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故事2020汇总

长征精神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长征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长征的故事1

在长征中,红军面对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虽然取得了最终胜利,但也付出了巨大牺牲。牺牲的官兵中,许多是各级指挥员。据不完全统计,这些牺牲的指挥员中仅师职干部就达80多人,包括红3军团第4师师长洪超、红5军团第34师师长陈树湘、红四方面军第10师师长余永寿等。另外,还有数名军以上干部牺牲军团参谋长邓萍、红25军政委吴焕先、红5军副军长罗南辉等。

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师长洪超

洪超,1909年出生在湖北省黄梅县一个农民家庭,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进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同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地区。1928年1月,他随朱德参加湘南起义,4月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为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做出了贡献。长征前,洪超担任红3军团第4师师长。

1934年10月20日,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红3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派遣洪超指挥所部,作为先头部队由赣县塘坑口向信丰新田百石村挺进。

21日上午,洪超指挥红10团到达百石附近,抢占制高点,向敌人发起猛烈攻击。守敌惊恐万状,慌忙弃堡逃命,躲进村里一座坚固的“万人祠”土围子里负隅顽抗。红10团很快将其包围。在指挥歼灭顽敌的战斗中,洪超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头部,光荣牺牲,年仅25岁。

洪超牺牲后,战友们把他葬在附近的山坡下,没有立碑,没有留下姓名。

彭德怀得知洪超牺牲的消息,心中十分难过,深情地说:“洪超同志身先士卒,英勇杀敌的革命精神,值得我辈学习!”

血洒遵义城下的军团参谋长邓萍

红3军团参谋长邓萍,是红军的着名战将,是红军长征中牺牲的唯一一位军团级将领。

邓萍生于1908年,四川富顺人,1926年底考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在校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不久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7月22日,他与彭德怀、滕代远等在湖南平江发动武装起义,参加过中央苏区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

长征中,红3军团肩负着斩关夺隘、为全军打开血路的重担,尤其在突破湘江第四道封锁线时,做出了重大牺牲。

1935年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当彭德怀、杨尚昆到遵义城参加遵义会议时,邓萍充分发挥其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成功地阻击了南面来犯之敌,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

2月27日,娄山关战斗打响。邓萍作了详细部署并亲自指挥这场战斗,不到两小时,娄山关主峰就飘起了红旗。

红军乘胜前进,攻占了遵义城外的石子铺。傍晚,部队进抵遵义城下。在红军的攻击下,敌人缩进了位于香江河西岸的老城。为进一步摸清敌情,邓萍和红11团政委张爱萍等人,冒着绵绵阴雨,匍匐前进到香江河东岸进行侦察。当邓萍举起望远镜观察时,敌人从城墙上放枪,击中了邓萍的头部,他当即倒在张爱萍的右臂上壮烈牺牲。

解放后,遵义在凤凰山修建红军烈士陵园。邓萍这位才华横溢的红军将领就长眠在这里。

喋血四坡村的军政委吴焕先

吴焕先的英名及卓着功勋,早已载入史册。1907年7月31日,吴焕先出生在湖北黄安紫云区四角曹门村(今属河南新县)。他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回家乡领导农民斗争,1927年11月率农民武装参加黄麻起义,后带领部分武装在黄麻地区和光山南部坚持武装斗争,为开辟以柴山保为中心的鄂豫边苏区创造了条件。

1932年红四方面军西征后,他主持重建红25军,先后担任军长、军政委,独立坚持根据地斗争,取得郭家河、潘家河、葛藤山、扶山寨等战斗的胜利。1934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吴焕先与新任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率部进行长征,在国民党军重兵划区“清剿”、苏区大部丧失的严峻形势下,指挥部队集中兵力打敌弱点,采取迂回、突袭等战术,连克强敌,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为扩大红25军做出重大贡献。

