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散文吧?散文的宗旨是文笔一定要优美,文章一定要流畅。“形散而神不散”。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以下是细心的小编帮大伙儿分享的13篇老舍经典散文。
人在没有死以前是要努力做人的。人是要去做的。做人的道理在于克己。早晨是否黎明即起,是否贪睡懒觉,事情虽小,其意义所在甚巨。这是每天生活斗争中之第一个回合。
物以稀为贵。但是书究竟不是普通的货物。书是人类的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所以尽管如今满坑满谷的都是书,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价廉未必货色差,畅销未必内容好。书的价值在于其内容的精到。
一、珠联璧合的京味儿相声
抗战期间,有一次要开一个筹集善款游艺大会,梁实秋和老舍决定合作一段北京相声。老舍选了两个老段子——《新洪洋洞》《一家六口》。演出当天,两位登台,一边一个,面无表情地一站,两件破纺绸大褂,一人一把扇子。高潮部分老舍拿折扇敲了梁实秋的头。事先说好只是比画一下,结果老舍抡起大折扇狠狠向梁实秋打来,梁看来势不妙,向后一闪,正好打落了梁的眼镜。说时迟,那时快,梁实秋手掌向上两手平伸,正好托住那落下来的眼镜,他保持那个姿势不动,引得台下喝彩声阵阵,有人认为这是一手绝活儿,还高呼:“再来一回!”
二、“雅舍”的由来
1949年梁实秋出版了著名的散文集《雅舍小品》,一经出版,一版再版,畅销不衰,创下了中国现代散文作品最高的发行纪录。这些文章基本属于学者型的知性散文,题材海阔天空,信笔由缰,娓娓道来。1939年初夏,梁实秋的好友吴景超、龚业雅夫妇由市区迁来北碚居住。梁实秋跟他们合伙买了一处农舍。房乃新建,没有门牌邮递不便,商量给房子取名字时,梁实秋说:“何不即用业雅的‘雅’字?叫‘雅舍’可也。”见众人皆无异议,梁实秋便找来一块木牌,上书“雅舍”二字立在屋前。这就是“雅舍”的由来。而这所谓的“雅舍”,实乃陋室。是重庆北碚依山坡而建的六间房子,墙是竹篾和泥糊成的,窗子上糊着纸,地板走上去则吱吱作响。
三、梁实秋译《莎士比亚全集》的往事
梁实秋说,“领导我、鼓励我、支持我,使我能于断断续续三十年间完成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者,有三个人:胡先生(指胡适)、我的父亲、我的妻子。”1930年年底,胡适任职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的翻译委员会,想向国内翻译、介绍莎士比亚。胡适找了五个人来担此重任:闻一多、徐志摩、陈西滢、叶公超、梁实秋,只有梁实秋一个人最终圆满地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抗战胜利后,一次年过七十的老父拄着拐杖走进梁实秋的书房,问莎剧译成多少,梁实秋很惭愧抗战八年交了白卷,父亲勉励他说:“无论如何要译完它。”一句话,说得梁实秋心头发热,眼含热泪。不久,父亲过世,梁实秋说:“我就是为了他这一句话,下了决心必不负他的期望。”妻子程季淑也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梁实秋回忆说:“我翻译莎氏,没有什么报酬可言,穷年累月,兀兀不休,其间也很少得到鼓励,漫漫长途中陪伴我体贴我的只有季淑一人。”
(选自王国华著《重写梁实秋》,中国物资出版社)
一、作家作品题
作家作品题是对名著阅读最基本的考查。如:2012年考查了法布尔的《昆虫记》;2013年考查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2014年考查了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和《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2015年考查了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每一年的中考试卷都考查到了作家作品,然而很多同学仍会出现篡记、错记的情况。同学们在复习时一定要加强记忆,学会归类。
