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包涵着我国从古代到现在的大道理大智慧,通过描写生活的一些简单的事,让我们感觉到有趣从而明白需要知道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是勤劳的小编给大家收集的9篇有关马的成语故事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影《魂断蓝桥》;电影台词;认知视角
电影是一种源于生活的高超艺术表现形式,电影台词是电影的“窗口”,通过对电影台词的解读我们可以对电影中相关的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电影中人物之间的台词对话还可以营造故事氛围和事件冲突,从而推动电影故事的发展,最终表达电影的主题思想。电影台词有着语言简练、生动传神、寓意丰富等特点,和人类的认知之间有着一种密切的关系。本文将在认知的视角下对电影《魂断蓝桥》的台词艺术进行赏析,从而加深对电影《魂断蓝桥》主题思想的认识。
一有关电影台词语言特点的总体概述
(一)电影台词语言的简洁明快特征
电影作品和戏剧的台词之间有着明显的不同,戏剧的语言更加注重华丽的辞藻和语言的修饰,偏向深奥难懂的特点;然而电影中的人物台词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通过台词将现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艺术性的传递,台词语言风格简单明了,更加贴近日常生活。电影台词的选择一般都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口语、成语、俚语或者其他的语言表达形式,经过现代电影艺术的加工,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更加容易带领观众进入到电影故事情节之中。
(二)电影台词语言节奏感韵律特征
电影台词经常都是一些简单的句子或者短语,相互之间进行自由组合,完美搭配,这样在节奏感上就会让语言变得抑扬顿挫,悦耳动听,朗朗上口,再加上电影故事情节的配合,就会营造一个令观众十分激动的氛围,有效地增强电影台词的艺术吸引力。
(三)电影台词语言人物性格化特点
电影台词语言是进行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途径,通过电影台词我们可以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当一个人说话的时候,他的修养、气质、性格特点、喜怒哀乐甚至是更深藏的东西都会通过语言流露出来。电影中的人物有着自己不同的鲜明特点,因此人物的台词语言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或者单纯可爱,或者残忍狡诈,或者孤独凄惨,或者坚强刚毅,都有着不同的人物性格特征。
二认知视角下对电影《魂断蓝桥》台词语言特点的解读
(一)《魂断蓝桥》电影台词中运用意象进行衔接
电影台词的衔接就是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将那些本来零散孤立的句子形成一个结构化的语言篇章,将那些语言在能够理解的基础之上配合心理感受表达出来,电影台词的语言连接经常使用的都是融合的手段,往往会出现一些意象将这一部分台词和另外的台词进行有机的联系和衔接,这样意象对于下一部分电影台词的理解就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也可以保证电影台词前后的连贯性,从而形成电影台词的一个有机整体统一性。
电影《魂断蓝桥》中,吉祥是一个象征性的意象,在这部电影的台词语言中可以说是一个线索性词语,整部电影中的人物都有着吉祥的意象特征。电影《魂断蓝桥》中,每一次吉祥意象的出现,都会伴随出现一个经典的线索。吉祥这一意象在电影《魂断蓝桥》中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是在男主人公罗伊和女主人公马拉第一次见面后分别的电影台词语言中:
“给,请把这个带上!”
“这是你的幸运物吗?”
“我想它会给你带来幸运的,并且我希望它可以给你带来幸运。”
“非常地感谢你,你真的很热心肠。”
“嗯,我想知道你还会记得我吗?
“我想我会的。我人生的后半部分都将会记住你的。”
这是有关吉祥这个意象在电影中第一次出现,这一段经典的电影台词对话和温馨的语言已经深深地印在了男女主人公的内心深处,电影《魂断蓝桥》下面就将对罗伊和马拉两个人之间这一份“无尽的爱”进行展示和传递。电影《魂断蓝桥》中接下来出现吉祥意象主要是和两个词语有关,那就是类似于烛光之类的语言:
“再见,我亲爱的马拉!”
“再见罗伊!”
“注意安全!”
“你也是注意安全!”
“我不会有任何事情的。你的聪明才智知道的!”
“我会时刻为你祈祷的。回见!”
电影《魂断蓝桥》中,观众都很熟悉的一个吉祥意象就是在男主人公马拉所说的那些关联语句之中。在电影中马拉回忆滑铁卢战役的时候,这里曾经是她和罗伊第一次相见的地方,马拉就站在大桥上面回忆着他们当初在一起的美好时光,此刻马拉的内心深处是相爱却不敢爱的矛盾纠结,回想自己现在的人生处境,马拉决定自己不能这样自私去损害罗伊家族的荣誉:
“除了你我再也不会去爱别人了罗伊。我将再也不会了罗伊,请相信我!”
