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古诗大全这次为您整理了描写大雪的句子【通用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这是荆轲与秦王面对面搏击之时,在情况万分紧急之时,作者连用了一系列短句,把这种剑拔弩张的气氛烘托出来;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司马迁急了!
司马迁在进行场面描写时,往往熔铸进自己全部的爱憎,所以在荆轲刺秦的场面描写中作者倾注了满腔的热情,以参与者的心境来描写场面,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在那种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司马迁的心情已经完全融进作品当中,与其说是荆轲刺秦不如说是司马迁刺秦。此时此刻,司马迁已经与荆轲二者合一,有着共同的命运和呼吸,他们的心跳的频率是相同的,他们的心情是悲壮的,他们的行为是伟大的!此时此刻,荆轲遇到了什么境况,司马迁也就遇到了什么情况。
清代吴见思称赞秦庭惊变一段的描写说:“二十九字,为十句,作急语,然又详尽如此。”又说:“此时正忙,作者笔下不及转,观者眼不及眨之时也,乃偏写‘剑长操室’,又写群臣及殿下诸郎及夏无且,然偏不觉累赘,而一时惶急,神情如现。”(《史记论文》)
所有优秀的作品的作者,他们都是与自己笔下的人物融为一体的,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地为我们再现真实的历史场景,正是因为真实,我们才会读的酣畅,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的例子,优秀作品中俯拾皆是。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中,曹雪芹写道:宝玉知道老爷要打他,慌忙找人去给老祖宗报信,让祖母救自己。可偏偏宝玉当时身边一个人也没有,丫环小斯都不知跑哪儿去了,只有一个耳聋的老婆子。宝对老婆子说:“老爷要打我呢!快去,快去!要紧,要紧!”宝玉一则急了,说话不明白;二则老婆子偏生又耳聋,竟不曾听见是什么话……”在这里,才华绝代的曹雪芹竟然写了一个病句,这句话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一则宝玉急了,说话不明白;二则老婆子偏生又耳聋,竟不曾听见是什么话……”。从古到今,所有版本的《红楼梦》都有这句话“宝玉一则急了,说话不明白;二则老婆子偏生又耳聋,竟不曾听见是什么话……”,但没有一个人愿意修改这个病句,为什么呢?可以说,在宝玉挨打之时,宝玉急了,曹雪芹也急了!情急之下,当然说话不利索,甚至有语病。这里渗透着曹雪芹满腔的热情,也暴露了曹雪芹内心的感情世界,他已经与贾宝玉同呼吸共命运,息息相关了。所以,后人不去修改这个病句,也是遵循曹雪芹的原意的。
从这一点看,曹雪芹与司马迁的创作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优秀的作家往往有神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巴尔扎克在创作《人间喜剧》时,全心身的投入。有一天晚上,他的房间里传出很凶的哭声,仆人推开门,看见巴尔扎克正趴在书桌上哭。过了很久,巴尔扎克才告诉仆人:“高老头死了!”
可见,真正的创作是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是真实感情的表白,是作者与笔下的人物心神合一的交流。当作家急了的时候,读者如果也急了,我想,这样的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河流的考验。
查阅近几年来的高考真题,我们都可以找到不少直接或间接命自课文的新题好题。今年同样出现了许多直接或间接命自课文的新题,我们不妨来盘点看看。
【例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2015・全国课标卷Ⅰ第8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县,在今新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解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初中课文内就学过的一首古诗,其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人人皆知的名句。此问问我们两首诗的角度有何不同,我们根据课内所学,立即就可以说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而本诗则是间接描写。
【参考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例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3~15题。(2015・上海卷第13题)
隐净山中大雨
(南宋)张孝祥
青嶂度云气,幽壑舞回风。山神助我奇观,唤起碧霄①龙。电掣金蛇千丈,霆震灵鼍②万叠,汹汹欲崩空。谁泻银河水,倾入宝莲宫。
坐中客,凌积翠,看奔洪。人间应失匕箸③,高处独从容。洗尽从来尘垢,润及无边焦槁,造物不言功。天宇忽开霁,日在五云东。
