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优美散文(优秀9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

简阳拐枣酒优美散文 1

简阳拐枣酒优美散文

深秋初寒,又到了大碗喝拐枣酒的季节。

“金枪抖,乌骓走,退敌一碗拐枣酒。”

玉成桥是三国故地,仰望丹景,雄倨绛溪,山凹间到处都散落着蜀汉遗迹,在《三国演义》第五回里,有关云长温酒斩化雄的神勇,然而,在玉成桥民间,也流传着将军豪饮拐枣酒,夯退敌数千的传奇,不过,被传得神乎其神饮酒退敌的主角却成了张飞。

传说往往不会是空穴来风,据史书记载,刘备攻破成都时,的确有一部分效忠刘彰的部队流窜骚扰,张飞和赵云率军围剿数年,才得以平息。

有人认为,饮拐枣酒退敌的是张飞,但也有人说是赵云,两种说法,至今仍不相上下,谁都说服不了谁。

从史料上看,骑乌骓马的自然是张飞,然而使用金枪的,不是赵云又会是谁?

在距玉成桥数十里之遥的石经村,雄伟的石经寺,当年就是赵云当年的家庙,据老人们讲,庙内外曾经广植拐枣树,有“酒卖铺驿三十里,分栋金泉下龙池”的美誉,这里的“酒”就是赵云家丁汪老四制作的拐枣酒,早些年山泉铺一带,还有“汪氏酒庄”在贩卖,如今已然杳无踪迹。

简阳人马万棋卜居湘西多年,年愈九旬的老先生,是我在红网的忘年交,闲瑕之余,会给我聊起家乡的拐枣酒,他说,石经若书,掷玉成桥,漫山遍野的拐枣树,就是家乡一道秋日丽景。

其实,湘西也有拐枣酒,或许是老先生念乡心切,始�

马老先生大半生都在颠沛流离,套句时尚的话,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年少时,靠在老三岔坝酿拐枣酒起家,对于这段经历,老先生总是讳莫如深。

无独有偶,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对老三岔坝外竹林深处的老作坊颇有些印象,茅棚下,一尊土灶,一堆拐枣和几大缸灵池泉水,酿出了酒香爽口,美容养颜的拐枣酒,深得三岔坝一带的官太太喜爱。

有一年,马老先生给一名营长刚娶的小姨太送拐枣酒,几次三番后,彼此竟暗生情愫,一番商量后意欲私奔。

营长得知后勃然大怒,亲自率兵捉拿马先生,苍惶之下,马老先生只得舍弃若大的家业,怀抱一坛拐枣酒,携手小姨太,投奔正准备奔赴前线抗日的陈书农将军,才得以保全了性命。

抗战胜利后,马老先生也没敢回三岔坝,带着小姨太在湘西夫唱妇,遂安了家,几十年间,也曾试着酿造过拐枣酒,不管怎么下功夫,终究酿不出老家的味道,最后只好不甘心地放弃了。

马老先生时常说,不管走到哪儿,闻到老家的拐枣酒,都透着说不清楚的熟悉。

每年的霜降,劳碌了一年的简阳人,一边磨刀霍霍向猪羊,一边用粗糙的双手,按照古老的方法,酝酿着一坛一坛馥香浓郁的拐枣酒。

有客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碟九里埂花生,一碗拐枣酒,成了人们招待客人最拿得出手的。美食。

闲散惯了的农人,不贪恋麻将,三五个人围坐一起,豪饮着拐枣酒,吞吐着叶子烟,无拘无束地谈笑着,一碗拐枣酒,就是一碗家长里短的故事,从丹景山到刘关张,天南海北,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管怎么侃,人们似乎已经忘却了马老先生和拐枣酒的故事。

婆儿客们也不闲着,洗净铁锅,掺入井水,放入霜打过后的拐枣,与猪蹄一起用柴火猛炖,男人们辛劳了一年,女人们用自己的方式,为男人们补补身子。

拐枣名曰枣,其实,就是书上所说的丑枸杞,在古典文献《诗经》里,曾有云“南山有杞”,可见拐枣的历史,可以比肩泱泱华夏历史,只是令我辈遇钝的是,既然拐枣在《诗经》里可以称为“杞”,为什么又非要给拐枣冠以一个丑字呢?

“拐”字,惹得人云山雾绕,枣字,又让浮想连篇,而“丑”字却让人不知所云,深究不得!