当男主人公罗伊到达滑铁卢大桥的时候,只看到了满地飘零的象征着吉祥的秋叶,这时候的吉祥意象就是爱的象征,通过电影中两个人物的电影台词对话一直贯穿在电影故事情节的始终,最终将电影故事的发展推向到了一个高潮,电影中那些曲折的故事情节更是打动了无数观众的心灵,吉祥意象作为一个象征将电影台词进行连贯性的衔接,带领观众一块感受马拉和罗伊两个人之间的爱情故事。
【关键词】希腊罗马神话 英语语言文学 影响
一、希腊罗马神话的由来
远古时期,人们对宇宙万物的认识非常有限,所虚构的丰富的神话故事,是出于对神秘的未知和畏惧。神话故事表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幻想,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主要围绕英雄、凡人和怪兽讲述。古人从虚构和真实两方面编制神话故事,一些他们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如火山和海啸,就体现在神话故事里。在这大千世界里,神话层见叠出,但希腊罗马神话享誉甚高。迈锡尼的后人是希腊文化的创作者,早于罗马文化一千多年。希腊文化之所以传播到欧洲各地,缘于马其顿亚历山大的扩张。世事难料,马其顿在与罗马人的战争中被打败,希腊成了罗马帝国管辖的范围。宗教的目的是解救被压迫人群的精神,罗马人长期以来形成了和宗教相近的思想,深刻、现实。事物具有两面性,所以罗马人想象力匮乏,在他们的国土上无神可拜,就与希腊人同供奉一种神,只是罗马人喜欢的神偏于实际,希腊人喜欢的神充满幻想色彩。希腊神话中宙斯将权利交于儿女,自己风流快活,这种人物的刻画,人性化色彩强烈。罗马神话更愿意去表达人性的光辉,更愿意去发掘人性的善根。但因希腊与罗马的历史交集,神话故事的编制离不开任何一方。
二、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语言的巨大作用
如今英语已成为世界语言的主角,主要原因是学习和书写简单方便,容易理解。英语中大部分词汇量,也都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希腊罗马神话在历史长河中孕育,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如:Flora是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花神,她的丈夫曾送给她一座满是奇花异草的花园,在现代英语里指“植物”。Pan是牧神和森林之神,受到惊扰时会大声吼叫,衍生出了词汇panic,即惊慌之意。还有源于希腊和罗马神话的形容词,如martial(军事的)、chaotic(混乱的)等。日常表达中的口语,很多也都来自于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典故,例如:Achilles heel(阿喀琉斯的脚),寓意为一个顽强人物的弱点。传说希腊英雄阿基里斯(Achilles)之所以有刀枪不入的能力,是因为他的母亲在他出生后,倒提着在冥河中浸过,但因一只脚被他母亲抓着,所以脚成了他唯一的弱点,后来Achilles真的在战争中因脚受伤而死。
三、贯穿英语文学体系的希腊罗马神话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希腊罗马神话,它光芒四射,罗马文学的光照亮了欧洲,同时参与了文艺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文艺的发展。文学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就是神话,是一种古老而鲜活的故事。神话和文学艺术的契合,给西方文化注入了独特的生命力。希腊罗马神话在欧洲引起极其广泛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时,是在文艺复兴期。很多文学家、诗人创作的素材都取自神话故事,如在英国文学中,《珂玛斯》(Comus)诗篇不长,却涉及了三十多个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与故事。英国诗人济慈(keats)初读《荷马史诗》后,笔下生辉,写了十四行诗表达自己的激动心情。济慈提及凡人恩底弥昂(Endymion),借此表达他对完美爱情的渴望。希腊神话描述古人抵抗命运的顽强精神、斗争精神,使浪漫主义诗人充满遐想。拜伦(Byron)就写诗赞美过为人类偷去火种的普罗米修斯;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全剧感情激烈,色彩鲜明,诗人对革命的向往尽显无疑。到了20世纪,社会矛盾逐日加深,工业文明带来的后果愈加严重,人们深感信任危机,道德危机,及其渴望生活美好而有意义,不愿陷入天日永黑的恐惧中。以内涵深刻的神话故事抒发苦恼和愤怒的文章便开始层出不穷,理查得・蔡斯(Richard Chase)曾说:“神话是反映生活中社会与个人以及自然方面的种种危机―――友谊、婚姻、死亡或大自然的变迁等,并使之富有意义的一种方式。神话通过唤醒对往昔、文化传统或英雄们超人力量的感情来赋予生活中的危机以意义。”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雪莱的《阿波罗礼赞》就借用了司掌之神阿波罗来表达自己对光明的赞美和对幸福的渴望;18世纪末的英国杰出诗人济慈,23岁时患病,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渴望活下来,于是怀着振奋昂扬的情绪根据神话故事中的菲洛米拉如何变成夜莺的故事,写下了凄美的《夜莺颂》。神话的“神秘”元素经过英语语言文学的应用,深深地打动着世人。
四、结束语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价值不可估量,它是英语语言和文学的根。英语语言文学对独特个性的希腊罗马神话的借鉴、引用,使西方的文化底蕴深厚。在现代社会,深入了解古希腊罗马神话方面的知识,是学习和研究英语语言文学的基本条件。丰富而奇特的神话典故、词汇,为英语语言和文学注入了新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宋丽珏。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语言文学影响浅说[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3:110-112.
