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散文(优秀9篇)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端午节的散文(优秀9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端午节的散文 篇1

又到端午了,又到了吃粽子的季节

忘不了那糯糯的,飘着清香的粽子…课间轻松阅读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满街都飘满了粽子的香味,

你在远方可闻到了家乡的粽子香,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今天也买点粽子,一起过个快乐的端午吧!课间轻松阅读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我送你一枚粽子,

友情是外皮,里面第一层是祝福,第二层是幸福,第三层是心想事成,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对了,第四层阖家幸福平安!

端午节的散文 篇2

今年的端午节除了我自己包的粽子外,还收获了一份儿子心意。所以倍感满足。

前几年的端午节由于儿子在外地上学,所以这个节和平时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多吃个粽子,另外在电话嘱咐儿子一定到超市或者学校食堂买粽子和鸡蛋吃。今年四月份已经工作的儿子,单位放三天假,在星期四下班就坐当晚的高铁回来了,老公开车和我去高铁站接他,见到儿子我们娘俩总是有说不完的话,儿子说:单位发了一盒五芳斋的粽子和神丹牌的咸鸭蛋。我说:你留着自己吃啊,家里什么都不缺的。他说:这是儿子上班第一次发的东西,一定要给妈妈爸爸的,还要给你们我上个月发的工资一部分,以后每个月我都给你们钱。我说:我们不要你的工资,你自己留着吧。你在那里一切都好,我们就满足了。老公听着我们娘俩的唠叨,也插不上话。儿子说:还准备给外婆买点东西,问问外婆需要什么,我说:你一问外婆,她一定会说什么都有,什么都不需要。儿子说:那就给外婆钱吧,这回老公可插上话了:好,我赞成!我还小声问儿子有什么小秘密吗?儿子说:没有。我挺失望的。不觉到家已经晚上十点了,我早已做好了饭,到家后,就抓紧开吃。

老公拿出啤酒爷俩也硬让我也练着喝点,因为我是个先天不能喝酒的人,一喝酒脸红不说,还要有点头晕,第二天身上还要起很多成片成片的小红疙瘩,奇痒无比,所以我一直以来为自己不能喝酒而愤愤不平。因为当时高兴就忘乎所以了,儿子又在啤酒里给我掺点什么可乐饮料,这下真的是可乐坏了,喝多了,脸红头晕眼放光,感觉自己在摇晃,爷俩赶紧把我扶到床上。我感觉爷俩都在笑我,我说了:我不愿喝,非劝我喝,喝的我东倒西歪还笑我。就不知道我当时是什么丑态,他们给我盖上毛巾被,不问天下事,昏昏欲睡去。

第二天,醒来看到成片的小红疙瘩装点着我的皮肤,咬牙忍着,谁让自己忘乎所以别人一劝就喝的。不能把握自己怪谁啊。上午我和儿子去逛街,买什么东西他都抢着付钱,看我的手机用了二、三年了,非给我买了一部新手机。

今天上午10多钟,一家人开车去妈妈家,妈妈看到外孙非常高兴,但是每次都会责备我:做的饭不好吃,把儿子养的这么瘦,呵呵,没办法现在已成定局。今天我们姐姐都来了。吃完饭,儿子从口袋里掏出200块钱给外婆,说这是外孙第一次的工资,孝敬外婆的,天热了让外婆多买些好东西吃。外婆说:有你这样的好外孙,就非常高兴满足了,外婆自己的工资都花不完的。我的姐姐们都夸奖儿子真是懂事。

今年的端午节感觉非常快乐,温馨,满足。

端午节的散文 篇3

適逢紅袖,二八之歲,恰遇五月,正值端午,外省歸來,故壇重遊。豈料論壇,沸揚不堪,諸君罔顧,謾罵成風,倒板之風,甚囂塵上,喬君悲憤,怒而抹版,故饗同祭:

君子之言,不責其俗,以彰其明;君子之行,不貴茍難,以顯其哲;明以趨吉,哲以保身。故君以言,詩之誨之;故君以行,歌之名之。皭然清操,流垂今古。

蓮出汙水,蟬蛻淖泥,察察之身,哺糟之鼠,歠釃之輩,其可同謂?