寒霜初帶的简阳山区,温暖的朝阳常隐于山林间留下,一树一树拐枣的影子,农闲的人们赶着山羊,吃掉落在地上的拐枣和枝叶,羊吃得尽兴,牧羊女子也纵情歌唱起来,山水有意,彩云流霞,难怪弹丸之地的玉成桥,烹饪出了营养丰富,肉嫩细滑的羊肉汤。

秋风扫尽落叶,平日与杂树无异的拐枣,褪去一身枯黄,终于不再犹抱琵笆半遮面,露出了满树密密匝匝的果实。

由于树干柔弱易脆,即使是调皮的孩子,也不敢冒然攀上枝丫闹腾,只得远远地用长长的竹竿击打,仰着头,望着一树诱人的拐枣馋涎欲滴。

地上散落的拐枣,看似水分除尽,尝一尝也甜入肺腑,仔细端详,却是生了虫的,人们除了做药用外,真的还没有什么吃头。只有枝头上那些饱经寒霜的拐枣,不仅甜,还结实饱满,十分诱人。

从树上摘下来,这黑不溜秋的拐枣,乍眼看上去,就像一条扭曲的虫子,左拐又拐地盘旋着,轻轻一折,立马碎裂成两截,浅尝一口,青涩中暗藏几分甘甜,细品有如山月秋风般的含蓄婉约,秋风拂逆似,乎还带了几分人面桃花般的娇羞。

给孩子们讲拐枣又叫丑枸杞,孩子们总是一脸不屑,凭什么说人家“丑”?人家好像西游记里的人参果,乖得很哩!

童言无忌,言语尽管直白,却不乏几分道理,像拐枣这么营养丰富,甘甜纯冽的果实,怎么能够用丑来形容呢?!

晚上喝拐枣酒,马老先生打来电话,要我给他寄几十斤霜打过的拐枣。

我似懂非懂。

老人家说,离乡久了,非常想念老家,一些故事可以留下来,拐枣酒一定要带走。

我嗯嗯地应答着,似醉非醉!

冬酒优美散文 2

冬酒优美散文

推开房门,甜甜的酒香扑面袭来,我不由微笑。

昨夜老公从妈妈家回来,献宝似地呈上一雪碧瓶,说是刚从酒缸里舀出的甜酒,妈妈知道我爱喝,特意让他带来。旋开瓶盖,猝不及防地,酒浆从瓶里热烈地喷薄而出,如喷泉,如礼花,从空中曼妙地洒落。两人愕然,惊叫,继而大笑。笑声中,浓浓的甜香开始弥漫。赶紧拖地,擦桌,但酒分子早已融进空气里,执著地在屋内氤氲着,一直到今天还浓郁依旧。

随着酒香蒸腾而起的,是少时的记忆。父亲嗜酒,母亲善酿,每年入冬,便开始做米酒。晒好红曲,浸好糯米,然后蒸糯米饭,我自然是烧火丫头。厨房里尽日水雾缭绕,宛在太虚之境。第一笼新鲜出炉,妈妈就忙着装碗,裹进红糖,分送左邻右舍。自己吃则是随意抓一把捏成团,香糯可口,可惜吃不多。

取剩的糯米饭就倒进干净的大酒缸里,好像一边就拌进红曲,其间过程记不真切了,可见我从未有心想学这手艺。糯米饭要蒸许多笼,将酒缸装至七分满光景,压实,就好了。晶莹饱满的糯米饭中间杂着鲜艳的红曲粒,煞是好看。之后就是等着它静静发酵。过几日去看时,缸面高了许多,饭粒们也慵懒了,酥软了,似孕后的少妇。此后就要每日用木杖不时搅拌,饭粒日渐柔软,终于骨销身化,融为一缸清酒。

酒酿好,还要蒸过,方能装坛。压榨掉酒浆的酒糟,还可再做酒。拌以米糠入笼蒸,到一定火候会汩汩流出白酒,那一幕,更有趣得像变戏法一样。(从甜酒到黄酒,再到白酒,这是做酒的糯米的三个境界,似乎与人生亦类似……)

这么细细回想,才发现这些记忆早已不复清晰,只是觉得很温暖很亲切,像蒸糯米饭时的雾气般,滋润着消瘦的过往。

我没有继承父亲对酒的嗜好,一向只觉除了甜酒,所有的酒都其味如药难以入口,非常的没品位。然而我喜欢酒意,喜欢酒至半醺之际的那种陶然,头略晕,心在飘,无端地轻松与愉悦。当然也有失意为酒精勾起,悲从中来的'时候,但那时的泪,也流得特别痛快。

更喜欢酒营造出的情调。农家米酒的最妙之处是可以温过喝,总让人向往那样的意境:“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窗外天阴欲雪,屋内炉火映着醇酒,三五知己把酒言欢,那是何等温馨美好的画面!

近几年流行自酿葡萄酒,也算是风雅之举。我是懒人,说了多次却一直没去实践,只尝过一些朋友的成果,居然各有风味。酿米酒给人富足温馨感,酿葡萄酒,却觉得颇有浪漫情调。也许到退休后,才有心情慢慢地一样样试过去,酿酒,也酿光阴。(胡 华 青)

父亲与酒的优美散文 3

父亲与酒的优美散文

父亲不知道自己是否是大名鼎鼎杜康的后代,却有着强烈的“家族基因”(集体无意识)——嗜酒的爱好。对一些人看来,这可不是什么好事。那简直是“恶习”。一切不好的事都可能与酒有关,特别是“酗酒”一词,更让人们对酒侧目。但父亲说,饮酒有一个限度,在限度内是可以的,如果饮酒超过了限度,而且方法又不对,那对个人和家庭可能会产生危害。