[2]崔明。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语言文学的启发[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03:133-134.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物选择;方法指导;效果评价
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课外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常见的形式,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继续,是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加强语文课外阅读的读物选择、方法指导和效果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1.认真做好语文课外阅读书刊的选择
(1)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理解能力的读物。对于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的选定,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低年级,主要阅读短小的童话、寓言、儿歌童谣,兼顾科学小故事、小知识等,一般为绘本、拼音读物;中年级,主要阅读长篇的童话、寓言、儿童小说、科幻作品、民间故事等;高年级,主要阅读古今中外经典名著、散文集、科普读物、历史、地理等书籍。
(2)选择有利于扩大学生知识面、发展思维的读物。知识的海洋浩瀚无边,而各门知识又相互联系。如《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百科知识丛书》等,学生一接触到这些书,就可遨游于知识天地,如《优秀作文选》《语文报》等,有点评、有总评,他们可以学习怎样写人、写景、叙事、状物、议论、抒情,为写作服务。
(3)选择与语文教材、时事政治、乡土人情有关的课外读物。一是结合课堂教学介绍有关书籍。如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时,可介绍施耐庵的《水浒传》,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文时,可介绍法布尔的《昆虫记》;二是结合革命纪念日、英雄人物纪念日以及中华民族传统纪念日,介绍有关书籍或各类报纸杂志。
2.注重加强语文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往往喜欢阅读情节曲折、内容惊险的作品,如神话故事、民间故事、言情小说、武打枪战故事等,而对一些科普读物、人物思想性强的作品却兴趣不浓。针对这一情况,我利用《田忌赛马》一文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田忌第一次与齐威王赛马,三场都输了,第二次田忌仍用原来的马,为什么能反败为胜?”学生回答:“这是孙膑出的主意:先用田忌的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再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最后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结果以两胜一负赢了比赛。”我抓住时机,紧接着问:“这是属于什么问题?孙膑出的主意又属于什么?”学生面面相觑,答不上来。我顺水推舟引导说:“这是数学问题,孙膑出的主意是‘对策论’ ‘线性规则’,答案在《十万个为什么》里面。”我又让一个学生把答案读给大家听,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高了。(2)丰富学生的阅读形式。统筹安排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可用以下两种形式互为补充:一是“师生同读”,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进行师生共读、共析、共悟;二是“优生导读”,在班级开设“图书角”,安排阅读基础较好的学生当“导读员”,利用“晨诵”和“午读”时间,介绍课外读物,先由他们带头阅读,再带动全班同学共同阅读。
(3)巩固学生的阅读成果。一是摘录法:学生课外阅读时,把书报上重要的词语、优美的句子、精彩的片段以及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帮助的内容摘录下来;二是提纲法:学生读了课外书刊后,以概括的语句或小标题的形式把每段主要内容依次标出;三是心得法:学生读了课外书刊后,抓住感受最深的一两点,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写出自己受到的启发和教育。
3.精心谋划语文课外阅读效果的评价
(1)利用墙报、板报、手抄报、橱窗等,展示课外阅读成果。
(2)通过举办读书笔记展览会、读书报告会、书评会、故事会、心得交流会等,展示课外阅读成果。
(3)每学期举行一两次课外阅读知识竞赛,出题内容要具有时代性、乡土性、文学性、科普性、趣味性,以此来展示课外阅读成果。
强化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时展的需要。只要我们上下互动,师生同行,认真谋划,精心安排,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努力唱响语文课外阅读“三部曲”,我们的语文课外阅读工作就一定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参考文献:
马不入厩
东汉时,有一个人叫张奂,字然明,敦煌酒泉(今甘肃安西)人。张奂年轻时曾外出游历,拜太尉朱宠为师,学习《尚书》。后来,汉桓帝向天下征召人才,得知张奂为贤良之才,授予他议郎之职。
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张奂出任安定属国都尉。他刚到任时,南匈奴首领率七千余人进犯美稷(古地名),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老百姓苦不堪言。境内的东羌部落在南匈奴的'诱迫下也蠢蠢欲动,准备叛乱,欲与南匈奴相呼应。
当时,张奂手下只有二三百人,且都老弱病残,明显处于劣势。但张奂听说南匈奴进犯的消息后,即刻就要披挂铠甲出发迎击,欲和来犯之敌拼个你死我活。张奂手下的军吏争先恐后地跪倒在地,劝阻他说:
“将军,您不要一时冲动,以我们这二三百人去抵挡匈奴大军,岂不是以卵击石?况且还有羌人部落在后方虎视眈眈,我们还是等援兵到了再商议吧。”
张奂没有听从手下的劝阻,毅然把军队开驻到长城附近,下令召集老百姓当兵,并派大将军王卫招抚东羌部落,占领龟兹,切断了南匈奴与东羌部落的联系。
东羌人部落最终摆脱了匈奴的控制,投靠了张奂,并与他齐心协力共同抗击匈奴,接连打了几仗,击溃了匈奴军队。匈奴首领十分惶恐,率领部众向张奂投降,边界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羌人首领十分感激张奂的恩德,献给他二十匹马。羌人先零部落的酋长又赠给他八枚金耳环。张奂先接受下来,然后把军中主簿叫来,当着诸羌人首领的面,以酒酹地发誓说:
“保护百姓不受侵扰,是本官的职责,我身受朝廷的俸禄,就要为国家分忧。即使马像羊那么小,也不要牵入我的马厩;即使金子像谷粒那样小,也不能装进我的怀里。”
于是他命令主簿将马匹和金子如数归还给羌人。
羌人性情贪婪,却十分尊重清廉的官吏。此前,安定属国的八任都尉都贪图钱财,鱼肉百姓,羌人和当地居民对这些贪官污吏恨之人骨。张奂到任后,廉洁公正,以身作则,因此他的威望很高,赢得老百姓的尊重和爱戴。当地的社会风气也为之一新。
后来,“马不入厩”这一典故,用来形容官吏清廉从政。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文化渊源流长,成语是这其中的瑰宝,它短小而简练,有很多故事出自于成语。在生活中,成语无处不在,但我们却不了解这其中蕴含的意思,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拓展中,我决定利用网络、书籍等有效资源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进行研究、学习。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成语故事书,了解有关成语的故事。