1935年7月16日,红25军为配合红一、红四方面军的行动,并同陕甘苏区红军会师,从西安以南的沣峪口出发,继续长征。8月21日,在甘肃泾川县王村镇四坡村战斗中,吴焕先为掩护主力部队突围而壮烈牺牲,时年28岁。

1963年清明节,红安在位于县城东北角的革命烈士陵园修建了吴焕先衣冠墓。1985年8月,为纪念吴焕先牺牲50周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在河南郑州烈士陵园和甘肃兰州烈士陵园,建立纪念碑和纪念亭。邓小平题写了“吴焕先烈士纪念碑”碑名;徐向前题词:“赤胆忠心,英勇善战”。2009年9月14日,吴焕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长征的故事2

一九三六年七月,我们红四方面军过草地。经过半个月的长途跋涉,来到了水旱相接的边缘地带。

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总部和党校的同志刚做完宿营准备工作,朱总司令来到了。

总司令身穿打了不少补丁的灰色粗布军服,脚穿一双草鞋,背着一个斗笠和一个公文皮包,拄着一根棍子,棍子的两头已近磨得溜光圆滑。为了党的事业日夜操劳,加上长征途中的艰苦生活,总司令比过去显得黑瘦,额上的皱纹也比过去深了,密了。

总司令站在一个草坡上,边喊边招郑和久强炖囱剑。

一霎时,这喊声就把大家吸引到草坡的四周来了,总司令看了看前面的人群,兴奋地说:第一个好消息,毛主席领导的北上红军和陕西的红军打了大胜仗啦!总司令把“大胜仗”三个字拉得长长的,加重了语气。人群沸腾起来,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总司令也激动得和大家一道使劲地鼓掌。接着,总司令又报告了两个好消息:我们已经渡过了最艰难的水草地,而且有了一条牦牛。

“牦牛!”很多人惊喜得叫起来。在这个渺无人烟的草地上,哪来的牦牛呢?经过总司令的解释,才知道是先头部队送给我们的。最近一个星期,我们每天两餐,每餐只有二两左右的炒面泡水充饥,再过几天,二两炒面也会发生困难。现在居然有了一条牦牛,怎么不叫人高兴呢?“把牦牛杀了,美美地吃一顿。”我们都这样想。但是仅仅一条牦牛,怎么够好几百口人吃呢?

总司令一下就把我们的心思猜中了,他笑着说:不能一顿吃了呀,最困难的时刻还没有到来哩。同志们,过日子要有个长远打算,不能光看到鼻子尖上。宁愿顿顿缺,不愿一顿无呀!我们四川有句俗话,“有了一顿充,没有了敲米桶”,我们可不能那样啊!

听着总司令的话,我们顿时觉得脸上有些发烧,内心感到很惭愧,大家纷纷议论要把这条牦牛留到最困难的时候。

总司令说:我的意见是把牦牛杀了,留下牛皮牛肉做干粮。牛骨头炖野菜,营养好的很,是我们今天最好的晚餐。等一会,大家去扯点野菜吧,他说罢,用征求意见的眼光向四周看了看。

“好!”“同意!”大家喊了起来。

开始挖野菜了,我们几个女同志走在一块。这时,总司令又出现在我们身旁,他给我们介绍草地上的各种野菜的名称:什么牛耳大黄、灰灰菜、野葱、车前草……总司令还能说出各种野菜的生长期和味道。我们一面按照他的指点挖野菜,一面想:总司令对野菜这样熟悉,他一定没少吃。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和红军战士一道,历尽千辛万苦……想到这里,我不由得看了总司令几眼,看到他那显得有些苍老却十分刚毅的面容,看着他那露这一道道青筋、正在拉扯野菜的手,我的心无法平静下来。

总司令一面细心地寻野菜,一面给周围同志分析当前的国内形势,教导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怎样对待困难,经受生活的严峻考验。他说: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就一定能走过草地,到达陕北,见到毛主席;就一定能壮大自己的力量,打败日本鬼子和国民党反动派,取得革命的胜利。听着总司令的话,我浑身增添了力量,连肚子也不象刚才那么饿了,拔起野菜来也格外轻快了。