父亲是个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没有读过鲁迅的那篇著名的有关“酒”的文章,但他知道,中国的酒文化渗透到了城市、乡村的每个角落,甚至我们的日常语言,如“吃酒”一词,可以是一个动词,也可以说一个精彩的故事,如武松喝了十八碗酒上了景阳冈打虎,武松醉打蒋门神。它也许更能蕴含其他的含义,它可以指一场婚宴,也可指一场寿宴,等等。父亲说,我虽然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喝过了很多酒,愈老才愈懂得“酒性”。酒性如人性,喝酒的德行就是人格。老而知酒,飘飘然也。

父亲说,上了酒席,先要坐端正,给坐上席的人(一般是长辈或客人)斟好酒,把酒杯恭恭敬敬放在上席的桌面上。喝酒前,一定要先吃菜垫垫底儿,否则,你的胃就受不了。肚子不饿了,你才可以放胆去喝,去拼酒。你看你院子里的徳常爷,一上席就拼命喝,结果两杯刚下肚就醉了,而且对身体极其有害。

这倒是很好的“酒论”,我试验过多少回,可谓是“酒之真理”了。但为什么父亲有时还是喝醉了,而且醉得一塌糊涂呢。

那是一个伸手不见五指,黑沉沉的乡村夜晚,我母亲正张罗着给我们几个娃们吃饭。那时,乡村的晚饭一般很迟。你看啦,天黑了,母亲才从离家有七八里地的关河湾收工,有时,还要到叫尖角地的承包地里割一背篓猪草,要天墨墨黑才能到家,这时,我们的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了。小的弟妹们就开始做游戏,大一点的就切猪草或是剥玉米棒子。他们边做游戏边唱起了我们乡村的童谣:

青冈叶叶背背黄,

搭上书包进学堂。

书包搁(读kǒ)在琴桌上,

抱住师傅哭了场。

师傅问你哭啥子?

我要回去栽竹子。

一笼竹子栽进岩(读nái),

风吹笋壳落下来。

过路大嫂捡一皮,

问你捡回去做啥子?

著双大脚鞋,

河边上洗脚来。

那天晚上其实没有月亮,他们还是唱了有关月亮的童谣。我在一旁嗤嗤地笑了起来。

月亮婆婆,烧个馍馍,

馍馍落嗒,位爷(外爷)捡嗒。

位爷告状,告成活状,

活状买牛,买得沙牛。

沙牛耕地,耕成沙地,

沙地种麦,种成大麦。

大麦烤酒,烤成烧酒,

烧酒待客,待成百客。

百客行礼,行成大礼,

大礼磕头,磕破额楼(额头)。

我则拿出油腻腻的课本书,哇啦哇啦地读起来:金色的鱼钩……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我要等喝得有一点醉意的父亲当众夸奖我呢。

母亲总算把稀糊糊的晚饭煮出来,一人一大碗,热腾腾的,碗上架了两根长长的筷子。我们便攥起筷子在碗里搅动起来。稀里哗啦的饮食声充塞了整个房屋,也震得屋顶上百年的驼梁老木咝咝作响起来。母亲在一旁不停地喊道,慢点儿,慢点儿,锅里有的是!我们哪里听她的,我们饿得不行了。

耳朵特别灵的大妹忽然停住筷子,放下黑乎乎的大碗,说,你们听,爹在叫我们呢!肯定又是喝醉了,走不动了。在乱哄哄的饮食声里,哪里能听到夜晚山野的叫声呢。我们凝神一听,果真是做木匠师傅的爹要回来了,都放下了碗筷,想象着爹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惊喜:遇到主家挂梁的时候,有白面蒸的香喷喷的白馒头,有时,主家知道爹有几个娃儿在家,还会用宽大的青菜叶包几片宴席上的大蒸肉。这当儿,我们家就会像过节一样热闹。惹得邻居孩子嫉妒。第二天,隔壁的几个鬼头还向我们努嘴:你们昨晚吃狗屎了!

我们仔细谛听:那声音很弱,像游丝一般,在静夜里飘动。那的确是父亲的声音,飘飘渺渺,若有若无,好像是繁密的树叶间透过的风声。母亲向我说道,你爹又喝醉了,你带上电筒去接他吧。弟弟说,我也要去!妹妹说,我也要去。我说,我们都去吧!

野外一片漆黑,我们的电光犹如大海里的一枚飘叶。我们一个攥着一个的衣角出门了。爬上青冈坡,一阵山风吹来,我们都禁不住打了一个寒噤。这是一个冬腊月的夜晚。黑魆魆的山峦在我们眼里漂浮着,整个世界似乎要沉入黑沉沉的大海之中。我们几个兄妹的手攥得更紧了。我们侧耳一听,就清晰地听见了父亲的呼唤声。一簇星火在远处的黑夜里亮着,犹如黑夜睁开的眼睛。我们确信父亲就在那里,那里似乎有一道高坎,当然,下面就是一道深沟。下午,我还在那儿放过牛,与小伙伴们做过游戏。