觀諸版主,綁架上墻,用而生疑,諫而受謗,憂壇費事,備受謾罵,屢遭辱沒。富君德者,勸之止之;小人之心,公器私用,刪之毀之,以至途窮,無奈之下,全體死節,親者恨之,仇者快之,滿地雞毛,喬君奈何?

世之君子,喜德愛美,辭潔信芳,文約旨遠,其情諄諄;天下小人,貪淫好色,汙言穢語,詞不達意,臭鼻惡心。

斯文猶在,日月同輝。屈子既沒,諸君尚在,企仰大夫,吾等後學,拙語劣文,何足壹哂?

清烈已去,天下燕安,斯文流芳,斯德千古,不甚希噓。

戲如人生!

尚饗!

有关端午节的散文 篇4

在我的眼中端午节是一个美妙的节日,它充满了先人的智慧和良好愿望,有一种温馨浪漫的气息。

五月初五,汨罗江边,你——屈原,你是多么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国捐躯,可是天妒英才,不识人才的大王不给你机会,他昏庸无能,把大好江山毁于一旦,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土被一次次侵蚀,直到再无楚国的存在。大江彭湃,汹涌着向东流去,你的心随着这江水那样起伏不定,楚国已不复存在,而你更感到前路茫茫。

你最终一跃诠释了你的爱国之情,人们为了不让你的身体被鱼虾侵蚀,就往汨罗江里扔粽子和鸡蛋。便有端午节吃粽子和鸡蛋的习俗。五月初五一大早,我还在熟睡的时候,爸爸总是将小段的艾草夹在我的耳朵上,让蚊虫远离我。当然,这一天,妈妈总会给我的胳膊腕和脚腕系上吉祥的五彩线。

早上起来,看见胳膊腕和脚腕系着五彩绳,再看看妈妈的一脸笑意,懂得了系五彩绳原来是亲情的延伸。农历端午节,除了系五彩绳,家乡还有插柳条,采艾蒿的习俗。

艾草有一种特别的清香,据说端午前后的艾草,老人们从山上采集很多很多,回来拧成艾草绳,晒干后点燃,这是夏季驱逐蚊子和其它飞虫的最管用的土办法。

到了中午,我们便开始包粽子了,妈妈把糯米和粽叶洗干净,再把粽叶一张张码起来放进装着凉水的盆里。几个大人便开始团坐包粽子了粽子包好后,结成一串放进锅里,过了一会,粽子终于好了,刚出锅的粽子色味俱全,尝起来香甜可口,其味无穷。端午的味道是粽子的香甜,是亲情的延续,是艾蒿的清香。

端午节的散文 篇5

后天便是端午了,江南祭奠屈原的日子,我想那时会有赛龙舟吧。

阵阵鼓声,蛟龙跃江桥。桨叶劈浪,声声鸣千丈。江中水龙,翻腾雀跃起。杆头争彩,岸上人呼啸。

几十条船一同出水,船上的青年们头系红丝巾,铿锵的舞动着手中的浆,挽手插入水中,挑起飞溅的水花,有些船头高翘,船尾潜入水中,船上的人齐声用劲,急浪好似龙嘴里吐纳的雾气,如吞云吐雨般。

这样的状景,不知江畔的人看到没≤≥?那个发出‘何灵魂之信直兮,人之心不与吾心同’的人,那个浅吟‘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的人,多少年过去,多少次祭忌,你已不再是一人,你有咱们,有所有的人。

用怨愤、忧愁而著的《离骚》,融进了你的嗟叹,你的悲情,你的离忧。断肠寸断,咱们都知晓,咱们都跨越了历史的时空,共同经历了那些流放,共同幻想了那些曙光,共同感到了救国无望。

路漫漫,有咱们同你一起求索!

