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
——张新毅
中国,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中华文化中的诗中雨,更是令人动容。
呼啦!呼啦!每当我听到窗外这些欢快地在雷与电的交相辉映中飞奔的雨滴怒号的时候,脑海里总是会响起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每当我看见那阴沉的天洒下如豆粒般可爱的'浑圆的雨珠时,心中总是会浮出苏显祖的《风雨归舟图》。
雨啊,你早已融入历史,浸没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下雨了,吸入牛毛的雨丝密密地斜织着,我独倚窗前,看着窗外朦胧的世界,渐渐地,雨大了,屋檐上的水珠接连不断地落下,形成一道水帘,虽没有花果山水帘洞的气势磅礴,却颇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雨踏着轻快的步伐,和着叮叮咚咚的音乐,偷偷地落到田野里,落到草地上,落到花丛中。春风和着细雨,与杨柳一阵耳语,杨柳就抽出了嫩芽;轻轻抚着小草嫩嫩的发梢,小草就轻轻地抽出了身子,抖一抖泥土,绿得那么羞涩;轻吻过花儿的脸,花儿的脸就红了。这一夜,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而这一切都是那么寂静,那么无声地唤醒了沉睡的生灵。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拴着冰凌儿的时候,春天连影也看不见。但是下过一番小雨后,第二天春天就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冒出头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春之色,这是早春的草色。春雨赶走了寒冷而凛冽的冬风,春雨携来了无穷的生机,无尽的绿,但却又是那么容易令人忽视。
春雨就好似泰戈尔说过的话:天空不留下飞鸟的痕迹,但它已飞过。
古诗中的思乡1500字
微山亭赋韵中写道:“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这首诗的特色是“大中融小”而又“以小见大”。作者首先展开一片宏大的秋日清朗的天空来:但见南天一抹白云经不住带着丝丝凉意的北风的撩拨,悄然北逝;而一群北雁却为避寒秋而翩然南来。睹物生情,作者联想到自己。自己的故乡在辽远的北方,却为躲避战乱,寄居南朝,正如这南飞之雁;然游子思乡之情却因此而愈笃,如同北逝之云,可谓“身在南朝心在北”矣。一个“逐”字,说明思乡之切,欲逐南云而飞去,是主观上强烈的愿望,与下句“随”字相对照:“随”有被动无奈之意,写出他避乱南方的无可奈何。作者写的是秋景,南云飞逝,北雁南飞,都暗示北风已起,是“不写之写”,更写不尽凄凉。接着,笔锋一转,由大入小,写故乡篱下之菊,暗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写出对故乡闲适生活的眷恋。民间又有“重阳把酒就菊花”之俗,而今诗人却只能寄身天涯,两相对照,好不凄凉。“今日几花开?”一问将思恋情结发挥至极,将意象浓缩到极小,着意于花,实是于极小中见极大。一问之中饱含不尽情思,使小诗戛然而止,但余韵无穷。
王维的《杂诗》也是一首五言:“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这是一个精致的'小品,与此类似的还有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等,都是借一事一景的生活片断抒发深沉的情怀。诗人截取了这样一个情景:故人从家乡来,诗人得知,喜不自禁,料他当知故乡之事,却不问家人,不问亲人,独独问起那窗下寒梅。看似不通,实则正是诗歌艺术剪裁的妙笔。所问琐事,读者自了,惟寒梅着花一事,说尽了诗人的细致,连这样的小事都问到了,可见他思乡之切。而寒梅一枝,暗香浮动,既添小诗之情趣,又表诗人之高洁。可以说“问梅”是一个十分别致的典型情节,成为了这首诗的点睛之笔。“绮窗前”、“着花未”更充满了生活情趣,衬出对故乡的不尽思念,“诗中蕴味,尽在其中”。
古诗中的乡村的美文
雨季伊始,清风拂过,化作生命的凯歌。四季更替,星辰转移,化作时间的漩涡。山河涌动,江水奔流,化作岁月的流溢。
流年似水,时而幽缓,时而湍急,瞬息之间只能回忆。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在历史的长河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花谢花开,物是人非,唯有文字是亘古不变的传递。
一处景,触人心怀。总有一些时候,一段文字与一副画对比,取悦人眼的不是美丽至极的图画,而是一段意味悠长的文字。文字的魅力,正在于它能够勾起人的无限联想。诗歌是文字的精深艺术,是高水准的炼字游戏。无可否认,诗歌是今人与古人对话的桥梁。
乡村是历代隐居人士与世无争,寄情山水的心灵栖息地,自陶渊明以后便蔚成气候。文人墨客笔下的乡村,或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超然宁静,或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逸趣,或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的大放惊喜,或是“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淳朴民风。古代诗歌字里行间都流露出自然淳朴的乡村情怀,同时也造就了一个多样化的乡村。
一
古诗中的乡村是淳朴的。有如“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热情好客,也有“童孙未解供耕织,也旁桑阴学种瓜。”“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天真情趣。
如果说沈从文的《边城》中所展现的湘西世界是淳朴的、纯洁的,那么在现今的乡村是无处可寻的。多重因素的影响,早已使乡村变了内在的模样。人心变了,乡村的性质也就变了。淳朴的乡村局限在了古代的诗歌里。
二
古诗中的。乡村是动态的。有如“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夕阳归景,也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一派生机。动与静在同一时空下唯美演绎,为乡村增添了无尽的活力。
“河湖淤塞,鸟声断绝”的静态画面,大概可以定论为如今乡村的情形。静态与动态的不平衡,让如今的乡村缺少了活力。而以往动态的美景,也只能在诗歌中回忆了。
三
古诗中的乡村是有味的。有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愉悦闲适。
时代不会停下发展的脚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一味惜时,始终形色匆匆,早已失去了应有的从容。能有一份平静的闲心去欣赏大自然的无形美丽,显得多么难能可贵。拥有一颗有味的心态,慢一些,不争一些,或许能让我们走得更远,让生命更加从容。
四
古诗中的乡村是多情的。有如“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的凄惨遭遇,也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悲从中来。
命运如同瓢壶,满世界的回转,终不可避免地转向了悲哀。悲与哀,是乡村不由分说的情感元素。因为乡村历来就是一个多情之地,从来都受到封建统治的压迫。时代在进步,落后的面貌终会被摒弃,如今的乡村早已今非昔比。悲与哀的情感元素,也开始向城市转移。
五
古诗中的乡村是静谧的。有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宁静恬淡,也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美妙旋律。
万籁俱寂到可以倾听草木、山川、虫鱼、鸟兽的声音,清新雅丽,何尝不是大自然的心声?工业革命一声轰响,从此世界开始变得喧嚣。乡村的静谧、神秘感被轰鸣声打破,天空的印象也开始变得朦胧。心灵的栖息地、静谧清新的乡村已成为过去式,被深深地掩埋在光阴里,人们开始不住地追问“天涯海角,何处才是宁静?”
夕阳下的蒲公英,经风吹散,在风里纷飞。下一刻,它会飞向哪里,我们无从得知。但它的轨迹,可以如烟花般美丽,在平凡的世界里划出一道无形的印记。古诗中的乡村,在时光中酝酿,散发出逝去的浓郁。乡村的芳香,五味杂陈,以诗歌为载体,承载了现实与心境,飘向无止境的远方……
古诗中的思乡情浓
世易时迁,时代不断的变化,人也不断的变化,但唯有不变的是出门在外的`一颗思乡情。看看古人的思乡古诗,好好体味一番吧。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望驿台》
唐·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人日思归》
隋·薛道衡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登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明眸皓齿谁复见,只有丹青余泪痕。――出自:苏轼《虢国夫人夜游图》
2、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出自: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
3、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出自:欧阳修《晚泊岳阳》
4、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出自:白居易《望月有感》
