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台词范文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花木兰台词范文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花木兰台词 篇1

摘要: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中国民间故事与民族文化载体,“花木兰”的形象早已经深入人心。在某种程度上,“花木兰”可以说是已成为一个带有中国印记的鲜明文化符号。从《木兰辞》到《花木兰》,花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也不断发生变化。[1]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花木兰》这一由全球知名的迪士尼影片公司所拍摄的影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这部影片上映前就持续受到东西方影迷的关注,影迷们渴望一窥以影像文化为载体的创新与传承、文化差异与共识的一次视觉盛宴。

关键词:《木兰辞》、花木兰、传承与创新、文化差异、商业化

从《木兰辞》到花木兰

《木兰辞》又称《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木兰诗》最早见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二十五,入《横吹曲辞·梁鼓角》,其标题为《木兰诗》古辞。从全诗的风格和内容来看,应属于北朝民歌。多数学者以为,《木兰诗》产生于北魏时期,文辞经过后人的加工润色,逐渐形成了流传至今的《木兰诗》。[2]在我们的印象中,花木兰是一名勇敢坚强的巾帼英雄,同时还富有人情意味儿。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忠孝两全,既有对父母亲人的孝顺与思念,又有对民族大义的坚守与传承。

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本来就属于民间传说,她之所以能够得以流传也应归功于《木兰诗》这一民歌。民间传说是人民创作的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有关的故事。传说的主人公大都有名有姓,而且不少还是历史上的有名人物。那么花木兰的的故事在流传过程中是否会与最初的版本发生一些不同的变化呢?答案是肯定的。

一直到今天的21世纪,《木兰辞》从字里行间走向了大荧幕,走向了世界舞台。在这一过程中,木兰的形象也是不断变化的,甚至其中的变化是巨大的。在中国人看来,这一变化与原先的木兰形象是相差甚远的。在《木兰辞》中,花木兰是一个喜欢岁月静好生活的传统女子,她从军也并不是因为自己有多么喜欢舞刀弄枪,有多么反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我看来,原诗中木兰替父从军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她的无奈。这种无奈从“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这一句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从语言情境来看,可以理解为诗文开篇以“唧唧”声音引起读者听觉的关注,然后出现木兰织布的场景,“唧唧”本是织布的声音,但实际上却是叹息声,叹息声与织布声交融,凸显出日常生活中的不平常。[2]为什么会叹息呢?就是因为“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这里的木兰代父从军是因为家中没有适合去从军的青壮年男子,这样的决定也是万般无奈之下才做出的。但是电影却把木兰塑造成了一个为家族荣耀而出征的女性,她在影片中变成了一位天赋异禀之人,因为她拥有着强大的“气”,这种“气”的概念与好莱坞电影中常见的“超能力”是很像的。但这种“气”却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功”,所以说电影中对木兰人物形象的塑造从某种层面来看是一种很生硬的臆造。[3]

《花木兰》中的传承与创新

《花木兰》这部影片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是有诸多还原的。它的原型是《木兰诗》这首民歌,这种还原也体现了民间文学的传承性。具体来说,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是指民间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些根本性因素或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作品以其固有的基本面目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的群体中沿袭、存活。比如说街坊邻里都认为木兰是个假小子,他们觉得女孩子不应该像木兰那样,女孩子就应该仪态端庄、落落大方,嫁一个好人家光宗耀祖,而不是抛头露面,做一些男孩子应该去做的事。再比如,木兰相亲的时候,媒婆告诉木兰摆放茶壶要讲究一个“正”字。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人民几千年来一直奉行的生活准则,世世代代,薪火相传。除了一些实际层面的传承,我认为影片中木兰的一句台词也体现了中国历代贤才的政治追求。木兰的女子身份暴露后就被逐出了军营,途中遇到了“巫女”。“巫女”是柔然人的帮凶,她想拉拢木兰和她一起狼狈为奸,但是木兰拒绝了她的邀请,这其中木兰说了一句“贤臣择主而仕”。这句话令我印象深刻,自古以来,多少能人志士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而奋斗终身,即使最后结局可能不是很好,但他们心甘情愿。