草地上的野菜并不多,寻了个把钟头,每个人才弄到一小把。我们把野菜洗干净,送到炊事班去。

临时伙房设在草地上,几口行军锅成“一”字形排列着,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内热气腾腾,一块块巴掌大的牛骨头,被沸腾的水卷起来又按下去。一阵微风吹来,香喷喷的牛肉气味直钻鼻孔。大家谈笑着,赞美着,都说今天的晚餐是一顿丰盛的“牙祭”。

开饭了,就餐的人们,蹲着的、坐着的、站着的都有。草地真是一个又大又好的露天餐厅。我盛了一碗野菜坐下来,一眼就看到总司令也端着一碗野菜,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哩。他边吃边向旁边的战士们称赞野菜的味道。战士们见首长和自己在一块吃野菜,又是那么平易近人,一点也不感到拘束,都争着与总司令拉话。

一个年轻的警卫员端着个大碗递给总司令,这是一碗米粥。粥可真稀,人影子都照得出来。总司令瞧了瞧,皱着眉头问:“这是哪里来的?”警卫员回答说:“先头部队送牦牛来时,顺便捎来一点点大米给您熬粥喝。”总司令温和地说:“给病号送去吧。我吃牛骨头煮野菜,营养好的很。”说罢,夹把野菜往嘴里送。他吃地那么香甜,看不出有丝毫难咽的样子。说实在的牛骨头炖野菜,闻起来香喷喷的,可一吃起来就不是滋味。就说那个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出的李子,苦涩得使人难受。

警卫员知道总司令是说一不二的,尽管心里有些舍不得,也只好端着稀粥向病号那边走去。

病号中有个是党校二连连长,发高烧已经两天了,一点食物也没沾牙。可是他宁愿自己多忍受点艰苦,也不愿吃掉自己敬爱的首长的稀粥。其他几个病号也和他一样。警卫员没法,只得仍旧端回去,可是总司令又叫他送过来。这样来回几趟,弄得警卫员不知听谁的好。怎么办呢?稀粥都要凉了。大家知道我和总司令比较熟悉,便推我去劝说。

我走近总司令,说:“总司令,我看着稀粥还是应该您吃。论职务,您是首长;论年纪,您比我们大;论身体,您不比我们青年人。”我边说边扳指头,一口气把想好的这些理由都说出来。总司令听了,呵呵地笑起来,他踱到人群中间,用平稳清晰的语调说:“同志们,稀粥还是应该病号吃,他们有病啊!”总司令说着,慈祥地望着大家。大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这在这时,康克清同志来了。她明白面前所发生的事情后,就从警卫员手中接过粥碗,对总司令说:“老总,你就尝尝吧。你不吃,他们是不会吃的。”说罢,用勺子盛了两三口粥倒在总司令冷碗中,余下的分给四个病号。总司令喝完粥,举起碗来向着病号说:我已经吃了,同志们快吃吧!

那个连长噙着眼泪,向其他病号说:“吃吧,不吃会辜负总司令的心意的。”病号都被感动得哭了。我们望着敬爱的总司令,心里感到无限的温暖和幸福。

夕阳把草原映得更加光辉灿烂。总司令那稳健的身躯,有如一株青松,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更加巍然高大。

  长征的故事3

遵义是红军长征途中十分重要的地区之一,中国共产党在那里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十分重要的会议,对整个中国革命的影响都是极为重要的。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流传着不少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的传奇故事。智取遵义城就是长征史上的一段佳话。

过了乌江,遵义城就在眼前。指挥员刘伯承仔细观察了地形,把红二师第六团的政治委员王集成喊来,交代了夺取遵义的任务。

原来,离遵义城30公里的地方,有个小镇叫深溪水。敌人在那里留了一个营的兵力,相当于遵义的外围防守点。前方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营都可以很快得到消息,报给城中的敌人,就像蜗牛的触角一样。

刘伯承仔细叮嘱:“你们团的任务,就是要斩断城中敌人的‘触角’。但要秘密进行,不要让敌人知道,否则给遵义守敌通了消息,就会增加我们攻城的困难。”

他强调说:“现在呀,我们是既要求打胜仗,又要求伤亡少,还要节省子弹。所以就要多用点脑子啰!”

