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面是漂亮的编辑给家人们收集的讳疾忌医成语的详细解释【最新4篇】。
文过饰非 [ wén guò shì fēi ]
用漂亮的言辞掩饰过失和错误。唐刘知几《史通·惑经》:“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杜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文、饰:掩饰。过、非:错误。
1、 隐瞒疾病,不愿医治。
●清钱谦益《第五问》:「夫庸医之诊病也,一言而中,则病者改容而听之,何也?以为庸医不足信,而讳疾忌医者,其病必不可为也。」
2、 比喻掩饰缺点错误,害怕批评,不愿改正。
●元胡助《月食遇雨》诗:「市人闻此言,开口笑咍咍,或疑上天公,讳疾忌医深閟埋。」
●郑观应《盛世危言•海防中》:「西报谓:‘中国固守成法,科目政治决难更改。纵深知积弊,择泰西之善者行之,然讳疾忌医,不肯实心实力。’」
●巴金《探索与回忆·再谈探索》:「我说未治好的伤痕比所谓伤痕文学更厉害,更可怕,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不能讳疾忌医。」
【成语】讳疾忌医【 huì jí jì yī 】
【释义】讳:避忌;忌:怕,畏惧。 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出处】《史记·陈丞相世家》:“勃又谢不知,汗出沾背,愧不能对。”
【近义词】文过饰非
【反义词】闻过则喜、从谏如流、激浊扬清
【造句】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1、 有病应该趁早医治,千万不要讳疾忌医。
2、 在工作上,讳疾忌医的人,往往会把问题弄得更严重。
3、 医生说这位病人本来有救,但因讳疾忌医,等到病情恶化后,终致药石罔效。
4、 对错误采取讳疾忌医的态度很不明智。
5、 由于蔡桓公讳疾忌医,所以病情越来越严重。
6、 是闻过则喜,勇于自我批评,还是讳疾忌医,坚持错误,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7、 对于我们自身的缺点我们要用于承认不要讳疾忌医。
8、 而若一些企业家已经意识到自己有了心理障碍,也不要讳疾忌医,相反,更应积极地配合心理医生进行。
9、 他明明犯了技术上的错误,还讳疾忌医,宁可当驼鸟,也不愿接受别人的协助。
10、 他犯了严重错误,还讳疾忌医,拒不接受同志们的帮助。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