2.上网查询有关成语故事的人物。并列成表格。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事例两则
《一饭千金》 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四.结论
1成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成语事故人们留下的智慧结晶。每个短小的成语都会有一个属于他的典故。我国的语言文化远远不止这些,较大型的成语词典大约有20000条成语,每个成语都对应几个历史人物,诸葛亮、曹植、韩信、刘备、蔺相如〃〃〃〃〃〃
[关键词]英美文学,三源泉,语料库,文学教学。
1英美文学与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文学作品离不开原型,也可以说原型是文学作品的大语境。原型来自于人类的‘集体无意识’,是人类从祖先那里由遗传得来并持续到现在[1]。而神话艺术是上古时代社会、文化系统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正因为神话参与建构原始人的思维模式和认识世界的方式,千百年来,它成为原型后深藏在人们的深层意识中。古希腊神话,作为希腊最早的意识形态,它是欧美民族的原始先民以特有的幻想和想象方式,对民族发韧期那艰难、悲壮的漫长历程的艺术记载,是先民在上古严酷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为生存而进行拼搏奋斗的艺术表现,这里孕育着人类的智慧,抛洒着人类苦难的泪水[2]。从中可以触摸到希腊民族那丰满而活泼的心灵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希腊神话作为人类的童年文化,为英美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若干重要的母题,并由这些原型衍化、滋生出众多的文学作品。神话所蕴含的内核,理性的光芒,跃动的火种,以集体无意识的形式积淀在欧美民族意识的深层,影响西方作家尤其是英美作家的思维模式和创作模式。希腊神话对欧洲文化有特别大的影响,古罗马人在用武力征服了希腊后被希腊文化所征服并继承了希腊神话,于是罗马神话中的神与希腊神话中的神相混同,都被赋予了同样的经历和个性,只是在罗马神话中诸神有了拉丁文名字,于是希腊、罗马神话便融为一体,统称希腊罗马神话[3]。
英美文学作为英语语言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渗透着大量的希腊罗马神话。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西方的文学家们就经常以希腊罗马神话为素材进行创作。如在英国文学当中,莎士比亚曾多次运用希腊神话为题材进行创作,弥尔顿、济慈、雪莱、萧伯纳等许多诗人和剧作家也多次在其作品中使用希腊罗马神话中的人物和故事。神话中的神和英雄们以超人的力量和顽强的意志同不公的命运和邪恶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故事同样启迪、激励了许多美国诗人和作家,如美国诗人朗费罗曾做诗讴歌为人类盗取天火而遭受天罚但仍顽强不屈的普罗米修斯,另外惠特曼、约翰巴斯和约翰厄普代克等都借古代希腊神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圣经》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世界尤其是在英美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文学名著[4],它在世界文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圣经》的故事和传说等还是西方文化艺术的重要源泉,英美文学中很多伟大作品,包括诗歌、戏剧和小说都取材于《圣经》故事。英国诗人米尔顿的长诗《失乐园》和《复乐园》,拜伦的神秘剧《该隐》与王尔德的《莎乐美》,惠特曼的《草叶集》中的“亚当的子孙”,艾略特的《贤人朝圣记》等都取自《圣经》题材。有的文学作品连题目都出自《圣经》,有的文学作品更把《圣经》故事的寓意融汇到作品的情节和人物性格里,如美国戏剧家米勒表现现代人社会生存问题的名剧《堕落之后》,斯坦贝克的《伊甸园之东》等都寓意于人间并无乐园之说。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的标题取自《旧约传道书》。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直接引用《圣经》中的诗行、布道、箴言等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不了解《圣经》故事背景的人在理解英美文学作品时难免流于表面和肤浅,甚至可以这样说,不了解《圣经》就不能侈谈英美文学。 综上所述,自文艺复兴以来,英美文学作家深受这三大源泉的影响,创作了许多不朽的文学作品。不了解古代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文化,就很难理解英美文学的本质及其文化语境,目前国内还没有关于这三大文学文化语境的系统资料,为此笔者构建了一个英美文学文化三源泉的语料库。
2古代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语料库的构建
语料库可以简单地看作是用于语言分析的语言语料的集合。英国著名语言学家john sinclair认为语料库是一个存储于计算机的自然语言的集合(包括书面和口头语言材料),用来反映语言的状态和变化特征[5]。国内近年来建立了许多语料库,但大部分是用于语言学研究、语法研究、词典编纂、教材编写或某一特定领域的研究等[6]。英美文学文化语境三源泉语料库,与现有的其它语料库有较大区别。构建语料库时首先要考虑建库目标,因为它决定语料库的类型和规模,决定语料的选择和整理,其次要考虑语料的来源,另外还要考虑检索软件的选用等方面。
三源泉语料库的构建目标:本语料库中要包括比较完整的古代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知识的语料,提供比较全面的背景资料,它的构建不仅要为广大英美文学教师、学者及英美文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鉴赏、解读英美名家名作的语料源,还要为英美文学鉴赏以及研究提供一个科学的平台,并且还可以用来改进英美文学课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文学、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有助于英语专业学生达到《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掌握文学评价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开阔思维,拓展知识结构,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与文化环境的了解”[7]的目的。
语料库的语料来源:本语料库的语料来源多种多样,有的来自国内外公开出版的有关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典故的书刊、杂志,有的来自市场上公开出售的数据光盘,有的来自互联网上的相关资源,有的来自国外大学图书馆,有的来自中国知网数据库等。笔者按照建库的目标和要求对语料进行了严格的筛选和整理,构建起较为完整的英美文学文化语境“三源泉”知识体系的语料库。