父亲的确在那儿。当我们走到他身边的时候,他已躺在沟里呻吟着:阳子,东阳,云华,快来救我呀,我再也不喝酒了!我再也不喝酒了!哎哟,哎哟……

我们都抿着嘴,妹妹嗤嗤地笑出了声。小妹妹说,活该。我蹬了她一眼,她立即就住声了。父亲一旁躺着一根用青竹捆成的浸透了煤油的`火把,把周围的干草都燃了一片。原来父亲已经醉得不行了,在沟坎上呕吐了一大片。他的嘴里流着残酒,还唱着:

一张桌子四角四方,一盘馍馍摆在中央。

(说麦子)

七八月,把地抄;九冬十月霜雪大,才把麦子来种下。

正二三月麦长青,四五月,麦才黄,央起工夫进地场。

大人央了几十个,娃儿央了几十双。

割的割来背的背,一歇背了几大堆。

连枷扫苏(扫帚)像凤凰,转拱牛儿像鸳鸯。

风的风来扬的扬,扬了麦子进磨房。

头道面,白如雪;二道面,白如霜。

张大姐,抱笼牎(蒸笼);李大姐,烧锅忙。

主家蒸的馍儿来抛梁。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我们川北一带的《抛梁歌》,在修水泥钢筋的今天,恐怕快要失传了。

我们七手八脚扶起父亲,有的拽手,有的拽脚,有的扶帽子,有的正鞋子,最后,总算将父亲从沟里抬出来,一颠一倒地向微光闪烁的老屋走去。

父亲嘴里还哼唧着,我根本没有醉,主人家多高兴啊。我给他们又修了五间房子,我亲自划的墨,我亲手打的眼(榫),我亲自立的柱头,我亲自上的梁……主家敬了我几大碗酒……我还给你们带了几个大摸摸和一包大搾肉,香得很呐。

说得我们口水都要快掉下来了。我们几个人便加快了脚步。

今晚,父亲酒醉了,我们也醉了。

夏天的两杯酒优美散文 4

夏天的两杯酒优美散文

春天含情绵绵、依依不舍地走了,立夏却风尘勃勃、气势昂然地到了。

夏天到了,屋内新燕出窝了。一只只新燕,在堂屋试飞。它们像一只只蝙蝠,绕梁环飞。累了,或登在梁上,或落在桌上、椅上和地上。那落在地上的新燕,扇动着小小翅膀,蹦蹦跳跳,起不了飞。主人怕其受猫儿狗儿的伤害,急急将其捉起送至窝里。主人的帮助,老燕的。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飞,一只只新燕终于飞出了屋,在蓝天展翅飞翔,迎接夏天的到来。

夏天到了,杏子黄了。满树枝头缀满的杏子,一只只连成一串串,像糖水染成的黄色汤丸,圆圆溜溜,闪闪发亮。摘下一只,轻轻一捏,绵绵软软,如捏棉球;端起一只,嗅一嗅,香气冲鼻;咬上一口,甜汁四溢,满嘴弥漫,直沁肺腑。

夏天到了,风雨不再轻柔缠绵了。“雷声一响立夏到”,立夏是雷公送来的。立夏过后,风雨多是伴着雷电、雷声而来。雷电闪闪,雷声轰轰,即刻便是风声呼呼,雨声淅淅。夏风夏雨不像春风春雨那样缠缠绵绵,它们来时急,去时快。刚才是晴空万里,不大会儿,狂风大作,大雨倾盆。再不大会儿,又回到晴空万里。

夏天到了,河水不再平静了。大雨哗哗下,山洪像瀑布飞泻河里,渠水像玉龙冲到河里,田水像灵蛇跑至河里。河水渐渐变浑变黄,并掀起层层的浊浪。浊浪滚滚,滔滔不断,像田野南风卷起的金色麦浪。农人知道,“立夏要下,立夏不下,无水洗耙。”雨多河满是件快事。

夏天一到,油菜熟了,小麦渐渐黄了。油菜荚儿在炎炎烈日下,发出叽叽的叫声,似蜻蜓嘶鸣。见此,农人挥起银镰,收割一田田油菜。不多久,村头榨油坊,升腾起夹带有油香的袅袅青烟。“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立夏一过,小满来到。农人就开始挥镰卷起层层麦浪。不多时,村子里就飘起新麦馍粑的喷喷香味。

夏天是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画,它更是一杯酒味醇醪、提神鼓劲的佳酿。品啜这杯酒,浑身无不增添力量和智慧。

与酒优美散文 5

与酒有关优美散文

与酒有关

有一天,男友终于把憋了二十多年的一句话“我爱你”说了出来,女友就问他为什么现在才敢说出这样的话,男友回答:“你知道武松为什么敢打死老虎吗?”女友说不知道,男友告诉她是因为武松喝了酒后才敢打死老虎的。他之所以在今天把憋在心里二十多年的话说了出来,是因为他在今天是他有史以来喝多了的一次。看来酒后吐真言以及喝酒壮胆无处不在。总之,酒可以改变许多东西。

一个人,一杯酒,一个世界。看你如何去饮用?

