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无全牛的成语故事【最新8篇】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目无全牛的解析 1

【拼音】mù wú quán niú

【出处】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庄子·养生说》

【释义】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技艺

近义词】游刃有余

【示例】操利柄而目无全牛,执其吭如刍豢悦口。 唐·杨承和《梁守谦功德铭》

牛的成语 2

1--泥牛入海

2--马牛其风

3--气冲斗牛

4--牛角之歌

5--老牛破车

6--鲸吸牛饮

7--一牛九锁

8--九牛一毛

9--牛鼎烹鸡

10--多如牛毛

11--买牛息戈

12--牛衣病卧

13--鸡口牛后

14--如牛负重

15--牛骥同皁

16--马面牛头

17--牛蹄之鱼

18--司马牛之叹

19--牛骥共牢

20--蜗行牛步

21--牛蹄之涔

22--牛高马大

23--休牛散马

24--牛童马走

25--老牛舐犊

26--钻牛角尖

27--牛星织女

28--老牛舐犊

29--九牛一毫

30--犀照牛渚

31--目无全牛

32--对牛弹琴

33--九牛一毫

34--床下牛斗

35--汗牛充屋

36--风马牛

37--蹊田夺牛

38--多如牛毛

39--带牛佩犊

40--气吞牛斗

41--散马休牛

42--骑牛觅牛

43--休牛归马

44--杀鸡焉用牛刀

45--牛溲马渤

46--服牛乘马

47--鸡尸牛从

48--鸡口牛后

49--泥牛入海

50--牛骥同皂

目无全牛成语故事 3

【注音】mù wú quán niú

【出处】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庄子·养生说》

【释义】全牛:整个一头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技艺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游刃有余

【同韵词】剖决如流、一年到头、众毛攒裘、用智铺谋、如鲠在喉、故剑之求、群起效尤、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棒打不回头、息交绝游、。.。.。.

【年代】古代

【灯谜】午

【英语】besupremelyskilled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个故事: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术十分娴熟,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障碍,而且很有节奏。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解牛已经19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

