉得我做的造型可笑,哈哈我带着沾满泥巴的手去请教老师去了,认真的'练习了一会儿,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做成了一个杯子,真是很开心啊。接下来有做成了一个盘子,我觉得我有大大的成就感。
我更知道了努力和坚持,但是真的有些累了,我用手抹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水,糟了!妈妈也哈哈大笑起�
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迫不及待的心房。“丁零零,丁零零……”期盼已久的上课铃终于响了起来,比以往的上课铃声更加响亮,更加悦耳。我们怀着好奇的心,犹如一支支离弦之箭,朝陶艺教室奔去。
进入陶艺教室,老师说要两个人合作做一个东西。我很快找到了合作伙伴——陈学武。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和陈学武绞尽脑汁也想不出要做个什么东西。这时,我的目光落在了讲台上的一只陶泥做的小公鸡身上。它有一双大大的眼睛,头上耸立着鸡冠,从远处看去,那昂首挺胸的样子,没有人会怀疑这不是一只真的鸡。
“我们做一只小公鸡好吗?”我对旁边的陈学武说。
“好啊。”陈学武爽快地答应了。
我们开始分工了。我做公鸡的头和脚,他做身子和尾巴。
我拿起桌上湿漉漉的陶泥开始做了。起初这块泥有些不太听话,到后来就渐渐变得得心应手起来了。我先用小木棍把陶泥切下一半,揉成一个圆形,做好了眼睛和嘴巴,并把他装搓好的圆上,这样公鸡的头就大功告成了。
“看,我的鸡头做好了。”我拿着鸡头,放在陈学武面前。
“哈哈哈哈……你这鸡头怎么没鸡冠啊?”陈学武边说边做了个鸡冠装在鸡头上。接着,我用剩下的泥做了两条又细又长的脚。这时,陈学武的。鸡身和鸡尾也完工了。我们细心地把头。尾和脚粘到公鸡的身子上。
就这样,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公鸡诞生了。它虽然没有讲台上的那只公鸡那么精致,但在我的眼中,它是世界上最可爱最神奇的公鸡。
“丁零零,丁零零……”悦耳的下课铃声响了起来,我和陈学武小心翼翼地捧着我们精心制作的小公鸡,向教室走去。
我家门前有一个小小的花园,里面栽了好几种花啊树啊的。
夏天,满树的栀子花洁白如玉,香气扑鼻。
现在到了秋天,小花园更加美丽。朵朵菊花盛开,有的像撑开的小伞,有的像向日葵,有的像蒲公英,真是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绚丽多彩!
园子里有一棵很大的桂花树,树干我都搂不过来,枝子上全是金灿灿的桂花,黄亮耀眼,浓浓的花香几乎把人陶醉了。经常有蜜蜂或一些虫子,嗡嗡嗡在花心里飞进飞出,热闹得很。
每天清晨我起床后,总喜欢到小花园里站站,欣赏五彩缤纷的花朵,闻闻沾着香气的清新空气,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啊!
今天,天气真好啊!我和妈妈去晓港公园做陶艺。
工作人员给了我们一块泥巴,然后,我们把泥巴放到转盘上,双手把它搓成圆形,最后,把它捏成碗形就好了。工作人员把碗模型拿下来,我们给它画了花纹。工作人员说:“要把它晒7天才能干,然后给它上颜色,最后,在1200度高温烧烤就成功了。”最后,我们离开了公园,我觉得做陶艺真好玩!
生活中我有很多的兴趣爱好,开卡丁车、打篮球、弹尤克里里……我最热爱的是做陶艺,今天我给大家讲讲我和它的故事。
有一次我和妈妈出门路过一家陶艺店,我被里面的情境深深地吸引住了,于是我们决定去体验一下,这是我和它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感觉即激动又新奇。刚开始我怎么都做不好,后来我请教了老师,他认真又耐心地教我每一个步骤和动作,做陶艺要从捏泥巴开始,通过揉捏和摔打把泥土里的。空气完全排出来这样做好的成品才不会裂,要控制好转盘的速度,双手力度适中要配合好才能把泥土提拉到想要的高度和形状,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多多练习。于是我按照老师的方法一次又一次的尝试,有时转盘的速度过快泥巴就飞走了,我用拉杆一档一档的往下降找到适合自己的速度;有时手上的水沾多了泥巴就软了,手上的水沾少了泥巴就很干完全捏不动,之后我一点一点试着沾水我发现一个窍门,沾完水后手在盆边轻轻刮一下这时候是最合适的;还有时双手力度过大泥巴中间就断开了,力量小了中间的窟窿又怎么都挖不动,我经过反复练习,双手又酸又痛终于掌握了恰当的力度。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我终于做出了我第一件满意的作品——水杯。
通过学习陶艺我体会到了,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有耐心,不断地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才能取得成功。
以前,是我在电视上看别人做陶泥,今天我终于能自己做陶泥了。
妈妈带我来到了陶吧,这里的师傅介绍了做成一件像样的作品,要经过几个步骤:1、揉泥,把泥揉得干湿均匀。2、拉坯,在拉坯机上面塑造成自已喜欢的形状。3、修坯,等泥半干的时候,把表面修平。4、上色,等泥坯干了以后,用色粉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5、上釉,使泥坯表面更光亮。6、烧制,把泥坯放到窑里,高温1250度烧9个小时,就烧制成功了。
师傅首先帮我定好位,定位很重要,如果定位偏了,泥坯就重心不稳了。打开电源后,拉坯机转盘匀速转动起来,我先把大姆指按住泥的中央,慢慢按出个洞,之后用两只手把泥按成一个笔筒状,如果干的话,手沾点水。之后就是我随意创作的时候了。我做的。是一个小酒壶,洒壶的大肚子,需要一只手在外扶好泥坯,另一只手伸到洞口里,把它慢慢撑大,酒壶的小嘴巴,需要双手在外慢慢往里掐。
经过老师的帮忙和自己的领会,我终于做成了一个小酒壶。陶泥在师傅的手里是一个听话的小狗,师傅让它成为什么样,它就乖乖地成什么样,而在我的手里却是一个调皮的小猫,我让它成什么样,它偏成另一个样子。这可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想要练成一门手艺,可真是不容易啊!