语料库的结构:构建的“三源泉”语料库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①希腊、罗马神话语料库,其中包括英文语料greek and roman ghost stories,myths and legends from greek and roman sources,old greek stories,stories from greek tragedians,roman stories等,汉语语料《古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希腊罗马神话》、《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希腊神话》、《罗马神话故事》;②《圣经》故事语料库,其中包括英文语料bible stories and religious classics,the wonder book of bible stories,wee one's bible stories,the holy bible(king james version),bible stories from norton anthology of world masterpieces等,汉语语料《圣经的故事》、《圣经事典》、《圣经故事赏析》、《基督教与圣经》、《圣经文学》、《圣经全传》等;③学术期刊语料库,主要包括近几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发表的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对西方文学,尤其是对英美文学影响的论文几十篇,如“论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的影响”、“希腊罗马神话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希腊罗马神话与欧美文化”、“圣经与西方文学”、“圣经:英美文学的创作母题”等;④网络资源库,本语料库还利用internet网的优势资源,建立与“三源泉”有关的文学背景、文学知识及文学评论的超级链接,这些链接除文字资料外,还提供一些图片、音频、视频等有关资料,如online-;greekmyt ;blueletter ;等网站上有丰富的网络资源。“三源泉”语料库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语料库检索软件的选用:目前,功能强大、使用简单的计算机检索定位软件可以从网上免费下载,如英国利物浦大学mike scott与tim jones联合开发的microconcord软件,可以支持多文件多关键词的同时检索,支持通配符检索等,运行速度快,操作简单。而wordsmith软件功能更加强大,不但具有词语检索、共现上下文等常用功能,还可以计算出检索词语的统计值及统计分布规律,能识别文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和词组等,它们都是语料库的常用检索软件。
“三源泉”语料库的构建完成之后,启动上述的定位检索软件就可以通过输入关键词进行检索等获得大量相关的文学语言实例和丰富的文化语境,同时发挥文本库的功能,这种基于语料库的操作方便、快捷、准确。
3英美文学“三源泉”语料库的应用
该英美文学文化“三源泉”语料库可以应用到以下方面:
1)“三源泉”背景知识查询。由于本语料库包括了与古代希腊神话、罗马神话和《圣经》有关的大量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资料、较为丰富的网络资源链接和相关学术评论文章,英美文学专业学生和爱好者可以比较容易地查询到他们在英美文学学习中遇到的与“三源泉”有关的文学文化背景知识,了解有关文学人物、原型、典故等的来源、背景和使用语境等。
2)文学课程教学。语料库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意识和学习能力并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研究能力[8]。语料库中除提供了英美文学文化语境三源泉的背景知识外,还包含一些图片、音频、视频片断,评论文章和链接网站等,可以为英美文学专业学生提供足够丰富的学习和欣赏资料,大大丰富了文学课教学内容。比如,在讲授英国著名剧作家萧伯纳的剧本《卖花女》时,许多教材上只有几段节选。学生在读完节选段落时,仍觉得意犹未尽,想了解得更多。利用该“三源泉”语料库,学生不但可以观看根据该剧本改编的电影片段,可以阅读作品中的人物评论及相关的学术论文,还可以从语料库中找到古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利翁(pygmalion) 原型的动人故事,从而进行拓展阅读。这样的文学语料库在大大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另外,学生还会根据语料库中的介绍,进一步利用网络链接搜索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其它感兴趣的文学文化知识,在拓展文学课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学生的学习形式丰富多彩。学生在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遇到困难时,可以方便地到语料库中去寻找、探究答案,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基于语料库的文学教学不但能为语言、文学学习者提供丰富而真实的语言模式,并且计算机的多维性、集成性和交互性以及软件的强大功能也更便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和进一步研究。
3)英美文学研究与分析。利用文学语言语料库对文学语言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是比较方便的。语料库为文学研究提供定量分析的基础,学生和研究者可以利用语料库进行词汇、语句、典故等统计,发现语言规律、特征,可以利用语料库研究和分析一些典型的文学模式,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学生和语料库使用者可以到语料库查询,利用计算机特有的检索和统计技术对相关资料进行检索,对英美著名作家在其作品中使用希腊、罗马神话、《圣经》典故、箴言的体裁(小说、诗歌、散文、剧本等)、人物(希腊神话、罗马神话或者《圣经》中的神、英雄或普通人物等)、场合语境(具体的使用语境及与上下文的关系)和寓意(取自“三源泉”中的最初意义还是作家进行隐喻、引申、指代等)等进行具体统计和分析,以反映作家的写作风格及其受“三源泉”的影响等,大大拓展了英美文学研究的视角和范围。
在构建英美文学文化语境“三源泉”语料库的过程中,将语料库语言学知识、先进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运用到英美文学的研究和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中去,拓展了国内英美文学研究的视角和范围,为英美文学爱好者和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学习资源和研究平台,能为层次较高的文学学习者提供丰富而真实的语言基本模式,体现多媒体技术的多维性、集成性和交互性[9]。但是,笔者构建的这一文学语料库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信息量及检索手段尚须扩大与更新,要想使它成为一个比较成熟的教学工具和研究平台,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努力和不断的探索,笔者会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实践中使之逐步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jung c g.the archetypes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m].london:routledge,1968:119.
2古斯塔夫施瓦布。希腊古典神话[m].曹乃云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
3陶洁。希腊罗马神话一百篇[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4刘丛如,吴向军。《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以莎士比亚、海明威为例[j].中国宗教,2006,79(6):45-47.
5 john ,concordance,collo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6文渤燕。语料库及其作用[j].国外外语教学,2001,94(2):32-35.
