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窥豹【四字成语】典故_释义_灯谜_同韵词_相近词_成语故事10篇

管中窥豹这个成语怎么解释呢?管中窥豹可以怎么造句呢?请阅读以下文章,跟着pincai小编一起来学习!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管中窥豹【四字成语】典故_释义_灯谜_同韵词_相近词_成语故事10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管中窥豹的汉语词典解释: 篇1

谓从管子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后用以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

●唐归仁《悼罗隐》诗:「管中窥豹我犹在,海上钓鳌君也沈。」

●宋陆游《江亭》诗:「濠上观鱼非至乐,管中窥豹岂全斑。」

●鲁迅《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陶孟和的著作﹞幸而在《现代评论增刊》上提前发表了几节,所以我们竟还能管中窥豹似的,略见这一部新书的大概。」

管中窥豹的典故 篇2

王献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末子,十分聪明。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

有一天,他父亲的几个学生在玩打牌。在一旁观看的献之竟然能够给他人出谋,说上几句行内话。哪知学生们都笑他道:“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献之看到他们这样说自己,不禁大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就甩开袖子走了(遂拂袖而去)。

“管中窥豹”、“拂袖而去”二成语皆出于此。

成语故事:管中窥豹 篇3

史料记载:“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摴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此段文字中的王子敬即王献之,东晋着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末子,聪明伶俐。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有一天,他父亲的几个学生在玩打牌。在一旁观看的献之竟然能够给他人出谋划策,说上几句行内话。哪知学生们都笑他道:“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献之听到他们这样说自己,很是气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说完,就甩开袖子走了。

“管中窥豹”的成语便出于此。

该成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一种是褒义的,意指人们可以从观察到的事物的一部分来推测该事物的全貌。从字面上理解“管中窥豹”,那就是从“竹管”中透过视线来看到豹子,由于视线为“竹管”圆孔面积所束缚,看不到“全豹”,只能看到所观对象身上具有豹子特征的斑点花纹,于是就此推论观测对象是一只豹子。这种逻辑思维能够以小见大,极具智慧。“微尘中见大千世界”与“管中窥豹”均可用来形容通过小事情,推测出对象的概况。

然而,只要我们稍加思索,就会发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那可见的“一斑”并非百分百的是豹!梅花鹿身上的斑纹完全可以与豹子相媲美。因此,千篇一律的“管中窥豹”,搞不好就会出现“指鹿为豹”的尴尬,让人啼笑皆非呢。

管中窥豹造句 篇4

我初出茅庐只看到县里的九牛一毛,管中窥豹,还不能胸有成竹地介绍代表全县的情况。

从这次关门捉贼式的扫黄成果来看,过去我们对色情业的理解不过是管中窥豹,只看到冰山一角。

管中窥豹的造句举例 篇5

1)这学期我们学了几首唐诗,但是爸爸告诉我,中国古诗词博大精深,学的这几首只是管中窥豹,还要多学多背。

2)匆匆路过巴黎,只到凯旋门绕了一下,对这艺术之都,只是管中窥豹而已。

3)这种技术有一个麻烦,那就是每天研究死亡动物的组织就像是一个电影每十分钟换一张静止的图片,却还得搞明白在演什么;而且它只能让研究者管中窥豹。

4)问题在于,即便是对于最简单的现代金融体系的内部运作方式,监管者,甚至是其他任何人,都只能是管中窥豹。

5)天机难测,更何况,这河图洛书,哈哈嘿嘿,就算能算出一点能如何,只鳞片爪,管中窥豹而已。

6)你必须要面对那陌生的一切,而且古人的智慧,当今普通人恐怕也难以企及吧,单只从春秋战国时期,管中窥豹就能知道古人的智慧究竟如何。

7)执形而论相,管中窥豹也。不离形,不拘法,视于无形,听于无声,其相之善者也。鬼谷子

8)有的人孤陋寡闻,管中窥豹,却喜夸夸其谈,炫耀自己。

9)看待事物应该全面,不能管中窥豹。

10)这几天的考察,只是管中窥豹,要想全面反映这地区的情况,还得深入调查研究。

11)听他报告后,我才知道他也是管中窥豹,并不全面了解事情的真相。

12)虽然尚未目睹完整影片,但我们从预告片中,也能管中窥豹地略见全片的气势。

13)徒云一叶知秋难免不见森林,管中窥豹结果全是皮毛。

14)虽然我们只是管中窥豹,但凭过去累积的经验,可能离事实不远。

15)他这是管中窥豹之见,不足为凭。

16)我的建议管中窥豹,仅供参考。

17)这件事情非常复杂,单凭管中窥豹,如何能尽访其中真象?