对于传统文化不仅有传承,还要有创新。我认为在影片中最大的创新便是人物的插入,与原著相比,影片中多了一个人物,这个人物给我的感受是极其复杂的。她便是“巫女”,“巫女”在影片中是一个不被众人所接受最后只能投靠柔然人的略带“落魄”的形象。一方面,她为了给自己报仇残杀我方将士,而且用的手段是比较残忍的。她的造型是一袭黑衣,面部表情大部分时间也是扭曲的,这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恐怖的。同时,传统的巫文化与巫术也给影片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另一方面,“巫女”也是一个可怜的人物。一开始她和我方站在了对立面,最后因为木兰的一番话而动容,不能说是回归了正道,但是她带木兰找到了被困的皇帝,最终死在了柔然君主的箭下。对她而言,即使在最后也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说她也是一个可怜之人。

影像的传播、传承既具传统化,亦具现代化、国际化。相较而言,二维动画版人物形象的平面感、抽象感,与现实有明显差异亦可理解,但真人版中的福建土楼、西北大漠的冰川戈壁等,则是西方对东方带有猎奇感的误读。[4]读到“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时,我们会产生美好的想象,但迪士尼版的《花木兰》却在女性脸上涂抹着红黄相间的妆容,给人的感觉真的就像是一幅水彩画,这显然是对诗词乃至中国文化的误读;还有一个方面的误读,北魏人甚至住上了宋元时期才出现的土楼,土楼上还贴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对联。要知道,这句话可是出自距此数百年后的《西厢记》名句:“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眷属”、、、、、、[5]从这些方面来看,迪士尼的《花木兰》对中国特色解读得并不是很成功,甚至有的方面令中国观众是难以接受的。

中西文化差异

《花木兰》看似是一个中国故事,但却由于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失去了中国味道。虽然自其开始筹备以来一直被寄予厚望,但是终因文化差异难与中国观众擦出火花,即使是刘亦菲、甄子丹、巩俐、李连杰等一众知名演员出演电影也无法拯救其中的文化韵味缺失的问题[5]。

这其中最大的问题便是没有很好地体现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在原始的传说中,木兰代父从军是因为无奈,其中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她不忍看到年迈体弱的父亲去上战场的孝顺与体谅。但是在迪士尼电影《花木兰》中他们却把这种无奈抛之脑后,把一份诚挚的孝心替换成了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木兰在其中被塑造成了一个具有超能力的女性,无所不能。这与西方的个人崇拜主义是分不开的,影片中过于强调花木兰的个人觉醒与个人意识,仿佛什么事情都要靠木兰去解决。战争中遇到雪崩时,木兰凭一己之力骑着马救了所有人,这让我想到了美国大片中的个人英雄以一己之力拯救世界的情节。这种情节让观众看了可能会有一时的爽快,但是后来细细品味的话就会发现这种个人英雄主义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团结精神是大相径庭的。

民间传说的商业化

民间传说具有较强的实用功能。作为民众文化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传说,不仅以它特有的方式保存民众的历史,而且在大力发展经济的今天,民间传说仍然能够发挥它的经济价值。电影编剧往往会为了电影的经济效益而去对原始的传说做一些改动,不是说这种改动是完全不被允许的,而是在改动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大的感情基调是不应该去改变的。《花木兰》这部影片的商业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于强调木兰的个人英雄主义,借用超能力吸引观众眼球;一是在故事发展过程中插入了一条模糊的感情线,这条感情线确实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电影的点击量,但是它和电影主题几乎没有关系。

人物动机明确,不仅仅是逻辑问题,更重要的是情感问题——只有得到观众共情的影片才是一部好的影片。所谓共情有很多种,可以是感动、可以是悲伤、可以是看完之后热血沸腾、也可以是在看的过程中被逗得哈哈大笑[6]。但是在观看《花木兰》的过程中,我很难找到那个令人产生情感共鸣的点。所以,一部好的影片应该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浏览量与点击量上,更应该做的是追求一种文化韵味,追求一种与观众的共情。

