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锅上的蚂蚁歇后语下一句(优秀5篇)

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交际用语了,当形容一个人烦躁不安的时候尤其用到它。如下是细致的小编帮助大家收集的热锅上的蚂蚁歇后语下一句(优秀5篇),欢迎借鉴,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锅上的蚂蚁的歇后语 篇1

阳光,随时随地的照在我们的心头;阳光,给予我们温暖;阳光,象征着人们的关怀;阳光,象征着温情。生活中处处有阳光。

天空灰蒙蒙的,好像风刮起的飞沙弥漫在空间,混混沌沌的;一会儿飘扬起清雪,雪花片片,银光闪烁,大地简直成了一张冷冰冰的钢板。寒风嗖嗖,我从学校骑着自行车,走过那荆棘的路上,谁知,那辆车子竟然出了问题,我看了又看,像热锅上的蚂蚁。此时,眼泪都快流下来了,心想:在这么寒冷的冬天里,怎么可能会有人经过这里呢?于是我怀着一种绝望的心里。我慢慢地徘徊在回家的路上。

远远望去那个地方有一盏微弱的灯光上照着“修车”两个大字。我黯然欣喜,就加快脚步来到了修车摊。我气喘吁吁地说:“师傅,后轮胎的起跑了, 请给我修一下。”叔叔立刻放下饭碗,站起来说道:“小伙子,你先歇一下,我来给你看看!”说着,递给我一张板凳,我连忙说谢谢。叔叔走到自行车旁,拔出后胎气嘴,看看没坏,便对我说:“内胎破了,你等一等,现在我就给你修。”叔叔拿出撬片,麻利地拆下内胎,又端来一盆水,把气充后的内胎一节一节地按入水中仔细检查,寻找破洞,接着便是挫皮,涂胶,贴疤······忙个不停,大约20分钟后,车子终于修好了。

热锅上的蚂蚁的歇后语 篇2

通常,人们认为只要学习优秀将来就能够有出息,可魏老师不那么想。魏朝阳是著名的远扬大学外国语学院首屈一指的学术精英。虽然年近花甲,魏老师还是不顾欧阳校长的劝阻拖着年迈多病的身体走进讲堂,为自己心爱的学生传授知识。他似海的胸怀包容了学生的一切错误。一看到学生,仿佛回到了自己那如歌的青春。

如昨天中央台所报的天气预报截然不同,那原本让人愉悦的万里无云的天气突然乌云密布,魏老师走进了崭新的教室,迎接他的,却是学生一脸的苦闷。奇怪,这个连学生都要魏老师亲自遴选的学术提高班为何今天蒙上了一层浓浓的雾。魏老师连连发问,可怜平时学习成绩最好的学习委员舒朗宁都呆若木鸡。更让魏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连自己最得意的学生海放却也不是面带笑容。这个班到底怎么了,魏老师今天刚从加拿大开完国际会议提前回来连家都没回便赶来给学生们讲课。他把路途的疲惫抛在脑后,只剩下不解与伤感,他把学生的所有都可以包容,唯独受不了学生对他的冷漠!具有幽默感的女班长程蕴媛终于开口说话了:“魏老师,您扶这个坚固点的东西。”程蕴媛还在卖关子,但还是缺少不了一些幽默感,“您的……”程蕴媛还是没敢说下去,听得出,她有些迟疑。气氛变得凝重。魏老师少有的烦躁起来,以半命令却透露挫败感的口气对海放、舒朗宁和程蕴媛说:“你们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好像都怕我?难道有什么事瞒着我?”四人沉默了,大家沉默了,曾经欢歌笑语的提高班不复存在了。“到底怎么了?同学们!”魏老师似乎用最后的一点余力问道。“老师,不是我们不告诉您,我们是怕您受不了!”海放终于开口说话了,可还是让魏老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欧阳校长的女儿,全班公认胆量最大的欧阳麓水勇敢地站起来,像扛着千斤重的石头。“您的女儿——”魏老师更着急了:“我的女儿到底怎么了?”欧阳麓水不再是往日的戏虐,语气更加严重,像要直截了当:“您女儿出车祸了!”魏老师一下站起来,感觉头有些晕,好像同学们在骗自己,不,这不可能,这不可能!“老师,我们没有骗你。”大家这时却团结得异口同声。海放一人站起,对魏说:“老师,我、舒朗宁、程蕴媛、和欧阳麓水还有岳璇和释维在双休日一起去朵纳山郊游,开了程蕴媛家的车,当时只有岳璇会开车,释维认路,便坐了前排,谁知在路上撞了辆轿车,岳璇和释维当场昏迷,我们便叫了救护车。岳璇伤不重,过两天就能出院了。”“那我女儿呢?!”魏老师已经不能控制自己镇静下来了。欧阳麓水答道“释维——她失血过多,至今还在昏迷中,有可能是植物人,还有可能……”魏老师像挨了当头一棒:“永远不能醒来了?”海放点了点头。魏老师当场就晕倒了,学生们七手八脚地把他抬到了校医务室,然后送往阳乔医院。医生发现只是偶尔昏迷,有轻微心肌炎,并无大碍,晚上,魏老师醒了。他问身边的学生和妻子:“我女儿在哪儿?”妻子何斯景告诉他魏释维在缘潮医院进行专家会诊,还未醒来。“好啦,朝阳,我相信维维不会有事的,你现在就要安心养病,过两天咱们出院去看维维。”何又转身对大家说;”谢谢你们了,有你们在,维维的病一定会养好的!天不早了,明天还要上学,都回去歇着吧。”大家都散了,只有海放和程蕴媛没有走,何见劝不动,便和他们一起坐在魏朝阳身旁,聊到深夜, 一开始魏还一起聊了两句,一会儿就熟熟睡去,进入梦乡。海放和程蕴媛在于何聊时知道,魏释维的母亲死于车祸,由于家庭不完整,魏释维过分早熟与自强,她从中学就被送到美国,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在上大二时被父亲接回并与远洋大学最著名的设计学院建筑系就读。他父亲一人把他拉扯大,很不容易,便和何结婚,为此,释维一直不太能接受