【注】①碧霄:隐净山有碧霄泉。②鼍:鼍龙,***。③匕箸:羹匙和筷子。
13.这首词的词牌应是( )。(1分)
A.沁园春 B.水调歌头 C.雨霖铃 D.八声甘州
【解析】此题考查课文所学的词牌知识。比较一下《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的句子格式和句子字数,立即就可以选到答案。
【参考答案】B
【例三】下列古代诗句所蕴含的理趣与故事内容最不相符的一项是:( )(2015・天津卷第5题)
相传,古希腊有位国王做了一顶纯金王冠,便怀疑工匠在王冠中掺假。如何临别真假又不损坏原物?国王将这个难题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尝试过很多办法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洗澡,踏入浴盆,水往外溢。他恍然大悟,终于找到了答案。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D.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解析】此题的四句诗,都是课内所学的,是名句,人人皆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名作《离骚》,我们应该很熟悉了。意思是说:在追寻真理(真知)方面,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我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与故事所言的意外发现、偶然得到启示解决问题的内容是最不相符合的,故此,答案自明。
【参考答案】A
【例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2015・浙江卷第21题)
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
(元)张伯淳
爱当垆年少,将雅调,寄幽情。尽百喙春和,群喧夜寂,老凤孤鸣。都来四条弦里,有无穷、旧谱与新声。写出天然律吕,扫空眼底蓁筝。
落红。天气暖犹轻。洗耳为渠听。想关塞风寒,浔阳月色,似醉还醒。轩窗静来偏好,到曲终、怀抱转分明。相见今朝何处,语溪乍雨初晴。
【注】律吕,此指乐律或音律。蓁,一种弦乐器,如筝。语溪,溪水名,在今浙江桐乡。
21.下片“浔阳月色”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写出白诗中与此句匹配的相关诗句。(2分)
① ②
【解析】白居易的《琵琶行》是篇著名的课文,学生们是非常熟悉的,有不少同学都能全文背诵出来。根据题目要求,只要写出《琵琶行》中带有“浔阳”或“月”字的句子即可。
描写大雪的句子
1、雪终于停了,茫茫的田野一片雪白,房舍、群山披上了银装。
2、空中飘着雪花,小小的白羽毛,又像吹落的梨花瓣,零零落落。
3、轻柔的小雪花飘飘悠悠地落下来。渐渐地,小雪花变大了,变厚了,密密麻麻的。
4、下雪了,先是小朵小朵的雪花,柳絮般轻轻地飘扬;然后越下越大,一阵紧似一阵。
5、一夜大雪,城市的房顶上积起了一层厚雪,站在高楼的平顶上望出去,就像连绵起伏的雪山。
6、一团团、一簇簇的雪飞落下来,仿佛无数扯碎了的棉花球从天空翻滚而下。
7、空中,晶莹的雪花像轻盈的玉蝴蝶在翩翩起舞。
8、窗外飞舞着雪花,像千百只蝴蝶似的扑向窗玻璃,在玻璃上调皮地撞一下,又翩翩地飞向一旁。
9、雪,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芦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一般的雪在空中舞,在随风飞。
10、晶莹的小雪花落在我的手掌心上,看上去是透明的,慢慢地,它融化了。
11、公路旁、人行道上的积雪已经融化,只有背阳的屋顶上还留有残雪,就像戴着顶白色的小帽子。
描写大雪的段落
1、雪已落了两天,上午刚停止,强烈的冰冻凝固了无限大的积雪面。……在雪底下,二百四十个矿村偃卧着,仿佛已经消失了。……没有火的房子,和路上的石块一样冷,不能融解屋瓦上的厚层的雪。在白色的平原里,这只是一堆白矿石,看来很像死了的村庄,罩上它的殓尸布。
2、“下雪了!”孩子们把下雪作为好消息来报告。大人们也会忍不住放下手中的活,走到窗前,观赏大自然的恩赐物——雪。尤其是南方,雪景难以摄取,不少家庭不顾天寒地冻,抓住下雪的时机,在雪地里拍张合家欢,留个雪景纪念。孩子们则忙于堆雪人,捏雪球,打雪仗。可见,许多人都喜欢雪。()比起人们遇到暴雨成灾、阴雨连绵、狂风大作、骄阳似火时的愁苦心情来,雪景是令人欢欣。
3、雪已经下了一个星期了。我们可以说是到了世界末日。偶尔向平原一看,它使我们的心都冰透了,那整个一片白茫茫的地方,全体是白的,冻结了的,并且像漆一样地发光。我们可以说是上帝包好了地球,预备送它回洪荒世界里去。我告诉你:那情景真很凄惨。
4、风越来越大了。那朵小云变成了一片白色的浓云,慢慢地升了起来,扩大起来,渐渐遮满了天空。下起小雪来了。陡然间,落起大块的雪片来了。风呜呜地吼了起来,暴风雪来了。一霎时,暗黑的天空同雪海打成了一片,一切都看不见了。