[1]跨文化视阈_花木兰_传奇故事改编及传播路径反思_王煜

[2]从乐府_木兰诗_到电影_花木兰_梁小南

[3]迪士尼版《花木兰》怎么不香了

[4]_花木兰_有_气_无_心_的迪士尼公主_郦沄

[5]文化差异让《花木兰》难与观众擦火花-毕馨月

花木兰台词 篇2

到了植物园南门口,远远就望见了一棵仿真大榕树,这就是我们小记者团的汇集点---大榕树下。在大榕树的左右两旁有翠绿的草儿,在大榕树前面的广场上,有六个用花做成的大柱子,上边悬挂着六个大字,是“第六届赏花节”。我想三月份植物园里的花朵大多都开了吧,是专门叫人们来赏花的吧!到了九点整,小记者们差不多都到齐了,王老师讲了一些去植物园的注意事项和我们的游览顺序,我们依次去海棠园----樱梅园----木兰园,我们的活动 还 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游园赏春”、“花卉科普”、“栽植体验”,介绍完这些我们就出发了。

刚进植物园的大门,就看见用仿真的玫瑰花做成的“中国梦”的造形,气势宏伟,下边摆的是三色堇,红黄搭配,显得格外亮丽。到了海棠园,听园林阿姨讲,西府海棠是我们宝鸡市的市花呢!西府海棠有许多颜色,主要为深红色,叶子非常碧绿,不论从那儿看,西府海棠都在海棠这个大家族中是最美的,似婷婷少女,怪不得它是宝鸡市的市花呢!

游完海棠园,我们穿过林荫小径,来到了樱梅园,因为樱梅园在人工湖旁边,所以能看到碧绿的湖水,垂柳姑娘的头发垂到湖水里,显得楚楚动人;风儿吹过,垂柳姑娘的绿发轻轻的飘荡着,显得悠闲自在;湖面上还不时的划过小船,显得格外浪漫。在樱花树下轻轻的摇几下树,粉红色的花瓣就会像蝴蝶那样慢慢的飞舞下来,还有人在这儿拍婚纱照呢!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儿呢?那是因为他们就喜欢这样浪漫的风景,正如白居易所写的诗“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看来樱花真美丽呀!还有梅花,梅花是冬天开的,到现在还没有凋零,真是坚强啊!毛泽东爷爷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写到:“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这首词充分体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坚忍不拔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游完樱梅园,我们来到了木兰园,木兰园里一些品种的木兰花开了,一些还没有开。那一朵朵白的如雪、粉的如脸的木兰花,一个个争奇斗艳,白的非常纯洁,就像我们的心灵一样,穿过林荫小道闻到了泥土的芬芳,花儿的清香,走过小径,就到了位于植物园中央的广场。广场大约有200平方米左右,广场的中央矗立着一棵迎客松,迎客松的枝叶平平的,像我们的手掌一样。广场的周围栽植着许多红叶李树,开出一朵朵小小的、密密的白花儿。看到这些,我就对妈妈说:“你看那些红叶里的花儿多好看呀!咱们太白县的红叶李花才有一点点小花芽,而宝鸡植物园里的春天就是来得早。”妈妈说:“是呀,那就快把这美丽的景色记录下来给你们班里的同学分享一下吧!”我拿起妈妈的手机,打开照相机,按下拍照键,只听“咔嚓”一声,一张照片就拍好了。在红叶李花掩映下若隐若现的高高的观景台,从东面看,能看到观景台的侧面;从西面看,只能看到观景台的一个角;从正面看,观景台完全被淹没在花海中了,景色真是太美了!我觉得园内景观虽为人工,却宛若天成,步移景换,天堂般的意境!

最后就到了令我们小记者最高兴的一个环节啦!亲手栽培花木,小记者们个个神彩飞扬,脸上都挂着甜甜的笑容,在大记者们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植物园的主干大道上,两旁有辛勤的园丁工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美丽的植物园,他们为我们翻好了土地,就等着我们来栽培啦!在园林阿姨的指导下,我们就开始栽培我们的花——三色堇了。我们先撕掉塑料皮,然后挖出一个大小与花下面的培植土差不多的坑,栽上花、埋上土,用手把土压平压实,就OK了。我想我们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株三色堇花,而种下的是整个春天,种下的是我们心中的春天!我们种下了一株花,我们给它说好听的话,唱好听的歌,讲动人的故事,因为花也是有灵性的,你要让花快乐成长,也要让你的春天与快乐相伴!