转天,魏老师还是放心不下女儿,便在妻子的陪伴下来到了缘潮医院的特护病房,这是全市最好的一家医院了。魏老师紧紧握着女儿的手,嘴里悄悄咕哝着什么,他觉得女儿的手冰凉冰凉,脸色泛黄,神色安详,弯弯长长的睫毛直垂下来,嫩白的皮肤不再那样富有弹性,他悲伤得想:恐怕只有在梦里才能看到女儿开心的笑容了。突然,女儿的睫毛微动了一下,手有些颤抖。他喜出望外,马上叫妻子过来“斯景,斯景,维维醒了!” 魏释维真的醒了。何斯景和魏老师都流出了欢喜的眼泪。可释维第一句话却说:“妈妈,谢谢您。”

这句话显然有些突兀,但有交杂着淡淡的纯真。何斯景呆了,一把抱住释维,欣慰说:“好女儿,我的好女儿,你终于醒了!”一个完整的家庭又出现了。

热锅上的蚂蚁的歇后语 篇3

2011年中国国家旅游局把“中华文化游”作为宣传主题。云南26个世居民族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两强一堡”战略更是把云南由西南边疆末梢转变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和门户枢纽的正在进行时,云南迷人的自然景观、神奇的民族文化和团结和睦的民族关系,更日益彰显出它独特的魅力。《云南画报》一直坚守文化与旅游的视角,今年《云南画报》仍将不遗余力地用画报独有的方式,围绕中国旅游宣传主题,打出云南气候牌、生态牌、文化牌和区位牌这4张特色牌,倾情推介云南神采飞扬的民族文化以及鲜活生动的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崭新成果。2011,让我们一起“畅游中华文化品味云南风情”。

法国人把美食看作是一门艺术,美食家把美食看作一种追求,跟着蔡澜品遍全球也是一种享受。地域不同,口味不同,美食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美食有门槛,真正的门槛却不是食材,而是“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孔子是美食家,他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要求;苏轼是美食家,他有“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勇气……我喜欢山上的鲜鸡枞汤,你喜欢桥头的松花糕,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美食家,只要能体会到饮食里的至味真情。而在云南,要想来一次美食总动员,结果发现它们光影形色俱全,它们不只是一道道单纯的菜品,它们也许最乡土,却最地道;它们也许最野味,却最高品;它们也许最原生态,却最时尚……这样的旅行,不是味蕾的舞蹈,得到的是心灵的放飞,从少数民族餐饮文化中得到生活的灵感,成为沟通的良方。

味道云南

汉武封味县,云南早知爨;

元谋一把火,华夏烹调娴。

这首《五绝》,是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所长赵荣光先生对云南饮食文化的评价。元谋这把火,是人类祖先的烹调之火,是华夏文明的希望之火;元谋这把火,使人类告别了茹毛饮血的历史,从此加快了进化过程。