7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 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被解救的姜戈》;格雷马斯;行动元模型;符号学矩阵;解读
《被解救的姜戈》是由美籍意大利“鬼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于2012年执导拍摄的电影作品。影片一经面世便名利双收,不仅取得了高达4.24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收益,而且还在国际电影节中获得多次提名,并一举摘得奥斯卡在内的8项电影大奖。与此同时,由于该影片势如破竹的轰动效应及富有魅力的叙事特色而迅速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各种评论文章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但是,综合来看,这些研究文章都没有关注到文本叙事结构和意义主题之间的关联。所以,本文将从这一盲点出发,借助格雷马斯结构主义理论对影片进行细致的文本分析,从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两个层面入手,探讨影片别样的结构对于主题意义之所在。
法国符号学家格雷马斯(1917―1992)作为符号学语义学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他在当代著名俄国叙事学家弗拉基米尔・普洛普(1895―1970)的俄国民间故事叙述结构与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大胆地提出了“行动元模型”和“符号学矩阵”理论。在格雷马斯之前,在俄国叙事学家普洛普运用结构主义理论写就的著作《俄罗斯民间故事形态学》中,他把100篇童话与魔幻故事分解为单位,称其为“功能”(function),再由这些单位重新排序并进一步分类,从而总结出故事的基本单位是角色与功能。普洛普用以上实验表明:一切故事的结构都应具有一致性,故事中角色功能的安排顺序在不同故事中依然不变。普洛普遵循这一实验结论,得出了7类人物角色和所承担的31种功能,而且,每种人物角色都承担一定的功能。之后普洛普利用故事中所处的二元对立关系,抽离出神话故事中的结构图示,从而得出一切故事的结构图示:АBСДГZ RБКП(或ЗКР)ЛПр―СпXФУОНТC*。① 格雷马斯受到了普洛普“角色和功能”理论的影响,并将这种理论延伸到了故事之外的“范围”。
格雷马斯认为一个叙事文本,可以用语言学的语法来进行分析研究,叙事文本被看成是一个被扩展了的句子。② 虽然叙事作品多种多样,但就其叙事结构而言,不同的作品之间仍然存在着共同的语法。格雷马斯将叙事文本分析分为两个层次,即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而“行动元模型”的引入则试图弥补普洛普“角色和功能”理论在解释单一文本的表层结构(或称叙事层面)即文本显性结构叙事时所存在的不足。除此之外,格雷马斯还从深层结构(或深层层面)出发提出了“符号学矩阵”理论来探究文本的深层含义。
一、《被解救的姜戈》表层结构叙述
格雷马斯发展并完善了普洛普的“角色和功能”理论,并在1966年出版的《结构语义学》中发现故事行动中具备的6个行动元,即主体、客体、发出者、接受者、协助者、反对者,此外还有3个轴线,即欲望轴(主体连接客体)、知轴(发出者连接接受者)、权利轴(辅助者连接反对者)。利用这一理论,可以得出电影《被解救的姜戈》行动元模型,即主体:姜戈,客体:自由、爱情,发出者:姜戈,接受者:妻子(布鲁姆希尔达),协助者:金・舒尔茨,反对者:庄园主及其附庸。
依据新建立的行动元变换模型,这其中便形成了三对关系,即主体与客体、辅助者与反对者、发出者与接受者。姜戈既是承担影片叙事主体地位和完成行动命令的主体,还作为承担文本的意识形态和行动准则的发出者出现。此时,客体则由自由和爱情充当,成为主体姜戈的行动对象和行为目的。妻子作为接受者听从行动指令和接受行动结果。当发生冲突时,金・舒尔茨成为协助者帮助主体完成指令或行动结果。以反对者身份出现的庄园主及其附庸则以阻碍主体执行命令为目的。由以上三组关系可以清晰地看出该影片表层的主题含义以及它是运用怎样的叙事方式来实现主题的表达意图的。
格雷马斯认为所有故事皆可以由此行动元得以描写,③ 把故事的表层结构,即语义素层上的行动模态划分为四个:产生欲望、具备能力、实现目标和得到奖赏,从而建立了叙事语法。④ 接下来我们将从表层结构入手分析电影《被解救的姜戈》的叙事脉络。
昆汀・塔伦蒂诺导演的《被解救的姜戈》讲述的是在1958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前夕,沦为奴隶的主人公姜戈被德国赏金猎人金・舒尔茨从奴隶贩子手里成功解救的故事。重获自由的姜戈在金・舒尔茨的培养下成为缉拿通缉犯的黑人赏金猎人,并且与金・舒尔茨一同解救被贩卖到坎迪庄园为奴的妻子的故事。我们将该故事情节依照格雷马斯表层结构的行动模态划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产生欲望。从克鲁根种植园企图逃跑而被贱卖的黑奴姜戈,碰巧遇到假扮牙医并追捕逃犯的赏金猎人金・舒尔茨。金・舒尔茨为了便于追捕逃犯布里托三兄弟获得赏金与奴隶商人协商购买姜戈,姜戈也希望摆脱压榨获得自由身份去寻找自己的妻子。黑奴姜戈骑马与金・舒尔茨一道出行。迷惑不解的姜戈看到金・舒尔茨当众法办小镇警长却能顺利脱身并获得赏金,于是决定跟随金・舒尔茨医生踏上“追捕的行程”。
第二部分:具备能力。姜戈与金・舒尔茨制定追捕计划,以假身份混入班尼特庄园杀死正在施暴的布里托三兄弟,完成第一笔交易。两人巧妙地躲过班尼特庄园主的追杀,姜戈狙杀了班尼特老爷,金・舒尔茨发现了姜戈具有神的潜质。姜戈谈及自己失散的妻子,金・舒尔茨不忍姜戈独行,愿意协助予以营救。营救途中,姜戈一边追捕逃犯积累赏金赎回妻子,一边在金・舒尔茨的培养之下成为真正的赏金猎人。