栽完花儿,我们小记者团的活动就要结束了,可我还对美不胜收的植物园流连忘返。我和爸爸妈妈依次还去了牡丹园、竹园、岩石园和观鱼台,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植物园的风景都是一流美的。转眼间已经到了下午两点多钟了,我依依舍舍的给宝鸡美丽的植物园说了声再会!

花木兰台词 篇3

1、纷红骇绿:形容花叶繁盛,随风摆动。

2、斗色争妍:形容花盛开,竞相逞美。

3、柳绿桃红: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4、露红烟紫:形容花木的色彩鲜艳。

5、花红柳绿:1、形容花木繁茂的样子。2、比喻颜色鲜艳。

6、鸟语花香: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7、红情绿意:红:指红花;绿:指绿叶。形容艳丽的春天景色。

8、花明柳暗: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9、似玉如花:似:似乎,好像。像美玉和鲜花那样美好。形容女子姿容美艳。

10、群芳争艳:各种美丽、芳香的花草在比美、斗妍。

11、姹紫嫣红:姹、嫣:娇艳。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

12、花好月圆:花儿正盛开,月亮正圆满。比喻美好圆满。多用于祝贺人新婚。

13、桂子飘香:指中秋前后桂花开放,散发馨香。

14、春暖花开: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景色优美。比喻游览、观赏的大好时机。

15、春暖花香:春天气候温暖,百花盛开,花香袭人。

16、百花争艳:各种花草树木竞相开放出艳丽的花朵。

17、锦花绣草:形容花草长得非常美丽。

18、恨紫怨红:紫、红:紫色和红色的花,这里泛指各种颜色的鲜花。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让人心烦意恨。形容花姿引起人的伤感。

19、含苞未放:苞:花苞;放:开放。形容花朵将要开放。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

20、月夜花朝: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旧时也特指农历二月十五和八月十五。

21、柳暖花春:指花柳荣茂,春意正浓。

22、花飞蝶舞:鲜花和蝴蝶随风起舞、飘飞。比喻年轻女子的走路姿势柔美轻盈。

23、含苞欲放:苞:花苞;欲:将要;放:开放。形容花将开而未开时的样子。

24、含苞待放: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形态。也比喻将成年的少女。

25、含苞吐萼:形容花朵将要开放时的状态。

26、花辰月夕:有鲜花的早晨,有明月的夜晚。指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同“花朝月夕”。

27、花下晒裈:裈:有裆裤子。在鲜花下晒裤子。比喻不文雅,煞风景。

28、百花齐放: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29、百花凋零:百:表示多;凋零:凋残衰落。各种各样的鲜花都凋残衰落了。形容秋霜严酷,触目伤怀的情景。

30、兰质蕙心:蕙、兰:都是香草名。兰花似的本质,()蕙草样的心地。比喻女子心地纯洁,性格高雅。

31、月坠花折:月亮落下,鲜花夭折。比喻美女死亡。

32、出水芙蓉:芙蓉:荷花。刚开放的荷花。比喻诗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33、万草千花:无数种小草和鲜花。指花草种类繁多,不计其数。

34、桂馥兰香:桂、兰:两种散发芳香的花;馥:香。形容气味芳香。

35、阶柳庭花:阶:台阶;庭:庭院。台阶前的垂柳,庭院中的鲜花。指美好的庭院景致。

36、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37、文如春华:华:同“花”。文章词藻像春天盛开的鲜花争奇斗艳。形容文章词汇丰富华丽。

38、繁花似锦:繁:多而且茂盛。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像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

39、柳暗花明:垂柳浓密,鲜花夺目。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40、柳莺花燕:指柳上莺歌,花间燕语。指美好的春景。