所以,我们今天谈的滇菜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的。《中国亨调大全》这样描述:“滇味于先秦已打下基础,初具规模于汉魏,兴于唐宋,盛于元明,形成于清”。关注民生的云南省省长秦光荣就总结过滇菜的特点:“一是民族风味浓郁,特色鲜明;二是味型多样,适应性强;三是取材广泛,讲究鲜嫩;四是烹调方法多样,古风犹存。”滇菜美食文化本色突出、复杂多元和丰富多彩,云南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生息在这里的各民族所世代沿袭的菜肴就是滇菜的源和流。

早在1923年,云南宣威火腿就荣获广州食品博览会金奖,孙中山先生曾题词“饮和食德”予以祝贺,它传承了中山先生在《治国方略》中对改变东亚病夫命运和形象的饮食革命宿愿。但这幅题词每个字都少一笔,这既是孙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志,也是中国人饮食结构距“饮和食德”仍有距离的警示。

云南25个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与汉民族饮食文化的融合,使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食材资源丰富,绿色生态美食遍地皆是;野生菌、山茅野菜遍地可寻,野生高蛋白昆虫取之不竭,野生香料和保健药材品种繁多,“吃蕈、吃花、吃虫、吃药膳、吃果蔬、‘吃’民族风情”……“绿色的都是菜,会动的都是肉”;云南早已入馔的昆虫食品,联合国粮农组织(FA0)官员在2010年底正式向成员国推广,并计划将昆虫饮食作为未来40年内全球90亿人口肉类和鱼肉的替代品。在提倡低碳生活的今天,自然、绿色、生态、健康的滇菜符合现代人的需求,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这是其他任何菜系都无法比拟的,也是云南餐饮和滇菜最显著的特色。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云南味道”就是生态、绿色味道,就是21世纪人类对健康的追求。充分挖掘、整理我省少数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餐饮的独到之处,把云南独特的饮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机地融于餐饮过程中,大力弘扬滇菜餐饮美食文化,从而既给消费者物质上的享受,又使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使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寻梦彩云南,是我们不懈的努力和追求。

01花花世界

春来无处不吃花。春天是云南最汹涌澎湃的花季,地不分东西南北山区坝区城市乡村,人无论民族,饮食的兴奋点,毫无疑问指向各种野生和人工种植的花卉。早在冬天,不少花卉,就已经早早上了餐桌,所谓“四季鲜花开不败”,并非夸张。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的食用花卉,多达300种以上。芋头花、韭菜花、金针花、南瓜花、金雀花、大白花、玉兰花、紫藤花、槐花、荷花、野百合、芭蕉花、炮仗花、染饭花、玫瑰茄、鸡蛋花、海菜花……更多的云南人,更愿意把这些鲜花称之为蔬菜。

不同民族或地区,对花卉的偏好和选择,也不尽相同。象棕榈花苞,有的爱若至宝,有的却不予采纳;有的偏好甜棕,有的热衷苦棕。即便同一种花,采用的部位也有区别,象芭蕉花,有的只取其肥厚的花苞片,有的却整花采用。同一种花,采集时间的不同,也会产生差别,保山瓦窑道人山的大面积野生苤菜,开春花苞初露,叫做小苤,往往采来鲜吃;入夏花轴抽长仿佛韭菜花,俗称大苤,一般用来腌制。

至于烹饪方法,则相似和差别并存。炒、煮和凉拌最为常见,蒸、炖、炸、氽、腌比较通行,比较有特色的,有臼舂、包烧、灰焐。还是以芭蕉花为例,上述各种方法,都可以采用。以花泡酒,算得上一种云南特色,象大理地区流行的兰花酒,就是一例。有的甚至可以直接生吃,如淡蓝色的草本鸡蛋花,味道香甜可口,常常成为牧童樵客的零食;饮啜一小口带露水的杜鹃花蜜,也是不少驴友的作为。而松花糕主要配料,就是云南松的黄色花粉。

烹饪花卉混搭成风,荤素混搭的对象,一般有鲜猪肉、腊肉、火腿、油渣;鸡蛋荤不彻底素不干脆,套炸套煎蒸炒,出场率却相当高。豆豉和腌莱,往往用来掩盖花卉中苦涩杂昧。至于素素混搭,有茄子芋头花和海菜花芋头汤,算得上绝配。

饮食习惯以外,花卉被看重的,还有药理,形同药膳,例如潮湿地区爱辛辣,炎热地区重清苦。有的花卉如染饭花,当天然色素食品添加剂使用。西双版纳常见的石梓花,起码覆盖了天然色素、香料、药理三个方面,这种当地语言发音“哕嗦”的清丽紫花,通常干燥后研磨成粉末,用来蒸制一种叫做“好嗦”的节日糯米食品。

论吃花,云南不少民族都是行家里手。在云南城乡,不经意间,就会接触到花卉食物,随便一杯木瓜水里面,也隐藏着玫瑰花的芬芳。在荷叶田田的普者黑,说不定就会不期而遇一次荷花宴。

