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我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沿用下来的,通常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1.请君入瓮(周兴、来俊臣)
瓮:一种陶制的盛器。
比喻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整治他自己。
2.口蜜腹剑(李林甫)
嘴上说的很甜美,心里却怀着害人的主意。
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3.赴汤蹈火(嵇康)
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
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4.鹤立鸡群(嵇绍)
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5.割发代首(曹操)
割掉头发代替头颅。
比喻以身作则,讲诚信。
1.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找别人的缺点和错误。
他这种斤斤计较,~的作风令我不想与他合作。
2.垂涎三尺:形容嘴馋贪吃,也比喻贪图或羡慕之极。
小良望着桌上的美味佳肴,不禁~。
3.唇亡齿寒: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新马两国关系密切,~,在各方面都必须互相帮助。
4.从容不迫:形容态度非常镇定,毫不惊慌。
当大家叫他上台唱歌时,他~地走上台,表现得落落大方。
5.从善如流:形容乐意听取正确的意见。
小云一向~,朋友们因此很乐意向她提意见。
【成语】: 雪泥鸿爪
【拼音】: xuě ní hóng zhǎo
【解释】: 雪泥:融化着雪水的泥土。大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成语故事】: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鸿毛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君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和诗人苏轼作的。苏轼之弟苏辙(字子由)曾写了一首《渑池怀旧》诗,苏轼就以上面这首诗和他,所以这首诗的题目叫做《和子由渑池怀旧》。
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在洛阳之西,崤山之东。苏轼和苏辙兄弟俩,曾到过渑池,并曾在那儿的一所寺院里住宿过,寺院里的老和尚奉闲还殷勤地招待他们,他们也在寺内的。壁上题过诗。当苏轼后来从苏辙的怀旧诗回忆起这些情景的时候,奉闲已经去世,题诗的墙壁也可能已经坏了,想想自己漂流不定的行踪,不由得感慨起来,便在和诗中对苏辙说:“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道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它在这块雪地上留下一些爪印,正是偶然的事,因为鸿鹄的飞东飞西根本就没有一定。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老和尚的骨灰塔和我们的题壁,是不是同飞鸿在雪地上偶然留下的爪印差不多呢!你还记得当时往渑池的崎岖旅程吗?——路又远,人又疲劳,驴子也累得直叫。”(作者原注:“往岁马死于二陵[崤山],骑驴至渑池。)
苏轼的这首诗,对于人生抱着消极的态度,是错误的。由于这首诗,便产生了“雪泥鸿爪”这句成语。人们用它来比喻往事所留下的痕迹。元人戴良有诗道:“世事已成鸿印泥。”有时人们也把留作纪念的题赠诗文,称为“雪泥鸿爪”。
1.标新立异:作出新奇、独特的事,和别人不一样。
�
2.别出心裁:表示新奇的、与众不同的手法。
李明设计的服装~,在本地服装界十分突出,所以很受消费者欢迎。
3.宾至如归:形容招待客人周到、殷勤,使客人感到温暖。
这家酒店服务周到,让人有~之感。
4.不耻下问:指乐意向那些学问、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与学习,一点也不觉得羞耻。
老师虚心地向一位工友请教,同学都很敬佩她这种~的精神。
5.不攻自破:形容说话靠不住,不用攻击,自己就站不住脚了。
当我们以行动证明自己的行为时,谣言便~了。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谎言在事实面前将~。
1.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情奋勇地去做。
看到老伯被人欺负,阿山~,马上上前把那些人赶走。
2.捷足先登:形容行动很快的人必先达到目标。
这是个难得的好机会,你应赶快去争取,不要让别人~了。
3.津津有味:形容很有滋味或很有兴趣。
妈妈做的菜真香,大家都吃得~。
4.进退两难:比喻处于困境中,前进或后退都有困难。
前无去路,后有追兵,我军已陷入~的困境了。小食店的生意越来越差,结束它一定血本无归,继续经营又无能为力,真是~啊!
5.精益求精:比喻在优异的成绩上再求取更好的成绩。
只要我们有~的精神,我们的产品一定会越来越受欢迎。
1.背水一战(韩信)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
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2.完璧归赵(蔺相如)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3.负荆请罪(廉颇)
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4.望梅止渴(曹操)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口水,因而止渴。
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5.四面楚歌(项羽)
楚汉交战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层层包围起来,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才高八斗(曹植)
才:才华。
比喻人极有才华。
2.一挥而就(苏轼)
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
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3.封金挂印(关羽)
指不受赏赐,辞去官职。
4.单刀赴会(关羽)
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
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5.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
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1.光明磊落:比喻做事坦白诚实,正大光明。
我做事一向~,绝不怕你们说我徇私!