端午节的散文 篇6

端午节是一种传统节日,每年的端午佳节,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这是一惯的习俗,殊不知还有另外一种欢渡端午节的方式――那就是我记忆里的端午节。端午节是一朵含苞待放的杜鹃花,里面藏着神奇的梦,这梦便是童年时代过端午节的欢乐场面。它如一缕沁人心脾的花香,萦绕于我的心头,久久不能逝去;它有紫丁香般的芳香柔嫩,像绸缎般光滑,像白纱般轻盈,轻轻划过我的记忆之窠,然后,它驻足,稳稳地栖息在了记忆的巢穴里。

每年端午时节,漫山遍野的桃花会尽情绽放,芳香像雾一样弥漫开来,桃花粉嫩欲滴的花瓣在金色的阳光下闪闪发亮,十分迷人。布谷鸟婉转动听的叫声像钢琴曲一样美妙绝伦,在睡梦中,我朦胧的思绪像风筝一样在空中飘来荡去,布谷鸟的叫声仿佛一根无形的引线,牵连着我的思绪,带我走进了繁花似锦的温暖国度里。睡意朦胧中,我闻到了一股香喷喷的烤制食物的味道,厨房里传来一阵锅碗瓢盆叮当作响的声音,仿佛演奏着一场交响乐。此刻,我已睡意全无,一骨碌从炕上爬了起来,循声赶去了厨房里。

我像一只松鼠一样蹑手蹑脚地来到厨房门口,伸首好奇地四下环视着厨房。只见厨房里雾气腾腾,透过热烘烘的。气霭,我看见案桌上摆着几碗洁白如玉的凉粉,碧绿的小菜和深红的醋汤也调制好了。我的奶奶在灶台前忙碌着,她正在捞面条。金黄色的面条又细又长,十分匀称,挑在竹筷上,像一道金灿灿的瀑布。我知道她又在做凉粉和凉面了,因为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做凉粉凉面吃。即使十分贫穷的人家也会拿出珍藏的白面,做一顿美味可口的凉粉凉面,这是我们那里的习俗。端午节是因地而异的,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吃粽子、赛龙舟,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习俗。我的故乡过端午节的方式很迥异。端午节那日,当天还是灰蒙蒙的时候,除了小孩子还沉浸在睡梦中外,大人们会早早地起床准备过端午节。端午节,人们会用面捏出蛤蟆、蝎子、蜈蚣之类的动物,在涂了一层油的热锅里烙熟了,用一根细线绳串起来挂在脖子上,象征着驱“五毒”。每当这个时候,孩子们就好像一颗颗在热乎乎的土地里不安分的潮湿的种子一样,对一切充满了神秘的期待感。

端午时节的绑花线,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五彩缤纷的花线拧成细绳绑在手腕和脚脖子上,我们便有了安全感。因为作为小孩子的我们,总喜欢三五成群地往河坡等草木茂盛的地方跑,郁郁葱葱的草丛中有可能潜伏着凶猛的蛇,一不小心会被咬到。如果绑了花线,蛇看见了,就会灰溜溜地逃走。平时,一走到草木茂盛的地方,我们总会提心吊胆,像老鼠躲避老鼠夹一样翘首蹑足,瞻前顾后;现在,我们可以大步流星地从草堆里走过去了。端午的花线是一直戴在手腕上的。无论是吃饭、洗脸还是睡觉都戴着,以致于花线变得油腻腻的,彩色的颜料染花了手腕。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我们等待着大人们绑花线时的心情不亚于拿破仑受冕时的喜悦。

厨房里的蒸汽像水一样四处流动,我奶奶的身影像滴进水里的糖浆一样,忽隐忽现。我在空荡荡的门框上倚了片刻,便摇摇晃晃地走到案桌前,奶奶头也没有回,她正在灶前像一只轻盈的蝴蝶一样旋来转去,忙碌着自己的事情。我看见案桌上摆着一盆烙得黄澄澄的蛤蟆、蝎子,它们横七竖八地躺在盆子里,栩栩如生。我在里面挑挑拣拣,选了一只肥硕的蛤蟆和一只瘦弱的蝎子。我兴高采烈地走过去,举起手中的蛤蟆和蝎子给奶奶看,奶奶的眼珠在眼眶中打着转儿,仿佛两颗大理石弹球在艳丽的天鹅绒上滚动似的。她说:“去洗脸吧,一会儿我们要去庙里。”我告诉她我洗过脸了,于是,我便走出了厨房。