特色地区

西双版纳、德宏、文山、普洱、临沧、大理、红河、楚雄、保山、昆明、玉溪、曲靖。

禅修核桃花

去年到楚雄妙峰山德云寺观瞻禅修,晨钟暮鼓早修晚课,情绪基本平稳。不料在厨间访见样东西,终于怦然心动,那是一篮子干核桃花,乌黑、修长,微微卷曲。僧人用素油炒出来,吃来满口清香,只是纤维过于坚韧。略微拗口。核桃花长约十几二十个厘米,白面目中透出些绿意思,大模样象只试管刷。去掉花蕊,单取花茎,汆水后用冷水漂洗浸泡,每天早晚换水,坚持六天,翠白泛黑的花茎,就可以出水上案,只等切段下 锅。用动物油脂随手一炒,稍稍收取水分,其中隐藏的植物精油,再也按捺不住,突然就芬芳吐露,清丽释放。细嚼慢咽间,深感核桃花当年清秀绝伦的生命活体。

02菌出云南

菌出云南,云南是全世界野生食用菌最富集的所在。云南目前已知的野生食用菌,达800多种,约占国内总数的八九成,几乎占到全世界的一半,整个云南,完全可以看成一座菌山。

品种繁多不说,菌期还非常绵长,涵盖春夏秋冬四季。菌子六月批量出,七八月旺生,甚至十二月初入冬,诸如谷熟菌、铜绿菌等野生菌,还可以采获。一月份,滇西一些雪山的林带中,就出珍责的白菌,稍后又有同样珍贵的羊肚菌。

每年云南的野生菌资源量,有50万吨之巨。多年以来,野生菌一直都是云南的出口大项,内销大宗。这种景象云南随处可见,每到菌期,县乡农贸市场里多半被花花绿绿的野生菌占领,而全国各地收菌的生意人也蜂拥而来。云南的野生菌,珍贵品种的数量和产量,都非常可观。凡是世界上有点影响力号召力的野生菌,甚至公认最珍贵菌种,云南基本都拿得出来――松露、松茸、羊肚菌、虎掌菌、鸡油菌、白牛干,最近有消息显示,云南松露已经批量进入欧洲市场。不过在云南本土,干巴菌和鸡枞,呼声才算最高。

即便通俗如黑木耳,在云南特殊的生长环境中,也会出现特别的风味。怒江有一种生在沙岩上的石木耳,生长缓慢菌体不大,但是风味特别浓香难当,那些沙岩布满绒毯厚的苔藓,木耳中灌满沙粒,味道优美但极难清理。石木耳很难采集,难度堪比极限攀岩运动,和取燕窝不相上下。在维西,还有一种名贵的金色木耳一金耳。

烹饪野生菌,历来是云南菜的强项,在台湾作家唐鲁孙的文字中,羊肚菌和鸡枞等便于干制长途运输的野生菌,早在清末明初,便已经作为特色菜出现在京城街头。而云南的野生菌专业餐厅更是名目繁多,各有各的独门秘笈。

特色地区

昆明、玉溪、楚雄、保山、红河、大理、临沧、曲靖、丽江、迪庆。

小号郑则士

一早,广州人陈先生一家,在客栈放稳行李,转身就去了古城菜市场。只见一位长相酷似小号郑则士(香港演员)的老兄,拿着一盆鸡纵不得要领地清洗着。我哈哈大笑,前去帮忙,拿刀削去鸡枞根泥,又找来牙刷,细细洗好。第二天一早,他们一家租车去了虎跳峡,路边所见的野生茵和土鸡,不时引起哇声一片,大叫停车,这让车老板很恼火,以各种借口连忙极力反对,最终还是拉回两只半大的笋母鸡,以及几大朵开过头的松茸。

鸡三件(大腿、鸡脚、翅膀)加瘦肉再加松茸炖汤,其余鸡块,炒姜片鸡。鸡很嫩,个把小时,松茸鸡汤已好,看样口感,均气质清秀,给大家喝了个一干二净。小号郑则士毕竟是生意人,老在盘算着如何把土鸡和野生茵大批弄回广州,连吃带赚。

03那些锅儿

器物的特别,是云南火锅的一大特色,云南传统汉族火锅的代表,一是昆明、玉溪、红河一带滇中、滇南的炊锅,二是滇西保山腾中的土锅子。炊锅为金属材质,最讲究的炊锅,用白银打造,其次为铜材和铝材。炊锅的上部盛汤菜,中央位置有烟囱;下部是烧木炭的火炉,形制古雅。有人还加以改良,在炊锅烟囱上加上烤盘。土锅子的器形和炊锅大致相仿,但更加厚重古拙,为腾冲城郊满邑村烧制的粗陶器。

