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水泊梁山散文(5篇)

山东水泊梁山导游词 篇1

梁山主峰虎头峰顶端开阔平坦,易筑营扎寨,东、西、南三面危岩壁立,四周有两道内外石砌寨墙围绕,北侧有两重扭头门,这便是梁山主寨——宋江寨。当年,宋江寨墙固若金汤,易守难攻,而今虽变成残垣断壁,但仍给人以森严壁垒之感。宋江寨构思缜密,具有强大的内聚力,是梁山泊首要的军事重寨。寨中央有忠义堂、旗杆窝、宋江井等遗址。历史虽匆匆而过,但宋江寨上仍铭刻着当年战火的遗迹,那巍峨的虎头峰,仿佛在告诉人们它昔日的威严。

《水泊梁山记》是著名书画大师范曾专为水泊梁山风景区撰写。先生怀着对英雄故里的一腔深情, 摩崖石刻水泊梁山记,慷慨挥毫、步其先人范仲淹《岳阳楼记》韵,全文368字,描述了水泊梁山河岳阔峻、草木萧森的雄奇景象。《水泊梁山记》大型摩崖石刻,通高7米、长14米,距地面10余米,单字最大55厘米见方,最小字30厘米见方,通篇368字占地近100平方米,气势恢弘、蔚为大观,形成了南有《岳阳楼记》、北有《水泊梁山记》的文化格局。为旅游胜地水泊梁山再添景观,现为水泊梁山风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与梁山粗犷豪放的山体及周围环境交融,深化了景区的水浒文化内涵,成为进入梁山风景区山寨景区的标志性景观,其所在广场,亦成为在梁山举行的与水浒、旅游有关的大型集会的场所之一。

导游词范文

游水泊梁山散文 篇2

游水泊梁山散文

因《水浒传》的缘故,水泊梁山闻名遐迩,令人神往。

我们从梁山寨出发,沿着小路缓缓登山,两侧林木葱郁,溪水潺潺而流。进入水浒碑林,小路拐弯抹角,松柏遮天蔽日。过了竹林中的小桥,眼前豁然开朗,摩崖石刻就在这里。

断崖有二十多米高,俯瞰着脚下的石台,让人不寒而栗。峭壁上有众多的摩崖石刻,集中了当代书法家之上乘,例如舒同先生的“水泊梁山”、费新我的“草莽名山”、傅以新的“浩气撼山岳”、刘炳森题写的“怀古”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书法珍品。我们在这里驻足,细细地看着、品味着。在摩崖石刻左侧有一座鲁智深、武松石雕,称“双雄镇关”,把守着入关山隘。

离开这里,我们继续登山,到了“断金亭”这儿歇了歇脚。“断金”,源自《易经》“二人同心,其利断”之意。听导游说,这里就是林冲火并王伦的地方;匾额“断金亭”为著名书画家范曾题写,笔势潇洒俊逸。山脊上有一条碎石块铺的道路,被称为“宋江马道”,据说是当年义军搬运粮草、通报寨情、防卫进攻的要道。听到这些,我心里一直发笑,“宋江招安”在历史上本来就没有这回事,至于一百零八将更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因为施老先生《水浒传》的大名,让人爱屋及乌了,进而杜撰些有趣的典故来。

“宋江马道”的尽头是“黑风亭”,有一个老者在这里卖字,八十多岁的样子,精神矍铄,写一手娟秀的毛笔字。前面就是“黑风口”,《水浒传》上说是李逵把守的地方。在刻着“黑风口”的石碑前,一个中年人打扮成李逵的模样,拿着两把板斧,咋咋呼呼地招揽着顾客合影,说十元钱可以合五张照片,摆五个造型,让合影的人多活一百年,逗得我们忍不住笑了起来。

