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创业故事9篇

创业故事,既是讲述创业者的经历,也是告诉大家创业当中的技巧,经验和点子,让后来者学习和借鉴,针对自身情况,来进行结合或者借鉴达到创业目的。世界上有什么不可能,只要你肯努力,下一个“马云”可能就是你。下面是整理的励志创业故事9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励志创业故事 篇1

有人会问:“我现在没有工作,没有收入,我也没什么经验、也搞不到资金、也没什么技术,我该怎么办?”

事实是,任何高人也不可能立刻让你有钱。而我的答案和建议是拿你最现实的资本——时间,紧紧围绕你的创业目标,去有计划、有步骤的运作。急和盲目对创业是没有任何帮助的,现在立刻为创业去做准备条件,而且一定要立刻行动!很多人一直只是想行动,没有真正去做,当然不会成功。

对于我们每个人,要明白我们浑身上下最大的核心动力其实就是大脑,创业不是靠脖子以下的部分,而是脖子以上的部分,要用脑子去思考创业的方向、创什么样的业、如何去创诸如此类问题。无论是创什么业,你第一步去做什么,就是经营你自己。你目前对自己最大的经营就是你的创业学习。这个学习并不是去学校学习什么,而是你要在工作中去实践学习,去学对创业有用的东西,学习创业的知识,能够带来财富的知识,再具体些就是如果你想开饭店,就学习如何开饭店的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到饭店实践工作一段时间,比如说到饭店找份工作,而且是立刻去,一定想办法找到,然后投入进去!

有一个刚从职高烹饪学校毕业的学生,他知道厨师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他跑了很多单位,也没找到工作,于是他想了一个绝招,他来到一家名气很大的酒店,要了很多菜,结帐时500多元钱,但是他没钱结帐,他拿出毕业证,和经理说:要钱没有,要么我给你打工还钱吧。经理一黑,要小伙两个月的工作代价偿还餐费,于是这个小伙开始上班了。他肯干,脏活累活抢着干,很快大厨喜欢上了他,收他为助手,后面的结果我们就不用说了。如果你想在某一行业学习,那么就学习这个小伙,想办法投入到这个行业中工作学习,而且一定要想办法做到!

当然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想要创业而自身条件却一无所有。这样的状况看起来的确是很难受的,现在的你就是一张白纸,怎样去经营一个空白的你呢?你的优()势就是要比那些已经在纸上画了一些东西的,更能画出一幅好画来。你要画虎,那你就立刻去接近画虎的人;你想画竹子,你就立刻接近画竹子的人,不管偷学还是明的学,只要不犯法,能学到就可以了。你只要开始学了,时间就会帮助你的,你将来自己画,你还要准备笔墨纸砚,这就如同创业一样,创业前一定要准备创业条件,什么也没有,你能画出一幅好画么?要知道,即使你没有什么资金,你还有你自己和时间,这是我们任何人都平等拥有的,在一定时间内创造或抓住创业机会,最重要的是你要把握住这些机会,并付出行动通过这些机会实现创业成功。

创业不要好高骛远,机会一般都在你看得见的地方或者不起眼的角落里藏着;哪怕很小的生意,就怕你做得不好,做得好你可以开连锁店,那不就大了?修自行车和炸麻花的都可以开成上百家上千家的连锁店。你能说修自行车和炸麻花的生意小么?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蕴藏着商机,有时候它看得不起眼,但只要你能放大它的亮点,深挖下去,就可以聚集很大财富。没有不赚钱的行业,只有在赚钱行业里不会赚钱的人。

励志创业故事 篇2

90后大学生禹化普大三时就当上手抓饼小老板,2年来连锁加盟店已开遍大学城

你曾经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吃过台湾手抓饼吗?这家不到10平米的小店老板竟是一位刚刚毕业的90后大学生。禹化普大三时就当上手抓饼小老板,在两年时间里发展了4家直营店、1个加工厂和8家加盟店,年收入达250万元。