5、初下雪时,往往雪片并不大,也不太密,如柳絮随风轻飘,随着风越吹越猛,雪越下越密,雪花也越来越大,像织成了一面白网,丈把远就什么也看不见了[/b]。又像连绵不断的帏幕,往地上直落,同时返出回光。雪,盖满了屋顶,马路,压断了树枝,隐没了种种物体的外表,阻塞了道路与交通,漫天飞舞的雪片,使天地溶成了白色的一体。你要是在路上行走,不一会儿,就会成为一个活雪人。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诗中描写雪的诗更是多的数不胜数。细读这些诗,你会发现它们不仅描写的手法不同,而且抒发的情感也各有不同。在描写上,有的作者对雪的状态进行了细致形象的描写;有的作者通过比较的手法使雪更加形象化,有的作者则将自己的情感直接寄托与雪之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描写雪的诗词,共同体会这博大精深的雪文化。
(一)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王安石)
赏读:这三句诗是写雪的精品诗句,它们都巧妙地运用了雪与梅花在颜色、季节以及她们给人以春天来临的希望上,进行了相互村托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雪的形态,读来美丽的雪景如在眼前。我们也可以借鉴作者的手法,把自然界中很多相关的事物,通过自己的合理想象,把事物写具体逼真。
(二)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
赏读:这两句诗巧妙的运用联想的手法来写雪景。雪与春天,这是我们对诸多写雪的诗句最熟悉的。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饱满的热情和乐观的人生观。作者利用诗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画卷,提示我们联想春天的美丽,正是文学作品对人思想的启迪。
(三)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元稹)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赏读:这两句诗写雪时都把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自己丰富的心理世界结合起来。这两句诗的前半部分,描写的是典型的北方雪天的情景,是典型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足不出户的恶劣天气。但是,诗句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自然景色抒发的情感,却是积极向上的,作者通过“千株玉、万朵云、琼枝”,把北国的冬天变得温情脉脉,不再因雪而凌厉肃杀。作者把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表达的具体贴切。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必须与自己丰富的心理世界结合起来,才能真切感人。
(四)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赏读:这两句诗写作上也有共同的特点,作者都运用雪去表达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这是典型的借景生情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是借助对自然景色渲染,让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五)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赏读:这两句都是李白写雪诗中的名句。李白直接描写大片雪花的诗句,我们可以直接引用来描写雪。我们要学习诗人通过细致观察、进行形象刻画的创作品质。
(六)
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
赏读:这两句诗比较独特。这是作者经过大胆的想象,把雪写成是天上一场激战而飘下的龙鳞,赋予雪以侠客的性格。在环境氛围和心理感觉与之相适应时,可引用这比较独特诗句。
(七)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蕴)
关键词:写话能力;仿写训练;有效教学
一、课堂仿写现状透视
(一)仿写训练过易
首先,内容选择过于单一。大部分教师对于课文仿写还停留在对于“有……有……还有……”这样的基本句式训练,而段落、谋篇布局等的训练则无从下手。年复一年,训练机械、重复,学生能力得不到提升。
其次,训练要求过低。在具体的训练操作指导过程中,教师的无能造成训练效果不明显。孩子们经过一次次训练,只能达到说出“菜园里有花菜,有豆角,还有茄子”这样的层次。如果这个时候教师反问“菜园里有怎样的花菜?怎样的豆角?怎样的茄子?什么颜色?什么形状?”那孩子们的答案便会丰富多彩起来,从颜色上说“菜园里有雪白的花菜,有绿色的豆角,还有紫色的茄子。”从形状上说,“菜园里有圆圆的花菜,有弯弯的豆角,还有紫色的茄子”这样的训练才是有效的训练。
(二)仿写训练过深
训练内容选择过深、过偏。教师自身功底深厚,在文本解读时如抽丝剥茧般层层深入,发现课文中有多处的语言训练点可以抓,迫不及待地想全盘交给孩子,让孩子进行仿写。不顾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年龄段特点,学生模仿起来相当吃力,反而失去了仿写的兴趣。其实对有些文本表达特点,不如先想一想这是不是孩子最需要学的呢?学了能不能掌握?如果不能则等一等,到中高段再掌握。否则,得不偿失。
(三)不切实际拔高要求
