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有不少的年轻朋友都会时不时地找一些名人励志故事来看,激励一下自己,那么有关经典名人励志故事精选的有哪些?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名人励志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名人励志故事1
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刚满二十岁即考上进士。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动,人也就惊醒了,可以继续研究学问,因此称“警枕”。每当司马光需休息时,便枕着“警枕”,如此学习的结果,终于取得了成功,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
名人励志故事2
自容国团1959年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至今,中国乒乓球队40多年来所获世界冠军将近130个,正是技术创新推动着中国队长期处于国际乒坛的领先地位。
据统计,截至2001年,在世界乒乓球运动的百年历程中,共有46项技术和打法的创新,其中27项属于中国,占总数58.7%。
器材的研发也为中国乒乓提供了技术增长点,乒乓界有一个著名的“0.3毫米”:1960年,红双喜体育器材厂的一个技术人员,将常规1.5毫米厚的胶皮加厚到1.8毫米,就是这0.3毫米的增加,使得球性发生诸多转变,催生出几十个世界冠军。
右手直拍正胶快攻打法的刘国梁,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一个实践者和受益者,他出色的发球技术,结合新的直拍横打及反面发球技术,使直拍打法获得了新生。
“我们的运动员都是世界一流的选手,在他们现有的水平之上哪怕长一分儿也都会成为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和进步,就得‘钻’到技术细节里,平时这样钻,比赛中看到他用出来了,这个是特别有成就感的。”
采访他的上午,他花了将近一个小时点拨队员的防守小技术,“心思都在球上,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一点儿都不烦。”
他笑眯眯地说自己当教练才刚上路,从来没有想过其他的职业选择,“平常人的悠闲生活我也没过过,要是过了,可能也不会习惯的。我最怕闲着了,还是刺激点的生活过得来劲!”
名人励志故事3
南朝时,宋国有个名将叫宗悫。他从小就有胆量,少年时就练了一身武艺,既有见识又勇敢。他哥哥宗泌结婚那天,半夜里,有十几个强盗趁贺客刚散之机,突然来打劫。宗悫毫不畏惧,挺身而起,击退了强盗。
有一次,他叔叔宗炳问他:"宗悫,你长大后准备怎么样?请说说你的志愿。"宗悫应声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他叔叔听了这句极有气魄的壮语,很是高兴,满意地赞许说: "好孩子,志向远大的人,正应如此!"
宗悫长大后,当过振武将军、豫州刺史、雍州刺史等官职,曾率军远征南方的林邑国,大获全胜,建立了一些功业。 -德育名人小故事
他少年时所讲的"乘长风破万里浪"这句话,极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为少年的远大志向,成为激励人们立志奋进的不朽名言。
名人励志故事4
他是咏春拳的创立者、李小龙的师父,他的成就不在霍元甲之下。要不是近期甄子丹主演的电影《叶问》热映,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名字。其实,叶问的故事并不比黄飞鸿他们平淡。他曾当街与军阀较量,以大拇指把对方的***轮芯压曲,使其不能发射;他曾拒绝李小龙以一间楼换取全套咏春木人桩法的建议,不愿把功夫当商品出售……
武林宗师上街被看作私塾老师
叶问本名为叶继问,1892年生于广东佛山,在家族中排行第二。他家在佛山可算是一个望族大家庭,书香世家。
佛山历来武风尤盛,南派成名的武术大师如黄飞鸿、张鸿胜、梁赞、冯小清……都出自佛山。叶问在七岁时,便拜师入陈华顺门下(陈华顺,为南海拳王梁赞的得意弟子),成了他的关门弟子。师傅去世后,叶问再随师兄吴仲素专研拳技。
叶问个子矮小,大概163厘米,但是他青年的时候身体非常健壮,尤其前臂异常精壮。他晚年时做过一次手术,整个人变得十分瘦削,只有两只前臂仍像壮年人一样,这是他数十年锻炼的结果。叶问是光头,但不完全精光,好像一块天鹅绒。他从不留胡须。
因为是世家子弟出身,叶问从不喜欢像其它的武师一样“身穿精武装,腰束纱带,脚踏精武靴”的打扮。他颇注重仪容清洁,喜穿深色长衫,即使平时也身着深色中式短装。叶问举止斯文大方,如果上街,一般人只会当他是“当铺里的掌柜先生”或是“私塾老师”,绝对不会想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一代宗师”叶问。
