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国真散文范文(优秀5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相信很多人都觉得散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漂亮的小编帮大伙儿分享的汪国真散文范文(优秀5篇),欢迎借鉴。

汪国真散文 篇1

林卓宇.男,1995年11月17日生于湖南浏阳,就读于浏阳河中学;湖南省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中国少年作家学会主席团委员兼副主席;迄今,已在海内外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000余篇(首);曾获第二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大奖.第五届冰心作文奖等各类大奖200余次;出版作品《芳香日日》《流景闲草》《风居住的街道》《落日工厂》《指尖上的花田》共10部;文坛名家汪国真、雷抒雁、毕淑敏、肖复兴、曹文轩等为其著作作序、点评;包括湖南电视台、《湖南日报》在内的全国200余家媒体对其进行过报道。

名家点评

汪国真说―林卓宇的诗是有一定深度的:把诗写得有深度,这不简单。这不但需要有诗才,还需要有思想。缺少思想和深度的诗人,不会是大诗人。这方面,年少的林卓宇表现了较好的潜质。

曹文轩说――散文这东西,似乎人人都可以写,但写好是很困难的。小说、童话大可以隐去作者的一切真实,甚至走向作者的反面。而散文不行,作者首先要把自己交付出去。从这个意义上说,写散文,不仅需要勇气,而且还需要智慧和才华。林卓宇的散文,在我看来,他在少年作家中应该是独特的一位。

毕淑敏说――林卓宇的作品是有思考、有深度的。他对自然的感悟对人生的体味独特而深刻,耐人寻味。优秀的散文要有凝练的语言,深邃的意境,真实、真情、自然朴实,作品背后站着的是作者的价值取向、审美取向和思想深度,是生命的体验和思想的升华。

林卓字作品

雨中的百草园

在我的童年时期,家中的后院曾是我的秘密花园,确切地说,应是我那稚嫩心灵深处的幽谧森林。野绿的苔藓常常在墙下缓缓地蔓延着,一道道的穿行并连成翡翠般的风景线;潮湿阴暗的角落里,那些蕨类植物也常常长出它们绝美的卷曲的姿态;而那偎依在围墙上的不知名的小野花和小草儿,常常是我亲手种下或是从野外挖来种下的,它们备受我的呵护,在日光与月光的浸润下引吭高歌……

所有的植物们,都互相掩映着,组合成一个散发着浓郁清香的百草园。

说到这童年的百草园,心中自然带着些许回忆的气息。然而,这又不得不令我想起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鲁迅先生永远给人以正直、冷峻且严肃的形象,淡定的神情下,永远都有着不断燃烧的篝火,随时都有可能喷薄而出。然而他却以回忆的心态创作出了带着清新之感的回忆体散文,像是一首动人的草丛杂曲,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经典。以碧绿的菜畦为背景,以黄蜂的谜语作语句,以鸣蝉在树叶间的长吟为修辞,在这期间,浑然天成的诗意与意趣,随手即可拈来。

我不愿意以审视经典的方式审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更愿意将其看作是充满童真意味的作品,和我的经历是那样地亲近,因为字里行间皆可以找出一条线索,并从中找到我童年之路的轨道。轨道的四周,似乎就是成片的我亲手种下的植物。那些四处寻觅的蝾螈,那跳跃着冲撞阳光的蝗虫以及那将晨光织进夜色的蟋蟀,似乎都在沿途的风景中一一闪过。

偶尔带着回忆的目的,轻轻踏入童年时期的后院,那里渐渐被日月星镀上了许多层我陌生的颜色,而那云间落下的片片夕阳跌到我的手心里,似乎就代表着一切的结束。我曾经种植过的一些小花小草,以及撒下土壤却未曾发过芽的种子,都已经腐朽了,原有的新绿之色已经一层层被覆盖了。而那些稍稍露出头的萌芽们,纵使我的目光紧紧抓住它们,也阻止不了它们的枯黄。

落下的花叶如斜雨一般在地上划出忧伤的暗影,寂寞无语渐渐穿过了岁月的胸膛,似乎等待着阳光的开释。一个个凌乱摆放的花盆,变得古老而沧桑,让人感觉这里像是被时间洗劫一空。此时此刻,我的脑海中布满苦涩的情节,渐渐丢失了怀中那份珍贵的亲切,我开始不住地回忆那点点滴滴,心中无比渴求着百草园的再现。