政委王集成坚定地行了个军礼,:“请指挥员放心,我们一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敌人全部消灭,一个不留!”

“好!”

两个人正说着,参谋长送来了一份电报,原来是朱德总司令为了配合他们打遵义城,又派来了一个团,并且让三军团支持他们,阻止敌人派来的援兵。

刘伯承不禁喜上眉梢(shāo)。

“这下可更好了!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还有一个师来跟我们共同作战,拿下遵义不在话下!”

王集成说:“指挥员放心,王家烈的双枪兵我们领教过,保证没问题!”

天上忽然下起了雨,大雨疯狂地从天而降,黑沉沉的天就像要崩塌下来。风追着雨,雨赶着风,风和雨联合起来追赶着天上的乌云,整个天地都处在雨水之中。

红六团在刘伯承的率领下出发了。大雨虽然给队伍行军增加了困难,但也让敌人放松了警惕(tì)。刘伯承下令让大家快速行军,到敌人的营房里避雨去。

深溪水的敌人还以为下着大雨不会有情况呢,一个个尽情玩乐起来,打起了麻将、牌九,玩到午夜才睡下,连哨兵都没安排。不料,睡得正香呢,红军突然打了进来。许多敌兵被枪声惊醒了,还没来得及穿上衣服就当了俘虏。

敌人的营长后悔莫及,企图逃到遵义城里去报信,被红军战士一枪打死了。红六团圆满地完成了任务,驻扎在遵义近郊,并且没有走漏(lòu)一点风声。敌人的“触角”,就这样被悄悄地拔掉了,遵义城里的敌人还不知道呢。

为了详细地了解城中的情况,战士们从俘虏中找了一个连长、一个排长和十几个出身贫苦的敌兵,进行谈话。

这些国民党兵吓坏了,答起话来总是结结巴巴的。

王集成向他们讲清了红军的俘虏政策,并说明红军是打倒地主和国民党反动派,为穷人翻身得解放而战斗的。

并说:

“我们今天就要打遵义,谁了解遵义的情况就详细告诉我们,说得对的事后有赏。”

那个连长一听,急忙站起身来说:“长官,红军对我们这么好,小人哪敢不效劳。”接着他就把遵义城里的工事、守敌的实力一一讲了,并画了一幅草图。另外的俘虏做了补充,证实他说的是真的。

谈完话,红军发给他们每人三块银元。虽然红军的日子过得很苦,但对待俘虏还是要讲原则的。十几个俘虏捧着银元,十分感激地说:“我们长官说你们杀人放火,红鼻子,绿眼睛,抓住俘虏挖眼掏心,我们真害怕,没想到你们是这样好的人!”

遵义城的底细摸清楚了,红军手里又掌握着一批俘虏,王集成与团长朱水秋商量后,决定化装成敌人,利用俘虏去诈(zhà)城,这样就可以不费弹药,不伤人了。他们把这个想法报告了刘伯承,刘伯承听了非常赞同:“很好,这就动了脑子了。不过装敌人一定要装得像,可不能让遵义的敌人看出来。”

王集成哈哈大笑:“这个您放心,有俘虏呢!”