同学们可以联系自己所学的知识理解记忆。例如,对于法布尔的《昆虫记》,很多学生可能会混淆作者,将《昆虫记》的作者误认为是达尔文。然而我们应该知道,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从而著成了《昆虫记》这部巨著,而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为了便于大家识记,我们可以用画表格的形式对作家作品进行归类(见下表)。
二、 主题理解题
在名著阅读类试题中经常会变换不同的形式来考查同学们对名著主题的理解。
例1:(2012年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下图是老舍作品的电影海报,请你写出宣传语(不超过20字)。
答案: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事实上这道题考查的就是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的主题。
例2:(2014年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如果你渴望再回童年,建议你阅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因为它歌颂了 (填主题)。
答案:母爱、童真、自然。
我们看,无论试题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都是围绕着对名著主题的考查。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一定要了解名著的主题。
三、 人物形象分析题
名著阅读类试题,也会注重考查学生对作品主人公的了解,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
例3:(2013年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罗曼・罗兰写的 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 的苦难和坎坷的人生。
答案:《名人传》;托尔斯泰。
例4:(2013年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水浒》中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塑造这些人物形象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与个性。请从中任选两个你所喜欢的人物,进行人物性格异同比较。
答案:鲁智深和李逵。他们同样具有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性格。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则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例5:(2014年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如果你想高举理想主义的旗帜,建议你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因为具有献身精神、钢铁意志和顽强奋斗品质的 (填主人公)将伴你同行……
答案:保尔。
例6:(2015年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填作品名)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本书追忆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其中表达了在得到自己渴求已久的《山海经》时,对家中保姆 深深的感激和思念之情。
答案:《朝花夕拾》;长妈妈(或阿长)。
总结近几年中考试题,同学们在阅读名著时要学会圈点勾画,画出主要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复习过程中,要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分析。
四、 故事情节关联题