41、花明柳媚:形容春天绿柳成荫、繁花似锦的景象。

42、金枝玉叶:原形容花木枝叶美好。后多指皇族子孙。现也比喻出身高贵或娇嫩柔弱的人。

43、百紫千红:形容繁花似锦,色彩繁多。

花木兰台词 篇4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谁怜,听,是谁在吟诵,罗纱裙衬着他俊美的脸,深黑的眼中透着点点泪光,眼中是泪,是恨,是恨自已的柔弱,还是……缠绕着我脑海里的梦一直是黛玉的葬花词,是啊,我的梦,我心中的梦一直是想与书籍为友、几年前,我终于实现了我的梦。

我能品味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那份美丽,我能体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那份自信,我能感叹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那份大气,我能感受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那份凄凉,我更愿享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那份英姿与飒爽。在书香的天空下,我知道了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我也知道了我们这个世界是真善美与假丑恶不断抗争的天空。迎面扑来一阵香,是桃花香么,不,是书香,泛着那淡淡的油墨味。

打开记忆的闸门,儿时的记忆像阵阵江水喷涌而来,依稀记得,跨进书王国的门槛已是几年前的事了,岁月的车轮滑过我的脑海,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那一串银铃般的童音勾起了我美好的回忆,儿时,我的梦是拥有一份木兰诗,妈妈读懂了我的心思,给了我木兰诗,从此,我如饥似渴的爱上了读书,渐渐的我长大了,我已经不局限于木兰诗了,我要更广阔的知识,我便想拥有一本格林童话。从此我踏上了名着的征途。现在我明白了,我心中的那个梦不是木兰诗也不是格林童话,而是与书籍为友,在更宽广的天空下自由飞翔。

橘红色的台灯照着我桌前的书籍,是啊,我已与书籍为友。如果我能翱翔蓝天,是书给了我腾飞的翅膀,如果我是不灭的火炬,是书给了我童年的光亮,我爱山,爱水,但我更爱书。

我的梦书籍梦。

花木兰台词 篇5

关键词:台湾相思;低产林;套种;乐东拟单性木兰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2-96-02

闽南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不仅风沙大,而且土壤大多贫瘠,沿海森林公园以往普遍以台湾相思作为园内主要的种植树,并且多高密度造林,以实现早郁闭,减缓地表径流和水土流失,但原先营造的台湾相思由于密度过大逐渐成为低产林,需要进行改造以适应公园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园林绿化树种的挖掘,公园内适合栽植的树种愈加丰富,泉州森林公园于2005年对园内小桃花山1983年造林的台湾相思林进行改造,林下套种乐东拟单性木兰,从而优化沿海森林公园树种结构,提高森林公园品味,美化公园自然环境。

1 研究区域概况

泉州森林公园位于泉州市丰泽区东海镇宝山和后亭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8°38′~118°40′,北纬24°53′~24°54′,西至大坪山,东达后楮港泉州湾,南邻通港路,北含洛阳江入海口。东西长3.6km,南北宽2.8km,总面积541.1hm2。森林公园枕山面海,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湿润多雨,四季长春,夏长而无酷暑,冬短而无严寒。年均气温19~21℃,最热月(7月)气温32.5℃,最冷月(1月)气温12℃。年均降水量1 000~1 800mm,年均日照时数1 900~2 000h,无霜期360d。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以东北风居多,每年受台风、热带风暴影响约5~6次。山地属于戴云山支脉,境内最高海拔137m。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层较厚。

公园内植被隶属于闽东戴云山东部暖湿亚热带雨林小区,代表性植被为具有热带性质的南亚热带雨林。主要乔木树种有台湾相思、木麻黄、马尾松等,主要灌木有桃金娘、杜鹃、天仙果、黄瑞木等,藤本有金樱子、常春藤等,草本有野菊、肾蕨等。试验地设在公园内小桃花山,海拔122.5m,土壤为红壤,III类地,台湾相思林于1983年造林,台湾相思30a生平均高11.5m,平均胸径14.0cm。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设计和造林 2005年3月,对泉州森林公园小桃花山20世纪90年代营造的台湾相思纯林进行林分郁闭度划分,将其分为0.40~0.45、0.60~0.65和0.75~0.85这3种郁闭度,在不同郁闭度林分中进行挖大穴整地,选择林中空地或林隙进行定点挖穴,放红土。4月份,胸径4cm的带土球的乐东拟单性木兰裸根苗在雨天在台湾相思纯林下种植,并以裸地营造乐东拟单性木兰为对照。试验采取插花混交,混交比例为8∶1(台湾相思8,林下套种的乐东拟单性木兰为1),试验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每小区面积为400m2(20m×20m)。在试验林周边营造的乐东拟单性木兰示范林2hm2。