一个小男孩,在这园中轻轻地漫步,浅浅的脚步将遍地丛生的绿意留在鞋底,搬着橙黄色的板凳,坐在院子的中央,手里拿着一本童话书,如同撑起一座小小的书屋,嘴唇边衔着清凉的薄荷叶。指尖触着微微泛黄的书页,并撩动着树叶上的阳光,纸张一页页地翻过去,心中便增添一份厚重的感觉。园中的小植物们和阳光一起扇动出美妙的味道,将他湮没于其中。书中的字句和花草点滴的芬芳交错着,在小小的空间中升华。

毫无意料之时,天空中下起了纷纷扬扬的雨,男孩渐渐收起了书,回到屋中,静静地趴在窗边。花和草开始愉快地生长起来,它们贪婪地吮吸着雨水,同时还奏起了那无人知晓的乐曲……

一切都宛如梦境,我童年时代的百草园不仅仅是在我的记忆中真实地存在,同时也可以从各种自然万物间折射而出。

黄昏有如大地唇边的一支歌,缓缓地在天际流淌着,回忆的音量一点点变小。童年时代的百草园,与鲁迅童年时代的百革园,似乎在此时此刻,互相紧连,在黄昏时刻隐隐再现。

雨,真的下了。风儿对雨丝的撩动,似乎有同与我撩动书页上的阳光一般。雨中的百草园,将那绿色的根须,继续向大地深处蔓延。

林卓字作品

午后的歌唱(外一首)

我静坐在阳光的诗意里

像是刚从雨季飞过来的鸟儿

安静地享受着每一缕光线

并把它们静静地拉长

我多么想多坐一会儿

在阳光的深处

将我的幻想任意放牧

我要唱我献给阳光的最美的歌

让它顺着春的手臂

滑落到阳光的手心里

一切都温暖而又欢欣

让我感觉自己

像是一个自然界的伟大歌者

坐在午后的阳光里

时间的流淌被掌握在我的手心里

看吧仿佛一切

一切都在瞬间变得安详和睦了

-蓝色纹路的白窗户虚掩着

我的歌声从窗边流过

音符溅起美妙的声息

舒畅的感觉萦绕不止

我多么希望,这样午后的歌唱

永远永远

不要停息……

画梦

轻轻扇动着魔法的气息

我用长着羽毛的笔

把雨季里的云朵绘成阳光的色泽

我坐在云朵下的稻草堆上

幻想着自己端坐在云端

把曾经的点点过往

编织成梦的颜色

驾驭在一片轻如蝉冀的诗意中

就算是一夜谎言

我也赋予它阳光般的单纯和恬静

我让那掌心里的快乐无止境地涌动

慢慢在指尖爬升升腾

幻化成奇异的一小朵风景

卷起快乐的风暴

然而你相信吗

这是一场梦

汪国真散文 篇2

汪国真的诗在中国大陆风靡一时,各大校园还曾掀起“汪国真热”。作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现象级”诗人,他的诗歌流传甚广。在2013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国家主席还曾引用汪国真的诗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但也有人说汪国真的诗是“假诗”,是“口水话”,是“假励志”,不值得如此关注。

汪国真离去后,一场关于汪国真及其诗歌的讨论在网络上蔓延。

汪诗优点:明白晓畅,蕴含哲理

汪国真的诗歌之所以受到青年读者的推崇,在于他的诗歌呈现出一种明白晓畅的表达方式。他的诗歌篇幅短小却蕴含哲理,主题健康积极向上,充满了昂扬洒脱和对生活的细腻体味。初读汪国真的诗歌,可以发现其明显带着古典意味,读之朗朗上口,富于节奏感。例如:“我不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目标在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节选自《热爱生命》);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节选自《我不期望回报》)

首届鲁迅文学奖得主王久辛说:“诗歌的价值永远没有一个标准。汪国真诗歌的温暖与清浅,对于高中生与大一二的学生是有意义的。”汪国真的同事李云雷甚至把汪国真的诗歌上升到了推动诗歌普及的高度:“我们应该回头看看,汪国真是不是提醒了我们已经遗忘了的事情。要知道,白话新诗的诞生,原本就是为了便于大众接受。”

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朱寅年表示,汪国真的诗歌在八十年代在大中学生青年人中风行许久,多少句子被当作格言抄在他们的小本子上。在那个昂然向上的时代,青年人需要那样歌颂青春与人生的诗歌。虽有学者批评其诗歌过于肤浅,充满励志的心灵鸡汤之味,但汪诗的底料是充满真诚的。