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田间小道一路走着,眼前是几座小山冈,呈螺壳状,静静地伏在那里。我们停下来稍作休息,奶奶胳膊上挎着竹篮子,篮子里装着敬神用的献果。山冈后面是一座巍峨高大的山,山顶上有一座寺院。从远处望去,山很大,寺院很小,寺院宛若一只伏在巨石上的蜗牛。我侧着脸望着身旁的奶奶,她的目光越过田野划过山冈向远方延伸出去,她的面容静若磐石,仿佛在静听神的指示。这时,从山顶上传来几声空旷的钟声,它像大地的脉搏一样,缓慢而有力。我们继续向前走去。到了寺院里,迎接我们的是一位僧人。他面目和善,待人接物都是心平气和,令我和奶奶佩服不已。我的奶奶是神的信奉者,她每年端午节都要来寺庙上香敬神,我也深受感染。于是,我们和僧人一同来到了正殿,殿堂气势宏伟,里面塑了几尊高大的神像。神像的脚下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摆了一个铁架子,架子上挂满了无颜六色的香囊荷包,荷包里装着香料,使得殿内香气缭绕。奶奶把事先准备好的荷包小心翼翼地挂在架子上,并虔诚地磕了三个头,我也跟着磕了三个头。随后,我和奶奶又到其他几个庙里烧了香,敬了神。有了神灵的恩泽,这个端午节过的十分愉快。

在我的记忆中,端午节是神圣而又美好的。它给我的童年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使我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每当想起故乡的端午节,它的神秘感就像树胶一样缓缓流动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挥之不去。

端午节的散文 篇7

很多年没有过端午节了,那天和一些朋友聊天说起如何过这个节日,大家一致的说法是去超市买几个粽子,懒一点的干脆连粽子也不吃了。3天的假期,我打算拿出一天来去野外,看看能不能找到艾蒿和菖蒲,能不能找回少年时关于端午的快乐记忆……

自从进入城市之后,端午节便在生活中淡去了。是的,城市的单元房有着坚固的防盗门,很难将艾蒿插上去,城市里也没有足够的湿地,用来大片大片地生长菖蒲。我能想到的和端午节有关的童年记忆是:在这一天到来之前,奶奶便会从田野里采来一大抱艾蒿,插在院门的两边———院门是土垒起来的,门顶苫着一层厚厚的麦草。奶奶还会将那些艾蒿分发给各家的小孩子,让拿回家去插在自家门上。

青青的艾蒿闻上去散发着清香,清香里有一些苦味,传说它有驱毒辟邪的作用,所以童年时每次进家门之前都要看它一眼,心里会踏实很多。插在院门两边的艾蒿经历了夏天的雨水、秋日的骄阳和冬天冰雪的洗礼,一点点干枯了,直到第二年端午的到来,奶奶再搬来板凳踩在上面,用青青的艾蒿将那些枯艾蒿替换下来。艾蒿和春联一样,都是农村院门上一年四季都在的标志性物品,它们的新老更迭,是农业文明的最好见证。

菖蒲是农村最容易见到的植物,它们生长在野外最不受人待见的废水塘里,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端午的时候,菖蒲也到了它的成年期,无数的野鸟藏身在它的深处,孩子们只敢在水塘的边缘,用镰刀收割掉它们的果实———被我们称作为“蒲棒”的东西。蒲棒大约有火腿肠那样粗细,小孩子们拿着它玩打架的游戏,敲到头上,软绵绵的,一点也不疼。晒干的蒲棒浇上点汽油后,可以举着在夜里穿行,于是,端午节前后的那些个乡村夜晚,四处都有星星点点的灯火。