有些教师希望孩子在仿写过程中,能一蹴而就,面面俱到,达到与作者一样的水准。这是不切实际的,想要在修辞、句式、段落等方面都达到预想的效果,从而对学生提出过多过高的要求,这不仅严重挫败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打击了他们的学习仿写兴趣。
二、课堂仿写的途径和方法
(一)仿句式,扎根本
1.典型句式训练
先认识,后仿写,有了这些句式,孩子们写话会更有条理,会更具体、完整。再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内容创写新句。“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这样有条理地介绍,比如,姿态各异的树、各式各样的瓜果等,你能用上方位的词语和比喻句来写一个句子吗?”于是孩子们开始展开想象的翅膀,有的写:“瞧!这边的西瓜像个胖胖的娃娃,那边的葡萄像一颗颗紫色的水晶,最右边的茄子像一个个高高挂起的灯笼。”有的写:“瞧!这边的柳树像一位柔美的舞者,那边的桃树像一位害羞的姑娘,站在中间的杨树就像一位挺拔的战士。”
2.修辞方法训练
语言是文章的基石,美妙的语言,能使文章增色不少。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能滋润语言,使文章显得细腻、生动。比如,比喻句的运用能使生硬的事物变得活泼、形象,是孩子必须学会的一种修辞方法,课文中也经常出现这样的句式。
(二)仿结构,生枝叶
1.总分结构式段落仿写
总分结构是指由总述和分述两层构成的段。在我们低段教材中,不乏具有这种段落形式的文章。总分段落,总结句可以放在段落最前面,还可以放在最后面,回去自己再把它们换个位置试试。通过这样的仿写训练,孩子就初步掌握了总分结构的构段方法,提高了写话能力。
2.连续结构式段落仿写
这是指段落里的几个意思是按照先后顺序一层接着一层写的,在低段的课文中经常出现。比较显性的比如按“先……接着……然后……最后”的先后顺序构段,或者按比较隐形却非常妙的时间先后顺序描述。
(三)仿细节,绽芳华
1.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
学生不善于捕捉细节,写话中也鲜少见到这些细节描写。二年级上册《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个水洼前弯下腰去,捡起里面的小鱼,用力地把它们扔回大海。”此处对小男孩动作这一细节的描写非常到位,写出了小男孩对小鱼的在乎,对生命的珍视。通过让学生表演,体会动作。同时利用并改编课后练习题“他看到受伤的小鸟,于是……他看到流浪的小猫,于是……”要求学生想象用上几个连续性动词,体会对动物的爱。通过训练,孩子明白了,细节就在一举手一投足之间。
2.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可以烘托气氛,为文章的发展埋下伏笔。低段课文中有很多环境描写的句子,比如,二年级上册《看雪》第九段“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天上、地上、树上”这种有次序的环境描写方式,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画面感强。于是我出示雪景图“孩子们,瞧!这三个景物介绍有什么特点?对呀,仔细看图片,还有哪里也一片雪白,你能这样写写吗?那如果下雨了呢?你想想会有怎样的景象?如果刮风了呢?你能按这样的顺序介绍这些情况下景物的情况吗?”这样由扶到放的训练方式,让孩子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特征,按一定顺序介绍环境。
当然,在进行有效的仿写训练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精选课文范例。所选仿写训练点要特点突出,有可模仿价值,不可为了仿写而仿写。(2)由仿到写,循序渐进。不可因为急于求成而谴责孩子,应多多鼓励孩子。总之,仿写是学生写作的起步,是兴趣培养的基石,能体悟文本内在表达的神韵,注意方式方法,从句式、片段、细节处入手进行仿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久而久之,孩子会爱上写话,在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时,为中高段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效的课堂仿写能让孩子笔头生花,妙语连珠。
参考文献:
1、一夜大雪,城市的房顶上积起了一层厚雪,站在高楼的平顶上望出去,就像连绵起伏的雪山。
2、只见天地之间白茫茫的一片,雪花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四周像拉起了白色的帐篷,大地立刻变得银装素裹。我不禁想起一句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美呀!
3、窗外飞舞着雪花,像千百只蝴蝶似的扑向窗玻璃,在玻璃上调皮地撞一下,又翩翩地飞向一旁。
4、一团团、一簇簇的雪飞落下来,仿佛无数扯碎了的棉花球从天空翻滚而下。
5、年冬天特别冷,雪下的有两尺多厚。早晨起来,风门都推不开。而天上大块大块的乌云,像瓦一样,堆叠在一起。鹅毛大雪还在继续下着,看起来老天爷真要把天地间的空间填满。那山上地下全盖上一层厚厚的白被子,天地连在一起,白茫茫地看起来怪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