虽然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没有出现与故事情节有关的试题,但我们也应该重视名著中涉及到的故事情节。
例7: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根据 的好坏选拔官员;他第四次出游,来到 (国名)。
答案:绳技或在绳子上跳舞的技术;慧S国 。
例8:名著往往是“经过时间检验和沉淀”的“磨脑子”的书。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简要地写出你熟悉的一个情节,并说说对这一情节的体验和感悟。
名著:《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孙漂流记》《童年》。
答案:略。
鲁迅办出版社、编刊物,参与书刊的出版发行,经常撰写书刊广告,堪称大家。1933年2月,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到上海访问。由于萧的进步倾向,在中国受到当局的限制。各种流派的文学家,对萧显示了不同的政治态度。鲁迅和瞿秋白(用“乐雯”署名)将当时中外报刊上关于萧的文字分类汇编,并加上引言和按语,成《萧伯纳在上海》一书。鲁迅写的新书预告就像一篇犀利的杂感:
萧伯纳一到上海,就给了中国一个冲击。定期出版物上几乎都有记载或批评,称赞的也有,嘲骂的也有。编者用了剪刀和笔墨,将这些择要汇集起来,又一一加以解剖和比较,说明了萧是一面平面镜子,而一向在凹凸镜里见得平正的脸相的人物,这一回却露出了他们的歪脸来。是一部未曾有过的书籍。编者乐雯,鲁迅作序。
叶圣陶也是写书刊广告的高手。他的广告厚积薄发,要言不烦。如《背影》(朱自清散文集)的广告:
谁都认识朱先生是新诗坛中的一位健将,但他近年来却很少做诗,因为他对于自己的诗并不觉得满足。他所最得意的还是散文,所以近来做的散文已特别多。这是他最近选辑的散文集,共含散文十五篇,叙情则悱恻缠绵,述事则熨帖细腻,记人则活泼如生,写景则清丽似画,以致嘲骂之冷酷,讥刺之深刻,真似初写黄庭,恰到好处。以诗人之笔做散文,使我们读时感到诗的趣味。全书百五十余页,上等道林纸精印,实价伍角伍分。
评价切中肯綮,行文朴实无华,完全可以当微型书评来读。
《泥土的梦》(杜谷)是一本诗集。评论家胡风以诗人的炽热情感写下这一段文字:
深深地没入了土地的呼吸、气息、希望、欢喜,以及忧伤与痛苦,诗人才能够唱出了这样深沉的大地的歌。这样的诗,只有深爱祖国的诗人,善良到像土地一样善良的诗人,坦白到像土地一样坦白的诗人才能够唱出来。
这是诗的广告,也是广告的诗。
老舍为自己作品写的广告,别开生面:
《赶集》是本短篇小说集,并不是去赶集。
《二马》又是本小说,而且没有马。
《末一块钱》写都市的晚间,少年的末路。
《邻居们》写不打不相识。
幽默风趣,读来令人莞尔。
新文学书刊广告与一般商业广告的不同之处,应是多一点书卷气,既要准确地定位书刊内容,又要以文学的笔调介绍。上引的几篇就是明证。言之有物又文采斐然,片言只语之间显现出文学家的鉴赏力与编辑家的眼光。但既是广告,也就有广告的商业目的,目的自然是卖书。如鲁迅为《木刻纪程》写的广告:“人物风景静物具备,共二十四幅。用原刻木板,中国纸精印,订成一册。只有八十本发售。爱好木刻者,以速购为佳。实价大洋一元,邮购加寄费一角四分。上海北四川路底内山书店代售。”说明周到,突出“用原刻木板,中国纸精印”的特点,提醒读者欲购从速。虽有商业气,但戒绝吹嘘,不作空言,坦诚实在,精炼简洁。
《爱看书的广告》除了主体部分的“广告文学”一辑外,还有“广告式样”与“书籍广告谈”二、三两辑。二辑让我们看到图书广告设计的多样和实用,也说明了当时出版人对图书广告的重视;三辑主要介绍中国现代图书广告的史实掌故及对图书广告的见解。王建辉《图书广告谈屑》总结撰写图书广告的三个要件:“实事求是之心,妙文生花之笔,广告艺术之眼”,强调“断不可缺”。而“广告文字是很需要功力的。一则是需要点商品推销眼光,熟谙市场和读者对象;二则要有别出心裁的文字表达,不是公式化的老一套;三是要学术上内行,抓得住内容”。确属经验之谈。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作家写的书刊广告精彩之作为数不少,尚需进一步发掘和整理。闲暇翻书,见一篇原刊于《现代》杂志的广告,介绍女作家洛依的《湖风》,篇幅短小,不妨照录如下:
女性的纤柔的感觉:适宜于写美丽的小诗。你愿意在吟了洛依女士底短歌后,从《湖风》中欣赏如下的小诗吗?