在“黑风口”的下方,铁栏杆围着两个石窝,说是孙二娘的脚印。我仔细看去,两个石窝确实像脚印的形状,深深地凹在石头里,最深处有六七厘米。

我们继续赶路,目标是梁山的核心建筑——忠义堂。在花荣“神射”石像对过搭着一个凉棚,下面坐着一个弹古筝的美女,披散着秀发,穿一身古装。带着好奇心,我和女儿凑了过去。她素手轻弹,时而流水潺潺,时而飞沙走石,时而风雨大作,时而风和日丽,时而春暖花开,时而珠落玉盘,时而车水马龙……听得人如痴如醉也。

继续前行,就到了“忠义堂”,它坐落在虎头蜂上,在苍松翠拍掩映之中,古色古香的建筑别是一番风韵。大殿前高高的旗杆上悬挂着一面大旗,上面写着“替天行道”四个大字。穿过一段廊子,就进入了大殿里,里面空间阔大、气势恢宏,正对着大门摆着三把交椅,上面垂下三面旗子,中间的写着“呼保义宋江”,左边的'是“玉麒麟卢俊义”,右边的是“智多星吴用”。一百零五把交椅分列在两旁,各排成几排,整齐划一,各就各位。

“忠义堂”原名“聚义厅”,是梁山好汉的议事之所。后来“托塔天王晁盖”攻打曾头市,不幸中箭身亡,宋江便把这“聚义厅”改名为“忠义堂”,成为了梁山好汉的象征。忠义堂内,正厅屏风锦帛上绘有古朴典雅的工笔重彩山水画,屏风前塑有宋江、卢俊义、吴用三首领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东西北三面墙壁上设有《梁山泊英雄聚义图》大型壁画,画面雄伟博大,气象非凡。

“忠义堂”后面是靖忠庙,里面塑像都是梁山好汉,可惜在维修中,不能进入观瞻。我们就从那儿退了出来,来到了“宋江井”。这是个石井,有人说井下空间很大,宋江曾经在此藏下好多的盔甲兵器,其真假不得而知。在“宋江井”西侧是石碣亭,里面供奉石碣一块,说是九天玄女授书,上面刻着一百零八将的星座名号,为好汉们排定了座次。如此由女神排定座次,充满了玄机,令人匪夷所思。

从“忠义堂”返回,我们往“左军寨”方向走去。走在窄窄的小路上,左侧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右侧是悬崖峭壁,裸露的岩石一道一道的,在阳光下很是打眼。“左军寨”兵器库展馆里,陈列的都是一些古代的兵器,锈迹斑斑的,有的完全丧失了本来的面目,给人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过了“点将台”,我们抄近路下山。下山石阶很是陡峭,不过路途不远,就那么十多分钟我们就回到了入口处。

回首望着蜿蜒起伏的青山,知道还有几个景点没来得及看,有点意犹未尽的味道,但时候已经不早了,只好带着孩子驱车往回赶……

山东水泊梁山导游词 篇3

水泊梁山旅游区坐落在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因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一书行世而驰名中外。梁山旅游区面积4.6平方公里 ,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观独特,交通便利,优势明显, 1985 年被山东省政府首批公布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年被省政府纳入《山东省“十五”旅游发展规划》, 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 AAA 级旅游区,成为山东省水浒旅游线的核心景区。 年修复了忠义堂、号令台、石碣文台,这些建筑实体粗犷、豪放、古朴、浑厚,气势磅礴、雄浑壮观,被评为“十佳山岳旅游区”。 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梁山风景区境内有六条国家、省级公路交汇,与京福、京沪高速公路、京沪铁路毗邻,相距不足百公里,济荷高速公路、京九铁路横贯县域腹地,并与泰山、曲阜形成金三角旅游区,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这里是您寻访水浒遗迹、体验水浒遗风、感受水浒精神的理想目的地。梁山以其独有的文化景观和义纳天下的豪情恭迎四海宾朋上梁山做好汉!