青年诗人严彬说:“从阅读层面来说,汪国真那种格言风格的诗歌,还是能够浸润普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灵的。其实有一些年纪比我大的诗人,都承认汪国真对他们产生过影响。”

汪诗缺点:缺乏诗意,纯属“鸡汤”

汪国真的诗不被主流诗界认可,甚至不被诗界的任何流派认可,肯定有其自身原因。在笔者看来,汪诗有三个致命的缺点:一是他的诗政治意味浓厚,主题先行,这是好诗的大忌;二是缺乏想象,语言平白肤浅,没有想象力的诗很难说是好诗;三是缺乏诗意,失去了诗的灵魂,即所谓“诗无诗意,诗则无可观”。可见,汪诗不被主流诗界认可,自有其道理。

学者冉云飞将汪国真的诗封为“鸡汤鼻祖”:汪国真就是今天心灵鸡汤的“祖宗”,是趁虚而入的产物。“很多人看似纪念汪,只因汪是他们青春期的酵母,他们在玩青春自恋而非青春纪念。汪的送葬队伍里虽然没有敌人,但有很多最后一次消费他的消费者”。

诗人、评论家朱大可对“鸡汤”的说法表示认同,他说:“‘鸡汤诗人’谢世所引发的超常赞美说明,文化贫瘠时代的中国人,对鸡汤的记忆、嗜好与依赖,已经到了令人痛心的程度。

著名诗人欧阳江河则直接认为汪国真的诗是“假诗”。他说,汪国真的诗歌体现的所谓时代精神,以及那些带着表演成分的精神励志等,其实是拼凑出来的。汪国真的写作,对中国当代诗歌惟一的作用就是阻碍。“我认为最不是诗歌的东西,而他在写,这完全是对诗歌的一种毒害”。

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汪诗

从时代背景来看:汪国真的走红有其时代背景和历史机遇。20世纪90年代初,商品经济大潮也波及文化出版业。作为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文学的“政治化”色彩和“宏大叙事”功能的一种“反拨”,汪国真以其“轻诗歌”的风格,迎合了当时轻松化的阅读潮流和阅读趣味,其走红有一定的必然性。他与琼瑶、三毛、小虎队等共同构筑了彼时的流行文化,也构筑了一代人的文化记忆。

从诗歌艺术来看:是不是文字浅显了,意蕴就肤浅了,就登不得大雅之堂了?恐不见得。相传,唐朝白居易每每作诗必求“老妪能解”,文字之通俗浅近可见一斑,但大概没人会质疑《卖炭翁》《琵琶行》的艺术成就。文学艺术固然高于生活,生命力却源于生活。尤其是诗歌,被称为文化大家族的小精灵,重在以无形力量一击即中穿透心扉。倘若一篇诗作,能迅速让大众同频共振,为其拨开生活的迷雾,赋予向上的力量,文字直白还是华丽就没那么重要了,反而是褪尽浮华的诗句,往往最能打动人心。

从文学受众来看:围绕着汪国真去世而产生的这场文化争论,实则反映出,到今天仍然有些人瞧不起大众文学,漠视大众文化的启蒙作用。事实上,好的大众文学、畅销书也可能蕴藏着思想的种子,一些被认为是通俗文学的作品,假以时日或许将成为经典。譬如金庸武侠作品今天已经成为大学专业研究的对象,这在当年又有谁能想到?不管是赞美还是批评,你永远无法将汪国真逐出这个时代。汪国真的诗作水平有限,但至少在大众文学领域,在上世纪90年代的文化记事本里,汪国真已成为无法绕开的存在。

从创作成就来看:诗人欧亚说:“汪国真作为流行作家,在他那个年代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同时也不要拔高他的文学成就,文学本身有一个历史绵延脉络的评价体系,应该说在文学创新方面,汪国真并没有作出很大的贡献,无论是他的形式还是他表达的思想感情。他是一位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获得成功的流行作家。”《诗刊》副主编李少君说:“我相信人都是有判断力的,我们能分辨出汪国真的诗歌是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人敢说他是大师,就算非常推崇他的人,也不敢说他是大师。有人为他辩护,但也没有人说他达到了艺术的高峰。但他的确是一个有影响力的诗人,我觉得作为一个时代的历史现象,汪国真有他的一席之地。”