深秋时,
想找些残枯的黄叶,
《独自闲行》是作者傅光明继获得首届冰心散文奖的散文集《书生本色》之后的第三本散文结集,可分如下几辑:一是由对明清几大文学名著“水浒”“三国”“西游”“红楼”“金瓶梅”“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的解读,来抒写对文人小说与文人命运的感性解读,视野开阔,颇有新见;二是对鲁迅、老舍、季羡林、周汝昌等现代作家及学者的学术理解,亦常立一家之言;三是亦散亦杂的情感抒怀,尤其“岁末感言”系列,独有韵致;四是对由“百家讲坛”而引起的大众文化现象的反思。
经典掠影:
《周易》神亦不神,它全部的关键、核心都在一个“易”字上,英语世界把“易”译为“Changes”,意为这就是一部关于天地间万事万物变化的书。什么变化?简言之,就是阴阳变易。乾坤调和,才有万事万物的生生不息。所以,“和”的思想,一直是中国传统价值观最重要的核心之一。故宫里皇上主政的大殿叫“太和殿”,“太和”即取自《周易》。人的内在肌理也有阴阳,这便是传统中医的学问,人自身的阴阳调和,身体自然就是健康的。家与国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
深度解读:
《独自闲行》是本W者散文,它更见才情,更活泼,更有趣味。它又比很多学者散文更多作家本人的个性,习性,脾性。比如,“历史从来不是僵死的,它只是沉沉地睡着了,有着几乎听不到脉搏的跳动和轻微的喘息声。掠美陈平原先生的话,它需要触摸,才能进入。”又如,“我清晰而深刻地记得《艺术的故事》第九章《战斗的基督教》起首那句简单而深邃到漂亮的话――‘日期是不可或缺的挂钩,历史事件的花锦就挂在这个挂钩上。’当历史过去以后,宿命地想,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个日期里,似乎就是早已注定、不可更改的。”像这样有见地而不失漂亮的话,在《独自闲行》中还有很多。
纤合度是女性美丽的理想境界,也可以借用来概括一种文章风格。《独自闲行》所呈现的诗性智慧,既没有哲学、美学书籍的抽象与枯索,也没有一般散文,特别是一些家长里短散文的情感泛滥。这就像一个美人,增之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在肥与瘦之间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平衡。《独自闲行》在论文与散文、思想与情感之间达到了美妙的平衡,是一本感性与理性兼备的散文集,是一本具有清明的理性,又如话家常,亲切温暖的书。从前述引文中我们是不难得出这样的感受的。即使在非常家常的岁末感言里,写到最感人的作者与韩秀的结缘和相互支持时,作者也只是用很知性优美的语言,如“秋思韩秀”来表达。写到妻女,有爱,有亲情,但也多与文学,艺术,写作,精神生活有关。作者对于“度”的把握恰到好处,在情感的流露与节制,在思想的深入与浅出方面收放自如。读这样的书,不仅可以提升读者对于文学的品鉴能力,也能滋润读者的心灵世界、情感世界。
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古怪。说大花猫老实吧,大花猫有时的确很乖。大花猫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大花猫也不肯回来。说大花猫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大花猫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多么尽职。大花猫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大花猫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大花猫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大花猫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大花猫还会咕噜地给自己解闷儿。这可都凭大花猫的高兴。大花猫要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大花猫一声也不出。
大花猫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大花猫又勇猛,不要说对付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大花猫小时候可逗人爱哩!才来无们家时刚好满月,腿脚还站不稳,已经学会了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大花猫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后来,胆子越来越大,就到院子去玩了,从这个花盆跳到那个花盆,还抱着花枝打秋千。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被大花猫折腾的枝折花落。
我从来不责打大花猫。看大花猫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喜欢还来不及,怎么会跟大花猫生气呢?
一、文字资源是最经济实用的课程资源