每天下午4点,在北城天街小吃街店门口,已经有五六个白领在排队。放面团、煎鸡蛋、配作料……三分钟后,两个手抓饼新鲜出炉递给了前面的顾客。和传统烙饼不太一样,这个饼千层百叠,面丝千连,外层是淡淡的金黄色,内层柔软白嫩。

每天能卖400个饼

这么多人包围着店,为什么还有顾客加入呢?“这五六个客人是活招牌。顾客也许不知道我们,但看着这人气,就会吸引他们来尝鲜。”禹化普说,小吃店的秘籍就是要保持人气旺,排队人越多生意越好。

“以前我们追求速度,人多了就一次出6个饼。”禹化普说,在2011年做第一家店时这个快捷的方式并没有赢来顾客青睐。他特意跑到成都小吃街去考察,发现类似的小吃店老板总是保持慢工出细活的状态。即便店外已经排起长龙,也不慌。而前来的顾客络绎不绝,等待着他们的美食。

禹化普回到重庆,开始要求师傅一次只做2个饼,甚至有时候做一个饼。这个营销方式反响很好,饼保持最好的口感,排队的客人反而更多了,每天平均能卖400个饼。

加盟店4个月盈利

禹化普的北城店是两个月前开的,虽然租金掏了1.3万元,但是却成了店里的活招牌。北城店现在每月能卖1.5万个饼,凭借这样的人气,禹老板在月初迎来了三位新的加盟商。

禹化普说,从去年的5个加盟商情况来看,基本4个月就能盈利。加盟费收1万元,门店3-10平方米即可,租金价格通常在3000元左右。扣掉原料、房租、水电煤及人工费用,按每家店最差卖300个饼算,一个月的纯利润平均为8000元。

一开始,禹化普想做连锁直营模式,但当他们拥有第三家直营店时,开始打磨品牌。想要与大品牌竞争打开这个细分市场领域,必须吸引加盟商。

“每卖一个面团给加盟商,他们赚8毛,我们只赚五毛,薄利多销。”禹化普说,按10个月算,5家加盟店每天至少购买2500个面团,一年仅靠卖面团营业额能达到100万元。

励志创业故事 篇3

两年前,沈阳人李洪福从天津轻工学院本科毕业,学电子商务专业的他也和多数怀揣梦想的同学们一样,将人生的落脚点选在了大城市。从天津到杭州,再到青岛,他整天穿着职业装和皮鞋穿梭在各个知名企业中。“工资不高,压力极大,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行走在大城市的灯火辉煌中,总感觉这样的城市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这样的城市。”严重缺乏归属感让李洪福对自己的人生开始了认真的思考。“之所以留在大城市继续那个看似体面实则痛苦的梦,就是因为自己放不下上过大学这个事实。”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洪福发现擦鞋这个领域很有潜力。在进一步做了考察后,他发现了里面的商机。“现在的90后多数自理能力都很差,穿的高档鞋根本不会或没时间去打理,而且现在奢侈品的需求加大,许多高档鞋、包、衣服的后续保养都是个空白。”李洪福说,这个发现让他产生了回老家创业的冲动,并开始去一些擦鞋店考察,并四处偷师学艺。

2012年12月,李洪福的“大学生香薰洗鞋店”在于洪区松山路低调开张。近30平方米的小店,他既是擦鞋工,又是老板,每天忙得团团转。最辛苦的一次,是除夕前的一天,他从5时起床擦鞋,一直干到24时。“在小店打烊的那一刻,我的身体累得像散了架,但望着地上那些已经光鲜亮丽的鞋,我的心里有了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李洪福说,他之所以将“大学生”三个字加到店名中,就是想告诉所有顾客,他这个擦鞋工是个大学生,大学生没什么了不起,也可以为别人擦鞋。

刚开始,也有顾客好奇李洪福的选择,觉得一个大学生当擦鞋工有些可惜。“大学毕业当擦鞋工,那上大学还有啥意义?”每到这时,李洪福都会微微一笑:“千万不要把大学生的身份看得如何高,其实这个身份什么都不是,可偏有人把它当成一件虚荣的外衣。我坚信只有放得下才能站得起,许多大学生埋怨工作不好找,其实就是这个身份把他们害了。