今天,我终于能亲手学做陶艺啦!
穿上褂衣,戴好帽子,我小心翼翼地将手放在了陶泥上,机器慢慢地转动起来,加了些水后,陶泥开始变得光滑柔顺。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很快就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技巧。我将两手的食指放在陶泥的正上方,轻轻往下一压,一个小口就被我开了出来。双手捧着往里挤,那陶泥的形状颇有几分观世音菩萨手中那个仙瓶的韵味;将手放入瓶口中,沿着瓶子的内壁往外一推,陶瓶瞬间变得又矮又胖,像一个胖娃娃,让人忍俊不禁……陶泥在我手中不停地变化着样子,我玩得不亦乐乎。
可是,沉浸其中的我浑然不觉陶泥已经摇摇晃晃,快要变成一摊烂泥了。这下糟了,我手忙脚乱地将它扶正,可那陶泥好像在和我较劲儿似的,我往左扶,它偏要往右倒;我往前推,它偏要往后靠。三番五次下来,我已经筋疲力尽,望着眼前这个已经没有了形状的陶瓶,我仿佛看到它正在朝我坏笑。正当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工作人员走了过来,他细心地用手重新将陶泥塑形,很快,陶泥又恢复了原本的样子。
我小心翼翼地捏着,最终,我将陶泥定型成了一个陶罐。随后,就到了雕刻的环节啦!我选了一把精细的小刀,开始画起属于我的“大作”来。
我小心地拿着刻刀,在陶罐上细心地刻画着,一点一线,都融入了我认真仔细的。心。近处,几棵松柏正傲然挺立着,隐约可见几处民屋。远处,雄伟壮丽的瀑布正飞泻而下,形成了无数朵巨大的水花。而在那蓝天之上,几朵白云悠然自得地飘着。似乎还少了些什么,对呀,山水画怎么可以没有青山呢?我拿起小刮片,在那瀑布旁抹了几笔,一座座青山就显现在了我的眼前。
陶艺能陶冶情操,真是一种美的享受!
今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我兴高采烈地来到赣西晚报小记者集中地:陶艺馆。猜猜,我们这群小记者要去做什么?哈哈,告诉你吧,我们要去做陶艺呢!
一走进陶艺教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展示架上各式各样的陶艺品,有精致的小碗,有美丽的花瓶,有大大的水杯,等等。老师说这些作品都是经过专门的烧制和上釉的。,所以看上去非常光滑和美观。
听完老师简单的描述后,我们也迫不及待地开始做起瓷杯子来。
首先,我把一大块泥巴用力揉捏,搓成一块“圆饼”,作为杯底;然后截下一团泥巴,搓成一根比小手指粗一点的泥条,接下来,我小心翼翼地把泥条粘贴到杯底,就在这时,我发现了一个问题:泥条太短,得补一条上去。老师说:“打补丁的杯子不好看,而且还会漏水哟。”没办法,我只好又截下一团泥巴,这次,我吸取上次的教训,把泥条搓得又细又长又均匀,再把泥条一圈一圈向上缠绕。最后用手在碗里沾点水,弄点泥,捏了一个杯子的把手。瞧瞧,一个心形杯子大功告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杯子诞生了!虽然有点丑,但是,是我第一次亲手制作的。
第一次做陶艺,真没想到,看起来普通的杯子,做起来却很难。这次经历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认真。
今天,我们去了长沙市开福区青少年宫,大家都玩得很开心,可只有做陶艺留给我的印象最深了!