很快,第一营第三连和侦察排及全团二三十个司号员,都换上了敌军的服装,大家嘻嘻哈哈的互相整理着,都想赶快到遵义去。被教育过的十几个俘虏也被编在队伍里,他们走在最前面带路。

晚上九点钟左右,化妆的红军冒着瓢泼大雨出发了。

夜色越来越浓了,周围的一切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黑暗里,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

刚下过雨的路面被冲刷得十分泥泞(nìng),滑得走不了路。

队伍里不时地响起“扑通!”、“哎呀!”的声音,差不多每个战士都摔过几跤。摔一跤后,就成了个泥人。

战士们脚上的草鞋陷入淤(yū)泥里,一提就坏了,于是很多人干脆光着脚,踏着碎石头和烂泥巴混合成的路,继续前进。

夜色更深了,离遵义城也越来越近,战士们自觉地安静下来,悄然无声地行进,不一会儿就顺利地到达遵义城门口。这个时候大雨已经停了,透过夜幕看见一点儿灯光,悬在半空中。走在前面的俘虏们停下来,悄悄告诉王集成:“到了,这是遵义城上岗楼的灯光。”

好戏就要上场了,战士们都装成败退下来的样子,慌慌忙忙往城门口跑去。

“干什么的?!”城楼上发出一句凶狠的问话。枪栓也拉得“呱啦呱啦”直响。

“自己人!”俘虏用贵州话从容地回答。

“哪一部分的?”城楼上又问。这一次的语气稍稍有点。

这时,俘虏的连长就按照王集成事先教给他们的内容,哭哭啼(tí)啼地回答:“我们是外围营的,今天叫‘共匪’包围了,地盘丢了,营长也打死了。我是一连连长,领着一部分弟兄好不容易逃了出来。现在‘共匪’还在后面追我们呢,快快开开城门,让我们进去吧,救救我们!”

敌人听了将信将疑,迟疑地问:“你们营长叫什么名字?”

那个俘虏连长一下子就答上来了。城楼上没了声音,看样他们是在研究情况。为了不让他们有时间思考,红军让许多人一起乱嘈嘈地喊:“快开开门呐!”

“麻烦麻烦老兄啦!救兄弟一命吧!”

“‘共匪’马上就追上来啦!”

……

“吵什么吵!”城楼上传来一声大喊,显然是很烦恼的声音,红军的计划成功了!

战士们马上“服从”地一言不发。这时,城上照下来几束手电筒的光。看来敌人是想看看是不是真的“兄弟”,那十几个俘虏兵赶紧仰起头,手电从他们脸上照过去。

“好像是……”

“我认识那个……”

城上传来几句模糊的商量声,红军战士们心中暗暗好笑。

当他们确实认定红军是“自己人”的时候,才说:“等着,别吵,这就给你们开门!”战士们一听,都悄悄地上好刺刀,推上子弹,等着敌人开门来迎接“自己人”。

“哗啦”一声,“吱——”“吱——”的两声,又高又厚的城门敞开了。敌人一边开门,一边慌张地问走在最前面的红军侦察排同志:“怎么?‘共匪’已经过了乌江啦?来得好快呀!”

“是啊!再告诉你,现在已经进了遵义城了!”几个虎将把枪口指着那两个敌人的脑袋,严厉地说:“告诉你们,我们就是中国工农红军!”

那两个敌兵吓得“啊!”了一声,目瞪口呆,像面条一样瘫(tān)在地上了。

二十多个司号员一齐吹起了冲锋号。藏在后面的部队像潮水一般涌入城内。遵义城热闹起来了,激昂嘹(liáo)亮的军号声中夹杂着惊心动魄的枪声;英勇杀敌的呼喊混合着敌人的哭叫。

  长征的故事4

在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中,国民党军共投入200多架飞机参加战斗。从红6军团西征为中央红军探路拉开长征序幕到长征结束,敌机一路咬着不放。尽管红军没有专门的防空武器,但依靠简陋的步枪、机枪等轻武器,依然在战斗中击落了6架敌机。