多年来,汪国真的许多作品被选入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2000年,他的5篇散文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一册;2001年,他的诗作《旅程》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2001年,他的散文《雨的随想》入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一册;2003年,他的诗作《热爱生命》入选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2007年,他的诗作《我不期望回报》入选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2008年,他的诗作《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入选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

试读他入选语文教材的一首诗――《旅程》:意志倒下的时候/生命也就不再屹立/歪歪斜斜的身影/又怎能耐住/秋叶萧瑟,晚来风急/垂下头颅/只是为了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无论走向何方/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你

(综合中国新闻网、新浪诗歌论坛、凤凰网・文化、腾讯网・教育、《新文化报》《新京报》《光明日报》《钱江晚报》《东南快报》)

汪国真散文 篇3

这句话见于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汪国真的《转念一想》。该文在《读与写》初中版第九期转载了的,原话是:“语云:‘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要做到这般洒脱、淡泊委实不易,没有深厚的修养实在难为。”

这句话原本没有错,可是到了耿世诚老师对《转念一想》赏析时,错了!其文章《立意高远 构思巧妙》中说:“再引用《菜根谭》里一段经典古语‘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其实《菜根谭》原话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菜根谭》是一本感悟人生、劝勉世人的书。汪国真的文章里把原文稍稍作了个很细微的手术,把原句的“闲看”改成了“看”,“漫随”改成了“望”。也许是记忆失真,也许是有意为之,不管怎样,说一句唐突西施的话:这一变,是点金成铁了。

闲,是这整部书的精神。也是中国文人追求的一种理想生存境界。宋代文豪苏轼词:“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宋代思想家程颢的:“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没有闲情,人就落入日常繁琐事务设的陷阱中。而只有身在事中,心超然于事外的闲情,才能透析事物的本源,人生的真谛。没有闲愁,对事物思考就不会深刻。闲愁,顾名思义只有闲了才会有愁,有了愁,才会去思考人生。没有哭过长夜的人,不足语人生。

"望"本身不存在情感的变化,而“漫随”很显然要随云一起舒卷涨落,去留无意。像列子一样御风飞行是不现实的,但心却可以像云那样游于万仞之上,作逍遥游。

为人做事要平和不惊,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不执著于职位去留,视之如云卷云舒般变幻。寥寥数语,却道出了人对事物、对名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人生得失之间”这不仅仅是马德的一篇文章题目,更是一种人的生存状态。人生如月,月有圆缺盈亏,人生也有得失成败。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怎样来面对所欲难以实现,所想难以成功呢?自然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态接受、调节、消解它。一位圣人在伟大的所罗门王的梦里告诉他一句涵盖了人类的所有智慧的至理名言――一切都会过去。圆月会慢慢转缺,月牙儿,也会渐渐趋向圆满。“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鸟已飞过”,只要努力过,成败不关心。得失又何妨?得之淡然,失之泰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人生洒脱飘逸的诗篇。

淡泊并不是淡漠,这句话不是叫人消极世事,而是教人培养一种心态。

人,往往活的是一种心态!

赏评:

汪国真散文 篇4

汪国真的诗

汪国真,祖籍福建厦门,生于北京。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据北京零点调查公司1997年7月对“人们所欣赏的当代中国诗人”调查表明,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生的诗人中,他名列第一;他的诗集发行量创有新诗以来诗集发行量之最。2000年他的5篇散文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一册;2001年他的诗作《旅程》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同年他的散文《雨的随想》入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一册;2003年他的诗作《热爱生命》入选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下册;2007年他的诗作《我不期望回报》入选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2008年他的诗作《我微笑着走向生活》入选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他还曾连续三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2007年被美国内申大学(NATION INSTITUTE OF USA)聘为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被暨南大学聘为兼职教授。2009年入选中央电视台《我们共同走过》建国60周年百名代表人物之一;2009年10月《中国青年》杂志评出建国60周年十名代表人物(钱学森、黄继光、荣毅仁、焦裕禄、邢燕子、张海迪、崔健、汪国真、张艺谋、姚明),他为其中之一。

汪国真的书画

汪国真在书画创作领域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他的书法作品已被镌刻在张家界、黄山、五台山、九华山、云台山等名胜风景区,他还应邀为大韩航空公司、新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以香格里拉酒店集团为代表的一批旅游涉外饭店创作书画作品。2002年他入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百年书画走红名家》;2003年他入选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书画之魂――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大观》;2005年他入选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年鉴》;2005年始他的书法作品作为中央领导同志出访的礼品赠送外国政党和国家领导人;2006年4月他入选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2007年他入选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