励志创业故事 篇4

1983年,李烨出生在盐城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在当地经营着一家大型餐饮企业。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李烨说那时虽还没有富二代的概念,但自己绝对已经是了,我家的酒店叫兴达大酒店,按照现在的说法应该算是一个会所了。我2001年在常州上大学时,每月生活费至少有5000元,在当时的校园里绝对算得上是富二代的水平了。

但是好景不长。2003年,父亲经营近十年的酒店破产了。李烨的生活费从每月5000多一下子掉到了100元不到。那段日子,李烨在常州一家电脑城门前扛箱子挣生活费,这样一直坚持到2003年退学。父亲破产后,全家一度在扬州尝试养螃蟹,但是2003年遇到非典,又加上遇到发大水等意外,养殖场也没有办成。我们一家子就又回到了盐城。

“回到盐城时,总共只剩下500多元,全家人都在为生计发愁。我有一天晚上出去溜达,看到一家烧烤摊生意非常火。想着这个成本小,后来免费给烧烤摊老板打工。”师傅看李烨不怕苦、不怕累,就把配料毫无保留的都告诉了他。两个月后,李烨自己的烧烤摊在盐城师范学院旁开张了。没想到很红火,两个月李烨一共赚了1700元。

生计有保障后,2005年,李烨又参加了高考,最终考进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院。在学校里李烨读的是多媒体设计专业,说是多媒体设计,实际上就是网页设计等一些电脑知识运用的专业。他没有一门心思死读书“我白天上课,晚上就外出打工,主要是帮助商家做电商服务。最让我骄傲的是我大二的时候,去了上海一家经营游戏货币的网络贸易公司,有点类似于美国的eBay网,这段经历给我后来的电商生涯打下了基础。”

2008年6月,李烨大学毕业后,怀揣创业梦想的他在同学、亲戚的帮助下,创立了上海天天爱购网,但是没多久因为股份的问题退出了团队。

又一次跌入谷底,这时,李烨又想到了他的烧烤。李烨在上海读书期间,父亲也把他的烧烤摊从盐城搬到了上海。2008年10月的一天,创业失败的李烨在家帮父亲打理烧烤生意,那天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在网店摸爬滚打多年,为啥不把烧烤店开到网上呢?说干就干,李烨开始着手创立他的网络烧烤店。

励志创业故事 篇5

昨日,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创业富民办、长沙高新区管委会举行的麓谷创业论坛,成为我市“逆势而上创业富民”创业报告会最具人气的一场;来自“骅骝冶金粉末”、“华迪电力”、“立中汽车”、“海容电子”等企业的创业代表,以及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的创业指导专家,向与会数百名大学生精彩讲述“丑小鸭变天鹅”的传奇和技巧。

80后创业先行者李伟,去年走出中南大学校园创办长沙骅骝冶金粉末有限公司,这位晚生后辈不惧长沙粉末冶金领域高手云集,以“初生牛犊”的果敢咬住“国内金属粉末大量依靠进口”软肋,通过自主研发替代进口产品展开“圈地运动”。短短一年时间,公司采用自主先进技术生产的“晟大”牌高品质合金粉末,年产量可逾300吨,,今年年销售收入可望突破200万元。

与众多“初生牛犊”相比,中年下海的张珍辉创业以稳健中求突破见长。2005年,他与一群合作伙伴投资200万元,创立长沙海容电子材料有限公司,选取锂离子电池用中高端负极材料——“改性石墨系列”作为研发和生产首打产品。在产品销售即将突破新产品入市“瓶颈”的紧要时期,“海容电子”遭遇某国外竞争对手对其原料添加剂供应的“卡壳”,在面临功败垂成之际,企业借助本地技术专家力量快速开发出替代产品,突围成功。自2005年产品下线,企业以年销售额年递增1000万元的步幅,仅用三年时间,就跻身国内锂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产销和市场占有率的双料前三强。