2.海底捞针:比喻很难找到。
这个城市这么大,你想在这里找回遗失的手表,简直是~。
3.含辛茹苦:形容受尽艰难困苦。
自从田叔过世后,田嫂就身兼数职,~地把两个孩子带大。
4.好高骛远:比喻爱追求过高的理想而脱离实际。
由于他~,不愿脚踏实地地工作,后弄得一事无成。
5.好逸恶劳:比喻喜爱享受,厌恶劳作。
年轻人若~,不求上进,就会误了自己的前途。
戎马劻勷:指战乱不宁。
戎马生郊:意指国家政治不上轨道,连怀胎的母马也用来作战。后指战乱不断。
出处:《老子》:“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陈鼓应注:“生于郊,指牝马生驹犊于战地的郊野。”
析骨而炊:同“析骸以爨”。指被围日久,粮尽柴绝的困境。亦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
出处:《史记·宋微子世家》:“王问:‘城中何如?’曰:‘析骨而炊,易子而食。’”
悬门抉目:以之为烈士殉国的`典故。
出处: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夫差听信谗言,不从忠告,反赐之剑命自杀。伍员临死,曰:“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为器。抉吾眼置之吴东门,以观越之灭吴也。”见《史记·吴太伯世家》。
悬首吴阙:犹言悬门抉目。以之为烈士殉国的典故。
猿鹤虫沙:旧时比喻战死的将士。也指死于战乱的人。
不辟斧钺: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不敢避斧钺之诛。”
不避斧钺: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虫沙猿鹤:旧时比喻战死的将士。也指死于战乱的人。
出处:《太平御览》卷九一六引《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从为虫为沙。”
烽鼓不息:烽鼓:烽火与战鼓;息:停止。比喻战乱不止。
出处: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晋宋迄今,有切民患;烽鼓相望,岁时不息。”
锋镝余生:锋:锋芒。镝:箭镞。指从刀箭下逃生或经过战乱后而活下来。
烈士徇名:忠贞义烈之士为保全名誉而献出生命。
出处:《太平御览》卷九六一引《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唐·韩愈《送区弘南归诗》:“穆昔南征军不归,虫沙猿鹤伏似飞。”
猿鹤沙虫:指阵亡的将士或死于战乱的人民。
出处:《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葛洪《抱朴子》:“周穆王南征,一军尽化,君子为猿为鹤,小人为虫为沙。”按,今本《抱朴子·释滞》作:“山徙社移,三军之众,一朝尽化,君子为鹤,小人成沙。”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志向远大的英雄。已:停止,衰减。英雄到了晚年,壮志雄心并不衰减。
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难以动摇。
时代虽然进步了,但有些人的传统思想仍然~,难以改变。
2.功亏一篑:比喻做事因差后一点努力而未能完成。
这个实验眼看就快完成了,谁知后因为我的大意而~,实在可惜!
3.勾心斗角:比喻各出手段,互相争斗排挤。
为了争着当总经理,这几个副经理无不~,互相排挤。
4.苟且偷安: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
年轻人要有抱负,要肯求上进,怎能苟且偷安,醉生梦死呢?