古典 名著《水浒传》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北宋末年,宋江结 天下英雄好汉,凭借水泊天险,替天行道,除暴安良,声震天下。虽经八百多年历史沧桑,英雄好汉的踪迹仍历历在目。梁山是中国武术四大发源地之一,把水浒旅游与中国武术结合起来,开展武术比赛、武术表演、武术修学旅游、武术研究等活动,吸引水浒爱好者和武术爱好者汇集梁山,以武促旅,前景广阔。

阅读水泊梁山散文 篇4

阅读水泊梁山散文

水泊梁山,一部古典名著《水浒传》故事的发源地,一百零八条好汉的聚义处。深秋十月,望月文学编辑部和梁山县作家协会联合组织的一次作家采风,让我实现了多年前就深藏心中的期盼――走进水泊梁山、探寻好汉踪迹、感受忠义文化。

从莱芜到梁山,车子在高速公路上奔驰。凭窗远眺,映入眼帘的深秋树木的败落景象和收获一空的田野空旷,没有让我感到丝毫的扫兴,而是怀着仰慕的心情,与同行者谈论着有关水浒和梁山的话题。三个多小时的行程,感觉很快就到达了神往已久的水泊梁山。

在梁山县作家协会领导的陪同下,历时两个多小时的山景浏览,静心品味,我忽然发现水泊梁山原来也是一部与《水浒传》齐名,融山水风景和“忠义文化”于一体的巨著,浏览水泊梁山实际上是在阅读水泊梁山。

山脚下的山寨广场是水泊梁山巨著的“封面”,“原著”是让水泊梁山名扬天下的古代大文学家施耐庵。“改编”是勤劳、善良、豪放的梁山人民。远道而来的游客,阅读水泊梁山,第一眼便会落在山寨广场那高高矗立的施耐庵石像上,第一时间将思绪从繁闹的都市拉进水泊梁山,用眼去浏览水泊梁山的风采,用心去品读侠肝义胆的“忠义文化”。

跨过梁山寨门,迎面的摩岩石刻是巨著的“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书法家舒同题写的“水泊梁山”四个遒劲有力的巨型“书名”。其次是以书画家范曾书写的“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为主的历代文人墨客的题诗、题字。摩岩石刻前赏书、留影,给人一种未登水泊梁山,先识水泊梁山全景的快感。

沿着象征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的一百零八级台阶拾级而上,算是掀开了巨著的“正文”。水泊梁山的经典名胜和蕴含在名胜深处的“忠义文化”,顺着天然青石板铺就的宋江马道上山,一一呈现在游客的面前。立于悬崖巨壑之上,当年林冲为纳晁盖等七好汉入伙,火并白衣秀士王伦的断金亭;立于梁山诸峰的核心位置,当年义军查望寨情,向各寨通报信息,出征、收兵的指挥枢纽的号令台;立于雪山峰的“左寨七英”雕塑石像;立于“黑风口”,怒目圆睁,双手挥着两柄大板斧,威风凛凛的黑旋风李逵的石雕像……名胜一个连着一个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充实着水泊梁山巨著的“页面”。正当游客感觉体力不支,气喘嘘嘘的时候,一曲悠扬动听的《好汉歌》自前方款款飘来。顺着悠扬的音乐,抬眼望去,但见一年轻女子坐在石桌边,双手持竹筷,在大大小小的瓷碗上来去如飞。出于好奇,或是解乏,石桌旁小驻,听罢山姑的一曲《好汉歌》后,前行不多时便是宋江寨墙的残墙断壁,宋江寨墙是用山石垒起的,有半米多高。跨过宋江寨墙,在隐隐的树丛中就能看到一幢古建筑物的屋顶,那就是水泊梁山的核心宋江寨,宋江寨也是水泊梁山巨著的“主题思想”。

宋江寨坐落在主峰虎头峰上,寨中央为忠义堂。忠义堂本称聚义厅,是当年梁山好汉商议军情,调兵遣将、排定座次的地方。托塔天王晁盖在曾头市中箭身亡后,宋江便把这聚义厅改名为忠义堂,成为梁山好汉的象征。忠义堂内,正厅屏风锦帛上绘有古朴典雅的工笔重彩山水画,屏风前塑有宋江、卢俊义、吴用三首领雕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两旁陈列着英雄排座次的桌椅、酒坛、大碗等;东西北三面墙壁上设有《梁山泊英雄聚义图》大型陶瓷壁画,画面雄伟博大,气势非凡,色彩单纯典雅。忠义堂前的东西厢房内,按一百零八将排座次的顺序,塑造了三十六天罡星。忠义堂前立有“替天行道”杏黄大旗。站立于杏黄大旗下,耳边仿佛又响起了古战场上铁马嘶鸣,鼓角震天;眼前仿佛有浮现出一百单八将的侠肝义胆的英雄壮举。