第三部分:实现目标。寒冬之后,大赚一笔的姜戈和金・舒尔茨前去密西西比寻找姜戈失散的妻子布鲁姆希尔达。此时,姜戈的妻子已经被转卖至坎迪庄园为奴。姜戈与金・舒尔茨博得坎迪庄园主欢心设计营救妻子。残忍的庄园主识破诡计。忍无可忍的金・舒尔茨杀死了卡文・坎迪之后自己也被枪杀。一番鏖战之后,坎迪的手下挟持了布鲁姆希尔达,姜戈无奈之下只好束手就擒并被发配乐昆・迪奇。姜戈杀死了押送的看守之后重返坎迪庄园,只身一人成功营救妻子。
第四部分:获得赏识。严酷的奴隶制度之下,姜戈勇敢营救妻子的行为并不会得到赏识,反而会招来杀身之祸。但影片最后妻子看到姜戈将坎迪庄园夷为平地拍手称快和已故的金・舒尔茨对于姜戈的评价都昭示着对姜戈英勇行为的认同与归附。这些都是对姜戈的奖赏。
二、《被解救的姜戈》深层结构叙述
格雷马斯汲取了亚里士多德词项逻辑的“对立四边形”、数学家布尔三段论(Booles syllogistic)和列维-施特劳斯的神话结构分析演变而来,⑤ 并从深层语义学中意义的基本结构出发提出了“符号学矩阵”模型。这一基本结构的深刻性和独到之处在于,它建立在二分法基础上,但又进一步发展了二分法。⑥ 其矩阵结构便得以显明,义素为意义的小单位,⑦ 由四元义素(S1 S2 1 2)组成,产生三组关系,即:(1)反义关系,(2)矛盾关系, (3)蕴含关系,各个义素两两对应地相互延伸形成一个新的连续系统,从而实现文本叙事的完整性。
将电影《被解救的姜戈》文本以符号化的解读后形成了自由(S1)与禁锢(S2),非禁锢(2)与非自由(1)的符号学矩阵,由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电影《被解救的姜戈》核心目的是姜戈解救妻子。而姜戈解救妻子的这一行为的引申意义在于追求自由(S1),倘若不能成功救出妻子,姜戈的一系列反叛行为必将受到以卡文・坎迪为代表的奴隶制度的无情禁锢(S2),形成了第一组对抗。妻子得到姜戈帮助逃脱牢笼寻求自由视为非禁锢(2),奴隶制度下庄园主及附庸们的极力阻挠视为非自由(1),构成了一对新的对立关系。
符号学矩阵由四个新的义素从而形成六种关系,这六种关系是:(1)反义关系两项:自由(S1)与禁锢(S2)、非自由(1)与非禁锢(2),(2)矛盾关系两项:自由(S1)与非自由(1)、禁锢(S2)与非禁锢(2),(3)蕴含关系两项:非自由(1)与禁锢(S2)、非禁锢(2)与自由(S1),一个新的语义结构图便产生了。
根据新建立的符号学矩阵分析如下:第一组关系中没有种族偏见的金・舒尔茨帮助姜戈解救妻子被看做是追求自由的一种隐喻,在等级森严的奴隶制度下,黑人奴隶姜戈骑着高头大马杀死白人可以获得赏金,但勇敢追求爱情解救妻子是不被允许的。他的一系列具有反叛精神的行为带来的必然是自由与禁锢之间的抗争。另一方面金・舒尔茨作为白人却誓死协助一个黑人奴隶,这种二元对立形成了一种激烈的抗争。第二组中以维护统治为目的的庄园主的阻挠,恰恰代表的是根深蒂固的奴隶制度。势单力薄的妻子想要突出重围就必须等待时机,与之发生弱义的对抗居于下层。
第三组矛盾中,与姜戈和金・舒尔茨发生直接对抗的是奴役黑人的庄园主们及其拥护者,这也构成了整部影片的大部分内容。前期准备阶段,姜戈和金・舒尔茨精心设计追捕白人逃犯,总能成功脱险。后期营救计划败露,金・舒尔茨充当帮手却被杀害,姜戈只得孤身涉险,姜戈和金・舒尔茨试图骗取卡文・坎迪的信任,以低价赎回妻子。布鲁姆希尔达依计忍耐,但老奸巨猾的黑人管家识破了他们的计策,逼迫姜戈和金・舒尔茨用12000美金赎身,交易成功后卡文・坎迪却不愿释放布鲁姆希尔。这反映了奴隶制度对于奴隶的无情与压迫,促成了姜戈彻底反抗的决心。
最后一对中,第五组和第六组处于蕴含关系之中。从非自由(1)与禁锢(S2)入手,奴隶制度作为前提而存在,依靠庄园主及其拥护者对于制度的赞赏和依赖。庄园主及其拥护者作为关键要素维护奴隶统治制度的延续,这就使得他们必须制止一系列危害制度的反叛行为的出现,所以出现了卡文・坎迪签署释放布鲁姆希尔后却又食言的一幕。另一方面,第六组,姜戈经受历练成为赏金猎人而后积累财富,这些行动目的都是为了解救妻子。布鲁姆希尔达从“热库”被放出来,她就具有追求自由的精神,当布鲁姆希尔达见到失散的丈夫(姜戈)时,于是决定与之逃离。这都体现了一种相互的趋近关系。可以说,透过格雷马斯的矩阵分析,我们借用两两对立的关系,体察出了某些深藏于文本深层的含义。⑧
三、结 语
电影《被解救的姜戈》继承了昆汀一贯的美学风格,张扬的人物个性、残酷而又充满诗意的暴力书写以及被戏谑和仪式化的叙事风格等。⑨ 这部关于残酷奴隶制度下黑人的抗争史为我们展现了追求自由与仁爱、勇敢与平等的人文内涵。借助格雷马斯的结构主义分析,既为我们更好地分析影视文本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也为我们更深层次地领悟导演昆汀作品的审美意蕴和艺术价值打开了窗口。
注释:
① 王影:《论普罗普的故事理论: 故事形态和历史根源》,《外语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② 王芳:《郁热,残酷的爱――结构主义原理分析:〈雷
雨〉中主要人物的情爱》,《名作欣赏》,2012年第35期。
③⑤⑦ 齐隆壬:《电影符号学》,东方出版中心,2013年
版,第211页,第212页,第211页。
④ 韩翠萍、郑厚尧:《从格雷马斯的叙事语法看〈放牛班
的春天〉》,《电影文学》,2008年第19期。
⑥ 姜奕村:《格雷马斯叙事符号学视野下的话语深层层面研究》,《科技信息》,2011年第18期。
⑧ 侯薇、毕于臣:《浅析符号学分析在影像意义解读中的应用――以短片〈人质〉为例》,《当代电影》,2012年第4期。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英语复习课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要求学生重温已学过的英语知识和技能,使记忆中的痕迹得到强化,从而使学到的英语知识更为巩固。 因此,英语复习课成为课堂教学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一直是英语老师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但在平时的英语复习中,机械读背、题海战术……一直是老师乐此不疲的重复训练,学习效果自然不尽人意。如何尝试新的受学生欢迎的英语复习方法,值得我们去有益尝试、探索、实践。