有的地方会用艾草做成荷包,荷包是自己动手在布上绣了花后做成的,里面包裹着的除了艾草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不知名的植物,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闻上去香香的。我没得到过这样的礼物,但我从脑海里打捞出来这样一个记忆:我奶奶曾经用从蒲棒摘下来晒干的“羽毛”,给我做成了一个香喷喷的枕头,那个枕头又大又软,枕在上面可以闻到太阳的香气,不,不止是太阳的,还有鲜花、露水、昆虫、风等等自然界的天然之香。枕在这个枕头上,我像睡在天地之间的一个由云朵制造的襁褓里。

很多年后,我在城市里为端午节写下来一首诗。具体的句子忘记了,大约是写这样一件事情:端午节到了,男人在家里劈柴生火,女人带着孩子去赶集买荷叶和米,天快黄昏了,炊烟袅袅生起,男人不断向院子外面张望,担心女人和孩子迷了路。在意象里,这是多么美的一个场景啊。这些年端午节的没落,可能就是缺乏了这种浪漫的氛围和想象。平民心目中的端午,并不是专为纪念某人、强调某种情感而设立的,它需要有实实在在的行为,才会变得有意义。买来荷叶或者竹子叶,亲手包几只粽子吧,这是工业社会的端午节最简单也最容易实现的浪漫了。

有关端午节的散文 篇8

五月端午节,早上五点不到就满世界的找艾草。

找了一早上回来楼上的邻居告诉我是水艾草,气得我差点没背过气去,幸亏手里还攥着几根小时候就记得艾草样子的真品,锅里添上水,打上几个鸡蛋,艾草水熬鸡蛋,水淡浊而青涩,入口苦则涩,心底自我安慰着幸是一口良药。网上搜寻感觉着入药后的清明,然则只是一款如下: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安胎。故是发笑了一晌午。

端午早上寻艾草有讲究的,必须来去不见阳光{就是早早的}寻觅来。最早的最早,是同村的一个辈分比我高的论起来叫舅的小青年,每年端午节就会早早送我艾草及不知名的植物,每每熬汤后精神上觉得百毒不侵。后来都为了生计各奔东西,也有了常年不相往来的遗憾。

某夜,偶尔酒场碰一长时间不相逢的友人,无意聊起时,朋友的父亲年前存了好多苹果,均价4块,过了年接近半价的卖价,除去人工,冷库费用,接近三分之二的钞票灰飞烟灭,剩下的骨架拆了零件只有砸锅了。然而殃及的不止池鱼,接下来的桃李瓜果牵带着也掉进了低价的漩涡。今年天旱,到大街上随便挑个西瓜都是贼甜贼甜的但价格却是相当的‘贱’。每年下树的桃子却不一样,天旱的情况下浇了一水又一水,像个娇滴滴的大姑娘,皮吹吹就破,何况久而久之的存放和长途跋涉上的颠簸去南方。南方人好这一口,天气也是的原因,雨水大了,天气潮湿了,南方人也淡了好这口的欲望;再加上水果贩子之间的争斗后的利益浅薄,最后摊在了伟大的农民伯伯身上。无休止的压价后,微博的利润最后才可怜巴巴的落在农民伯伯的口袋。家里有好多桃,收成呢?唉‘’‘’‘’

6月23日{农历5月初8},昨天注定就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雨终于下下来了,站在雨中看着院子里菜园里绿绿的秧苗,我欣慰的笑了。

6月24日,雨越发的大了,我生来就喜欢雨,不是文人也沾来了一点清闲。下午四口和湘湘{舅子媳妇}找了个自助餐店饱食了一顿,向来小气的我,无非是庆贺一下伊家赫赫有名的二公子晓文生日罢了,平时可懒得破费,虽然生日在昨天。各自回家安然无事。期间好多趣事,省略。

自己在楼下听雨,下落的雨点像是敲击在身体上不同点位的音符,像是有高低之分。雨点潜入泥土最后飘出的香气,闻着我也是醉了。

往前推一个月,超超的班主任马老师打给我的电话,这是第二次,第一次还得提前一星期。第一次最先是四姐夫打来的,晚上十点多了打来,幸好我关机,四姐夫跟超超的班主任是同学,也当了传话筒的作用告诉我说孩子有点动静,劝我去体察民情。超超是我姐的孩子,的孩子,我外甥。

第二天早上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打给马老师,接下去就是战战兢兢地等着一个令我不安的消息。为啥这样说?其实我在很早就知道大多数老师都有一个谨小慎微的心跟循规蹈矩的态。

私底下说,我不是袒护我外甥,我小时候比他胜似好多倍,所以我觉得该是够乖了。我咋去批评?

