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名言经典6篇

孔子在政治上虽然没有达到他的目的,但在文化教育上却是成绩卓著的。孔子大约在30岁(前522年)左右时,从事创办私学活动,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他在鲁国从政和周游列国期间,不断广收弟子,随时随地讲学,前后从事教育工作达四十余年。他一生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从事着教育工作,这是他之所以获得教育成功的根本条件。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搜集并整理出《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作为教材,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播起了重大的作用。他还通过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下面是整理的孔子的名言经典6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孔子的名言 篇1

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3、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

4、君子上达,小人下达。——《论语·宪问》

5、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6、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8、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

9、不学诗,无以言。

1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的名言 篇2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4、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0、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1、朝闻道,夕死可矣。

12、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13、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4、孔子曰:“因材施教。”

15、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6、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8、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0、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21、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22、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3、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4、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5、孔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26、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8、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2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0、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1、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32、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4、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35、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36、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37、孔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

3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9、孔子曰:“有教无类。”

4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子教书育人名言名句 篇3

1、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孔子 《论语》

2、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孔 子

3、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孔子 《 论语 》

4、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 《论 语》

5、 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无也。 ——孔子 《论语》

6、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 《论语》

7、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丘

8、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 《论语》

9、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孔子 《论语》

10、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孔子 《论语》

孔子的名言 篇4

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2、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3、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丘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论语》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10、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丘《论语.季氏》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1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1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论语》

1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1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

19、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论语》

2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论语·卫灵公》

21、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2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2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2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论语》

2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2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丘《论语》

27、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

2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29、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

3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论语》

3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论语》

3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丘

3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论语·里仁》

34、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35、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论语》

3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孔子《论语》

37、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论语》

38、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

39、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丘

40、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论语》

41、知耻近乎勇。——孔子

42、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论语》

4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丘《论语》

44、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孔子《论语》

45、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论语》

46、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论语》

47、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正直)、友谅(诚信)、友多闻(见多识广),益矣;友便辟(性情暴躁,惯走邪道)、友善柔(过份优柔寡断或和颜悦色骗人)、友便佞(心怀鬼胎。谄媚),损矣。——孔子《论语》

48、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孔丘

4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论语》

50、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论语》

51、与朋友交,严而有信。——孔丘

52、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论语》

53、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论语》

5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丘《论语》

5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子《中庸》

56、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孔丘

57、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孔子《论语·子路》

58、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丘

59、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孔子

60、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论语》

6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论语》

62、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孔子

63、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孔子《论语》

64、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论语》

6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

66、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论语》

67、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孔子

6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论语》

69、“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论语》

7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倪,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论语》

71、过而不改,是谓过也。——孔子

72、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论语》

73、不贰过。(犯过的错误不再重犯。)——孔子《论语·雍也》

74、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在回也!——孔子《论语》

75、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孔子《论语》

76、“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孔子《论语》

77、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论语》

78、“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孔子《论语》

79、“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孔子《论语》

80、民无信不立。——孔丘

孔子的名言 篇5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天下的义理无穷无尽,而人的见闻十分有限,如果专门靠记问之学,不可能掌握全天下的道理。要是常常温习平日所学的知识和日常见闻,比如读过的诗、书等,听过的讲义言论,能够反复体会,牢记于心,在此基础之上,就能触类旁通,有新的体悟。就算是从前不知道的,也都会渐渐明白它的道理。这样,天下的义理就会慢慢贯通,学问也就日益充盈了。有人来请教问题,也能对答如流,对别人的疑惑,能够深入剖析而没有遗漏,做为人师也是绰绰有余了。因此,君子为学,不在于博闻强记,而在于明乎义理,反求于内心,由此举一反三,必能体悟天下之大道。

这句话我们再熟悉不过了,而真正理解它却是又一回事,温故是下功夫,凡事不下功夫,不可能有好的结果;知新是体悟,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世间万物也是如此,功夫下到了,早晚会有体悟;用自己的体悟来指导别人的生活,就是为师。一事通了,可以为一事之师,一切都通了,就可以为天下之师。

这句话写在为政里,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意思。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为政者不可以忽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要想知道未来的事情,从历史中往往都能找到答案。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出自《论语》的千古名言,我反复诵读,回味无穷。

在没接触这句话的时候我是个自作聪明的女孩,在家里不复习,只靠课堂上的40分钟来学习课文。每到测验的时候我总是靠运气,希望测验的题目我都会。有一次,恰巧碰上了一道不会的题目,老师上课时讲过,课后自己没有再复习,现在怎么也记不起来了,这题是10分啊,可我全都不会。我恨不得马上回到那一课,认真地听老师讲课,回家后复习。时间到了,我只好带着满腹遗憾交上了试卷。等到公布成绩那天,我真是心乱如麻,忐忑不安,“75分”。Oh,no.霎那间,仿佛有一万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我,我真是无地自容啊,恨不得地上有个缝能钻进去躲起来,脸也羞得通红。因为我平时的考试成绩一向名列前茅,可这一下子跌入深谷,我难过极了。

后来,在我无意间翻阅《论语》时,看到了一句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沉思了很久,忽然茅塞顿开,明白了许多道理。

从此以后我不但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课,回到家还会复习今天学的内容。我把这句话写在课本的扉页上,做为警语,时刻提醒自己。学习贵在坚持,“温故而知新”不可半途而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通过“温故”学到新的知识。

孔子教书育人名言名句 篇6

1、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孔子 《论语》

2、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孔丘 《论语》

3、 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孔丘

4、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 《论语》

5、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 《论语》

6、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 欲不逾 矩。 ——孔子 《论语》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论语》

8、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孔子 《论语》

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论语》

10、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 在斗 ;及其 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丘 《论语。季氏》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