先遣部队击落首架敌机

1934年9月7日,当长征先遣部队红6军团前卫部队挺进到广西全县时,被一架桂系空军AVPO-637号侦察机发现。由于红军没有任何防空武器,这架飞机的飞行员十分狂妄,按下机头一阵俯冲扫射,打死打伤十几名红军战士。愤怒的红军指挥员立即组织前卫连步、机枪手在敌机再次俯冲时集火射击。一轮密集开火后,敌机油箱被击中,拖着长长的烟火栽到了附近的稻田里,飞行员在出逃时被击毙。这是红军长征途中击落的第1架国民党军飞机。

湘江战役中击落第二架敌机

1934年11月24日,红军在突破敌第四道封锁线时,遭敌薛岳、何健、白崇禧的包围攻击,与优势敌军在湘江两岸展开了惨烈的大血战。蒋介石调其中央空军第3中队从南昌起飞实施增援,对攻势猛烈的红军进行空中轰炸。担任预备队的红1军团第2师一边疏散隐蔽,一边对敌机集火齐射,击落敌709号战斗机,飞行员谢廷藩、魏德跳伞后被红军俘虏。国民党中央空军为掩饰这次空中损失和飞行员的被俘,对外宣称第三中队飞行员谢廷藩、魏德在“剿共”中“壮烈殉难”,使二人成为国民党中央空军在“剿共”作战中首次“殉难”的活“烈士”。

用改装“高射机枪”击落第三架敌机

遵义会议后,红军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采取高度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方针,实施了四渡赤水作战,牵着蒋介石“围剿”大军的鼻子打盘旋战。红军作战行动的变化,完全打乱了蒋介石的预期部署,于是频繁派出飞机进行空中侦察,企图发现新线索和红军主力确切位置。

1935年3月,中央红军由黔北名镇茅台三渡赤水。3月18日,国民党空军3架侦察、轰炸机寻踪觅迹而至,轮番攻击、骚扰中央纵队驻地。中革军委警卫营营长杨梅生立即指挥防空连用4挺重机枪改装的“高射机枪”,对准从云层里钻出的敌机猛烈射击,敌飞行员还没搞清是怎么回事,就被打了个“倒栽葱”,连人带机拖着长烟钻进了茅台镇附近的赤水河里。

据时任警卫营防空连连长叶荫庭后来回忆:“在我军土‘高射机枪’的猛烈射击下,随着‘轰’的一声巨响,茅台城下闪出一道火光,随即升起一团浓烟。另外两架敌机见势不妙,夹起尾巴,哀鸣着逃走了。”

第四架敌机是红军长征中缴获的唯一一架敌机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使蒋介石十分惊恐,急令国民党空军出动,进行高密度的空中侦察,寻找消灭红军的机会。7月17日,国民党空军第3中队副队长朱嘉鸿和飞行员郭诗东驾驶303号侦察机飞临四川黑水上空,发现了正在行进中的红四方面军后续部队。为洗刷第3中队曾被红军用步枪击落飞机的耻辱,他们按下机头实施俯冲,对准红军队伍就是一阵扫射。在他们进行第二次俯冲扫射时,遭到红军地面密集火力的射击。红军战士又一次用落后的步枪击中敌机尾部,失去平衡的敌机在空中摇摆,最后勉强迫降,被红军缴获,朱、郭二人在逃跑中被红军击毙。这是红军在长征中缴获的唯一一架敌机。

第五架敌机被击中后撞山 机毁人亡

1935年8月3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和红四方面军一部正在毛儿盖地区集结并准备北上,被执行空中巡逻任务的国民党空军第5中队队长王伯岳驾驶的601号飞机和另外2架飞机发现。3架敌机满载弹药先后向下俯冲,进行扫射轰炸,红军则以密集枪弹回击。王伯岳驾驶的601号飞机被多处击中,失去控制,撞向附近的迁流水山,机毁人亡。其余2架敌机见势不妙,逃之夭夭。