我们讲解完就去了陶艺室,我们坐在了各自的位子上,就准备让组长给我们发泥巴、筷子、布和一根粗大的棍子了!我们开始做了,我先把泥巴搓成圆形,然后用布把泥巴包起来,用大棍子揉,直到揉成饼的形状,再把布打开,把泥巴用筷子分开,接下来,就分块开始做吧!
我一共把泥巴分成了3块。第一块,我做了一条麻花绳,是用三条搓成条状的泥巴做 成的。,又长又坚固。第二块,我做的是一个没有提手的篮子和许多‘‘小汤圆’’,你们知道‘‘汤圆’’用来干什么的吗?告诉你们,‘‘小汤圆’’是用来装饰篮子的呢!最后一块,我用它做了2个‘‘小汤包’’,你看着都想吃呢!最后,只要把麻花绳和篮子连在一起,篮子里放着‘‘汤包’’,就完成了!
完成后,我这个贪吃鬼望着‘‘汤包’’,心里想着:这要是能吃该多好啊!
做陶艺,真好!不仅好玩,而且我的动手能力也增强了。真是一举两得!
国庆节小长假,我在街上偶然看见“午后陶艺室”。我想做一个陶艺笔筒,那是件快乐的事。
这里的老师告诉我,陶艺分为三步:第一步用陶泥做想要做的东西,第二步点缀装饰陶艺作品,第三步把陶艺作品晾干再放在烤炉里烧,这样陶艺作品就大功告成了。
这里的`陶艺作品琳琅满目,不胜枚举,让我大饱眼福。再三考虑,我决定做个陶艺笔筒。老师拿出一块陶泥放在拉皮机上(电动)上。她一按开关,只见拉皮机飞快的转起,天哪,一眨眼的功夫,老师手中的陶泥变成了“笔筒”,陶泥在老师手中简直是如鱼得水,老师制作陶泥的动作是那么娴熟,那么游刃有余。我暗自想:我行吗?老师手把手的教我,我觉得很容易。这时,老师说:“做陶艺的手感最重要,手感练好了,做出的陶艺作品才好看、逼真。现在,你自己做!”我拿起陶泥独自在拉皮机上练起手感,但陶泥像个不听话的孩子,呀!“笔筒”破了一个洞,一块陶泥随拉皮机甩了出去,不偏不倚,刚好甩在我脸上,我狼狈极了。只好换一块陶泥重新做:我用两只手把陶泥轻轻地捂住,随着拉皮机的转动,陶泥“长高”了,左手还是像刚才一样捂着,右手除大拇指在外,其它四指像钻土机一样,钻进陶泥的内部,它慢慢变薄了。一个笔筒的陶艺模样就诞生了。
这次陶艺的经历,让我懂得了:什么事看似容易做起难,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沉住气,专心才能事半功倍。
陶器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是我国古文明的一大标志。而就在春末的一个假日,我来到市科技馆体验做陶艺的'乐趣。
我们刚跨进大门,一位叔叔就给我们每个人一块材料,这材料很像泥土,但实际上是专门做陶器的高岭土,有了这种更为柔软的泥,我们也就更容易做出陶器。我和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男生分到了一组,我们早已设定好了目标——做一个碗。我们先看了看老师教给我们的方法,首先把泥土放在圆盘的中心点上,接着打开开关,最后用手指将泥土进行外扩、内缩等动作,做出自己想要的物品。“唉,这也没什么难度嘛!”我在心里想着。说干就干。我们首先把泥团随意地放在圆盘上,然后打开开关,本以为这样没什么的,霎时我们惊呆了,泥团好似脱缰的野马,一下子飞出了圆盘,看似简单又好玩的捏泥事件,让我和小伙伴简直哭笑不得,只好重来一次。这次我们吸取了教训,小心翼翼地把泥团放在了中心点上,重新打开开关,这次泥团终于平静了下来,我们总算松了一口气,不过接下来又到了最重要的一步——给泥整形。我们用一人扶外、一人扶内的方法,可是我们发现这样弄出的碗表面不均匀,于是,我们决定让我一人来弄,我屏息凝神,手慢慢地在泥旁慢慢滑动,大约一分钟后,我们的努力终于有了成果——一个漂亮的小碗浮现在我们眼前!
这次陶艺制作,让我体验到了中国古文明的灿烂与辉煌,我们要把古代的文化永远传承下去!
一天,我有幸能亲手学做陶艺。
我穿上褂衣,戴好帽子,小心翼翼地将手放在了陶泥上。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很快就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技巧。我将两手的食指放在陶泥的正上方,轻轻往下一压,一个小口就被我开了出来。接着,我将手放入瓶口中,沿着瓶子的内壁往外一推,这陶瓶又变得矮矮胖胖,像一个胖乎乎的小孩,让人忍俊不禁……陶泥在我手中不停地变化着样子,我玩得不亦乐乎。
最终,我将陶泥定型成了一个陶罐。定完型后,就到了雕刻的`环节了。我小心地拿起刻刀,在罐身上细心地刻画着,一点一线,都融入了我认真仔细的心。近处,几棵松柏正傲然挺立在天地间,远处,一条雄伟壮丽的瀑布正飞泻而下,形成了无数朵巨大的盛开的水花。而在那蓝天之上,几朵云彩悠然自得地飘浮着。
陶艺不仅能陶冶情操,更是一种美的享受!