一个醉汉,他遇酒永远只会是一饮而尽,所以他就只能成为了醉汉。武松则用酒壮了胆打死了老虎, 男友也把酒用在了爱情上,一样成功地敢动了对方。或许他那真言来得有些晚,是迟来了的爱,但那还是真情,还是爱的。爱既然还在,那就可以继续。 或许在他们感情即将冷淡的时候,男友突然说出了这样一句古老的爱情宣言,他们的爱情又像温火一样重燃了。而且相信他们的爱情还会更加火星四射,祝福他们更加幸福美满。

哦,酒依然可以改变爱情!

一个人和酒很没有关系,开始身体对酒就很不适,所以他很少饮酒。在部队的'时候,战友叫他喝酒,他都多次拒绝了。战友则会说,一个男人不喝酒的,上了战场怎能敢杀敌呢。他则说,那就到那一天真的来临再喝也不迟了。他手一推,嘴一笑而了之。出来社会后,在他的家乡,如果一个人不怎么会喝酒,喝了酒不会讲酒话的人,无论你身在哪里,都是很混不消的。会让别人感觉你是一个不怎么热情的人,是一个不善于交友的人,甚至有的人干脆认为你是个失败的人。很多喜欢用酒来交友的人自然离你而去。

酒是一种饮料,酒也是一种文化。酒是感情的纽带,酒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着温情。酒在一时可以使一个人精神振奋,但饮酒多了,会使一个人更加地萎靡下去。在当今社会,有许多人因酒中毒,也有许多人因酒而有酒精肝或其他更严重的病。大多人是想借酒来表达某种感情,但搞多了,或是搞不好,那将会摧残到自己。我们饮酒应该谨慎,不能把酒看做是笼络感情的东西,搞不好它还会更加麻醉我们的感情。更不能把酒看做是人成功与否的垫脚石。听说有的人并不怎么会工作,但他会喝酒,还会酒后“吐真言”。所以他一样可以高升,一样可以飞黄腾达,甚至比别人跑得快过得好。

西方人饮酒大多喜欢优雅而端庄,讲究品位。而我们饮酒大多人则喜欢干脆利落地一饮而尽,讲的是豪爽。在这样的一个地方,如果你喝酒蹑手蹑脚的,会让别人感觉你真的很娘娘腔,不像一个男人。大多人则会讲,我喜欢喝酒像北方的男人一样豪爽,那才爽快,那才霸气,那才叫男人。他们和这样的人喝酒,才会让他们爽快,让他们活得自在,才会过得不压抑吧。

在此时,似乎有烟有酒的路可以有很多走,没有烟酒的人,或许他要一个人孤行了,好像会像酒气烟雾一样销声匿迹于人群之中。在官场或是社会的其他地方,有的人则会被认为不会喝酒就是不会做人,没有了酒就没有了共同语言。其实,大多与酒之交的人,其言其行也罢,大多都是虚假、庸俗之类的。在这样的一个地方,可以给出这样的对联:好烟好酒路好走,没烟没酒自己走。

与酒有关,不是酒的重要,重要的是感情。感情深重的,一点点足矣。虚假的感情,喝到死重的只是酒。酒多了,你会发现你会因此而改变。好与坏,你去衡量,你会明知。

酒优美散文 6

酒优美散文

灯红酒绿、满汉全席、红白喜事、怡情小聚、浪漫之约,似乎都离不开使人痴迷陶醉却又让有些人望而却步的“酒”字。古往今来,它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有诗人饮酒赏月,诗性大发,今有情侣饮酒怡情,爱情火花燃不可灭。是它酝酿了人类的成功与幸福,同时也是无形的刽子手。

酒,一个让人听起就会联想到美食的名字。酒席、酒宴,无酒不成席,任何饭局宴请似乎都有它的'身影,因为只有它能为餐局营造浓烈的氛围,它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礼尚往来、重情重义,有的对酒当歌、放怀畅饮,有的酒量有限蜻蜓点水,却也情意浓浓。

有时,哥们小聚、商务宴请后,趁着酒后热情高涨,来到灯红酒绿不夜城尽情高歌、放飞心情,将所有的烦恼打包寄给了昨日,用高吼宣泄压抑,用歌声唱出快乐,用啤酒洗刷岁月的尘埃。

有时,“白酒”是事业与人际交流中不可缺少的一份礼物,为了一份订单,为了一个人情,设宴款请,即使不胜酒力,也要用真心打动,用真情奉陪,虽然酒桌上不谈工作、不谈感情,但千言万语尽在酒中,最后落个烂醉如泥,家人的指责。往往因为你的豁然爽直、热情大方羸得了一份成功,往往又因为你的狭隘拘谨、瞻前顾后而输掉了一份信任。看似简单的酒桌,却能发现人的真善美。有时,“红酒”是玫瑰之约的一种点缀,是烛光晚餐的一丝浪漫,是情侣之间爱的传递,它能将忧伤烦恼化整为零,伴着一曲优美的旋律,一束火火的玫瑰,燃起了爱情的火花,如痴如醉的品味着爱的滋润。