18)就像一位"北京窥探者"一样,他所能做的就是管中窥豹。

19)然而大部分的外国人,甚至这里的长期居民对此都只是管中窥豹。

20)统计学老师说抽样调查有如管中窥豹一样,都是利用少数样本去推求事情的全貌。

21)不过这只是管中窥豹而已。

22)尽管只看简介,但管中窥豹,对这部小说畅销的原因,我已略知大概。

23)我的意见只是管中窥豹,可能缺乏整体性及客观性。

24)管中窥豹,可见真正的六耳玄龟在大海中是怎样的强势,即使是在异世界的大海也尽显霸道。

25)也许这个小公主伺候起来并不难,管中窥豹亦可见全身。

26)一路行来,虽然只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但是苏灿也对踏云派的势力叹为观止。

27)往往普通修者只是管中窥豹,从不会去看其内在,所以,修到正果的修者往往是万中无一。

28)虽然这些都是小打小闹,但也能管中窥豹,瞧出平云家的态度和野心了。

29)战争的惨烈程度,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30)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刚才的那一手,幽王已经大致了解了混天刚的实力。

31)李凝已道图强行将推山术发挥到了极致,管中窥豹,已推山术来演化移山术。

32)管中窥豹他可以想象到对方背景究竟强大到,至少不是青炎城可以抗衡的。

33)自己所了解的世界,仅仅是管中窥豹而已。

34)李明在老师的热心的帮助下,思想有了转变,这从他近来写的一篇日记里,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35)生活应该是宽容的,虽然我们有时看见黑暗面,但是那往往是管中窥豹的结果。

看了管中窥豹内容的人也喜欢:

管中窥豹的近义词/反义词如下: 篇6

近义词:坐井观天、一隅之见、略见一斑、牖中窥日、可见一斑、井蛙之见、目不暇接、盲人摸象、瓮天之见、管窥所及、管窥蠡测、以蠡测海、一孔之见、窥豹一斑、以管窥天、一叶障目

反义词:洞若观火、见微知著、一览无遗、目不暇接、眼观六路、纵览全局、见多识广、了然于目、一目了然、一览无余

典故 篇7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子敬(王献之)数岁时,尝看

诸门生樗蒱,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毕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资料共享平台

《成语典故:管中窥豹》()。’”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

成语故事:管中窥豹 篇8

【词目】管中窥豹

【拼音】guǎn zhōng kuī bào

【成语故事】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从小开始学习写字、绘画,聪明过人,深得父亲的喜爱。一次父亲的朋友及门生在玩骰子时,王献之在旁观看,说了一句“南风不竞!”门生听了笑道:“小孩子是管中窥豹,只看到一个斑点。”

【典故】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

【释义】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有时跟“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片面看问题

【相近词】窥豹一斑、管窥所及、以管窥天

【相反词】洞若观火、一目了然

【成语举例】向管中窥豹寻知外,坐井观天又出来,运斧般门志何大,出削个好歹。  元·周德清《一枝花·遗张伯元》

【成语造句】

◎ 作为一名观众,对人艺这座艺术大厦中的舞台美术创作,只凭自己的直觉和感受,浮光掠影,走马看花,不免管中窥豹,顾此失彼。与其他院团的舞台一样,人艺的舞台美术创作,35年来走过来的是一条弯弯曲曲的路,留下了摇摇摆摆的脚印,包括单一的、概念的和人为的脚印,其创作的面还有待于大大地开阔。

【典故】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与父亲并称“二王”。但对樗(chū)蒲(pú)(古代的一种游戏)却不精通。一次,他看到几个人正在玩樗蒲,就在一旁指手画脚地说:“你要输了。”那个人不高兴地看了他一眼说:“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全豹。”王献之看到他们这样说自己,不禁大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就甩开袖子走。[1]

王献之所言“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两句的解释,古时的荀奉倩,近时的刘真长,我只对这两个人感到惭愧,不如他们。

王献之受到卑贱门生评论,深以为耻,后悔不该接近并插话,所以就有“远惭”“近愧”这样的话。“管中窥豹”、“拂袖而去”二成语皆出于此。

荀奉倩:颍川颍阴人,曹魏名士。为人清高,不与俗人交往。

刘真长:东晋官员,为人清高,和荀奉倩是同一类人物。

管中窥豹的故事 篇9

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献之自小就聪明伶俐。有一次在家里,他父亲的学生们聚在一起打牌,王献之站在旁边看的时侯突然指着南面的`玩家说疲乏:“你那边肯定要输了。”玩牌的人听他这么说,都开始取笑这个七八岁的孩子来,他们说道:“小朋友从竹管里头看豹子,只看到了豹子身上的一处斑点。”但实际上王献之并不是只看到了局部,他看到的是全局,并且也有自已正确的判断,因此还有一个“一斑可窥全豹”的成语,它们都是用来说明全局与局部辩证的关系。

管中窥豹例句 篇10

唐.归仁《悼罗隐》诗:“一著谗书未快心,几抽胸臆纵狂吟。管中窥豹我犹在,海上钓鳌君也沈。岁月尽能消愤懑,寰区那更有知音。长安冠盖皆涂地,仍喜先生葬碧岑。”

宋.陆游《江亭》:“旅食京华兴已阑,喜扶衰惫出重关。江波蘸岸绿堪染,山色迎人秀可餐。濠上观鱼非至乐,管中窥豹岂全斑?此行便问天台路,剩采灵芝换病颜。”

元.周德清《一枝花.遗张伯元》:“向管中窥豹寻知外,坐井观天又出来,运斧般门志何大,出削个好歹。 ”

清.薛雪《一瓢诗话》五十七:“有人议论唐人选唐诗不甚佳,余曰:‘前人毕竟不同,切勿管中窥豹。’”

鲁迅《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内容如何,只有百年后的我们的曾孙或玄孙知道罢了,但幸而在《现代评论增刊》上提前发表了几节,所以我们竟还能‘管中窥豹’似的,略见这一部新书的大概。”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