今天天气真是好,大家心情也渐渐好!正好明天表姐他们就要回家了,总不能不留纪念吧!
呃,正好我和表姐都没做过陶艺,所以,妈妈就让我俩做陶艺。
以前,我听说做陶艺非常好玩,所以一听要去做陶艺,就十分兴奋。
到了岁宝百货,我和表姐就急忙跑到陶艺吧,今天陶艺吧很冷清,只有一个小朋友在做沙画。
趁妈妈和员工说话的功夫,我和表姐也没闲着,把陶艺机上的泥扒下来,在机子上面当橡皮泥玩。
好不容易开了机子,拿了泥,我们就你一手我一手地玩了起来,那个叔叔告诉我们,先要固定好中心,再用手指头把中心点转一个洞,用大拇指再那里转来转去,让洞或大或小,再把其他的`手指托住外面,往上或下提或压,控制高度。在适当的时候还要洒水在泥上,保持湿度。不一会儿,一个长颈瓶就呈现我们面前。我们只在上面署了名,是用表姐的“特种艺术字”写的,还注了日期。一个好花瓶,不仅限于形状的完美,还有颜色,表姐建议不要用太接近的颜色,于是,我们就选了柠檬黄和草绿,在2月28日取货。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第一次”经历,我觉得我的第一次做陶艺是甜蜜的,因为我成功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一种新的程序!
今天,我们去了杨杨工作美术室。进了大门,就看见有许多新奇的东西。墙壁上有很多木头做的格子,上面乱七八糟地摆放这一些做好了的。陶泥,看的我眼花缭乱。
杨老师示范了做陶泥的全过程,先轻轻拍打着陶泥,把气泡和裂缝拍没,拍的结实。然后把陶泥固定了托盘上,一开始,用双手抱着陶泥,陶泥一动不动的像个听话的孩子。做陶泥就像变魔术一样,一会儿变成一口碗,一会儿变成了盘子,一会儿又变成了笔筒,水壶,不停地变化,真是其乐无穷。
老师一边说一边示范,他手指手掌很灵活,我们就在一边赞美他,一边看着老师的示范惊呆了,迫不及待地想做。
我心想:做陶泥一定很难。一开始我笨手笨脚的,陶泥一点也不听话,原来做陶泥看似容易,做时难啊!
可是渐渐地,渐渐地陶泥变得听话稳当了,不一会儿一口碗大功告成了,我非常高兴。
今天做陶泥让我明白了:只有认真脚踏实地才能做出好陶泥。
周日下午,我们德州日报小记者来到了德百物流批发城,不过,我们可不是去买东西的,而是来跟一名大师级人物学习做黑陶。
还没上楼,我就远远地就看见大门上贴了一个醒目的条幅:欢迎德州日报小记者进行陶艺体验。看到这,我们顿时来了精神。
一位漂亮的阿姨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在她介绍的时候,“大人物”出场喽。他就是这次活动的主人公——德州黑陶的创始人王宪利。王老师首先给就黑陶名字的由来、黑陶的制作过程以及黑陶是怎样形成的这些有趣的问题做了精彩的演讲。随后,还拿出了他的几件作品让我们参观,蛋壳陶、无釉开片陶、彩云陶……各种各样的陶器让我们大开眼界。尤其是蛋壳陶,王老师说,这个黑陶非常薄,就跟鸡蛋壳一样。我小心翼翼地摸了摸,生怕把它打碎了。
接下来,就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我们要开始捏陶泥啦。我被分配到4号桌,教我们的。老师是德州学院两个大哥哥,他们一直笑嘻嘻的,有什么要求都满足我们。我们望着软软的胶泥不约而同地耍起了鬼点子,两位老师自然就成了“牺牲品”。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老师活生生变成了两只 “大花猫”。不过,他们不但一点儿也不生气,还“喵喵”的叫着,好像随时要把我们吃了似的。
随后,他们手把手的教我们捏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造型,蛇、小蝌蚪、小乌龟……忙碌了一番后,我们的作品都“出炉”了,看着桌子上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我们让它们开起了“森林大会”……
一下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黑陶的历史和文化深深地让我铭记在心,而我们亲手制作陶艺的那段有趣的经历,更让我难忘!
我家楼下开了一家陶泥店,为什么不去试试?