“天文”爱好者申若耀喜欢异想天开,他创办的长沙创越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我国自主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即“北斗一号”系统)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创业初期,由于曲高和寡沦为“贫民公主”。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2008年初那场百年不遇的特大冰灾横扫南国大地之际,机遇突然降临,公司因为得到创业以来最大一笔订单——50台船用终端设备,而绝地逢生。此后仅一年时间,公司总资产跃达3400多万元,一步跨入有较高抗御风险能力的“小巨人”企业团队。

励志创业故事 篇6

在许多人眼中,担保还是个神秘的。行业。不久前,笔者访问了旅捷侨商、北京东方三阳担保有限公司董事兼财务总监刘建国。回首十多年的创业路,刘建国认为,踏实本分、以诚待人是他最大的秘诀和收获。

1993年,因家中亲戚的关系,刘建国从北京到捷克做外贸生意。当时,中国国内的纺织品、服装等在捷克非常畅销,刘建国一边安排国内的亲友发货,一边在当地租库房、搞批发。凭着一股实诚劲儿,刘建国的生意越做越大,仓库里多时能有几十个集装箱的货物。

刘建国告诉笔者,在国外做生意讲究的就是个规矩,只要货真价实,就不怕亏本。他说:“一单生意做得好不好,就看有没有下次合作。只要你踏踏实实地干,客户就会认准你,一旦认准了,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合作关系。”

外贸生意做了几年,刘建国积累了不少资金。此时,他又将目光瞄准了典当业。在欧洲,几乎每个女孩都有金饰,这让刘建国看到了金饰典当的潜力。2004年,他在北捷克州省会乌斯季开设了首家典当行。虽然是跨进了一个几乎完全陌生的行业,但刘建国坚信,只要以诚待人,生意就错不了。慢慢地,刘建国不仅摸出了典当行业的门道,还一连增开了两家典当行。成功试水让他深深感到,诚信经营带来的良好口碑能量巨大。

2005年,应朋友的邀约,刘建国回到北京,与人合作成立了北京东方三阳担保有限公司。他笑言,这次的转型便不算困难了,毕竟担保公司和典当行有相似之处。从公司创立伊始,刘建国一直秉承着诚信的理念,专注为银行、企业和个人打造一个合法、安全、专业、高效的融资服务平台。

除了做生意,这些年在捷克和中国来回奔走的刘建国,还不忘为想要打入欧洲市场的中国企业献计献策。他告诉笔者,很多时候,因为对当地情况不了解,中国企业出征海外遭遇“水土不服”,有的还不小心触犯了当地法律法规,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他感慨道:“作为侨商,我们有责任帮助自己国家的企业尽早适应海外市场。我相信,中国人坚持以诚待人的原则和信条,海外生意就会越做越好。”

励志创业故事 篇7

1928年7月29日,李嘉诚出生在广东省潮州市的一个书香之家。李嘉诚的祖上本来是中原人,因灾荒迁至福建,后又因躲避战火而迁至潮州。李嘉诚的家学渊源深厚,家中人才辈出,尽管经过数次搬迁,但其家族知书识、治学严谨的浓厚风气一直都没有改变。李嘉诚的叔父、伯父及父亲都是知识渊博、学问深厚的人,在乡村之中颇有名望,并受到当地村民的尊重。李嘉诚的童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看书中度过的。每天一放学,他便在自己家里的小阁楼上看那些祖上留下来的古籍藏书。书给他打开了另一扇窗户,那里的世界让他如痴如醉,即使有些书并不是很好懂,他也总是极力去领悟和思考。古代的状元、探花精彩绝伦的智慧,仁人志士为人处世的准则,都让他慢慢地明白了很多道理和知识。有时候,他并不满足于简单的阅读,他还经常仔细地思考着书中所传达的智慧与启迪。

然而,美好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1937年7月7日,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1939年6月,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揉踊潮州这片净土。一番狂轰滥炸之后,潮州城立刻成了一片废墟。李嘉诚的父亲带着妻儿老小一边躲着不时而来的流弹,一边艰难地爬过帝国主义的封锁线逃到香港,寄居在李嘉诚的舅舅庄静庵家里。然而,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因过度劳累而不幸染上了肺病。李嘉诚作为长子,不仅要照顾父亲,还要拼命地复习功课,以求能够在精神上安慰一下父亲。