2.2 试验林调查 每年调查成活率或保存率及生长量,2013年6月对试验林全面调查,每木调查树高、胸径、冠幅。在每个试验小区内依对角线随机布4个点,每个点挖土壤剖面,分0~20cm和20~40cm2个土层取样,带回室内分析测定[1-2]。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郁闭度台湾相思林下套种乐东拟单性木兰的适应性和生长效果比较 从台湾相思林下种植乐东拟单性木兰保存率和生长情况来看(表1),乐东拟单性木兰在不同郁闭度的台湾相思保存率在86%~93%,裸地造林的乐东拟单性木兰的保存率在95%,说明乐东拟单性木兰在林下的适应性较强,但与裸地相比保存率略低一些,这与乐东拟单性木兰树种对光照的需求较高有关。从乐东拟单性木兰在不同环境中生长情况可知,乐东拟单性木兰高径生长量均随台湾相思郁闭度的增大而下降,裸地造林的乐东拟单性木兰生长量最大。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郁闭度的台湾相思林下的乐东拟单性木兰之间高径生长量差异显著,林下套种的乐东拟单性木兰与裸地造林的乐东拟单性木兰在生长量上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这是由于乐东拟单性木兰为阳性树种,对光照的要求较高,裸地光照充足,林木生长快。但在立地条件较差的闽南丘陵山地,对过密的相思等早期高密度种植的林分,通过逐渐疏伐后在林中空地套种乐东拟单性木兰在初期形成复层林,随着采伐次数的增加,逐渐将原来的林分改造成以乐东拟单性木兰为主要树种的景观林,这是闽南丘陵山地土壤贫瘠地块林分改造的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

3.2 台湾相思林下套种乐东拟单性木兰土壤理化性质 从台湾相思林下套种乐东拟单性木兰的林地和裸地种植乐东拟单性木兰的地块上土壤物理性质测定的结果来看(表2),裸地各项物理性质指标包括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基本上表现出大于套种林地,而容重则以相思林土壤大于裸地,如在0~20cm层次,裸地容重与台湾相思林地相比降低了1.3%,而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分别提高了0.3%、17.3%、1.1%、6.0%和5.4%,说明乐东拟单性木兰在空地造林的土壤比其在台湾相思林下套种的土壤疏松透气,土壤结构更好。

从对台湾相思林下套种乐东拟单性木兰的林地和裸地采集土样进行化学性质测定的结果看出(表3),裸地上进行乐东拟单性木兰造林其所测定的土壤各项化学性质指标和台湾相思林下套种乐东拟单性木兰土壤相比更高,裸地0~20cm土层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全磷、全钾、速效钾与台湾相思林下套种乐东拟单性木兰的土壤相比分别增加了35.31%、12.50%、16.49%、8.06%、4.44%和22.49%。可见,裸地种植乐东拟单性木兰土壤比台湾相思林下套种乐东拟单性木兰土壤肥力高。

4 结论

由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乐东拟单性木兰生长量随上层台湾相思郁闭度的加大而降低,空地乐东拟单性木兰生长最好,而且台湾相思林下套种乐东拟单性木兰的林地其土壤理化性质指标不如空地种植乐东拟单性木兰的土壤。但是,闽南沿海森林公园台湾相思低效林改造的一个方法是可以通过相思的逐渐疏伐,降低郁闭度后套种乐东拟单性木兰,使之渐渐形成以乐东拟单性木兰为主要树种的景观林,以提高森林公园的观赏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性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2]张万儒。森林土壤定位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花木兰台词 篇6

屋内传出的歌声打破了这片荒凉。“远离家乡的木兰花满天飘,飘落在哪,就在那生根发芽……我们平凡,默默无闻地工作;我们平凡,把家庭和社会担当……”