周日下午,我就拉着妈妈和姐姐一起来到了店里。走进店内,我的眼睛瞬间亮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陶艺品出现在我的眼前:有玲珑剔透的绿色戒指,有形象逼真的犀牛和小象,有可爱的小猫笔筒,还有水杯、收藏盒、茶叶箱……
我迫不及待,马上动手操作起来。刚开始,我做得最快最好,当我已做了一个竖直的笔筒毛坯时,妈妈和姐姐的手里则还是一堆烂泥。我骄傲极了,放声笑道:“哈哈哈!”可是,悲剧就在这时发生了:因为在我笑的时候用力过猛,还未完全成型的笔筒塌了!我尴尬极了,赶紧把羞红的。脸低了下去,再一次认真地做了起来———我用手把泥堆在一起,揉、捏、拉、压、拽,一起上阵,我的泥巴,就像一块生面团,被我为所欲为地摆弄着:一会儿竖、一会儿横、一会儿扁、一会儿宽……简直奇形怪状!
一旁的姐姐看见了,摸着我的小脑袋,笑着说:“这块泥好惨呀!小朋友,让我来教教你吧!”姐姐就手把手地教了起来,这一次,我学得特别认真、特别投入!
终于,我学会了,按照姐姐那纯熟的手法,学着姐姐脚踩的姿势,比划着泥料的多少,看着转盘转动的方向和速度,小心翼翼地揉着、捏着……伴着店里优美的背景音乐,随着转盘带水的泥从我指间流过,如泥鳅般光滑,却又好似一层轻纱……就这样,我浮躁的心安静了下来!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做成了一个规规整整的花口笔筒,赢得了妈妈和姐姐的连声夸奖!
陶艺如一炉火,磨去了我的浮躁,炼就了我的耐心。陶艺,我期待着与你下次的约会!
上星期六,我和妈妈去了沙溪老街的“陶泥巴”做陶艺。
走进“陶泥巴”,只见一个短发阿姨坐在玩陶吧的位置上,原来,她就是这家店的老板娘。她很热心地把我拉到位置上,给我示范起来。“你看,我这样一弄,它就变了形。”阿姨边说边做出一个烟灰缸。
我跃跃欲试,把手放在陶土上面用力的向里面摁,它就变得小小的,里面都快变成实心的了。我又用手把它用力地往外拉,它就变得大大的,里面全是空的。阿姨笑眯眯地问我:“你想要做什么样子的呢?”“我想要做上面有花边的小瓶子。”我指着边上已经做好了的小瓶子说。()
于是,在阿姨的帮助下,我把小瓶子形状给做了出来。她把电关掉,在上面挤出了美丽的花边,小瓶子雏形出来了。阿姨用一根细细的线把这一个小瓶子取了下来,小心翼翼地放在了一张报纸上。她让我在上面贴上美丽的花纹,说:“如果泥太干的话,就把那个装水的黄色小瓶子摁一下,水就会喷在泥的'上面。”
我开始贴花纹了,先用一些泥搓出了几个小圆球来,小心地贴在小瓶子上面,再用泥搓出来的线,弯弯曲曲地贴在小瓶子上面,最后我用泥做出来了一朵小花贴在小瓶子的上面。大功告成,我很满意。阿姨向我翘起了大拇指:“还不错!”
后来,一位叔叔叫我在一张小纸头上面写一下名字和电话号码,他小心地把它贴在小瓶子的上面,放在了一个架子上。他说老板娘什么时候打电话来,就去他们店里拿已经烧制好的小瓶子。
我和妈妈高高兴兴地回家了,今天我的收获真大。
在乡下,我有一个小花园,它一年四季都是五颜六色的。
春天,百花齐放,花园里的花朵带着迷人的香味从梦中醒来,让我们感受到春天幸福的气息!
夏天,花姑娘们尽情地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和甜甜的露水。早上,花儿等我们不注意的时候,就悄悄地开起了舞林大会,有的垂下了腰,在练弯腰,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姑娘在跳舞,有的正在那摆着许多优美文雅的姿势呢!
秋天,花朵们又悄悄地开起了音乐会。小菊花自信地唱起歌来,蓝玫瑰用叶宝宝当舞台,开心、快乐地唱起歌来……可真热闹啊!
冬天,花姑娘已经玩累了,身上披着厚厚的白衣裳,带着迷人的香味走进梦境中……
我爱这个美丽的小花园,因为它使我非常开心快乐!