为了给父亲治病,李嘉诚一家的生活非常拮据。每天两顿稀粥,再加上母亲在集贸市场收集的菜叶子,这便是一家人一天的伙食。

最终,李嘉诚的父亲还是没能熬过那年冬天。父亲在临终前曾这样叮囑李嘉诚:“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失意时莫灰心,得意时莫忘形。”就这样,年仅14岁的李嘉诚不得不眼含热泪,无奈地结束了自己的学业出来打工,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看见李嘉诚这样困难,而且又这么懂事,李嘉诚的舅舅便让他先在自己的中南钟表公司里扫地泡茶。别看李嘉诚年纪不大,但却很懂得察言观色,他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且他又很勤奋,早上总是第一个去,下午又是最后一个离开。就这样,李痛诚一干就是三年,这三年没有人知道他经历了多少辛酸和艰难。然而,艰难的生活磨砺了他,他不但锻炼出了好身体,而且业务上也精明能干。即便是在这样艰难的日子里,他依然没有忘记读书学习。没有钱,他就去旧书店里买些旧书,看完了又卖回给旧书店,然后再买新的旧书看,这样既能省钱又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1945年,年仅17岁的李嘉诚开始在一家五金制造厂和塑胶带制造公司当推销员。这份工作看起来容易,但实际上并不好做,因为这要求人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获得别人的信任和认可,实在是很难的一件事。李嘉诚最初做推销工作的时候,很容易紧张,就把自己应该说的话在心里背上很多遍。渐渐地,他开始熟悉了这一工作。早年间当学徒时练就的观察能力也让他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有不小的潜力。李嘉诚认为,在做推销工作的时候,首先自己要信心满满,然后再最大程度地熟悉自己推销的商品,接着要在最短时间内让顾客觉得你的产品物美价廉。就这样,李嘉诚凭借若自己的能力,开始揣摩客户的心理和想法,而且随着约见的客户越来越多,他越来越能轻松通晓对方的意图,从而把货物很好地推销出去。就这样,李嘉诚通过自己的努力,很快在公司中脱颖而出。但他并不骄傲,别人付出一倍的努力,他就付出两倍甚至更多,而且他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很快,才18岁的他便成了公司的部门经理。

走南闯北的推销生涯,不仅初步形成了李嘉诚的商业头脑,私富了他的商业知识,而且也使李嘉诚结识了很多好朋友,还教会了他各种各样的社会知识。他明d只有学会r宽厚待人、诚实处世的做人哲学,才能为口后的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经过几年的生活磨砺之后,李嘉诚逐渐成熟r起来。他知逬尽转推销工作在这段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他毕竟只是一名高级“打工仔”,十分渴望向社会证叨自身价值的李嘉诚下定决心要自立门户。因此,无论老板怎样再三挽留,他都决意要离开,决定从零开始,自己创业。

1950年冬天,李嘉诚用自己多年的积蓄和向亲友筹借的五万港元创办了“长江塑胶厂”,专门生产塑胶玩具和简单日用品。在创业最初的一段时期,李嘉诚凭着自己的商业头脑和经验,发了几笔小财。几次小小的成功,使得年轻且经验不足的李嘉诚过于自信了。他急切地去扩大他那资金不足、设备简陋的塑胶企业,于是资金开始周转不灵,工厂亏损愈来愈大。过快的扩张使得承接的订单越来越多,再加上设备简陋和人手不足,极大地影响了塑胶产品的质fi,而迫在眉睫的交货期也使重视质量的李嘉诚再也无暇顾及愈来愈严重的质量下降现象。终于,仓库里开始堆满了因质fi问题和交货延误而退回来的产品,塑胶原料商开始上门催缴原料费,客户也纷纷上门以各种借口要求索赔……这一切几乎将李嘉诚置于瀕临破产的境地。