演唱这首《木兰花开》歌的,是齐丽霞和她的打工姐妹们。

打工妹眼泪里诞生的《木兰花开》

2004年的一天,深圳一家纸箱印刷厂的普通女工齐丽霞下班了。她无精打采地走出工厂,迎面抬头看到了一辆与众不同的大巴车。

车门口的牌子上写着“专为打工女性开设文学小组”。这吸引了她。“每天在生产线工作十几个小时,非常苦闷。自己也不知道在干嘛,不知道未来的出路。”

上了车,是另一种人生。“公益朋友给我们看《劳动法》的小册子。女工们在一起聊天,一起分担工作中的不如意,互相安慰。我不再是一个人了,感觉很有力量。”

那时,这名来自河南开封的女工虽然还不知道,她将来会唱歌给几千人听,但是她决定离开工厂,去从事农民工权益的公益普及。工厂打算用升职、涨工资留住她,同厂工作的丈夫也不支持她。“他认为,去做公益根本不可能发财,前景也不好。凭我的能力,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赚更多的钱。这些我都知道,但我还是要去。”齐丽霞仍没有妥协。后来,丈夫辞去工作,只身回了老家。

2006年春节前夕,齐丽霞去乡镇开辟公益工作点。那1个月,她整天在外面奔走,直到农历腊月二十七才安定下来,整个人瘦了10来斤。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鞭炮连天,齐丽霞却连煤气都没安上。

“我一个人在路上走,谁都不认识。过年该置办的东西都没有,饭馆也都关门了,不知道怎么吃饭。”齐丽霞眼眶红了,“跟家人朋友打电话,没说两句就哭。那是最孤单、最难熬的时候。”

2008年秋,][齐丽霞来到北京。

2010年1月15日,齐丽霞和3名打工姐妹自发组成的民间公益团体成立了,叫“木兰社区活动中心”。这一年,河南开封兰考县的20岁女孩黄鹂(化名)也来到北京打工,正好遇到了齐丽霞。喜欢唱歌的黄鹂,成为了木兰文艺队里年龄最小的“木兰花”。

“我们有情感,也有梦想,为什么没有一首歌是唱我们的?为什么没人唱我们的心声?”一个打工姐妹的发问,开启了《木兰花开》这首歌的创作。

说干就干。作词的虽都是外行,但每个中小学文化程度的打工姐妹却一下迸发了“创作激情”:“为了更好地生活”、“为了追求梦想”、“团结”……零散的词、句子逐渐拼凑,179个字的歌词,写了两个月。

唯一一名学过乐理知识的幼儿园老师,成了她们的“作曲家”。“我们看不懂五线谱,是那个老师一句一句教,我们跟着唱。”半个月的时间,齐丽霞她们学会了这首歌。

“花木兰”们的嗓子没经过声乐训练,却很洪亮,能把人唱下眼泪来。没有音响,她们就伴着吉他唱。“我们不在乎歌的专业水平,我们只是唱出心声。”

但开心的日子不长。拆迁和房租上涨,一次次赶着这些“花木兰”漂泊。

从她们的眼泪里,诞生了第一句歌词:“远离家乡的木兰花满天飘,飘落在哪,就在那生根发芽。”

这就是她们第一首自创歌曲《木兰花开》的开头。

“馒头大餐”吃出的工地演唱会

“我们有馒头大餐招待大家!”这是饭前齐丽霞总喜欢说的话。

第一年,“花木兰”的一天三顿都是馒头咸菜。“腌好的咸菜,我都觉得太贵。我们买那种大头菜,回来一切,再随便一拌,就可以下饭。”

她们第一次演出,是在大风挟着黄土的建筑工地,唱给劳累的工人听。2012年元旦,她们的“跨年演唱会”也是在京郊的建筑工地。那天,北京的最高气温才2℃。现场只有一盏照明灯,没有追光、没有舞美,麦克风也时好时坏。但是,“上千工友在台下看着我们”。工人们有的席地而坐,有的坐在零散的建筑材料上,有的站着。