今天是星期二。晚上,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去学陶艺。
当我到达工作室时,我看到一大块粘土躺在大木板桌子上。所有的学生都到齐了,我和哥哥立刻坐在座位上。我开始制作陶器。老师告诉我们:“今天要学会做恐龙,每个部分都要细致生动。”之后老师拿出恐龙资料,选了一个给我们做。过了一会,老师温柔的对大家说:“我做一个剑龙给大家看:先把报纸包成一个球,然后把粘土压成煎饼,最后把粘土包在报纸里,前后各留两个洞,捏捏头和尾巴,然后捏捏下面的脚……”我和哥哥认真听完,我要做剑龙了,哥哥要做鸭嘴龙了。当他开始成为恐龙时,他做得不好。看到的时候,我一边做自己的'恐龙一边帮哥哥,但是他哥哥不耐烦了。如果做不好,他说:“算了,我来做长颈龙。”我会和我弟弟一起做。我跟他说:“照老师说的做你的身体,然后跟姐姐做你的头,尾,脚。”果然,他做到了老师说的,他真的做到了。我称赞他很棒。他笑了笑,没说话。然后我让他帮我做头发。弟弟总是把头捏得太厉害,弄得像尾巴一样,但我想:这点功夫不能浪费,就当是尾巴吧。于是,我捏到了尾巴。但是我们没有放弃做头发。我让他再做一次。他像上次一样做得很好。所以,当我去掉尖端的时候,它变成了圆头。我跟我哥说可以捏,他就捏。我看到只剩下脚了,鼓励他。哥哥甜甜一笑!最后我们像捏柱子一样捏脚给老师看。老师说:“干得好,还是努力吧!”
晚上回家,妈妈夸我们互相帮助。
陶艺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还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便和陶艺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候我经常到少年宫学陶艺,每次把一块陶土捏出各种各样的物品后,老师都经常表扬我做得不错,因此我对陶艺也充满了热情。
上个周末,我和表姐一起去到陶艺店玩,陶艺店的装修古色古香,靠墙摆了两排架子,架子上摆满了各种形态各异的陶艺作品,房子中间放着几台制作陶艺的拉胚机,我马上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随后,我们就开始制作陶器了。我拿来一块白色的。陶泥放在拉胚机的平板上,打开开关后,陶泥就随着平板就开始旋转起来了,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小女孩。我伸出双手轻轻地捧住陶泥,慢慢地往上托,陶泥在我手中就变长了,变苗条了,旋转的舞姿也更优美了。然后,我把两个大拇指慢慢伸入在陶泥中间,并用大拇指和食指把陶泥一圈圈捏薄,陶泥就变成空心的了,渐渐杯子的形状就出来了,但我要做的可不是杯子哦。我继续用手掌把陶泥向上托,而中间的位置用手指卡得小一些,最上头卡得更小,很快,一个葫芦的形状就出来了。最后,我又小心翼翼地继续修改着我的作品,让葫芦的曲线更光滑,形状更对称,表面也更圆润一些。就这样,我心中完美无比的葫芦制作好了,我想过几天我要把烘烤好的葫芦放到家里的书架上,让家人和朋友都能欣赏我这一精心制作的作品。
我喜欢陶艺,陶艺一直陪伴着我慢慢长大,陶艺如一股清凉的甘泉,滋润了我的心田。
周末,我去“天物坊”陶艺馆玩陶艺。做一件陶艺作品有三步:拉胚、上釉和烧制。拉胚是把一块陶泥做成自己喜欢的形状,比如一只碗或者一个杯子。所以老师说拉胚是最重要的。
老师先让我观察别人的陶艺作品,选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型拉胚。架子上的作品好多呀,有精致的。小碗,可爱的小鱼,别致的花瓶。看到别人做得那么棒,我觉得做陶艺好难啊,开始紧张起来。
拉胚时,我皱着眉头,手也不知道怎么放。还好陶艺老师很温柔,让我把手放松,轻轻地扶在陶泥上,把它变成了一个“窝窝头”。接着老师让我给陶胚找圆心开孔。老师教我伸出一根手指,轻轻地贴在陶胚上,让手指自然地跟着陶胚一起转。当手指不动了,指尖下的位置就是陶胚的圆心了。这时,就可以往下开孔了。
在我做花瓶的过程中,老师一步步教我,每一步都会给我做示范。我开始很开心,以为老师帮我做好了。可是一转眼,她就把陶胚还原了。我只好耐着性子自己慢慢地做。老师还很严格,每次我做得不对,她都会给我指出,然后又把陶胚还原了。我用尽全力才终于把拉胚完成了。
看着自己的拉胚成品,那么美丽,我自豪地笑了。通过这次拉胚,我知道了做事情最好不要靠别人,自己完成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8月26日下午,我们去做陶艺。
穿好围兜坐好,阿姨给我一块陶泥开始教我做拉坯。陶泥放上转盘,机器就转动起来,我顿时变得紧张起来。
幸好阿姨教了我三种手法:大拇指竖直往下挖空;手掌往上挤让泥坯变高;右手插进去,左手轻轻放在外边,让泥坯变薄。
陶泥黏黏的好玩极了,我做出各种形状的花瓶、碗、罐子,可是玩得太久了,陶泥不知不觉越来越小,最后没有了。
阿姨让我去洗干净手,清理了转盘,又给我一块陶泥。这回她拿着我的手,一下子就做了一个高大的。花瓶,接着又教我把瓶口变小、肚子变大,还教我做出花瓣形的瓶口。
作品完成了!它是一个漂亮的花瓶!