1、现有的资源较多:①教材、教参、练习册、一课三练人手一册;②学校有多份的《闽西日报》,可让学生开展专题剪报活动;③学校图书室可开展正常的借阅活动;④不少学校已发动学生订阅报刊杂志,可把阅览室办起来;⑤班级学生交流自己的藏书或杂志。
2、建议:
可从以下几方面充实文字资源:①购买名家散文集、近期优秀散文集;②实验班一定要发动学生订阅报刊杂志,如《儿童文学》、《我们爱科学》、《语文报》等;③从网络上下载文章,打印后或投影出来,或张贴出来,供学生阅读。
3、教师和学生都应是博览群书的人。教师要抽空看看一些散文集、科普书、故事书、寓言、成语故事、童话。如果把教师看作是一类资源,那么,教师就要都装些东西,把自己的“一桶水”装满,开发才有坚实的基础。学生也要多读书,语感才会好,精彩课堂生成才有可能。
二、实物资源是农村的优势资源
农村有丰富的物产,学生见多识广,如壁虎,大部分学生都见过;如蒲公英,我们就可以拔一棵蒲公英到课堂上来。但学生也存在熟视无睹的现象,对什么东西只是再认的层次,没有清晰的表象。
1、要引导学生观察:以日记的形式,每天布置学生观察一种事物。如蚂蚁、猪;如春天的雨、夏日的骄阳;如挺拔的松树、菜园里五颜六色的花。
2、客家文化是很有特色的资源,我们的作文教学要把其作为重要的内容加以开发。文艺界有“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说法,借用一下,“只有高陂的,才是大家的。”如对联、民情风俗、土楼等。
三、活动资源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资源
现代社会,学生活动有单一化、虚拟化趋势,整天跟电视、游戏机打交道。学校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也较少组织活动。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活动。①培养传统游戏的兴趣;②从电视媒体等移植开发时髦游戏;③让家长带孩子参观、旅游;④切实开展各科实践活动,如语文的故事会、辩论赛,数学的小论文比赛,“五小”活动等。
四、信息化资源是快捷而丰富多彩的资源
百度搜索省时省力,声光音画应有尽有。但我镇学校大部分没有上网,学生家庭有电脑的不多,大部分靠教师收集,也可以让部分先富起来的学生,掌握一定的收集材料的技能,作为收集资料的骨干力量。
其次,谈谈课中学习资源开发的方法。
一、链接①②③④
如《藤野先生》一课,可以有几方面内容的链接:
①题目解说;
②作者简介,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作者简介宜采用故事的形式,讲一讲作者的一些生活、写作的趣闻逸事;
③背景资料;可以介绍藤野先生的生平,可以叙述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思念,(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的时候,曾经来问鲁迅先生自己,选些什么文章好。鲁迅先生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目的是借此探听藤野先生的一些消息。当这本选集出版的第二年,译者增田涉到上海来访问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打听藤野先生的情况,增田涉说没有下落,鲁迅先生慨叹地说:“藤野先生大概已经不在人世了吧?”可以读一读藤野先生的《谨忆周树人君》片段: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还可以历数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的经历等等
④对文章的评价,这篇文章说明了鲁迅弃文从医的原因,别人对这篇文章的评价,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二、比较
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还有一中说法:有比较才有鉴别。提供对比材料,是课程开发的特别重要的一方面。
如《母亲》一课,可从几方面提供对比材料呢?
①同一题材的散文:古代的如苏轼的《祭母文》,现代的胡适的《母亲》,近代的名家写的纪念母亲的文章,外国的名人写的纪念母亲的文章;
②同一题材的不同文体的文章:歌颂母亲的诗歌,如《游子吟》,老舍的小说《月牙儿》,近期《读者文摘》里刊出的一篇文章,从经济学的角度,计算母亲的价值,好象值20多万美元,新闻媒体报道过的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也是《读者文摘》里刊出的一篇文章,说母亲为了救孩子,跑出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比约翰逊还快;
③描写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作品;
④展现母亲形象的绘画、摄影、歌曲(如《妈妈的吻》)、电影(如《妈妈再爱我一次》)、广告等作品;
⑤与母亲有关的格言、俗语。如儿行千里母担忧等。
⑥与母亲有关的乡土人文资料,如客家的《十月怀胎》等。
三、活动化
课程不但是文本的,也是体验的。
①模拟社会活动,成人活动;(招聘会)
②表演、游戏;
③移植电视节目里的活动;(非常6+1、辩论赛、梦想舞台、广告设计等)
四、联想
