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民间,是古人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谜语故事则是将谜语巧妙地编织在一个有人物、有情节的故事之中,使谜语有更加丰富的内涵。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谜语故事大全简短【精选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一场秋风,吹破了“诗圣”的成都草堂,五十岁的杜甫,带着全家乘舟东下,漂泊到四川奉节县,在沙头镇开了家“百草堂”中药铺,借以维持生计。
当时,镇街口有位蜚声奉节的祖传郎中刘玉霍,他不仅以高超医术治好了千百个病人,而且常解囊济贫,救助百姓。杜甫甚为感动,连说:“好一位善良的老人!”次年新春,杜甫亲笔书写了一副春联,赠给刘郎中。
上联是:阿斗过桥到蜀地
下联是:昭君出塞去异乡
横额是:立起沉疴
这副对子内,既暗含了四味中药名,一位汉将名,又巧妙赞誉了这位老中医。精通文墨的刘郎中细细一看,连声称谢,当即摆酒宴请杜甫,直到一醉方休。
你能破这副对联谜吗?
谜底:使君子、独活、王不留行、生地、汉将:霍去病。
传说,从前有位姓张的秀才,靠在街头卖字为生,他虽写得一手好字,但生意却不景气,常因手中无钱而忍饥挨冻。
清明快到了,让他写字的人慢慢多了起来。有一天,他的口袋里有了几个钱,便来到不远处的一家酒店要了几道好菜和二两烧酒。店小二知道秀才的底细,便提醒道:“秀才,老板说最近生意不好,不赊账的。”秀才听后不以为然地说:“我是不会赊账的。”你瞧这钱够用了吧? 说着将钱递了过来。
小二接过钱连声说:“足够,够了,”转身想走,又被秀才叫了回来:“小二,我有一谜,猜得着,余下的钱就赏给你了。”小二说:“有谜只管道来,何必赏钱?”秀才听后,摇头晃脑地说:“句中有一字,每月猜三次,就是秀才猜,也得猜十日。”小二听了,心里马上就有了答案。但又不好直说,怕秀才面子过不去,便说:“等酒菜上齐了,再猜也不迟。”
不一会儿,酒菜上齐了,小二并没有提猜谜的事,而是招呼其他客官去了。张秀才自认为小二猜不出,也不再提话,得意地自酌自饮起来,不多时,便有了几分醉意。这时小二端来一盘包子说:“今天的水饺改为吃包子你看可好? ”秀才正在得意之时,哪里计较这些,伸手拿起一个包子就咬了一口,店小二此时忙说:“秀才你可真行,一口吃掉半只包。”秀才听了。
恍然大悟,立即领会了小二为什么将吃饺子改吃包子的用意,便连连称道:“妙,妙! 实在是妙!”说完,乘兴而去。
张秀才字谜的谜底是个什么字
谜底:“旬”。
相传清朝乾隆皇帝做六十岁大寿,举行国庆大典,满朝文武大臣都来祝寿送礼。寿堂上挂满了寿联诗画,摆满了稀世珍宝。唯有翰林大学士纪晓岚姗姗来迟,只见他送来一幅八尺红绫,上写有十五个金字寿文:“祝福乾隆皇帝九千九百四十岁大寿!”
文武大臣一见,都大惊失色。因皇帝做寿总是祝福万寿无疆,哪有祝福九千九百四十岁大寿的呢?大家都担心纪学士会触怒圣上犯欺君之罪,故一个个吓得站在一边看圣上眼色。
当寿官把纪学士送的寿文呈上,乾隆皇帝一看龙颜大悦,他欣喜地命寿官把纪学士送的寿文挂在寿堂中间的位置。然后,他喜开金口赞道:“纪爱卿绝才!”并赐寿酒三杯。
纪晓岚叩头拜寿道:“谢圣上龙恩!”他双手接过龙杯,连饮三杯寿酒,又连呼三遍:“祝福乾隆皇帝九千九百四十岁大寿!”满朝文武大臣看得目瞪口呆,只有新科状元秦涧泉恍然大悟道:“妙哉!妙哉!”
亲爱的读者,你知道纪晓岚送给乾隆皇帝的寿文寓意吗?
谜底:九千九百四十岁加上现年六十岁,正好是万岁。
俗传,战国时,文武双才的伍子胥,初次上朝时,在殿前刚举完千斤鼎,君主又传谕试才。结果,满朝文武都论不过他。
这时国相就给他出了个字谜:东海有大鱼,无头又无尾,丢了脊梁骨,一去直到底。
伍子胥当即答了出来。
接着他又回国相一个字谜:出东海,入西山,写时方,画时圆。其实谜底都是一个,却难住了国相。
猜一猜是什么字?
谜底:日
我国古代有个木匠跟建筑师鲁班学艺,到南山密林中去修筑香岩寺。
一天,木匠陪鲁班在山上散步,走到一棵古柏和一块怪石跟前,鲁班说:“这古树怪石,真是少见!”木匠说:“若在石上再建座庙,就更好了。”鲁班看了看木匠说:“好!你就试着在这儿修建一百一十一座庙吧!”
鲁班这么一说,木匠愣住了,心想:这虽是一块巨大的怪石但哪里能容得下这么多庙啊?一连两天,木匠都想不出如何建造,愁得他茶饭不思。
一天早饭后,木匠倚坐在古柏下,看着那巨大的怪石发愁。忽然,他眼前一亮,高兴地说:“师傅说的一百一十一座庙可以建造啦!”木匠把自己的地告诉鲁班后,鲁班夸他聪明,肯动脑筋。
请问,木匠是怎样想的呢?
谜底:鲁班说的“一百一十一座庙”,原来用的是谐音,意思是“一柏、一石、一座庙”。
北宋知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小时候家里贫穷,只好到醴泉寺一间僧房中去读书。寺前有一片苍翠的竹林,山下溪流环绕,环境十分幽静。范仲淹在这里读书,经常独自挑灯读到深夜。他的生活十分贫苦,每天晚上用糙米煮一锅粥,等到凝冻以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充饥,没有菜,就沏上一些盐水浸泡的野菜,用来佐餐,这就是被后世传为佳话的“断齑画粥”的故事。
冬去春来,范仲淹不知不觉在醴泉寺苦读了三年,寺中长老想试试他的学问如何,于是口占一联:“芳草春回依旧绿”,令其应对。范仲范心入佳境,欣然而赋:“梅花到时自然香。”长老捋须微笑,连声称好。
二人踏着黄昏暮色,来到翠竹苍苍,巨石错列的反园,长老略事沉吟,又制字谜一则:“竹林高高留僧处。”
才思敏捷的范仲淹细细一想,拱手回曰:“妙哉,妙哉”,接着便道出了谜底。
那长老频频点头,笑道“尔可出山求仕了。”
你能猜出这是个什么字?
谜底:“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