【示例】操利柄而目无全牛,执其吭如刍豢悦口。 唐·杨承和《梁守谦功德铭》

目无全牛的接龙 4

目无全牛 → 牛之一毛 → 毛宝放龟 → 龟鹤遐寿 → 寿比南山 → 山包海容 → 容当后议 → 议不反顾 → 顾彼失此 → 此动彼应 → 应变将略 → 略不世出 → 出尘不染 → 染苍染黄 → 黄尘清水 → 水碧山青 → 青出于蓝 → 蓝田出玉 → 玉惨花愁 → 愁肠百结 → 结不解缘 → 缘波讨源 → 源深流长 → 长安少年 → 年复一年 → 年富力强 → 强嘴拗舌 → 舌敝唇焦 → 焦熬投石 → 石沉海底 → 底死谩生 → 生不逢时 → 时变是守 → 守常不变 → 变风改俗 → 俗不可医 → 医时救弊 → 弊车羸马 → 马齿加长 → 长才短驭 → 驭凤骖鹤 → 鹤背扬州 → 州官放火 → 火传穷薪 → 薪传有自 → 自拔来归 → 归华别业 → 业精于勤 → 勤兵黩武 → 武不善作 → 作壁上观 → 观变沉机 → 机变如神 → 神安气集 → 集思广议 → 议论纷错 → 错彩镂金 → 金榜挂名 → 名不常存 → 存而不论 → 论辩风生 → 生不如死 → 死败涂地 → 地崩山摧 → 摧锋陷坚 → 坚壁不战 → 战胜攻取 → 取长补短 → 短兵相接 → 接二连三 → 三百瓮齑 → 齑身粉骨 → 骨颤肉惊 → 惊才绝绝 → 绝壁悬崖 → 崖岸卓绝 → 绝不护短 → 短吃少穿 → 穿壁引光 → 光彩夺目 → 目不别视 → 视白成黑 → 黑白不分 → 分所应为 → 为而不恃 → 恃才傲物 → 物腐虫生 → 生不遇时 → 时变之应 → 应变随机 → 机不可失 → 失旦之鸡 → 鸡肠狗肚 → 肚里蛔虫 → 虫臂拒辙 → 辙环天下 → 下阪走丸 → 丸泥封关 → 关怀备至 → 至诚高节 → 节变岁移 → 移编绝简 → 简断编残 → 残暴不仁 → 仁浆义粟 → 粟陈贯朽 → 朽戈钝甲 → 甲乙丙丁 → 丁丁当当 → 当场出丑 → 丑类恶物 → 物阜民安 → 安安静静 → 静不露机 → 机不容发 → 发短心长 → 长才广度 → 度日如年 → 年高德韶 → 韶光淑气 → 气傲心高 → 高岸深谷 → 谷父蚕母 → 母慈子孝 → 孝悌力田 → 田夫野老 → 老八辈子 → 子承父业 → 业峻鸿绩 → 绩学之士 → 士饱马腾 → 腾达飞黄 → 黄道吉日 → 日薄西山 → 山奔海立 → 立吃地陷 → 陷坚挫锐 → 锐不可当 → 当场献丑 → 丑声四溢 → 溢美溢恶 → 恶叉白赖 → 赖骨顽皮 → 皮肤之见 → 见财起意 → 意出言外 → 外刚内柔 → 柔肠百结 → 结草衔环 → 环堵萧然 → 然荻读书 → 书不释手 → 手不释卷 → 卷甲倍道 → 道傍筑室 → 室迩人遐 → 遐尔闻名 → 名不符实 → 实逼处此 → 此发彼应 → 应变无方 → 方便之门 → 门不停宾 → 宾饯日月 → 月白风清 → 清茶淡饭 → 饭坑酒囊 → 囊空如洗 → 洗兵不用 → 用非其人 → 人才出众 → 众多非一 → 一百五日 → 日薄虞渊 → 渊谋远略 → 略地攻城 → 城府深沉 → 沉洝浓郁 → 郁垒神荼 → 荼毒生灵 → 灵丹圣药 → 药店飞龙 → 龙伯钓鳌 → 鳌愤龙愁 → 愁肠寸断 → 断鳌立极 → 极本穷源 → 源殊派异 → 异宝奇珍 → 珍藏密敛 → 敛骨吹魂 → 魂不负体 → 体察民情 → 情不自禁 → 禁暴静乱 → 乱臣逆子 → 子继父业 → 业绍箕裘 → 裘敝金尽 → 尽诚竭节 → 节俭躬行 → 行间字里 → 里丑捧心 → 心比天高 → 高岸为谷 → 谷马砺兵 → 兵败将亡 → 亡不旋跬 → 跬步不离 → 离本依末 → 末路之难 → 难得糊涂 → 涂不拾遗 → 遗编绝简 → 简而言之 → 之死靡二 → 二八年华 → 华不再扬 → 扬长避短 → 短刀直入 → 入鲍忘臭 → 臭不可当 → 当道撅坑 → 坑绷拐骗 → 骗吃混喝 → 喝西北风 → 风飑电击 → 击钵催诗 → 诗肠鼓吹 → 吹竹调丝 → 丝恩发怨 → 怨府祸梯 → 梯荣阶禄 → 禄无常家 → 家半三军 → 军不血刃 → 刃没利存 → 存而不议 → 议论纷纷 → 纷纷不一 → 一败如水 → 水波不兴 → 兴复不浅 → 浅尝辄止 → 止暴禁非 → 非常之谋 → 谋臣猛将 → 将寡兵微 → 微不足道 → 道边苦李 → 李代桃僵 → 僵李代桃 → 桃红柳绿 → 绿林大盗 → 盗铃掩耳 → 耳顺之年 → 年高望重 → 重操旧业 → 业业矜矜 → 矜寡孤独 → 独霸一方 → 方骖并路 → 路长日暮 → 暮爨朝舂 → 舂容大雅 → 雅量高致 → 致命遂志 → 志诚君子 → 子孙后代 → 代拆代行 → 行数墨寻 → 寻风捕影 → 影单形只 → 只谈风月 → 月闭花羞 → 羞花闭月 → 月旦春秋 → 秋波盈盈 → 盈科后进 → 进道若退 → 退避三舍 → 舍安就危 → 危而不持 → 持鳌封菊 → 菊老荷枯 → 枯本竭源 → 源头活水 → 水不扬波 → 波光鳞鳞 → 鳞次相比 → 比比皆然 → 然糠照薪 → 薪贵于桂 → 桂殿兰宫 → 宫车晚出 → 出尘之表 → 表里如一 → 一败涂地 → 地不爱宝 → 宝钗分股 → 股肱耳目 → 目不给赏 → 赏贤使能 → 能不称官 → 官卑职小 → 小本经济 → 济寒赈贫 → 贫病交攻 → 攻城夺地 → 地丑德齐 → 齐镳并驱 → 驱骥捕鼠 → 鼠臂虮肝 → 肝肠寸断 → 断臂燃身 → 身败名裂 → 裂地分茅 → 茅茨不翦 → 翦草除根 → 根柢未深 → 深闭固拒 → 拒虎进狼 → 狼狈不堪 → 堪托死生 → 生财有道 → 道不掇遗 → 遗编坠简 → 简纲捷端 → 端本澄源 → 源源本本 → 本本分分 → 分外之物 → 物阜民丰 → 丰标不凡