云南滇中、滇南火锅,从前称为“炊锅”,吃火锅又叫做“吃炊”。炊锅的汤最为讲究,一般采用原汁鸡汤、筒子骨汤或火腿骨汤,一般不另外添加佐料,以保证鲜甜。炊锅的繁杂,在于荤素材料的层层码放,一般要依照“底荤上素”和“耐煮在下鲜嫩朝上”两个原则。有些材料,比如蛋饺和酥肉(黄条),工艺比较复杂,需要提前准备制作。豆腐皮、玉兰片、粉丝、木耳、黄花菜、油炸豆腐、面筋、肉丸子、火腿片、白菜、青菜、豌豆尖等食材,都可入锅。

土锅子采用的汤底食材和传统炊锅大致相仿,不同的是,汤里面的佐料味要重一些,大概是因为腾冲地处比较湿热的边地。一些食材和做派更加乡土,比如要先码上一层晒干炸泡再水发最后片成薄片的猪皮,俗称黄皮或者泡皮,其上点缀一层蛋卷。

吃炊锅也比较随意,喜欢软烂的,可以多来一会;喜欢劲脆的,稍煮即可。传统炊锅一般三鲜口味,比较清淡。其它的口味,用蘸水调节,传统三鲜炊锅以外,近年还出现了海鲜炊锅、羊肉炊锅、鸡肉炊锅。

至于少数民族,通常喜欢汤锅,有的地方,也叫做“烂烀”。从材质来说,有黄牛汤锅、水牛汤锅、羊汤锅、狗汤锅、毛驴汤锅;从民族来说,有彝族汤锅、傣族汤锅等;比较出名的汤锅,有玉溪新平嘎洒汤锅、石林羊汤锅等。

特色地区

保山、玉溪、昆明

吃炊

昆明市面上的炊锅,也就是这两年才恢复传统的,早些年要吃炊,只有老派些的亲朋好友家才有,轻易还不会做,要等到有些说法的时候,才会动手。做起来也确实麻烦,起码要准备上两天时间。

90年代我头回跑腾冲,一心要去尝尝“土锅子”,可是把县城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土锅子”,仔细打听下来,结果是“只有家做没有市售”。后来,托朋友,朋友又托朋友的朋友,才终于在和顺人家的老宅子里,吃到了“土锅子”。

04百虫成席

云南既然有动植物王国的名号,那么稍微不谦虚一点,昆虫王国一样当得起。要说清云南的食用昆虫,得有法布尔,结合徐霞客,拉上沈宏非,约约中国南方昆虫带――广东、广西、海南和贵州的同仁,要有一个懂整、能走、会吃、敢吃、会说的班子――云南食用昆虫研讨班。

可以吃的昆虫,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土里钻的,水里游的,植物里面躲着的,如著名的竹虫和葛虫等等。昆虫的常规亨调方法,多为干焙、烧烤和炸炒;还有清煮清蒸后打蘸水吃的;凉拌或者直接生吃,偶尔也有;泡酒制粉,象是来自中医药的套路。油炸算得上烹调昆虫的最有力的法宝,昆虫富含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油炸出来,一般味道极鲜香。近年还出现些特别的做派,比如用酸蚂蚁做成火锅汤料,不知道是不是从傣家名菜酸拌蚂蚁蛋借来的灵感。

大多数昆虫除了外型吓人或者让人心生联想,其实基本没有其他可怕地方,可以还击人类的手段,无非是让少部分人蛋白质过敏,或者吃多了热重。文山一带有一种学名荔枝蝽蟓的臭屁虫,油炸出来个个透明透亮香脆难当。怕就怕其中还藏有个别没有炸透的,一旦中招,其中隐秘的化学武器释放出来,简直就是天下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味道。无独有偶,在昭通绥江金沙江河谷、每到深秋,当地人成群结队到河滩上,从石头翻找俗称打屁虫的一种蝽蟓。有人以为打屁虫不雅,还把名称改为酒香虫。

有游客自远方来云南,非常喜欢把昆虫菜拍照回去当稀奇看,拍照之余,大胆尝试一下,才能得其中奥妙。

特色地区

西双版纳、德宏、临沧、普洱、保山、文山、大理、昆明

山外有山,虫外有虫

前两年到云南楚雄永仁,午后闲来无事,顺着山脊跑到了四川攀枝花地界。和当年陶渊明所遇相似,在豁然开朗的山谷里, 有个小村子,当地人见我们来了,就杀鸡做食。酒到半酣,一伙子拍拍后脑帮,离桌到山里转了一圈,一袋烟的功夫后,一盘油炸虫子上了桌来,我等食指大动。这种虫子,把葛根的藤子砍断,两三个月来往就会生出来。那个虫子,大小形状和竹虫差不多,感觉味道要好过竹虫。饭后到院子里歇歇气,见几只母鸡正在地上捉虫吃。