再过两周,经过上色、烧制,我就可以带我的花瓶回家了,真期待啊!
岁月匆匆,时光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这个学校里度过了四个春秋,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有一种亲切感。其中,我最喜欢学校西边的小花园了。
那个小花园里长着几棵高大的棕榈树。树上长了很多像扇子一样分成很多条条的叶子,棕榈树上还有很多棕毛,摸着像头发一样。棕榈树旁边的花坛里,长着很多花,有红色的、白色的、黄色的、紫色的等等。
花坛中还有一些小草,其中,我明白的一种小草叫三叶草,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酸叶草,因为他有三片叶子,并且它还很酸,它的茎部不是最酸的地方,最酸的地方是它的叶子。如果你运气好的话,你还会找到四叶草、五叶草等等。
我喜欢我们学校的那个小花园。
星期三下午,我和同学们一起到陶艺教室做陶艺。
一走进教室,我们就看到了一堆堆黄褐色的泥土,还有各式各样的制作工具。有勺、刻刀、转盘……。今天的作品是笔筒。我和我的`同桌余楚涵成为搭档,我们俩分工合作。我先从泥堆里拿了一小撮泥,开始做泥丸。我轻轻地把泥放在手心里用力搓,使它成为球形。我的搭档在做笔筒的底座。她把泥放在桌子上,用手使劲按压,把它压平,再用刀裁去多余部分,把它变成正方形。没过多久,我搓了很多的泥丸。这样做笔筒的材料准备齐全了,开始制作笔筒。我们先把底座放在转盘上,再把泥丸一个一个搭上去,大概搭个四五层就可以了,笔筒雏形基本完成。我们再把它精心的修整,使笔筒变得更加的完美。同学们纷纷把自己的制作完的笔筒拿出来,互相评头论足。
今天的陶艺做得真开心。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玉潭公园的陶艺室。一进门,我就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世界,桌子上、窗台上,满满的都是陶艺作品,各式各样,美不胜收。
一个陶艺师傅和一些小朋友正在亲自制作陶艺品,只见师傅把一团泥巴放在转盘上,然后用手启动转盘,我还没看清是怎么回事,一个花瓶就呈现在我的。眼前了,让我羡慕不已,我也想做一个漂亮的花瓶,爸爸妈妈也鼓励我去学做。于是,师傅给了我一团泥巴,我坐到了转盘旁,转盘旁还有一盆水,师傅说要边做边沾水,不能让手上有太多泥巴。我打开了机器,用双手捂着陶泥旋转,不知为什么,泥巴总是不能立起来,无奈的我,只好向师傅请教,他说在捂的时候双手同时要将泥巴往上提,我按照他说的去做,做着做着眼看着有点像花瓶了,我一分神,不料泥坯歪了,一会儿,一大块泥巴都甩了出去,真是惨不忍睹。师傅又给了我一团泥巴,我又开始重新做。这一次我将大拇指直插泥巴中心,另外几只手指头则轻轻地捏住外围,逐渐向上拉,不一会儿功夫,泥巴变成了花瓶。功夫不负有心人啊!虽然不像师傅做的那样精美,但毕竟成形了,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通过做陶艺让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晚上,月亮出来了,我走到公园里,哇!花园真美呀!绿油油的树木、百花盛开的鲜花、清澈的湖水、看起来真美丽。
一群白色的鸽子在空中飞翔,好像在碧空中忽然下了一场洁白的雪。柳树垂下柔如丝绦的枝条,在春风的吹动下,远远望去像一团团随风飘动的烟。
花园像春天,月亮像弯弯的小船。湖水像一面镜子,映出了蓝天、白云、还有变化的山峦。月亮看着湖水,好像是在照镜子。一个小朋友看见湖水里有一艘小船,他坐上去,呀!我掉到湖里啦!救命啊!那个小朋友大喊道,哈哈!真活该!我把那个小朋友扶起来,小朋友说;“多谢你。”
哇!花园真美呀!
昨天,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去做陶艺。
我们一走进陶艺馆就看见了许多做好的陶艺,摆列在馆内的架子上。我们几个东看看西瞧瞧,正在选自己想做的陶器。
一会我们就选好了自己要做的陶器。老师给我们一些工具和陶泥,自己找好位子在桌子旁坐好,接着我们就开工了。把陶泥放在桌子上加少量的水,用手不停的把它揉软,接着要按模型的样子一步一步的做。我做的。是一只笔筒,首先要把笔筒的底盘做出,再做笔筒的高度,这可是有难度的,我做了很久才成功。我要把泥压成薄片用工具切成长方形的块。像工人叔叔造房子的砖头,一块一块往上加,而且要做出圆的造型。最后我在外面加了自己的装饰,有我喜欢的爱心和自己的名字,一个爱心笔筒就做好了。
老师帮我们把做好的陶器用纸包起来,放进炉子烤,不一会这些陶器就被烤干。我们要为自己的陶艺上色了,有红色的花,绿色的草……色彩鲜艳的陶艺展现在我们面前。
最后我们相互看了看对方,大家都哈哈大笑起�
真是一次快乐的体验呀!