5、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出自: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6、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出自: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7、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出自:陈克《临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8、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出自:李白《登敬亭北二小山余时送客逢崔侍御并登此地》
9、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出自: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0、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出自: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11、角声吹彻小梅花。夜长人忆家。――出自:赵长卿《阮郎归・客中见梅》
12、如今白首乡心尽,万里归程在梦中。――出自:清江《送婆罗门》
13、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出自:崔颢《黄鹤楼/登黄鹤楼》
14、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出自:简长《送僧南归》
15、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出自:张籍《蓟北旅思/送远人》
16、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出自: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17、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出自: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18、上有流思人,怀旧望归客。――出自:谢I《送江水曹还远馆》
19、众中闻謦,未语知乡里。――出自:苏轼《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
20、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出自:薛道衡《人日思归》
21、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出自:岑参《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22、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出自: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23、归雁横秋,倦客思家。――出自: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24、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出自:李颀《听安万善吹v篥歌》
25、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出自:张九龄《西江夜行》
26、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它乡胜故乡。――出自:陆游《南乡子・归梦寄吴樯》
27、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出自:王维《杂诗三首》
28、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出自: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29、梦里分明见关塞,不知何路向金微。――出自:张仲素《秋闺思二首》
30、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出自:徐君宝妻《满庭芳・汉上繁华》
31、交亲望归骑,几处拥年华。――出自:卢Q《岁晚还京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32、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出自:袁凯《京师得家书》
33、骋望因高云外尽,乡关回首愧烟萝。――出自: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3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出自: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35、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出自:陆游《南乡子・归梦寄吴樯》
36、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出自: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37、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出自: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38、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出自: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
39、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出自:卢纶《长安春望》
40、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出自: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41、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出自:欧阳修《秋怀》
42、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出自:纳兰性德《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43、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出自:韦庄《江外思乡》
44、飞锡离乡久,宁亲喜腊初。――出自:钱起《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
45、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出自: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46、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出自:梅尧臣《苏幕遮・草》
47、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出自:佚名《悲歌》
4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出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9、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出自: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50、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出自:杜甫《秋兴八首》
51、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出自:刘长卿《新年作》
5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出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阳城闻笛》
53、望家思献寿,算甲恨长年。――出自:欧阳詹《除夜长安客舍》
54、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出自:宋之问《渡汉江》
55、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出自:李益《塞下曲・其一》
结语:家乡,在我们的心里面永远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我们常常会思念。以上编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古诗中描写思乡的诗句,谢谢阅读参考!
[古诗中描写思乡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