05年年有鱼

放眼云南,鱼出滇中,鱼出滇西,鱼出云南六大水系。

拿滇中片来说,有滇池、阳宗海、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往南还有异龙湖。抚仙湖水体清澈,铜锅煮鱼是湖边的特色菜,主要有青鱼、鲤鱼和鲶鱼,此外还有五香盐水鱼。前些年抚仙湖还大量出产抗浪鱼;星云湖特产大头鱼,杞麓湖特产乌鱼;异龙湖一带的特色菜,为八面煎鱼。此外还有鱼焖饭、铜锅煮江鳅、红烧鱼、红焖鲫鱼、萝卜煮鱼等。滇中片的黄焖鳝鱼,也比较有特色。

滇西那一片,有洱海、茈碧湖、剑湖、程海、泸沽湖。洱海、茈碧湖、剑湖一带,特别嗜好酸辣鲫鱼、鲤鱼和青鱼,被当地视为上好的下饭下酒菜。同为酸辣鱼,佐料差别却很大,其中酸味,分别出自木瓜、梅子、杨梅酱、猪肝蚱、腌蒜苔,以及木瓜和梅子的加工或酿造品,几种材料混搭的情况,也会出现。洱海周边的渔村,通常都可以做,出一桌全鱼宴来:砂锅鱼、酸辣鱼、粉蒸鱼、飘香鱼、茄子鱼、糟鱼、粉蒸鱼、冻鱼、炸鱼鳞、炒或者凉拌鱼皮、炸银鱼、粉蒸螺蛳、炒螺黄、盐水洱海虾、炒洱海虾、醉虾。

至于六大水系,特色是江鱼,比如面瓜鱼,特色菜有江水煮江鱼、鱼生等。

抗浪鱼饭

1990年前,抗浪鱼多而便宜,在湖边的石滩上吃,五块钱一大铜锅,连汤带鱼舀进碗里泡饭吃,味道相当可以。油炸和炭烤出来的也不错,适合下酒。最讲究的,当然是抗浪鱼饭,清和鲜不说,另外还有趣得要紧。

抚仙湖里的抗浪鱼,吞水取食,食物只是水里细微的浮游生物,出落得冰肌玉骨清肠明鳞,相当清爽干净,所以烹煮抗浪鱼,不必刮鳞去腮,也不必开膛破肚。煮抗浪鱼饭,鱼要活鱼,水要泉水,米要好米,锅照旧是铜锅。地点也不能俗气,山边水岸,三块石头垒灶,杂木干柴。要冷水活鱼净米一起进锅,水干饭熟,并不能着急,需要在余烬上反复侧转铜锅,仔细焖透,然后提锅离灶,静置在地上落气,让水气落定,锅饭分离。最后打开锅盖,饭头上一层鱼嘴,这一道手续非常关键,拿筷子下去夹住暴露的鱼嘴一提,一条细小的鱼骨刺,就完整地提。

特色地区

大理、玉溪、昆明、保山、临沧、西双版纳、红河

06好吃不过年猪饭

年猪饭的滋味,不在口感,而在气氛;年猪饭的过瘾,不在喝酒吃肉,而在于动感热烈。

年猪饭是云南不少地方的过年习俗,通常在腊月间操办。腊月间每家每户杀年猪的时候,都会请邻居和亲朋好友吃年猪饭,往往一家请罢,另一家又有请,以至整个腊月,基本都在吃年猪饭中度过。有时候难免吃饭时间有冲突,不好推辞的话,还要跑场去吃,欢乐热闹的年味浓郁。吃年猪饭的时间,一般在下午五六点,一般先要有个祭祀活动,然后才开饭。主人在席间会说些吉利话,期望来年平安红火。吃年猪饭的客人越多,气氛越热闹,主人越高兴。

云南汉族年猪饭的典型代表,为滇东北曲靖宣威的年猪饭。宣威年猪饭至少要做碗,常见的有:红烧肉、干张肉、炒猪血或者猪血汤、炖酥肉、炖排骨、凉拌猪头肉或肚、肝和猪头肉拼盘、高丽肉、坨坨肉、扣百合、小炒肉、猪心肺或肠肚菜汤,以及宣威独有的炒黄豆腐等乡间农家素菜。