在学农的种种活动中,学做陶艺算是个轻松的活了,但凭的是实实在在的技术,自然得靠认真的学习和大家的帮忙才能做出点像样的作品。
“先把紫砂泥分成四份,然后用其中的一份……”陶艺老师是个中年男子,手却好像比我们这些小姑娘还要巧,一会儿工夫就能做出个精致的茶杯。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的手,细细琢磨着老师说过的每一个词句,一动不动,老师也在非常认真地讲解。台下时不时发出细微的声响,有同学正研究桌上的工具呢,他先盯着老师的动作,再捣鼓两下自己的,弄明白了,眼里是掩藏不住的喜悦,弄不明白,眼里是寻求答案的渴望,更加专注地看老师的动作。也有同学顾不上看看自己的工具,一直聚精会神地学习老师的手法,目光随着老师上上下下。每次老师动几下手指,给陶土换个造型,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发出赞叹,老师也很受用,告诉了同学们好多技巧。经过十几分钟的学习,大家对陶艺已经略有了解,开始卷起袖子,跃跃欲试了。
老师顺着座位发紫沙泥,先拿到的同学看宝贝一样,不停地把玩着,没拿到的同学则是期盼着老师赶紧发到自己,还有性子急的同学直跺脚。很快,就人手一份紫砂泥了,座位里发出“叮铃咣当”的声音,大家迫不及待地开始“大展身手。”同学们回忆着老师的手法,像模像样地做起来,有时候卡壳了,就赶紧去请教身边的同学,前面同学凑过来看热闹,也会提几个有用的意见。“唉,帮我看看接下来怎么弄。”他的手掌都成了咖啡色,脸上也有几道印子,同桌闻声转过脸来,看着他先是忍不住哈哈大笑,引来了周围同学的注目,然后大家一起捂着肚子笑,笑够了,再讨论讨论他刚刚提出的问题,你弄一下,我弄一下。“嗯,你这里好像有点问题……”她侧身捣鼓几下身边同学的作品,换来同学感激的微笑……大家齐心协力地制作,很多同学都完成了像模像样的作品,这会儿工夫,我也在认真制作自己的陶艺作品。“先挖一个圆……”我默念着老师的步骤,却发现不能很好的去掉多余的泥,轻轻拍了拍同桌同学,她见我做了一半的东西,便了然于心,拿起一旁的工具仔细的帮我去掉多余的泥土,我点点头报以微笑,她又去忙自己的了。我继续学着老师的样子,一圈圈做好杯身,就又遇到了难题——刮不平凸起的纹路,一碰就把一半边杯子压扁了。叫来周围同学帮忙,一位先把杯子恢复原样,一位轻轻扶住杯子,还有一位转动起小转盘,示意我开始刮,很快就将杯子刮得平平整整了,大家相视而笑……
每个人都有了一个完美的,独一无二的,积淀了大家的努力和汗水的,陶艺作品。
昨天妈妈带我去了陶艺吧,我高兴得跳了起来,心想终于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陶瓶了!
到了陶艺吧,我迫不及待地跑了过去。好精致的陶器呀!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两个贴墙而放的木头架子,上面摆满了已经做好的陶器。这些大大小小、高高矮矮、胖胖瘦瘦的瓶瓶罐罐,仿佛也有生命一般,它们姿态各异地站在那里。有的优雅,细长的'瓶颈,让我想起长颈鹿,有的笨拙,大大的肚子像猪八戒……
工作台上,整齐地摆放着十多个做陶艺的机器。陶艺老师让我坐在一个比较小的机器旁边,给了我一块儿泥,陶器制作就这样开始了。我先把泥揉成了一个圆柱体,再用劲儿往板上一摔,紧接着,老师发动了机器,圆盘带着泥飞快地转了起来。我紧张地用水浸湿了手,握住了泥,通过挤压,努力把泥变成我想象中的花瓶形状:细长的瓶颈,矮小的瓶身。很快花瓶的形状便开始显现出来,但这时候它还是实心的,于是我用两个拇指把它掏成空心。可就在这时,原本细长的瓶颈却变粗了!老师看见了,赶快走过来,用一只手掐住瓶颈,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插入瓶口保持空心,于是,我心中那美丽的花瓶的样子又变回来了!我开心极了!
做好了之后,老师帮我把它取了下来,放进特别的烤箱中烤了十五分钟左右,烤后的花瓶就硬多了。然后我就开始上色了,先上了一层白色,在上面仔细地画了几朵粉色的小花。晾开了之后,一个漂亮的小花瓶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这一刻,我的喜悦之情油然而生。我美滋滋地抱着自己亲手做的花瓶,在回家的路上,我又在花瓶里插了几朵小野花,真是越看越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