然而,这些都没有将李嘉诚击倒,他一边应付不断上门催还贷款的银行职员,一边协调不断上门要求索赔的客户,此外他还要保证为工人及时发放工资。前景堪忧的情况下,沉着冷静使得李嘉诚渐渐地渡过了这道难关。经过这样的磨难后,他开始冷静地分析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市场的走向。李嘉诚觉得塑胶玩具在国际市场上似乎已经没有足够的生存能力了,于是,通过仔细的思索,他想到和平时期过着幸福生活的人们,物质生活有了一定保障之后,必定要在精神生活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养花草便是精神消费品的重要项目之一。可真花草不但要每天浇水、除草,而且花期还很短,人们会觉得太麻烦而不愿去养。所以,如果能够生产大量的塑料花,则既可以达到价廉物美的目的,又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想到这些,李嘉诚兴奋地预测着:一个塑料花的黄金时代即将来临。

1957年,将要陷入绝境的李嘉诚开始了他别具新意的“转轨”行动——生产既便宜又逼真的塑料花,这在香港甚至全国都是一个“冷门”。经过李嘉诚的不懈努力以及各方面的促销和广告活动,人们开始关注并接受了塑料花,而“长江塑胶厂”这个名字也开始为人们所熟知。

经过了这些风雨之后,李嘉诚常告诫身边的人:“我们长江要生存,就得要竞争;要竞争,就必须有好的质量;只有保证好质量,才能保证好信誉;只有保证好的信誉,才能保证长江的发展壮大。”李嘉诚极其看重自己产品的质量,这也是他成为亚洲首富的原因之一。

虽然李嘉诚率领企业初步走出了深渊,但也并非就此脱离了困境。他的资金仍然十分不足,生产设备仍旧很简陋,可他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更新设备、增加厂房、招聘技工,生产规模也无法扩大。正当李嘉诚感到资金问题会给他的企业带来新的危机的时候,有一位急需大量塑料花的订货商来到了他的公司。尽管此时李嘉诚的企业面临着种种困难,但他还是妥善地处理了这个情况——他先拿出八种按照订货商的要求设计出来的新颖别致的塑料花,然后,诚恳地告诉外商:“先生,这八款塑料花是我和公司设计人员昨晚一夜没睡按您的愿望设计出来的。”

励志创业故事 篇8

“余佳文不能代表我们整个90后创业团体,我们不能浮躁。”李佳对记者说,她那中性的嗓音非常有辨识度。

李佳,一个非主流的90后女生,她的身上有叛逆的因子,她喜欢逛酒吧。

她的微博上还写着“Relax Soul生活网CEO”这个头衔,酒吧客和Relax Soul生活网是李佳的初创项目,这两个项目都是以夜生活为切入点,不过现在都已经搁置了。

“如果你只付出了80%的力气,不能说自己尽力了,尽力应该是付出120%的努力。”讲起初创的艰难时李佳说,“朋友让我去投资者大会,我在门口徘徊了很久,都不敢走进门。”

大二那年,李佳借着实习的机会来到《创业家》,她的动机十分明确:认识人脉找资源。2012年初,她用了半年的时间来做市场调研,原先想做同城活动的念头被打消了,因为她发现,如果音乐、展览、线下交友一把抓的话,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不适合初创项目。

有天晚上,她在酒吧里参加一个open麦克的活动,场子非常热闹,她就萌生了一个想法:我为什么不做一个面向“酒吧客”的产品呢?

“组织了两次open麦克的活动后,我发现中国人不像外国人,场子很慢热,虽然每场都赚钱,但是没办法规模化。”李佳尽力总结着产品失败的原因,“一般酒吧客都是‘刷脸卡’,跟老板混个脸熟就可以打折,线上的折扣自然留不住客户。”

当她将“酒吧客”App的UI图纸设计出来后,迫于家里的压力,她还是回到澳洲继续读研。不过,她没有将这个项目放手,托国内的合伙人帮忙找技术人员来写代码。一直到了2013年年底,技术仍旧没有搞定。“可能合伙人的意见不统一,我们的团队就散了。”李佳说。