①自己的所见所闻:如母亲的生活经历,喜怒哀乐,对事业和生活的梦想和追求;母亲在养育子女过程中的酸甜苦辣,怎样当自己的“第一任老师”;母亲对自己的希望和要求等。②唤醒在记忆中的表象,这点对写景的文章最有效。如“清幽”一词的理解……可以播放配古筝、洞箫的画面:潺潺的流水、如水的月光、深山中的竹林和茅屋等。
五、多角度解读文本
如《美国老师的一堂文学课》
六、诵读、探究、感悟和积累
七、因势利导(生成性的课程资源)
①学生的差错资源;
②学生的创造性发现;
从“新文化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文学称为中国现代文学;从新中国成立到当今的文学称为中国当代文学。高考一般不涉及当代作家作品。
1.“两面旗帜”——鲁迅和郭沫若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三部小说集、一部散文集、一部散文诗集和多部杂文集,《祝福》选自《彷徨》,《药》、《阿Q正传》等选自《呐喊》。
郭沫若:新诗的奠基者,第一部新诗集《女神》,另有历史剧《屈原》等。
2.三大组织
“创造社”、“文学研究会”以及1930年成立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联”)
3.小说家群
茅盾——《子夜》、《林家铺子》,小说有《蚀》三部曲和农村三部曲
叶圣陶——《倪焕之》
巴金——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另有散文《灯》、《随想录》等作品
老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赵树理——《李有才板话》、《小二黑结婚》
钱钟书——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长篇小说《围城》
丁玲——荣获斯大林文学二等奖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周立波——荣获斯大林文学三等奖的《暴风骤雨》
沈从文——中篇乡土小说《边城》,散文《湘西散记》等。汪曾祺是其学生。
4.戏剧作家
曹禺——《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
老舍——《茶馆》、《龙须沟》
贺敬之——与丁毅执笔的歌剧《白毛女》曾获得斯大林文学奖
5.诗文作家
徐志摩——《再别康桥》
闻一多——新诗集《红烛》、《死水》等
臧克家——诗集《烙印》,代表作《有的人》
艾青——诗集《大堰河》,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朱自清——“民主战士”(语),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鉴赏 轩榭 池沼 嶙峋 琢磨 斟酌 围剿 荒诞 蜿蜒 潋滟 猬集 虬干
愚氓 喧嚣 悖论 龟裂 胼胝 凋零 蟾蜍 编撰 蹒跚 镂空 丘壑 恬淡
亭台轩榭 高低屈曲 盘曲嶙峋 驻足观赏 蜿蜒曲折 猬集其间 鲁殿灵光
臭气熏天 灿若朝霞 依稀可辨
二、理解下列成语的意思
1.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宜的措施。
2.重峦叠嶂: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3.自出心裁:出于自己的创造。指不抄袭、模仿别人。
4.珠光宝气:旧时形容妇女服饰华贵富丽,闪耀着珍宝的光色。
5.别具匠心: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6.肆无忌惮:非常放肆,一点没有顾忌。
7.司空见惯:指对某些事情表现出很常见的样子,不觉得奇怪。
8.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9.毛骨悚然:毛发竖起,脊骨透寒,形容非常恐惧惊骇。
10.轻描淡写:形容说话或作文章时对重要的地方淡淡带过,也比喻做事不费力。
11.与狼共舞:比喻与恶人在一起,随时都有危险,须特别谨慎。
三、识记下列文学常识
1.《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2.《都市精灵》作者舒乙,北京人,满族,著名文学家舒庆春(老舍)之子。散文集《老舍的关坎和爱好》获满族文学奖。
3.《幽径悲剧》作者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聊城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
4.《明天不封阳台》作者杜卫东,当代作家。
5.《治水必躬亲》作者钱泳, 原名钱鹤,字立群,号台仙,清代江苏人。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兰林集》《梅溪诗钞》等,辑有《艺能考》。
6.《从小就要爱科学》作者苏步青,著名数学家。
7.《在太空中理家》作者杰瑞・M.利宁杰,美国航天员。
钱先生认为不必认识下蛋的母鸡,那是他的自谦和淡泊;我以为如果尝到一只味道不错的鸡蛋,一定要进一步追踪下蛋的母鸡。不仅因为饮水不忘掘井人,吃蛋不忘下蛋鸡,我们需要向“掘井人”“下蛋鸡”表达敬意;而且因为还能顺藤摸瓜,找到更多甘甜的井水、鲜美的鸡蛋。作家作品信息也是学期考试和中考必考的知识点之一。
如何进一步了解作家信息呢?