保山施句布朗族人家请人吃年猪饭,表达出来相当低调,“来我家吃箸腌菜”把请吃年猪饭的本意,用腌菜指代进去。不过腌菜拌生肉,却是施甸年猪饭远近闻名的特色菜,其中腌菜,有些是用野生油菜花腌制的,此外还有五花肉蘸猪血。滇西年猪饭,采用滇西火烧猪的技法,先用稻草烧燎并用火灰焐透猪皮,然后冲洗干净才开膛,其特色菜火烧皮子嫩脆不韧,散发一股稻草特有的香味,当然还有炸猪皮蘸腌菜膏。

滇南哈尼人一旦磨刀霍霍向猪羊,头道猛菜就有了。这头道猛菜,少数民族语言相当生僻难记,用汉语说就是血旺或者白旺。血旺的制作动感十足,蛮力结合巧力,颇得文武之道精髓,还需要团队合作:盆中先要放入炒香或者烤制好的盐巴,并拿筷子单向搅动盆中的液体文这边正忙着搅合,那边的另一人动作也不慢,把正冒着热气的肝子或者脊肉,快刀切片,入锅炒到香脆,然后伴随着第三人春到细腻的葱、姜、蒜、炒花生、苤菜根等一堆佐料搅入盆中。这还没有完,盆中的液体差不多转化成半固体的时候,第四人先撒一把薄荷进去,然后把一块烧到通红的栗炭,扔进盆中,“哧啦”一声,白烟起后,白旺或者血旺,便告淬成。

年猪饭的副产品,便是云南腌腊,云南最主要最出名腌腊品,往往就在其间腌制,比如火腿、吹肝、猪肝蚱。

特色地区

曲靖、红河、保山、楚雄、玉溪

名猪“特立独行”当年神抖抖活跃的地方,就在高黎贡山以南的德宏陇川一带,从王小波简约的特征描述来看,有可能是保山猪,还可能是高黎贡山猪。

热锅上的蚂蚁的歇后语 篇4

老师让用“藕断丝连”造句,儿子苦思冥想了一会儿,说:“藕断了丝还连着。”我说:“这不行,哪儿能拆开用!”儿子继续苦苦思索,过了一会儿,痛苦地说:“我今天不会造句,请妈妈不要把我打得藕断丝连。”

鸡兔同笼

已知鸡和兔共有15只,共有40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几只。假设鸡和兔训练有素,吹一声哨,它们抬起一只脚(40-15=25),再吹一声哨,它们又抬起一只脚(25-15=10),这时鸡都一屁股坐地上了,兔子还有两只脚立着。所以,兔子有10/2=5只,鸡有15-5=10只。

聪明

父亲打开大衣柜准备要躲进去的时候,发现儿子已经躲在里面了。

“快出来,让老爸进去躲一下。”

“不行!我也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

“知道,但你老爸犯得更严重,我把你妈妈最喜欢的那瓶香水给打碎了。”

“哦!那你确实应该进来躲一下。”说着,儿子很大方地让出了衣柜。

“你确定你能没事?”父亲进到衣柜关心地对儿子说。

“放心吧,我不会有事的,现在就是神仙来了,也不知道我在香水里面兑了水,因为已经被你打碎了。”

妈妈也可以

美术课上,教师对小学生们讲解:“瑞诺兹先生最杰出的画技是:他只要稍微动动手,就能使一张笑脸变成一张哭脸。”他指着墙上的两幅画说。

约翰突然站起来,大声说:“这没什么了不起,我妈妈也可以。”

不想上学

一个小男孩看完电影后,伤心地告诉妈妈:“妈妈,我不想上学了。”

“怎么了,孩子?”妈妈问他。

“刚才电影里一个人老被一群坏蛋追杀,他们说他知道的太多了。”

数列三

晚上从幼儿园接儿子回家,路上儿子对我说:“爸爸,我累了。”

我对儿子说:“咱俩数到三,爸爸就抱你走,行不行?”

儿子很高兴地答应了。于是,我大声说:“预备走!1、2、1;1、2、1;1、2、1……就这样,我俩一路走回了家。

歇后语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学习歇后语,基础训练有一题:千里送鹅毛――( );热锅上的蚂蚁――( ),需要补充后半句。一位同学不知从哪里搞的答案:千里送鹅毛――送到鹅身上;热锅上的蚂蚁――热死在锅里。

他还没学

我想考考儿子的算术,问他:“我拿6块糖让你和隔壁弟弟均分,你分几块给他?”

“两块。”儿子回答。

“怎么是两块?你不是学了除法吗?”

儿子答:“我是学了,可弟弟还没学啊!”