在宋江寨拜读了那叱咤风云的梁山好汉们在中国农民起义的历史上写下了不朽的篇章。沿着陡峭的石级下山,山下是后人采石后自然形成的一处宽阔的凹地,靠山侧是刀劈般的巨型摩岩石刻,摩岩石刻是当代著名书法家范曾先生撰写的《水泊梁山记》。《水泊梁山记》含概梁山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宋江起义的背景、宋末腐朽的黑暗统治及《水浒》成书过程并发国之感慨,倡以德治国主旋律,其书法笔力遒劲,是水泊梁山景区刻碑的点睛之作,也是水泊梁山巨著的“后记”。游客浏览了水泊梁山,聆听着导游抑扬顿挫的朗诵:“迤逦梁山,荦确延岱宗脊脉;浩淼水泊,波澜接黄河源头……伫立八百里水泊之涯,古今骚人,皆忾然而太息,有不为天地大德之运行而忧思难忘者乎?吁噫,以德治天下,正兴国之本欤。”怀着对水浒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敬仰之心,迈出水浒寨门,结束了对水泊梁山巨著的阅读。

走出水浒寨,眺望眼前火热的引水造湖工程施工现场,我不禁为梁山人的开拓、创新精神所感动:水泊梁山,有山无水的尴尬现象将去也,碧波荡漾、山清水秀,名副其实的“水泊梁山”,经过梁山人民的精心“改编”,将成为世人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巨著。

山东水泊梁山导游词 篇5

宋江马道——起自梁山北麓的后寨,蜿蜒南伸,穿越青龙山、狗头山,骑三山,曲折回旋,越过黑风 口,直达虎头峰上的宋江大寨。是义军将士搬运粮草、报事上哨,防卫进攻的要道。 传说梁山寨上原本没有这条道。宋江上山以后,为了便于搬运粮草和调兵遣将,一心想修一条贯通前后寨的大道,可是从大寨到后寨,要翻过骑三山、狗头山、狗爪山、鏊子山等群山诸峰,曲曲折折数里之长,并且满山遍野荆棘丛生、怪石突兀,荫蔽锁日,爬山行路非常困难。宋江迫于战事需要,跑了七七四十九天,也没找出合适的路线。正在发愁之际,宋江夜里做了一个梦,梦中听到一阵马蹄响, “ 嗒嗒嗒 ” 由远而近。宋江大喜,心想:既能奔马,必有大道,急忙循声看去,只见一匹白龙大马飞驰而来。那马见了宋江,掉头便往回跑,四蹄踏出一条平整整的大道,从虎头峰过骑三山、跨狗爪山、鏊子山,蜿蜒而去。第二天,宋江按梦中之景实地查看,果然是条好路线,便派金大坚率众士卒,依山势开路,遇沟壑填石架桥,终于修出一条可供兵马来往的山路。 “ 宋江马道 ” 之名便由此而来。

杏花村——梁山东麓山坳间一片开阔地,上植千株梨杏,人称十里杏花村。每至阳春三月,梨花、杏花一片雪海琼涛,争妍斗芳,云蒸霞蔚,香飘十里,景象十分壮观。旧志称曰“杏林飞霞”,有诗赞曰:“桃杏值春开,馨香趁风起,闲步莲台间,生机千万里。”相传这里即是《水浒传》中描写的王林卖酒的地方。而今的杏花村,老树犹在,步入了杏林之中,只觉得花更艳,香更浓,树上杏花薄粉轻红仿佛少女含情微笑,枝头春色][锦绣似在邀人共赏春色。那飘落的杏花纯白如雪,仿佛给人铺上了杏花地毯,徜徉在杏花村里,展现在游人眼前的是一幅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春光画图。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