我们打开课本,在每一篇课文的课题注释部分,都可以读到作者介绍。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对古代作家、现代作家、外国作家,课本介绍比较详细,但对当代作家,则往往只有简略的“XXX,当代作家”一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文学创作还在继续,现在还没有到对他们作全面、客观评定的时候,所以从略。
作者介绍,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个人信息和文学成就。
个人信息包括生卒年、字号(古代作家和一部分出生在清朝末年的现代作家)、国籍(外国作家)、籍贯(重要的古代作家和现代作家)、原名(重要的现代作家)。
文学成就包括文学身份介绍、文学地位评价和代表作列举。文学身份介绍如“冰心,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文学地位评价如“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列举如“(沈从文)代表作有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等”。
这些枯燥的介绍后面,是人类几千年文学史上,那些为我们创造了美妙的作品,滋养着我们精神的杰出的生命。我们对他们不能不了解多一点。
连点成线,把他们的相关作品串起来读,是了解他们的好方法。比如鲁迅,我们从中学课本里的选文,如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小说《社戏》《故乡》《孔乙己》,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友邦惊诧论》等出发,再拓展阅读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就能还原出鲜活的、而不是冰冷的鲁迅:一个孝顺的儿子,一个慈祥的父亲,一个调皮的顽童,一个勤奋的学生,一个深刻的哲人,一个坚毅的战士……
由文而事,阅读作家的一些趣闻轶事,是了解他们的好方法。比如你知道“旗亭画壁”的故事,你就更懂得王昌龄、王之涣,懂得盛唐边塞诗派;你知道“梅塘之夜”的故事,你就更懂得左拉、莫泊桑,懂得普法战争。你知道李白、杜甫的洛阳之游,你就更觉得他们是有趣的人,更容易读出李白的潇洒和杜甫的敦厚。作家的风采神韵和人格魅力,在这些众口流传的趣闻轶事中熠熠展辉。
由人而传,读他们的传记类文章,也是了解他们的好方法。传记系统地记录了他们的成长历程,他们的思想倾向,他们的文学主张。从传记,我们可以走进他们的世界,触摸他们的灵魂。
孔子、孟子、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柳宗元、苏轼、陆游、辛弃疾,鲁迅、郭沫若、巴金、老舍,雨果、托尔斯泰、莫泊桑、马克·吐温、泰戈尔、海明威……这些灿若晨星的伟大的灵魂啊,每一个都可能成为我们终身的精神导师、朋友,引领我们,照亮我们,温暖我们,滋润我们。这是多么幸福的了解啊!
【小操练】
1. 将下列作家按古今中外分类。
李白、托尔斯泰、莫泊桑、杜甫、陶渊明、马克·吐温、白居易、韩愈、柳宗元、苏轼、陆游、辛弃疾、鲁迅、泰戈尔、海明威、郭沫若、巴金、老舍、雨果
中国古代作家:
中国现代作家:
外国作家:
2.借助资料和网络,查查下列作家的生卒年,看看生于同一时代的有哪些位?
司马相如、王勃、李白、杜甫、王昌龄、韩愈、柳宗元、左拉、莫泊桑、福楼拜、海明威、福克纳
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古怪。说它老实吧,它有时的确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地给自己解闷儿。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要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勇猛,不要说对付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它小时候可逗人爱哩!才来无们家时刚好满月,腿脚还站不稳,已经学会了淘气。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后来,胆子越来越大,就到院子去玩了,从这个花盆跳到那个花盆,还抱着花枝打秋千。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被它折腾的枝折花落。
我从来不责打它。看它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喜欢还来不及,怎么会跟它生气呢?