酒香不怕巷子深,其实,男人是白酒,看似平淡似水,闻起来悠悠芳香,入口辛辣甘甜,入肚干烈似火;女人是红酒,看似花红浓艳,闻起来清幽芬芳,入口酸甜青涩,入肚怡神清爽。一个如日烈火,一个如月清凉。

酒是个“义”字,桃源三结义,梁山好汉盟誓结拜、喝酒摔碗,豪气冲天,自古多少豪杰用酒结缘、用酒结义,齐聚一堂,除暴安良,造福一方。酒是个“胆”字,井阳冈三碗不过岗,武松喝了十五碗,醉拳打虎,震惊天下。酒是个“害”字,有多少人整天沉迷酒色,无法自拔,给别人和家人带来无限的伤痛,也有些人酒后驾车伤及了多少无辜。

印象中,北方人酒量远远胜过南方人,他们食面食为主,体形也高大健壮,喝酒一碗一口,性格爽直大方;南方人食大米为主,体形娇小,酒量当然也不及北方人。北方酒精度较高,五十度最低,而我们南方的酒精度基本四十度左右,所以,往往设宴请酒时,一喝不可收拾,酒钱远远高过菜钱,无形中促进了酒的销量,增加了酒商的利收。

每逢寒冬腊月春节时分,酒除了取暖驱寒,更重要的是蕴含着喜气,走亲串友拜年送礼,酒桌上它能传递新春贺语、传递亲情浓意……

酒,能品味人生,亦是中国文化、习俗里传递友情的桥梁。

九月九的酒优美散文 7

九月九的酒优美散文

父亲平时不喝酒,但逢年过节却是个例外。因此,每逢节日我都会往家里打一通电话,嘱咐父亲少喝些。父亲不善言谈,我只能从电话里听到他尴尬的笑声。

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面奔波,在外五年回家次数却不到五次。打电话也是向家人抱怨生活和工作的不如意。而父亲每次听到这里都会自责,恨自己没本事让孩子也跟着受苦。这让我的心里更加烦乱。同事们打算重阳节一起登高抒情,我不愿跟着乱跑,决定回家看看。这让电话那头的父母好一阵兴奋。

傍晚时分,终于赶回了家乡。村口小商店的灯已亮起了。有几个邻居说着闲话,见了我他们都一脸热情的打照顾。我放下大包小包,拿出烟一一回应。父亲远远的看见我,赶忙跑回家中,一会儿厨房烟囱里便生出一缕绵绵的炊烟。他又快步跑到我面前,嘿嘿笑着帮我拿行李。

回到家,洗一把脸,消消自己坐一天车的倦意。母亲把干毛巾放在旁边,去厨房准备一些应季的家乡特产。父亲则拉着我在院子里骄傲的向我展示他的成就:篱笆围栏,一棵木瓜树翘立其中。下层夹杂着枸杞、菊花和一些不知名的花草,叶子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月光下,像是浮游一层淡淡的烟雾。这时候轻轻的虫吟也显得那样清晰润耳。暗夜将近,他们翘起脚来遥望东方,期盼着晨曦。我是父母的唯一,树上的果子永远只会留给我一人,花儿的花瓣,父亲也要晒干留给我泡茶。

晚饭的时候,母亲已把七大碟八大碗摆上了桌子。父亲悄无声息的从柜子里拿出一瓶酒,打开酒盖,先给我倒满,然后自己满上端起来,和我轻轻一碰,仰起脖子,一饮而尽。不苟言笑的父亲和儿子尽在这不言的一碰。慢慢父亲的话开始多了起来,笑声伴着柔和的灯光洒向窗外。杯来盏去,酒见底了,父亲也醉了。

我扶父亲回屋,父亲的头靠在我肩上。这一瞬间,才发现幼时我认为无所不能的父亲竞这样廋弱,那干瘪的双手,有着半个世纪的老茧,像对讨饭的`碗,为我换来了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回到屋子,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厨房里急切的炊烟、父亲花白的头发以及在节日独自一人喝酒的情形萦绕在我的心头,不能忘怀。饮九月九的酒,一杯杯朴素的期待,入九月九老父的愁肠。你的眉头有我来时的喜,也有我来时的忧啊!

在里屋,母亲正喂父亲喝着热水。

稠酒我情有独钟的优美散文 8

它不是市场上销售的装在塑料桶里,白惨惨的,倒出来上面漂浮着细细的白色颗粒物,有一股子桂花香精味道的那一种。

我迷恋,贪杯,畅饮不够的,是我的家乡火烧寨,家家户户用包谷,大麦,红薯酿的那种稠酒。它呈现的,是白里透着淡黄色的液体,没有桂花香精的气味,却有着一种粮食或者薯类的清香。喝了这稠酒,通体发热,益肠胃,助消化,益气,健脾肾。让人容光焕发,微醺,却不会深醉,撒酒疯,丑态百出。

早年,在我家乡一带,红白喜事宴席上,都有这种稠酒,老少同乐,妇孺皆宜,家家都有,席面上却省略不去。通常和冷盘菜一起上席。青壮年喝稠酒的时候,经常有人给里面乘其不备倒一小杯白酒,就有人吆喝:“咬住了,咬住了,两酒掺和喝,酒劲大的很!”红事喝了倒罢,白事也不例外,但白事的到来,往往出乎预料,于是,一旦有老人倒头,主家做酒,就成了头一件重要的事,紧赶着在出殡的日子,答谢宾朋亲友。