二、 “故事模式”复习课、激发学生强烈好奇心
小学生年少好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学习复习课中的“Read and Act”时可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这种兴趣。“故事模式”复习课一般都是以一组幽默的连环画的形式出现,每一幅图上都有一两句点睛之笔。对于这样的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在弄懂图与句子的意思的前提下,把几幅图连起来说成一个完整的英语故事,以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1.故事模式的整体统一
(1)在复习内容的安排上,要全面而适度。教师必须先熟悉教学大纲,通过大纲要求来衡量所复习的知识点在本单元、本册及整个教学内容中所占的比重,在复习时才能真正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避免盲目性,收到预期的复习效果。
(2)在复习活动的设计上,要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训练。教师要使学生在听和读的练习中提高理解能力,在说和写的练习中提高表达能力。
(3)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己归纳梳理已学的语言知识点,并找出内在规律。同时,教师要重视教会学生做题的技巧,注意开发智力,让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使知识得到升华,并内化为学生的技能和能力。
2.故事模式的实践性
小学生天性喜欢动手,对于自己参与动手、动嘴的东西,尤其感兴趣。他们总喜欢在课堂上“做些小动作,自由讲话”。
在五年级第二册书学完颜色后,我就给学生上了一节有关神笔马良故事的“美术课”。在课上我先要求学生把他们所带的颜料的各种颜色用英语说一说,并且同桌互相操练:What colour is it? It’s …然后再由故事角色神笔马良带领大家做一个游戏:Guess? What colour is it?通过猜一猜的游戏方式继续复习颜色类的单词。等所有的单词都复习完了之后,让学生取出调色盘,并且出示卡片:red + yellow = ? (★)通过学生自己进行调色得出答案orange来。接着采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调色来得出答案:
red + white = ? yellow + ? = green ? + ? = purple
? + red = brown ? +? = grey ? + ? + ? = black
此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来模仿马良,进行角色扮演,进行英语复习课练习;创设了英语口语交际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用英语交流的兴趣,
3.如何运用故事模式上复习课
(1)表演复习
复习课中以讲故事的形式表演出来,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给同学们以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而且也让学生多了运用英语的机会。如我经常利用时间让学生进行故事角色对话表演比赛,在比赛前两天我会让学生自由组成4人一组,并且选举一位组长,由组长到我这里来抽签表演故事的主题,如:Happy Birthday, Let’s Go To the Park, Shopping, Animals, Where’s…? I like…然后由学生们自己利用时间进行排练、表演,并进行即时评价。
(2)故事串连复习打好基本功
①过好单词关
单词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选用岳飞过关斩将的故事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把学过的单词串联起来,变成故事中的一个个关口,用这种形式来复习单词,取得了较佳的学习效果。例如,攻打单词的朗读与默写的关口,攻占“按词性归类复习”的城堡,“根据音复习单词”的招兵买马等。
让学生通过故事模式复习、巩固音标及运用,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掌握了更多的英语单词。
②过好句子关
句子是学习英语的重点,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句型与日常交际用语,甚至能比较自如地运用这些句子。因此,我就运用故事入手的形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梳理所学过的句子:
(1)指导学生在语境中复习句子,让学生分清日常交际用语的运用场合。
(2)根据句子类型指导学生在比较中复习句子,教给学生适当的语法知识。
③过好阅读关
阅读短文能让学生全面运用知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实施,英语考试中阅读比分也越来越多。因此,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英语知识也是英语复习的重要环节,如让学生多读与熟悉故事相关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
④过好听力关
在平时英语练习中,听力是很难过的一关。听力的训练不仅在于多听、多悟,还需要技巧的训练。
⑤过好写作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