汪国真的音乐

近年来,汪国真开始音乐的研究和创作。2003年11月中国音乐家音像出版社出版了他作曲的首张音乐(舞曲)专辑《听悟汪国真――幸福的名字叫永远》; 2003年12月至2004年1月间,他应邀连续四期担任中央电视台《音乐擂台》歌手比赛评委;2004年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由他作曲的《小学生必修80首古诗词曲谱》一书;2008年他完成了为400首古诗词谱曲的工作;2009年6月应邀担任上海大学生音乐节评委会主席;2009年12月在北京音乐厅举办《唱响古诗词•汪国真作品音乐会》;2009年12月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唱着歌儿学古诗•汪国真古诗词歌曲》(40首)唱片专辑;2010年9月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汪国真音乐作品歌遍中国系列》第一辑(涉县美);2011年12月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走出喧嚣•汪国真经典诗歌散文朗诵》;2012年1月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唱着歌儿学古诗•汪国真古诗词歌曲》(80首)唱片专辑。

自我超越的汪国真

汪国真还曾应邀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数十所高校讲学。

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艺术人生》《综艺大观》《正大综艺》《纪录片之窗》《名师名校》《见证》《新闻会客厅》《奋斗》,香港凤凰卫视《鲁豫有约》,河南卫视《文化视窗》,河北卫视《人物》,湖北卫视《往事》,山西卫视《内陆看谈》,北京电视台《现代人物》《天天悦读汇》,福建东南卫视《相约东南》,湖南卫视《越策越开心》,江苏教育电视台《风云人物》,上海电视台《热点人物》,辽宁电视台《今晚博客》等栏目都对他做过介绍。

汪国真散文 篇5

儒雅依然,笑容依然,温和依然。20多年过去了,潜伏已久的汪国真脸上几乎看不出时光留下的印记,他的心也依然年轻。走近汪国真,就像重读一首诗。然而,重“读”汪国真,更像在欣赏一手好书法、一幅好画、一首好音乐,“读”到不一样的另一个汪国真。诗、书、画、乐糅和在一起,也许这才是一个更为完整的汪国真。

只因签名“惹祸”而半路出家涉书坛

在大学期间,汪国真才开始写作,形式是诗歌。“那个时代学生的创作热情还是蛮高的,写诗有情感的宣泄,也觉得作为中文系的学生,不断发表作品是自己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但我选择写诗还有一个原因:当时我的字写得太差。”自忖字难看,担心编辑看起来费劲难以发表,他“讨巧”选择了写诗投稿。“我的字差到连毕业论文都是找人誊写,编辑要看我的字会非常费劲。你写得长,编辑没人认真看,即使写得不错,也是白写。

很少有哪个诗人像汪国真一样,在诗集出版之前就拥有了那么多的读者。1990年代初期,他的诗歌以手抄本的形式广泛流传,随之“汪国真热”席卷全国,汪国真坦言都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我完全是被读者推出来的!我虽然意识到有很多读者喜欢我的诗,但没有想到会那么热,甚至有人把当时的热潮称为‘风暴’。”曾有评论说:有青春的年代,就有汪国真的诗行。

汪国真的诗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甚至波及20多年以后的今天。应青年学生的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出版《高中语文读本》时特意将他的5首散文起名《短文五则》放在第一册第一课中,供学生学习。汪国真表示,自己最感谢诗歌,没有诗歌就不可能有后来取得的成就。他认为,自己最大的贡献是让更多的年轻人关注诗歌,包括当年的以及今天的年轻人。

言及当前的诗歌创作情况,汪国真说:“我觉得(现在的)诗被边缘化是诗坛造成的,比如说追求深奥的,晦涩的,和莫名其妙的有关。在很大程度上是诗人自己造成的诗歌被边缘化的现象。尽管目前诗歌的创作和阅读都不太景气,但是诗歌不会消亡,它只会起伏。我现在基本上不看诗歌了,诗歌刊物一本也没订。但是我并没有离开诗坛,还会偶尔写一点诗,很少,主要是写一些约稿――前不久的《北京晚报》就发表了我的一首新诗。”

某地都市报曾以《昔日辉煌成过眼云烟大诗人汪国真为钱所困》为题“报道”:汪国真近年来鲜见作品,诗歌收入减少,便四处筹措资金在在北京市区开火锅店,却因不善经营而轰然倒闭,从此境遇日渐潦倒,复出作品《汪国真诗集》也鲜有问津……不得已,本有书法基础的汪国真开始大练书法,为京城一些店铺撰写招牌,以卖字为生。

文章一出笼,旋即被国内100多家媒体转载。汪国真见后拍案而起,怒斥该文章为假新闻,最终对簿公堂,用法律武器为自己维权。相关报道,成为当年“十大假新闻”之一。今天,汪国真依然对当年的此事耿耿于怀:“记者想找‘卖点’我可以理解,但也不能瞎说啊!”