我久久难以忘怀的稠酒啊,远不止这些——我娘是个做稠酒的高手。我高手的定义,是在秋粮下来以后,酿酒的季节到了,左邻右舍谁家酿酒,都要来唤我娘去帮忙,主要是指导一个技术活,搭酒粬。

我家从我记事起,几乎年年做稠酒。区别在于年景好了用包谷大麦,年景不好用红薯,这红薯做成的酒也是喷香,香里带酸,十分可口。

每到做稠酒的时间,我娘和我婆就显得异常的郑重和喜悦。硬柴火烧一大锅水,直烧的沸沸扬扬,再把细包谷丝或者磨碎了的大麦倒进去,说笑着回避着锅里的热气,不急不缓的搅动,煮熟后搭出来凉在案板上,等到温了,收入容器内,施酒粬后,反复揉搓拌匀,然后放在炕头上,取一床新被子捂了,几个时辰以后,听见里面发的咕咕嘟嘟响声,再从盆里倒入酒瓮里盖严。这个过程叫发麸子。这离美好的开坛,还有待时日,我娘的脸上就露出喜喜滋滋的颜色。。这是我小时间最快乐的时刻之一,叫几个娃娃到屋里,我娘就用筷子,给一个个急切张开的嘴里,塞一筷头麸子,那带着甜糯酒香的小嘴巴,一会就传出去,又有小孩或者大人来尝。酒熟了以后,经常有人来端,或者更省事,来喝。经常是你尝我家的,我尝你家的。一瓮稠酒香四邻。

冬日闲暇,坐在热炕上,听着酒瓮里发的咕咕嘟嘟的稠酒,闻着满屋醉人的酒香,一家几代人说着闲话,我爷就给我们说着劝学励志的各种成功人物故事,少不了中国人最爱说的忠啊奸啊的。我娘就看着我们的'眉眼。忍不住插话:“我就看我娃,只要好好念书,长大能当官,还是清宫,不是官。更不是一个糨子官。”我这个人爱冲动。受到褒奖,就真的好像要上任辅政一样,就忍不住下炕,喊一声:“我喝酒呀!”娘说:“去去去!”我就趿拉着棉窝窝,从酒瓮里舀出一勺麸子来,壮一下行色。不用过滤,直接掺了开水,吸吸溜溜喝玉宇琼浆,天上美味一般喝了。发出豪言壮语:“我当官就仗义执言,刚直不阿。不拿人家钱。”我爷我婆也一起叫好。

我爱看小说诗歌大概是从十岁左右开始,看的头一本书是方志敏写得【可爱的中国】,有很多不认识的字。后来看了【唐诗三百篇】,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句子,一日夜里,提了大人过好的稠酒,放在锅里热了。坐在桌前写诗,——少年背长剑沿武关道而去——是头一句,第二句是——一白头翁远处手搭凉棚嘱望,一碗接一碗的喝稠酒,差不多喝了五六碗,肚子胀的不行,诗意飞的不知所向。晕晕乎乎的,酒劲上了头,爬桌子上睡着了。到了第二天,纸上自然还是那两句。我娘看见了大呼:“可惜咧,可惜咧。今年粮食短,做的稠酒少。一家子明日一顿饭的稠酒,叫你糟蹋了。”

长大了,我喝了很多的酒,从石河子喝到武夷山,都和诗歌没有关系。喝倒过现役团长,喝倒过县长,看着他们顺着椅子溜到桌子下面去了。咱就是没事,心里窃喜:你还想放倒我山野之人?这可能和小时候,李白斗酒诗百篇那一夜有关。真的想说一句:谢谢妈!有了你那碗酒!什么酒我都能对付!

但是,我还是感觉出,白酒不是个好东西,它暴烈而富于诱惑,好像是一个邪性的妖艳的女子,或者蛊惑人争雄斗狠,或者迷你心性,她在一边看笑话,谁窜到岩里,与她无关。宴没好宴,酒没好酒。酒场上故事千千万。不吹不拍就不干。我看去乏味的说不成。还是在家喝自己的酒舒心。

而稠酒,武松打虎,三碗不过岗,也正是这个东西啊。那简朴的悠长的热烈的稠酒,一如我娘对我的情感,一如我家乡的婆啊,婶啊,嫂子,大姐的情怀,我的乡情。你绵长热烈,正气洋溢,浓浓着情的甘露,爱的奇霖。

那少年早已背了一把正义之剑,踏着崎岖不平的武关道去了。白头翁在岁月里嘱望的太久远了。没有听见响动。自个失望的永远走了。但是,这把剑一直没有出鞘。一辈子,连一个屁官,也没有当过。人家说:这个人是个直筒子。看见数也数不清的不平事,哪怕是贪赃枉法,咱也是相信群众相信党,大不了自己和自己生一场闷气。

我让我爷我婆我大我妈彻底失望。他们都去了。我唯一的借口,咱身单力薄啊,几十年没有喝稠酒,只喝那利害相关的白酒,喝得人没有骨气,没有正气,没有胆气。你不信我的话,你去酒店门口,问那些一掷千金的豪宴豪客,是不是公款消费?人家肯定瞪圆眼睛一挥手:“管你什么事情?”连良知有没有都成了问题。

我可爱的中国,又有多少好母亲,把希望揉碎,含在眼眶里,下到做稠酒的作料里,想着育出一个正直正气的好儿男啊!