目无全牛的典故 5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追求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 "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牛的成语 6

51--牛骥同槽

52--牛鬼蛇神

53--牛溲马渤

54--羞以牛后

55--牛鬼蛇神

56--亡羊得牛

57--蜗行牛步

58--犀牛望月

59--休牛散马

60--牵牛下井

61--汗牛塞栋

62--牛农对泣

63--牛蹄之涔

64--牛骥共牢

65--喘月吴牛

66--牛刀割鸡

67--卖剑买牛

68--犁牛骍角

69--牛马襟裾

70--牵牛织女

71--牛郎织女

72--牛角之歌

73--牛刀小试

74--襟裾马牛

75--牛刀小试

76--放牛归马

77--呼牛呼马

78--牛口之下

79--猕猴骑土牛

80--土牛木马

81--对牛鼓簧

82--吴牛喘月

83--童牛角马

84--牛马襟裾

85--气壮如牛

86--汗牛充栋

87--童牛角马

88--争猫丢牛

89--敲牛宰马

90--买牛卖剑

91--亡羊得牛

92--牛头马面

93--裾马襟牛

94--买牛卖剑

95--一牛鸣

96--呼牛作马

97--土牛木马

98--牛郎织女

99--饭牛屠狗

100--牛毛细雨

目无全牛成语故事 7

【释义】就是眼里看到的不是整头的`牛,而是只看到牛的各个部件和部件间的空隙。

比喻技艺达到精通纯熟的地步。

【出处】春秋·庄周《庄子·养生主》。

庖丁是战国时期魏国一位著名的厨师,他肢解牛的技艺非常高超。

有一天,梁惠王看庖丁拿刀分解牛的肢体,只见他手触、肩靠、脚踩、膝顶,每招每式都非常优美,牛的肢体分解时发出的声音配合着他的动作,也是显得很美妙动听,就像音乐一样。

看他解牛,简直就是一种艺术享受。

梁惠王看了一会,感到简直是不可思议,不由自主地赞叹起来:“太妙了!你的技艺是怎么达到这么纯熟的地步的?”庖丁放下刀,回答说:“因为我对解牛这项工作非常热爱,所以干起来就全神贯注。

而且,我也是经过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才达到今天这种境界的。

我刚开始解牛时,眼睛里看到的是整个一条牛,不知道应该从哪里下手。

三年以后,我眼里看到的就不再是一头整牛了,而是牛的各个部件组合在一起的东西。

这样的话,我在解牛的时候,就知道哪儿是皮肉,哪儿是筋骨,下刀的时侯,刀就在筋骨之间的缝隙中游动,根本就碰不到骨头。

我现在就是闭上眼睛,也可以熟练地解牛,毫不费力。

”庖丁又指着自己用的刀,说:“您看我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还跟新的一样,而别的厨师,一个多月,最多一年就要换把刀。

这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解牛的诀窍,刀老是碰到骨头的缘故。

”梁惠王听得如醉如痴,不住地点头,而庖丁在说话之间又解完了一头牛。

目无全牛成语故事 8

成语释义:

宰牛时,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形容技术高超、熟练,达到神化的境界。比喻掌握了某种规律以后,办起事来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来源追溯:

《庄子·养生主》:庖丁释刀对曰:“……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故事链接:

古时候,梁惠王有一次请庖丁为他表演宰牛的技术。只见庖丁宰牛时,动作像跳舞一样有节奏。不一会儿,一条牛就被肢解开了。梁惠王看了赞不绝口,就问庖丁:“你为什么会有这样高明的宰牛技术呢?”

庖丁回答说:“我宰牛时讲究一种高深的境界,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水平。开始解牛的时候,看到的是整头牛,不知该从哪里下刀。几年以后,我对牛的全身结 构,包括哪里有空隙,哪里有筋骨,都完全清楚了,我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解牛时,凭感觉就知道哪里能下刀,哪里不能下刀。我按牛的各部位结构,割开筋骨相 连的部分,顺着骨节间的空隙逐步肢解。这样一刀下去,连小的骨头都不会碰到,更何况是大骨头呢?”

梁惠王听了庖丁的话,深受启发:凡事都要按规律,才能办得好。

学以致用:

他的专业技术炉火纯青,在全单位屈指可数,简直到了目无全牛的境地。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