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的午夜,外公平静地离开了人世。
这个消息我是在外公去世后的一天知道的。当我知道这个沉重的消息后,心里还是震惊了好一会儿。尽管我知道,外公的病情已经恶化,在世的时日已不多,也做足了心理准备,但我依旧还是觉得十分突然,久久不能接受这一现实。
回顾外公的一生,虽不算大风大浪,却也有很多波折。如同翻开了一本书一样,有关外公的点滴琐事一下子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来,一个接一个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外公是个文化人。妈妈说,外公在像我这么大年龄的时候,成绩很好,家中人省吃俭用也要供他读书。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别的学校他都不填,只填上了北大。结果考完试后却还差三分,而其他的学校又没有填,最终与大学失之交臂,只好回家种地。每每说到这件事,妈妈都会连连叹惋,说空有了这一身文化,却依旧做着祖祖辈辈都在做的事。我却认为,这很符合外公直爽自信的性格,外公在平日里亦是如此,说话直截了当,坦荡自信,让人感觉到他是一个很达观的人。
再后来,外公也当了几年的乡村高中语文老师,也总是听到别人谈论起外公,说那个周**啊,教书教得好呢,只可惜没能一直留在学校里。之后外公又在这小小的乡村中当了一个小小的村官,也总是得到村里人的尊重,受到过一次次宴请,也学会了抽烟喝酒,让外公从一个原本清清瘦瘦的人,变得肥胖臃肿。
这些关于外公的往事,都是我从家人、亲戚、邻居口中了解到的。我印象中的外公,身形圆润敦实,喜欢与来往的邻居聊天,性情爽朗、待人友善。当时外公的身体还很硬朗,能与外婆一块择菜,有时还会烧几道拿手菜,来款待回家看望他们二老的我们。那时外公十分喜欢抽烟,一天能抽完将近一包,也喜吃油腻的荤菜。外公很爱看报纸书籍,每次到他家时,几乎都能看见外公在书桌前阅读的身影,带着老花镜,逐字逐句地阅读完一篇篇的文章。书桌旁有一个书橱,里面满满当当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书籍,《毛泽东全集》《鲁迅散文集》《收获》等,都整齐地躺在历经岁月的书橱中。
我原以为外公会这样平静地安度晚年,却没想到在2019年的冬天,外公被查出了直肠癌,由于肠梗阻,排泄物堆积在肠道中,只能通过做手术切除的办法来治疗。我去看望他的时候,他已经做完手术躺在病床上,由外婆在旁边照料着他。外公看到我,对我微笑着回应我的问候。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外公,我不禁惊诧,像外公这样健壮的人,居然也会虚弱地躺在病床上。我看着他打满点滴的手,不禁心头一酸。
在医院住完了一段时间后,外公回了农村老家。从那以后,外公逐渐消瘦,步履逐渐蹒跚,原本茂密的黑发也变为稀疏的白发。再后来,他生活开始不能自理,连走路也变得困难,最终只能无力地躺在了床上,完全由外婆来照顾。即便如此,外公依然会努力撑着坐起阅读一些当日的报纸。我们回家看望他时,他会伸出他干瘦的手向我们打招呼。在他逝世的前一段日子,他一直处于昏迷的状态,直到离世。他顽强地撑了两年多。
直到现在,我依然不太相信,那个顽强的、自信的、爽朗的外公永远地离开了人世,我总会想起他在窗前阅读报纸的身影,与他儿女谈笑风生的身影,独自抽烟思考的身影……慢慢品读完他的一生,有遗憾、有很多的不舍,更多的,则是一种油然而生的敬佩,敬佩他的自信、顽强与乐观,这种精神,或许会长存于我的心中,长久不能泯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