实现一半

甲:“你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

乙:“当警察叔叔。”

甲:“实现了吗?”

乙:“算是实现了一半。”

甲:“怎么叫一半?”

乙:“现在是叔叔。”

P是什么?

一次上小学一年级的侄儿突然问我:“叔叔,屁是什么?”

于是乎,我左思右想,如何将这种特殊气体不庸俗地解释给我们这位求知欲旺盛的小朋友呢?

还没等我想好,他就说:“你真笨,P就是停车场啊!”

小鱼最乖

家里养有鹦鹉和观赏鱼,喂食的工作交给了女儿,可她常常忘记。有一天,我看到鹦鹉的食盒已经空了,便对女儿说:“该喂鸟了,你听小鸟们都饿得喳喳乱叫了。”“马上就喂。”只见女儿蹲在鸟笼前,一边投食一边抱怨,“为什么要叫呢?我也忘了喂小鱼了,小鱼一声都不吭,还是小鱼最乖……”

就诊

诊所门前坐着3个小孩――大男孩、小男孩、小女孩。

护士问:“小朋友,哪儿不舒服?”

大男孩:“我吞下了一个玻璃球。”

护士问另一个:“你呢?”

小女孩:“那玻璃球是我的。”

护士又问:“那你呢?”

小男孩:“接下来是我玩!”

宝宝跌倒后

宝宝跌倒后各种妈妈的反应:

1 微博控:我拍个照片传微博先。

2 淘宝痴:亲,你还好吗?

3 小S:跌得不性感,重来

热锅上的蚂蚁的歇后语 篇5

小孩子喝烧洒——够呛

小鸡吃黄豆——够呛

无米之炊——难做

王胖子跳井——下不去

从手插进染缸里——左蓝(难)右也蓝(难)

水中捞月——无处寻

火烧岭上捡田螺——难得寻

乌龟摔在靛壳里——壳蓝(可难)

一碗水泼在地上——难收拾

一脚踩在桥眼里——上下两难

人心隔肚树隔皮——难相识

大海里捞针——不知从何下手

才学理发就碰上个大胡子——难理(提)

下雨天背棉絮——越背越重

下雨天担稻草——越担越重

马高蹬短——上下两难

小孩子上楼梯——步步都是坎子

生铁铸土地爷——硬神(撑)

鸟入笼中——有翅难飞

丝线打结巴——难解

羊头插在篱笆上——伸首(手)容易缩首(手)难

老母猪钻篱笆——进退两难

老鼠钻牛角——步步紧

老鼠碰见猫——难逃

西山出太阳——难得

百岁养儿子——难得

地狱里活命——难见天日

竹山里试犁——寸步难行

冷锅煮雪——难溶

沙滩上行船——进退两难

两手提篮——左篮(难)右也篮(难)

苏州的蛤蟆——南蟾(难缠)

针尖上落芝麻——难顶

泥塘里滚碓臼——越滚越深

武大郎上墙头——上得去,下不来

肩膀上生疮——不敢担

岩缝里的笋——挟得紧紧的

前有狼后有虎——进退两难

烂泥路上拉车——越陷越深

挂着腊肉吃斋——难熬

赵匡胤爬城墙——四门无路

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香棍搭桥——难过

筷子搭桥——难过

筷子穿针眼——难进

榨油房里的铁圈——箍得梆梆紧

墙头上睡觉——翻不了身

鼻孔喝水——够呛

橄榄核垫台脚——横不得,竖不得

瘸子下山——这步容易下步难

骑在虎背上——即上难下

螺蛳壳里做道场——难

癞蛤蟆垫桌子角——死撑活挨

篾匠赶场担一担——前后为篮(难)

豆腐干——压成的

河中间斩竹篙——两头不到岸

拳头舂辣椒——辣手

高梁秆子担水——挑不起来

热锅上的蚂蚁——走投无路

赶鸭子上架——难呀

脑袋长瘤子——后面负担重

婆婆太多——媳妇难当

麻雀抬轿——担当不起

菜勺挖耳朵——下不去

黄鼠狼带牛铃——叮当(担当)不起

火钳子修表——没处下手

火烧辣椒——呛死人

乌龟爬泥潭——越爬越深

乌龟爬在门坎上——进退都要跌一跤

乌龟垫床脚——硬撑

水煮石头——难熬

一分钱的酱——难烩(会)

一元钱买担菜——两篮(难)

一餐吃个大胖子——谈何易

一面官司——不好打

一块硬骨头——不好啃

脚板上钉钉——寸步难行

鱼网里的山鸡——有翅难飞()

筛子眼里夹的米——上不去也下不来

絮被上捉虱子——翻不尽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