当年的“假新闻”中,报道汪国真“以卖字为生”不实,但是说他当年“大练书法”倒是事实。细心人会发现,现在的许多报刊的一些名栏目刊头的书写笔风一致,似乎一人所为。不错,这都是汪国真留的“墨迹”。汪国书法作品乍看笔画舒展,章法潇洒,疏密有致,细赏稳健刚劲,豪迈磅礴,又不失典雅之美。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石宪章先生曾称汪国真是“书法界一颗璀璨的新星”。

汪国真什么时候开始涉足书法界?让人颇为不解。其实,汪国真从诗家到书法家,追根溯原全是因为签名“惹的祸”。1991年11月,汪国真应邀为北京大学演讲,学生们都拿着本子请他签名。汪国真的字写得有些“对不起观众”。但面对一张张真诚的脸,一双双热情的手,他无法推托。果不其然,一位拿到签名的女生失望地问他,“汪老师,你的诗写得好,字却怎么没诗好呢?”一句问话,问得汪国真满面通红。回到家,他决定从此练书法。

他先练钢笔字,没过几个月,再签名时竟也能写出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这样,他练字的兴趣越来越大。1993年起,汪国真的大部分精力用在书法的研习上,他先临欧阳询的楷书,然后是王羲之的行书和怀素、张旭的草书,并参照毛泽东书法的谋篇布局,就连平日亲友间书信往来,汪国真也改用毛笔行事。“我喜欢读帖,一个字几种写法,我挑出最好看的那种,反复练,取其所长,然后再有所发挥。因为我参照了毛泽东同志草书的篇章布局,所以很多人说我写的是‘毛体’。其实如果把我的整幅作品拆解成单个字来看,与‘毛体’是有很大差别的――只是气势和章法上有点像。”

说来也很有意思,汪国真的书法也像他的诗一样,先是在书法爱好者中流传。2000年秋,汪国真结识了某报的一位美编,一见面,人家告诉他说家里有他写的字,汪国真诧异不已,说“我并未卖过字,也与你素昧平生,此话从何说起?”原来,这位美编是从汪国真与一个朋友的书信往来中收集到的。不久,另一件事让汪国真意想不到,他在北京琉璃厂一家字画店里看到自己的两页信待沽,他上前问值多少钱。店主说少于千元不卖。汪国真问真值这么多钱吗?店主说,世上有两种字最值钱,名人写的字即名人字和书法家写的字即字名人,而汪国真的字兼二者而有之,能不值钱吗?汪国真虽半信半疑,但还是被提了个醒,他怕自娱的书法作品流落在外,从此不再轻易用毛笔传鸿。据悉,而今,汪国真的书法已高达每平尺万元。在《中国百年书画走红名家》上,竟也赫然列着汪国真的大名。

1993年以后,书法成为汪国真的重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汪国真都要坚持一天一个小时的练字,在以后出版的作品集里都常常附带着他的书法。“第一次出版书法作品集也很巧。我曾用毛笔给一个美术编辑写信,收到回信时,他就提出出版我的书法集,因为他觉得我的字还不错。”

此后,多本汪国真诗文集里都出现了他的书法。通过这种“捆绑销售”传播开来后,汪国真的书法开始引人注意,一些机构慕名来求字。

汪国真当初是以抒情诗、哲思短语走红文坛的,然而很少人知道,他在旧体诗词上也颇有造诣。近年来,汪国真创作了许多旧体诗词。他早期的抒情诗相比较而言更婉约缠绵,而他的词作则更觉恢弘大气,豪气干云。与汪国真探讨个中原委,大约不外有三:其一,“文章渐老渐熟”,这与年龄、阅历的增加有关;其二,汪国真近年多喜旅游,词作多写登山观海之事,自然走豪放一路;另外,更重要的是,近年对书法的习练也影响了心境和作品,豪迈的书法作品与恢弘的词作互为印证、补充,共同诠释了汪国真近年来有所变化的风格。