在她看来,团队建设比运营推广,甚至是产品本身更为重要。“合伙人分为出钱、出资源和出力三类,最重要的原则是能力互补。”她说道。

今年3月,她又动手操弄起现在的项目——“小帆船在线”,一个帮助“海归”进行就业培训、咨询和招聘的网站。目前网站已经上线,李佳规划着1个月后就回国找投资。

励志创业故事 篇9

“我们每一个人不管高低贵贱都有取之不尽的财富,那就是爱心,当你付出爱心时,你会感到这个世界因你而变得更加美丽。”

“人们都好说:舍得、舍得。什么叫舍得?舍与得是一伙的,没有舍,哪里能有得呢?”

公元953年,一位叫李云的工匠,在燕赵大地上的古沧州,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铁狮子。千百年来,这座沧州铁狮子已闻名中华。一千多年以后,一位商人以“狮”为名创下了自己旗号,而且名震天下。他就是李金元,近1?80的个头,身材魁伟,大眼、竖眉、耳小垂大。

这就是世界级企业家、全球直销界领军人物、国际著名慈善家、天津市天狮集团总裁李金元先生。

李金元的手很有特点,手掌大而且宽厚有力。 正是这一双大手见证着李金元几十年的风雨历程。关于他的手,有这样一个故事:2001年李金元出访泰国,一位泰国的政府要员跟李金元握手时,顿时感觉到李金元的手不一般。在稍后的晚宴上,这位要员品评李金元的大手,而李金元回答说,我的心比手还要大。的确,李金元的心就是比别人宽广,不然他就成不了世界级企业家、全球直销界的领军人物。

虽然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但实际上,李金元的创业之路也是荆棘密布,并非一帆风顺。

1958年,李金元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市李龙屯村。在他刚刚学会自己端着碗吃饭的时候,就知道了什么叫挨饿。三年的自然灾害和当时的人民公社化,让他早早把饥饿与贫穷联系在一起:要想天天能吃饱饭,必须赶走贫穷。他14岁时,就跟父亲闹着要上班,要参加工作,要自己挣钱。父亲看他年龄太小,打算过两年再让李金元去找活干。可李金元来劲了,一天要跟父亲闹上好几次。父亲缠不过他,就托人送李金元去华北油田,当了一名连工作服都穿不起来的石油工人。别看李金元才十几岁,倒很懂事,很勤快,有空儿就主动帮助老工人洗衣服、打饭买菜、倒洗脸水,大家都非常喜欢他。有时候,几个老工人下班后,坐在一起喝酒,也喊李金元座场。在油田大部分时间都野外作业,条件是非常艰苦的,而且流动性大。李金元倒觉得很有意思,很好玩。按照他的话说:今天到这儿去,明天又到哪儿去?天地很大,很适合自己的性格。

两年后,领导把李金元从艰苦的第一线调到了后勤,让他负责全工段的饮食生活。骑着三轮车,到城里买米、买菜,打油、买肉,就成了李金元的主要工作。从来没有接触过经济工作的李金元渐渐地发现,这一买一卖,里面有很大的学问,有赚钱的路子。李金元想,为什么一些人不顾工商部门的查处,依然偷偷摸摸地搞所谓的“投机倒把”,原来做买卖比做工来钱来得快,此时的李金元心里就痒痒了。就在他19岁那年,也就是1978年李金元辞了油田上的工作,也偷偷加入了“投机倒把”的行列。李金元可不像小商小贩一样,提一个竹篮卖个花生,倒腾几个鸡蛋,他上来就玩大的。他到农村里收粮食,收豆饼,然后用60吨的火车车皮,一车车地往南方运,这一趟下来就纯赚好几万元。让李金元玩得更顺手的是,他到农户家收粮食,收豆饼,从不支现钱,等货销完,货款汇到手时,他再把该支付的钱一分不少地送到农户手中。不少农民说,你别看小李留着长头发,穿得很时髦,人倒很实在,也很仁义。

尽管李金元的“投机倒把”活动是在乡下偷偷地进行的,但到最后还是让工商局发现了。一天,李金元刚刚收到从南方汇过来的一笔货款。突然,大街上的大喇叭响了,是工商所所长的声音:“李金元到工商所来一下!李金元到工商所来一下!”连续喊了好几遍。李金元一听事不好,赶紧把那笔货款转移出去。然后,来到了工商所。当听说要对他施行处罚时,李金元急了:“我这钱,也不、不是偷、偷来的,也、也不是抢、抢来的。你们罚我干啥?凭力气挣钱还有错吗?”