血泊中击落第六架敌机

1935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为了打开通往天全、芦山的道路,发起了天(全)芦(山)名(山)雅(安)邛(崃)大(邑)战役。11月7日,红军左纵队攻占大川场,右纵队攻克金汤镇、紫石关和大岗山后,继续向天全攻击。此时,敌机分批增援,对红军实施大面积轰炸。红军由于来不及疏散隐蔽,很多战士倒在血泊中,攻势受阻。危急时刻,红军在敌机轰炸掀起的尘土和烟雾中一齐对空射击,1架敌机当场被击中起火,冒着浓烟从空中坠落,其余敌机见状狼狈逃窜。

  长征的故事5

1934年,刘湘围攻川陕苏区。红军撤离时,红军战士李中权的9个家人,因恶霸的报复被迫全部跟着红军长征。

李中权虽然与母亲同在长征队伍中,但只有过3次短暂的相见。三别母亲,最终阴阳相隔,令李中权抱憾终生。

第一次见面是在1934年春天,李中权在通江遇见母亲,当时两人都已经知道李中权父亲的死讯,但都在向对方隐瞒。由于身有任务,李中权匆匆离开了母亲。

第二次见面是在1936年3月,李中权在宝兴县意外遇到母亲。母亲拉着他的手,高兴地顾不上回答他的问话,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好像永远看不够似的。

李中权看着才40多岁就已生出许多白发的母亲,热泪盈眶,找来傅连暲医生给母亲看病。一家人彻夜长谈,为了牺牲的家人抱头痛哭。

第二天一早,队伍就要出发了,李中权又一次匆匆和母亲告别,母亲叮嘱他:“孩子,你放心地走吧!不要惦记我们,你要爱惜自己,好好活着!”

第三次见面是在1936年5月,李中权当时任大金川独立第二师政委。他带一个排到东边红一团检查工作,路上,在丹巴东边遇见了母亲,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

李中权后来回忆当时的情形:“母亲面容极度憔悴,神情忧郁,只是呆呆地望着我,似乎累得已经不能开口了。”

李中权在后来的一次采访中,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

“看着坐在眼前的母亲,我真不忍心再让她这样走下去了!可眼下部队都已分批北上,我无法把母亲妥善安置下来,也无法为母亲提供更多的帮助。但我知道,再往前走就是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身患重病的母亲还能走过去吗?想到这些,我的心简直要碎了。我望着母亲,心里暗想:这可能是我与母亲的最后一次相见了,一定要好好看看我的母亲……

“这时,通信员提醒我说:‘政委,我们的队伍已经走远了。’我看着已经远去的队伍,想到就要与母亲分别了,心如刀绞。我对母亲说:‘娘,你还是在这里养养身子再走吧。’母亲听后无力地摇摇头,什么也没说。这时,通信员看看我,说:‘政委,要不就把我留下来照顾大娘吧!’通信员的话真让我有些动心了。

“没想到母亲却坚定的说:‘不成,队伍上的红军一个也不能少!我两年都坚持下来了,还愁走不到陕北?’这时,通信员再次提醒我说:‘政委,队伍都走远了。’母亲也用颤抖的声音催促我说:‘孩子,你们快走吧,别误了队伍上的大事呀。’我很想为母亲再留点什么,但摸摸口袋,盐巴、银元都没有了,便在无奈之中取出公文纸,给后续部队的一个政委写了便条,请帮助照顾一下我的母亲,然后把这张便条交给了母亲。我向母亲辞行时,母亲双眼满含泪水凝望着我,什么话也没有说。我望着远去的队伍,牵过战马,把它交给了中柏弟弟,留给母亲乘坐。”

李中权的母亲后来在过草地时去世了。多年以后,当李中权知道母亲去世的具体情况后,他含泪写下一段话纪念母亲:“我亲爱的母亲,儿时时刻刻都在怀念您,此种心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娘呀,你同父亲一样,是生得苦,死得苦;但父母长征途中生得光荣,死得伟大!这种精神是能够荣传万代,光照千秋的!我亲爱的母亲你安息吧!”


长征的故事2020汇总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