“孩子上课传递了一个P3,我批评了他了,不是太服气,你当家长的说说他吧”。都是场面人,我说了万句对不起老师的话,回头装出一副严父的嘴脸跟超超好好沟通了一番。孩子是在眼前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像姐姐现在这样子,我怎舍得再去伤口上撒盐?我知道放纵跟严苛的距离和后果。

孩子还是沉默了很久,脸上连带着无辜的样子,眼里噙着泪水,接下来的日子,还是在放假后饶过我回了老家。我告诉父亲,那次我真没舍得说过孩子一句出格的话,甚至责备都没有长辈的口吻,因为我不舍得。父亲说没啥,孩子过段时间就好了。

今天,还是这样久逢的雨。淅淅沥沥的下。我在菜园里吸着烟,姐夫电话来了,说姐姐身下尿不湿垫子还剩下不多了,我说明天捎过去,听别人说孩子明天放假。

给超超的班主任打过电话,说知会一声孩子,回个电话,有东西要捎回家。

端午节的散文 篇9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夜夜的虫鸣唤来了又一年的端午。时光荏苒,轻轻漫过指尖。繁花褪去颜色,在田间,在山坡,绿由淡变浓,到处弥漫着生命的律动。端午,不属于某一个节气,却有着自己浓重而华丽的色彩。

说起端午,便不得不说一说粽子了。箬叶最好是刚摘的、碧绿的,还带着植物的清香。糯米洗净,用菜油、酱油和盐拌过,一颗颗被上了色,好像碎玉一般。一两片箬叶、一把糯米,再往里边放上少许酸菜,酸菜须得用碎辣椒干炒过才够有味道。酸菜上面再躺上一条腌好的肉。光看这材料,就足够诱人的了。

我家包粽子并不容易。父亲牙不好,粽里的肉需得是全肥的,煮熟了入口即化才行;哥哥姐姐喜欢五花肉;我却只吃瘦肉,半点肥的也不要。每年端午,母亲包粽子需准备比别家更多的东西,得把不同的肉分开,还得在包好的粽子上做记号。瘦肉的绑上一根剪成段的稻草,五花肉的三个系成一挂,其余的是肥肉粽。从前奶奶还在的时候,还得给奶奶包她喜欢的红枣粽,准备的东西就更多了。母亲自己却并不挑,哪种粽子包得多了,她便吃哪种。母亲没上过学,却包得一手好粽子,生活养育了她的智慧和善良。

对于端午最初的记忆,总是那一阵又一阵的粽香。可是,这并不是端午的全部。在我的老家长台,端午前的那个集日是极热闹的。勤劳的人们一大早便起来到野外采摘很多的艾叶和菖蒲,拿到集市上卖。从街头连到街尾,不说那碧绿的颜色,单是那一股特有的清香,便足以让人心旷神怡。

母亲极少到集市上买艾叶和菖蒲,她总是自己去山上采摘,不必很多,够用就行。然后把它们固定在大门的两边。春联的红色尚未褪去,此时倒和艾叶菖蒲的绿相映成趣了。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端午这个节日和屈原有关,我知道端午为什么要包粽子,但却从未跟母亲讲过。在母亲眼里,任何节日的由来都并不重要,她固执地把每一个节日定义为团圆的日子。当她数着日子开始准备箬叶和糯米的时候,她其实是在进行一种仪式,唯一的目的便是召唤她的儿女回家。对于母亲而言,还有什么比这更有意义的呢?

走过深深浅浅的岁月,在无数个平凡的日子中忆起一段粽香,那定是母亲的呼唤,从心到心,弥散成这个五月随手可掬的阳光。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