1998年,汪国真应邀去安徽巢湖参加活动,邻座的是时任庐江县县长常启斌。常启斌看到汪国真的桌签,就说:“以前买过两本书,作者也叫汪国真,是不是你呀?”汪国真反问:“是什么书呢?”常启斌答道:“是本诗集,后面有书法。”汪国真笑了笑:“那应该是我,我还没有听说同名同姓写诗且还玩书法的。”这时,常启斌站起身,紧握汪国真的手,激动地说:“我很喜欢你的诗,但是更喜欢你的书法。”

公元208年,周瑜与曹操会猎于湖北赤壁,火烧赤壁最终改写了中国的历史,三国由此形成。210年,周瑜在西征的途中倒下了,在身后留下的是一串串未解之谜。周瑜墓在何方,曾一直在争议中。后据有关方面考证,周瑜墓在安徽庐江。这时,庐江正要在周瑜墓前建一个纪念碑,经过该县领导研究,最后决定由汪国真来拟碑文并题写。

回到北京后,汪国真几经推敲,写就《摊破浣溪沙•周瑜》:“赤壁硝烟过眼云,将军一战傲古今。社稷江山赖君护,虎龙吟。//从来襟怀宽似海,非为翻案事本真。长叹名花何早谢,雨纷纷。”于是,汪国真的书法首次成了旅游景点的文化标志。

渐渐地,不少人开始收藏他的书法,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当年的读者,经常被一些大的机构包括收藏家收藏,社会需求和市场前景一向被看好。20多年前,汪国真的诗的读者多是豆蔻年华的少男少女;如今,汪国真的书法的赏识者则多为中年人。接受采访时,汪国真笑言:“到了1998年我已经练出了体例,给一些地方题字,惟独不像以前一些报道所说的四处给京城店铺题字。搞书法是真,卖字为生是假。”

从“诗人汪国真”到“书法家汪国真”,这中间如果毫无心理准备的确是让人有些吃惊的。汪国真说,当时他因诗成名后,中学老师和同学一度心生疑惑:“此汪国真即彼汪国真乎?”

“不务正业”之中收获对生命的新感悟

一次,山西北武当山的负责人请汪国真去给武当山题字。去之前,北京的一家公司正好想请他给他们公司写一首歌。但汪国真觉得自己不是很熟悉公司业务,便建议公司自己作词,而由他来作曲。很快,汪国真便给这家公司写了圆舞曲。在去北武当山的途中,北武当山负责人听到了汪国真所作的曲子,认为节奏明快、感情奔放、旋律优美而流畅。出于喜欢,北武当山负责人便决定投资给他出一个舞曲专辑。就这样,2003年11月,汪国真出了第一张舞曲专辑――《听悟汪国真――幸福的名字叫永远》。2006年,双方再度合作,《名家歌颂北武当》DVD专辑推出――演唱者有德德玛、殷秀梅等名家。

一次偶然,汪国真结识了北京世纪视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彩云。汪国真送了杨彩云一张新出的音乐光碟。

不几天,杨彩云电话汪国真:“汪老师,我听了您作曲的《让我们写下青春的名字》,很符合我的心境,旋律很美,让我想起自己的大学生活与青春岁月。我一听就哭了,很打动人的。您的音乐这么好,我将考虑帮您举动音乐会……”汪国真没有想到,一次偶然的相遇、一张光碟成就了自己的一个音乐梦想。

2009年12月12日,“唱响古诗词――汪国真作品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拉开帷幕。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管弦乐团、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金帆合唱团以及白雪等著名歌手参与了当晚的演出。曾在1980年代被诸多青少年视为偶像的诗人汪国真,当晚在音乐领域演绎出另一番天地。一位前来听音乐会的观众不断感慨道:“汪国真太不可思议了!”