5.孤陋寡闻:形容见闻少,认识不多。
阿旺久居乡下,~,外界许多事他都不知道。
【汉字书写】:二桃杀三士
【汉语注音】:èr táo shā sān shì
【成语出处】:战国。佚名《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二》:“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博虎闻。晏子进而趋,三子者不起。晏子入见公曰:‘……此(指三士)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剌之恐不中也。’晏子曰:‘此皆力攻勀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三子何不詈功而食桃?’”于是三士皆论功争桃,最后“皆反(返)其桃,挈领而死。”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分句;比喻借刀杀人。
【二桃杀三士的意思】:用两个桃子杀了三个勇士,比喻用计谋借刀杀人。
【二桃杀三士的近义词】:借刀杀人;
【二桃杀三士的反义词】:;
【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春秋时期,齐景公的三员大将公孙接、古治子、田开疆英勇无敌,在齐国举足轻重。他们三个人目不识丁素质较低,平时都我行我素,因此宰相晏婴对齐景公说:“辅佐有道君主的官员,应该懂礼节有规矩,公孙接、古治子、田开疆三人对君无仪对下无礼,他们这样会危害到我们的国家,应该尽快的让他们消失以绝后患。”齐景公听了感觉也不是滋味,他说:“但这三人武艺不凡,如何才是呢?”晏婴道:“我给大王出个主意,给他们三个人两只桃子,让他们论功劳,谁的功劳大谁就吃桃子。”齐景公听了以后照办了。公孙接拿起一个桃子说:“我可以抓住野猪老虎,以我的功劳吃桃子是天经地义的。”田开疆也拿走一个桃子说:“我带着军队八面威风,可以打败三军敌人,我也可以吃桃子。”古治子生气的说:“我也为君主的`事累得汗流浃背,保护过君主的安全,我应该吃桃子。”古治子拔出剑要跟公孙接和田开疆一比高下。他二人心里觉得古治子比他们更英勇,便说:“我们不如你,却先拿了桃子不让给你,这是我们过于贪婪了,我们只有一死谢罪。”二人拔出剑当场自刎。这时古治子看到二人死了心里也非常后悔难过,觉得自已也没有脸活着,便也拔剑自刎了。
【二桃杀三士例句】
三国。蜀。诸葛亮《梁甫吟》:“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唐。李白《惧谗》:“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众女妒蛾眉,双花竞春芳。魏姝信郑袖,掩袂对怀王。一惑巧言子,朱颜成死伤。行将泣团扇,戚戚愁人肠。”
【二桃杀三士造句】
现实生活中就常常上演着二桃杀三士的事情,这主要是因为受到利益的诱惑造成的两败俱伤。
1.东窗事发(秦桧)
传说宋代秦桧曾与妻子在自己家的东窗下定计杀害了岳飞,后来秦桧得病而死。他妻子请方士做法事,方士看见秦桧在阴间身戴铁枷受苦。
比喻阴谋已败露。
2.如鱼得水(刘备)
像鱼得到水一样。
比喻得到跟自己相投合的人或合适的环境。也比喻有所依靠。
3.退避三舍(重耳)
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
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4.初出茅庐(诸葛亮)
茅庐:草房。
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5.图穷匕见(荆轲)
图:地图;穷:尽;见:现。
比喻事情发展到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读 音
pū shuò mí lí
释 义
扑朔:乱动;迷离:眼睛半闭。原指难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
出 处
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事情杂乱
示 例
端木蕻良《曹雪芹》第23章:“踩着鼓点,操练起来,由慢而快,~,看得人眼花缭乱。”
近义词
虚无缥缈、眼花缭乱、错综复杂
反义词
一清二楚、一目了然、显而易见
成语典故
古时候,有个女孩叫花木兰,她是个非常勤劳孝顺的姑娘。织得一手好布,每天,她总是天刚刚亮,就把自己关在织房里精心地纺线织布。
有一天,她却一直留在自己的闺房,坐在窗前叹气。她的父母觉得很奇怪,就问她有什么心事。木兰在父母的一再追问下,不得不说:“没有什么心事,只是昨晚看见国王征兵的文书,那上面有父亲的。名字,可是父亲的年纪大了,已经禁不起征战的辛劳,小弟弟年龄又小,不能代替。女儿我就为这件事焦急。”停了一会儿,木兰又说:“我从小跟父亲练就一身好武功,可以替父亲去从军。”母亲为难地说:“可你是个女孩,怎么能去从军呢?”
木兰坚定地说:“我有办法。”征期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告别了父母,随大军到了边塞作战。战争中,木兰表现得很勇敢,立了很多大功。经过十多年的艰苦战斗,
战争终于结束,木兰胜利归来。论功行赏,皇帝要赏给木兰很多钱物,并封� 但是木兰说:“感谢皇上恩典,但我不想做官,只求皇上允许我回到故乡与父母团聚。”皇上答应了木兰的请求。木兰回到家,立刻来到自己房里,换上女孩穿的衣服,梳好辫子,戴上花,露出自己原来女孩的模样走出来。送木兰回来的同伴们一见,都十分惊奇地说:“哎呀,同行这么多年,怎么不知你是个女孩。”[1]
后来有人为此写了一首《木兰诗》,诗的最后几句是: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意思是:雄兔前进的时候,脚跳跃起来。雌兔是眯着眼睛。如果两只兔子同时在一块奔跑,谁能分辨出哪一只是雄、哪一只是雌呢?
这个成语指事物在人心目中模糊不清、难以看清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