我总以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这回有机会看到它,并且走进原始森林,脚踩在积得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证实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的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看到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学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千山一碧,万古常青,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及至看到了林场,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我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护苗,一手砍一手载。我们不仅取宝,也作科学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够万古常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山林中已经有不少的市镇,给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了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老舍 (1899~1966) 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样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集》、《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和《老舍文集》等。老舍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优秀长篇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写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短篇小说构思精致,取材较为宽广,其中的《柳家大院》、《上任》、《断魂枪》等篇各具特色,耐人咀嚼。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余种文字出版,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冰心曾这样赞叹过老舍:“我感到他的作品有特殊的魅力,他的传神生动的语言,充分地表现了北京的地方色彩,本地风光;充分地传达了北京劳动人民的悲愤和辛酸,向往与希望。”
老舍出生在北京城区小杨家胡同的一个普通旗人家庭。但幼年丧父,生活清苦,让他从小就知道了自力更生,对母亲也是特别的孝顺。让我最佩服的,还是他的坚贞不屈,坚不可摧的顽强意志。当他面对着凶残、毫无人性的敌人、黑暗的腐败社会的时候,他从没低头,不被压抑住,坚决与他们抗争。他以自己宝贵的生命为沉重的代价,为人民写了一本本充满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精神的扛鼎之作。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七七事变”的时候,书上介绍说,那时,祖国又陷入了空前大劫难。老舍一个文弱的书生,但他用笔做武器,著写了《剑北篇》,里面热情地赞颂了边疆军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抗战到底的决心。在这场战争中,老舍成了民族英雄,深受广大群众的爱戴。
臧老的散文,种类很多,既有抒情散文,又有通讯报道,既有山水游记,又有创作回忆录。在这诸多散文中,最精彩、成就最高的是抒情味较浓的作品,包括抒怀之作、怀人之作、山水游记、创作回忆录等。抒怀之作,如《炉火》《我和孩子》《我的南书房》《落照红》等。其怀人之作,占有很大的比重,《我的先生闻一多》《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见《人民日报》1980年2月12日,七年级下册12课把题目改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等多篇文章写他对恩师闻一多先生的怀念;《老舍永生》是对他的尊敬长者、亲密的朋友老舍先生的怀念;从30年代到80年代,写过两篇题目同为《老哥哥》的文章(第二篇见《诗刊》1980年9月号,曾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正式本第2册)。写人的,有写著名文学家叶圣陶的《昆仑飞雪到眉梢》(曾选入湖南省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语文》第2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山水游记等写景散文,有《镜泊湖》《青岛解放我重来》《孔庙•孔府•孔林》等。创作回忆录和自述,有《我的诗生活》《诗与生活》《甘苦寸心知》《峥嵘岁月 壮怀激烈》等。这些抒情作品情深意浓,文采斐然,含蓄蕴藉,充满诗意。
此外,臧老在有关文章中,对他几十年的散文创作进行了总结。在《我对散文的看法和作法》中说:“我觉得,散文要求的条件和小说、诗歌有共同之处,那就是对生活、对人物、对事件,观察要深刻而细致,构思要新颖,写起来不仅要抒情味重,而且要有章法,注意集中表现,讲求结构,使散文‘不散’。”在《我的心愿》中说:“散文不散,精心锤炼。生动活泼,亲切耐看。抒情散文,更应充满诗的气氛。”这些经验对广大写作者具有指点迷津的作用。
由此可见,臧老不仅有丰富的散文创作实践,而且有深刻的创作理论。因此,他不愧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散文作家。臧老逝世后,新华社的消息中称他是中国一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等。但是,我国的现代、当代文学史,对臧老的散文创作极少涉及。因此,课本在注释时至少应提及他是散文作家,《教师教学用书》应对臧老的创作成就作一个比较全面的介绍。
主要参考资料
1.《臧克家散文》第1集、第3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10
2.蔡清富《臧克家抒情散文的艺术特色》,《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