早在6年前,汪国真就应邀连续4期担任央视《音乐擂台》歌手比赛评委。5年前,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本音乐曲谱集《小学生必修80首古诗词曲谱》。1年前,完成了400首古诗词谱曲工作。就在半年前,他还应邀担任上海大学生音乐节评委会主席。且在3个月前,他推出了音乐作品专辑《唱着歌儿学古诗》。

“诗歌诗歌,好诗就是一首歌,我希望中小学生可以把这些古诗词唱出来。”好歌让你一听就有汗毛颤栗起来的感觉。”汪国真说,自己常常是看到诗词,头脑里就会产生旋律。

2000年5月,汪国真开始自学乐理知识,尝试着作曲。起初,汪国真选择中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和人们比较熟悉的诗词作曲。“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记一首流行歌的歌词很容易,但背诵古诗词却很苦恼,我希望他们能通过音乐来背诵古诗词。”

2004年的3月13日,是唐诗宋词歌曲录音的第一天,汪国真作为曲作者很早就来到了录音棚。来录棚的很多歌手都是读着汪国真诗歌长大的,对于这次由汪国真作曲的录音非常配合,这也使这次录音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汪国真曾为歌手白雪配过曲,歌词是苏轼的《但愿人长久》。白雪在接受采访时讲:“在广东录《但愿人长久》时,唱着唱着,我哭了,特别是唱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以致一时录不下去,汪老师作曲的旋律太打动一个人的心灵。”

继汪国真作品音乐会之后,北京世纪视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再度携手汪国真,打造精品唱片《歌遍中国》系列第一辑河北篇《涉县美》。《歌遍中国》是一组由汪国真包揽所有曲目谱曲,并携手著名作家为该地作词的唱片专辑,专辑均突显地方特色,曲调优美,极具风韵。汪国真计划为全国的景区或各省市区作词曲,“歌遍中国”,每个省份至少写一首。

诗人、作曲家、书法家、画家,这几个身份如何排队?对这个问题,汪国真没有迟疑,果断作答:“如果10年后排序,我认为应该是:音乐――诗歌――书法――画画。”他对记者表示,他在音乐上的影响力和成就,或许会超过诗歌。“我也是属于音乐的。我要用音乐的形式传达自己对艺术、对生命的感受。”

一次次再出发的他华丽转身

很少有人知道,汪国真在书法之余还擅长画中国画,尤以花卉和墨竹见长,他的画追求工笔画精美细致的逼真效果,又注重写意画泼墨渲染的酣畅淋漓,使得作品别有一番情韵。2007年,他还当选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

汪国真最爱画牡丹,任凭性情挥洒,在浓淡干湿之中流动着一份自然天成的情韵,花之馨香亦洋溢于笔墨色彩之中。他说:“一直以来,人们把牡丹称为花中富贵者也。其实牡丹所体现得并不仅是一种雍容华贵的气象,而是一种傲视群芳的王者风范,一种粗服乱头不掩国色的高贵风骨。”在他眼里,“我把音乐当诗写,我把书画当音乐写”。

作为艺术的门类,许多是触类旁通的。诗歌的张弛、错落和书法互为映证,音乐的节奏、韵律与美术的意境、挥酒也和诗歌的创作一脉相承。这也从侧面诠释了汪国真能够畅行于艺术的多个门类之间。视“书法为事业、作曲为爱好、国画为调济”的汪国真从未与诗歌决裂过,因为他书法的对象都是自己创作的旧体诗,他为之谱曲的也是自己那些朗朗上口的新体诗,在中国画的挥笔泼墨中找到诗的意识流。汪国真曾在诗里说,“海洋是一张大纸,自然是无与伦比的字帖。”诗、书、文、乐、画之余,他还喜欢旅游。他说,自然能出诗出画出旋律。即使只见一根枯枝,也可想到书法的运笔之势,令人豁然开悟。可谓处处留心皆学问。

多才多艺的汪国真从来没有觉得自己被边缘化,实现了从诗到书到画到歌的华丽转身。汪国真说,对他而言,一直无所谓火爆、复出、沉寂之说,从诗歌、书法,到现在画画、作词作曲,他只是想有个安静的环境、平和的心态,做自己喜欢的事。

汪国真的座右铭是:“为别人着想,为自己而活。”当自己的诗歌从热闹走向沉寂时,他内心是否曾失落或焦虑过?汪国真表示,他从未为此伤神:“每一个时代有每一个时代的热点,人们关注的重点不一样,这是很自然的。这些年,都说我离开诗坛了,但实际上我的心还在,偶尔也写诗。我的兴趣很广泛,诗歌、书法、绘画、音乐都是我的最爱,整天忙得都无法停歇,根本没时间去想是否会被人关注。”

正因为诗歌他自信,也因为诗歌他永远年轻。 汪国真对自己所走近的路很满意:写诗,入选中学课本并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书法,写入了名山大川;绘画,曾经在荣宝斋举办个人画展;音乐,也有了自己的听众。对于自己涉足多个艺术领域的收获,汪国真脱口说了自己的一句诗:“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