我再也喝不上娘做的稠酒了,火烧寨或许还有比我娘的稠酒做的更好的女人,但唯我娘做的稠酒,我最知其中情味啊!

春天里的酒优美散文 9

春天里的酒优美散文

相比于啤酒的淡黄多沫,白酒的纯白干烈,我更喜欢农家自酿的黄酒,喜欢它金黄鲜亮的液色,照出饮酒人沉醉摇晃的倒影,喜欢它醇厚浓酽的汁味,飘满一屋子淳朴热情的馨香。

正因如此,每年春天来临和铺展的日子,我都要喝点农家自酿的谷酒。做医生的妻子一贯崇尚“喝酒喝健康”,这使我春天的酒多少带上些爱情和健康的色彩。去年入冬,妻子就早早地为我准备来年开春要喝的酒。她拿来一坛乡下亲戚送的谷酒,往里面浸入好多新鲜红枣及少许枸杞子。红枣们在金黄的酒液里静静地闭贮了一冬。立春时节,小心地揭去封盖在酒坛口的黄泥巴和透明塑料纸,一股浓郁的香气就扑鼻而来,使我的春天不经意间荡起了酒香。

我的家乡坐落在一个小镇上,是著名的`“席草之乡”。记得孩提时,村子里很多人家在种好席草之外,还要种植一部分粘性很好并富含淀粉的糯谷。家家户户都要在一年的秋冬之交用它们来酿造一缸或几缸谷酒。我们从秋天十月的田野里收获了一担又一担滚圆的糯米谷,并请来自外乡的做酒师傅帮我们做好红曲。这是一些神奇得近乎神秘的物质,在酿酒过程中它们是酵母和催化剂,能将精白糯米淀粉或糖发酵成金黄的液体。那时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随处可见地簟上晾晒的红曲,它们紫红得像成熟桑葚的浆果,在秋阳下蒸发出干燥的酵母气息,让整个乡村都笼罩了一种母性的光芒。

糯米是要在木制蒸笼里蒸熟了后,方可进入酿酒的下一个程序———喂饭。蒸糯米时,母亲坐在灶台下的木杌凳上,往灶膛里塞进几根粗大的柴木,柴木在哔哔剥剥地燃烧,烧得整个灶膛红通通的,像开起了一个火的聚会。母亲在灶台上忙活时,我就替母亲坐在那条小杌凳上,一边不时地添进一两根柴火。但那时,我最关注的还不是最后的那种金黄色的液体,倒是刚出笼的香喷喷的糯米饭,常吊得我瘦弱的胃一颤一颤的。在我猴急的嚷叫下,糯米饭刚一蒸好,母亲总是先会捏一块给我吃。她把一块略湿的棉纱布平摊在手上,再用镬铲从木蒸笼里小心地掀出一块放在棉纱布里,用力捏作一个锅巴一样的饭团递给我解馋。当然,吃够后,我还会遵从母亲的嘱咐,乐颠颠地把一个个捏成团的糯米饭给祖母和邻里送去。

等糯米在酒缸里逐渐嬗变成具酩酊性的金黄色液体,每家每户都会流露出微醉的欣喜。岁末春初,一个老旧的酒壶里盛着的微温的新酒就成了农家待客的佳品。春节有客来访时,家家户户都要拿出自酿的米酒让客人品尝。新酿的米酒有一种刚打开的鸡蛋黄一般的颜色,里面可能会有一些黄黄的沉淀物,你不必惊讶,这是好客的主人特意打进去几个鸡蛋的缘故。我想那时农家待客的热情和豪奢很大一部分是靠劝酒体现出来的,而充溢的酒气往往会很好地烘托出过年喜洋洋的气氛。谦虚的客人一般自称不会喝酒或酒量差劲,但主人才不会相信,说这是自家酿的米酒,味道好还补身体呢。一推一劝中,客主双方尽情地饮着,聊着……渐渐酡颜显现,绯红的脸颊在橙黄液体里摇晃,酒气氤氲,一年的农事与收成以及对来年的展望,像粮食一样摊晒在他们绵绵的酒话里。

所以,米酒一开始就把春天洇成了金黄色,从此便伴随着农人走向躬耕劳作,走过四季轮回。我不知道把这样的米酒称为春天里的酒是否合适,把有米酒的春天叫作金黄色的春天是否贴切;而在今年无数场料峭的春雨中,我们一家人品酌贮藏了一冬的金黄色的红枣谷酒,滋味醇和,乐意融融,看着暑热的季风把这春天渐吹渐远。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