姐妹们在台上冻得直哆嗦,挽着手唱起《木兰花开》,台下的大男人们自发打起了拍子。1000多人的拍手声,拍“碎”了寒冷的空气。最后一句“木兰花开遍地香”重复4遍,工人们甚至会跟着一起唱。“大家唱得很响亮,我们也唱得格外有劲。”

来自辽宁的余晓梅唱着唱着,眼里就噙满了泪水。她2000年从辽宁来到北京时,在电灯厂工作了3个月,一分钱都没拿到。后来到了一家荧光棒工厂,车间关门,她又失去了工作。她现在是一名普通家政工,擦洗过百家地,没有哪家人知道她爱唱歌。这一首歌,她唱得辛酸,也唱出坚强。

她们排演了舞蹈《疯狂清洁工》。几个清洁女工拿着扫帚、抹布、拖把,随着音乐响起,便兴奋地跳舞。在建筑工地,她们就改演《疯狂建筑工》,道具就是现场的铁锹、铲子。

她们还编了话剧《再也不能这样活》。剧情是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家中已有几个女孩,父亲坚持要个男孩,母亲不同意。最终,母亲带着长女外出打工,开了一个早点铺。大家忙忙碌碌,生活反而重新快乐了。

她们多数已为人母,时常带着孩子排练,被戏称为“大小木兰集体出动”。齐丽霞的女儿也会唱《木兰花开》,“没有特地教过,听的次数多了,她就会了。”

“木兰”的歌声也改变了她们自己。

来自内蒙古赤峰农村的胥红佳,经历过不幸的婚姻。2006年,她只身一人带着6岁的儿子来到北京。她做过保安、保洁员,甚至还自己开过烧烤店。目前,她刚辞掉上一份工作,暂时“在家歇着”。她喜欢唱歌跳舞,孩子也参加了“木兰”的儿童节目。“我整个人改变了很多,以前很烦躁,现在生活得开心多了。”

她们有装修工、家政工、超市营业员

2012年4月初,齐丽霞突然接到了浙江卫视《中国梦想秀》导演的电话,邀请她们参加海选。

“木兰”们又惊又喜,2012年4月底,从来没旅游过的打工妹们来到了杭州。决赛的舞台上,每个人都“紧张兮兮”,齐丽霞握着话筒的手一直在抖。

“远离家乡的木兰花满天飘,飘落在哪,就在那生根发芽。在茫茫人海中奔波忙碌,挥洒着我们的青春和汗水。我们走到一起聚成小小的力量,经过烈日酷暑,走过严冬寒霜。我们平凡,默默无闻地工作;我们平凡,把家庭和社会担当。虽然磨难重重但依旧欢笑,虽然历尽艰辛但依旧坚强。来吧!朋友!让她陪我们成长。关爱互动,幸福而温暖。来吧!朋友!让她陪我们成长。独立平等,前路一起闯。木兰花开遍地香……”

这首唱过无数遍的歌,她们还是唱哭了。

在《中国梦想秀》的聚光灯照射下,坚强的四川打工妹何文琼哭了。她2001年从农村来到北京,做过保洁、超市售货员、家政工,还卖过水果。最初,丈夫不太同意她加入“木兰”唱歌,但她为了方便木兰文艺队排练、演出,坚持去做了小时工。“

在“梦想8分钟”上,有木兰文艺队的镜头。屏幕上,齐丽霞留下了她认为最重要的一句话:“梦是我们自己的,梦还在,我们还要继续往前走。”

她们的梦想很简单,希望在北京不再频繁搬家,希望能有两间稳定的活动室。

木兰文艺队现有姐妹11个,有装修工、家政工、超市营业员等。她们每年大大小小的演出有近30次,北京的高校、文化馆、世界妇女论坛,都留下了她们的歌声。

现在的木兰社区活动中心有150平方米左右,外表虽简陋,里面却另有一番天地。2000多册图书环绕着3面墙壁,包括励志类、文学类、语言类、儿童类等。独立的一间房作为“木兰义卖店”,里面挂着各方募集来的衣物。此外,她们还为打工家庭的孩子开设了兴趣小组、“一对一课辅”、冬夏令营等。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