凭力气挣钱当然没错。可是在当时计划经济条件下,投机倒把就是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这一点恐怕是当时不到20岁的李金元没有意识到的。然而,正是由于这个没有意识到,却恰恰培养了李金元的经济意识。在别人还不敢干的时候,李金元已经放开手脚了;在别人想干的时候,李金元已经成为驾驭市场的“老手”了。在改革开放初期,李金元以“老手”的身份出现在了沧州的商海中。他到广州贩手表,到温州贩服装,到内蒙古贩羊皮,到青海贩粮食,自己还成立了一个贸易公司。此时的李金元才24岁。

后来,服装干洗店开始出现在大都市里,生意非常火爆。李金元一看,生意来啦。他在沧州找了几间大房子,扯电缆,安机器,忙碌了一阵子,接着就鸣炮奏乐,开张了。干什么?不是洗衣报,而是造干洗机械。说李金元是驾驭市场的老手,就在这儿。他从不步别人的后尘,而是另辟蹊径,独爆冷门儿。这时,各地的干洗店蜂拥而上,李金元就坐家里大卖特卖干洗设备,而且是供不应求。卖干洗设备与办干洗店相比,哪个生意火?哪个挣钱多?李金元心里早就把这个账算好啦。

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尽管李金元的干洗设备造得很好,卖得很火,但是在生产运作方面。还是缺少现代化大生产的理念。一台干洗机有上百个零部件,有几十条电路和一堆电子原件。按照现代企业的生产模式,零部件,委托其他厂加工,我负责组装。这样能减少投资,提高生产效率。可是李金元却少了这一手,干洗机上的大大小小的部件都是自己加工制造,结果弄了一个“小而全”。不然,李金元就成了干洗设备制造行业的巨头啦!

李金元聪明、能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商人。但是,有时候他做出的决定,却令一般的商人感到不可思议。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万元户还是新生事物。千千万万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农民都为能成为万元户而四处奔波、拼命劳作的时候,李金元的一个决定,让周围的许多瞪大了眼睛而半天没有说出话来。

那是李金元卖干洗设备的第二年,外面有不少设备款还没有寄回来,算起来得有40多万。李金元催了好多次,对方解释说,眼下手头资金紧张,过两个月你再来一趟吧。

“时间就是金钱”。这是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特区传出来的一句当时令众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口号。20几岁的李金元却悟出了其中的真谛。他想:一个大活人,不能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要那40万的死钱上。于是,他放弃了要账,用要账的时间建起了一个面粉加工厂。

众人不解地问:要账与发展两者可以兼得,你为什么非得要放弃要账?李金元回答说:1993年,李金元已不满足在沧州的小打小闹,决定到外面闯荡一番,干大事业。他来到了天津。他万万没有想到,他迈出家门的那一步,就那一步,恰恰是李金元生与死、成与败的转折点。

他来到天津后,把目光投向了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生产一种高科技含量的营养品——骨参。虽然对营养素领域他一窍不通,但出于商人的敏感,看好了这个领域。他花80万元买回了骨参生产配方,又贷款1200万元,在天津市武清县建立一座4000多平方米的生产厂房。经过9个月的努力,很快进入了紧张的试车阶段。试车这天,同事们备足了喜庆的鞭炮,食堂备好了丰盛的大餐。人们翘首企盼着第一批合格产品的下线。可是,试车一天天地过去了,一直持续了三个多月,整整投进了180多万元的生产原料,产品却一直没有走出生产钱。当李金元回头找项目发明人时,那个人早已销声匿迹了。曾经的希望顷刻间变成泡影。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