民国初年,佛山每年都会举办 “秋色”游行盛会,展示特殊的民族手艺,每年游行都是人山人海,还有很多来自外乡的游客。一次,叶问和表妹等一拨人去观赏“秋色”游行,当时叶问身着长衫和薄底礼绒鞋,个子也不高,看上去就一副软弱可欺的公子样儿。途中,遇到一位当时的军阀排长上前欲对其表妹动手动脚。这时,叶问突然挺身上前,使出惯用的咏春拳手法,对方立马应声倒地。一向欺压百姓的地方军阀,却败在一个斯文书生手下,哪肯咽下这口气。对方起身拔枪,叶问一个转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握住对方的***,并用大拇指的力量,直压***的转轮,竟然把***轮芯压曲,使其不能发射。
笑言李小龙 “短命”一语成谶
1949年,叶问来到香港,由好友李民之推介,认识了饭店公会理事长梁相,梁相也是武术爱好者,得知叶问是咏春拳陈华顺门人,立刻拜师学技,并请叶问在九龙深水的大街饭店公会公开传授。渐渐地,求技者越来越多。为了有更大的空间和场地,叶问再三迁换场地:九龙利达街、李郑屋村、九龙兴业大厦……使咏春拳传遍香港每个角落。
1956年,李小龙在利达街武馆内拜入叶问门下。李小龙上课相当投入,从不缺课。后来因移民美国,没能学完所有拳法。李小龙的双脚天生有小缺陷,走路的时候有一点上下“颠”。普通人不一定能看出这个缺陷,心明眼亮的叶问却早已看出他这个特征,笑言李小龙“走路时脚跟不到地,正是短命相”。李小龙天生平足,不但走路时 “脚跟不到地”,早期更不能以整个脚掌触地的姿势蹲下来,这是叶问及其它与李小龙要好的师兄都知道的。所谓“走路脚跟不到地便短命”的传言,其实并非叶问首创,他以此作为笑谈而已,没想到却“一语成谶”。
依然认 “咏春叛徒”为弟子
叶问是个极宽容之人,他不像有的教头那样,禁止弟子学习或演练其它门派的功夫,认为这是离经叛道的逆行。叶问看李小龙最初的招式,就知道他曾向演艺界的叔伯学过功夫。叶问认为这不是坏事,因为艺人的招式虽是表演给人看,但毕竟是从武术流派中演化而来的,仍有可取之处。 李小龙回香港拍电影之前,已在美国创立截拳道。自他创截拳道后,很多人都视他为 “咏春叛徒”,认为叶问宗师再也不会认他做弟子了。所以李小龙的一些朋友便跟他打赌:由李小龙约叶问师父出来吃一顿晚餐,如果叶问能来,便是他们输;否则,便是李小龙输。
于是李小龙打电话给叶问,开门见山地问:“师父,我是小龙呀!我想问您一句,您到底认不认我小龙是您的徒弟呀?”李小龙的话听起来简单,但很难回答。叶问如果回答 “不认”,未免显得小家子气。叶问若是回答 “当然认啦”,又担心其它徒弟知道后,会很不满,会说“难道是因为他现在已经成名了,您就连一点骨气都没有吗”这样的话,更担心一些外人知道后会说三道四。叶问言简意赅:“认不认随你呀!”将李小龙踢来的“球”又踢回去了。
叶问后来说,他还是认李小龙这个徒弟的。李小龙跟他通完电话后,即“诚心邀请师父吃饭”,前来接他去酒楼。他到达后,才知道李小龙借此与人打赌。这也算是叶问与李小龙之间的一场趣事。
拒绝李小龙以楼换拳谱
叶问十分注重对人才之选择,他经常说:“徒弟选择一个好师傅,固然难,但师傅选择一个好徒弟,更加困难。”他有一个徒弟叫郭富,五年的教授,叶问喜欢上了勤奋好学的徒弟。之后郭富失业,不告而别。叶问亲自去乡下找到这个“穷鬼”,手把手地教郭富。在此后的近两年时间里,叶问经常步行几十里路去郭富的祖屋,继续传授他的咏春拳术,将自己的所有拳谱让郭富翻抄记录了一遍。
之后李小龙曾再次亲访叶问,希望能学得咏春拳的木人桩法,并提出以一间楼宇的代价请叶问亲自示范全部咏春木人桩法,由李氏拍摄成影片带回美国自行学习,但却被叶问拒绝。很多弟子认为李小龙开出的条件如此优厚,师父不接纳太可惜了。但叶问曾说,他的意愿是只要求学者有心学技,则全力传授,绝不把功夫当成商品出售,最重要的是更不能厚此薄彼。
1972年12月1日,一代宗师叶问去世,迄今已过三十多年。而其精神永在,为后世门人所敬仰。
名人励志故事5
东晋时,祖狄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青年时代就胸怀为国立功的大志。
他有个好朋友刘琨,也是一位抱负不凡的人。他们两个同做"司州主簿" (司州,今河南洛阳一带,主簿,掌管文书簿籍的官吏)时,对当时内忧外患的国家危局看法相同,共同怀着光复河山的报国之志,两个人夜间同睡一床,经常谈论国家大事到深夜。
有一天半夜,忽然听得鸡啼。祖狄使用脚踢刘琨说:"你听听,这鸡啼的声音是多么激越昂扬,它是在叫人奋发图强啊!"于是,俩人便披衣起床抽出宝剑,在鸡啼声中舞起剑来。 "闻鸡起舞"的成语,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的。
后来,祖狄果然领兵北伐,为晋朝收复了许多失地。
名人励志故事2020锦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