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的故事(优秀10篇)

从小到大,大家应该都听说过不少寓言故事吧?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是小编征途帮家人们找到的10篇寓言的故事,欢迎参考。

寓言的故事 篇1

两个钓鱼高手一起到鱼池钓鱼。

这两个人各凭本事,一显身手,隔不了多久的功夫,均大有收获。

忽然间,鱼池附近来了十多名游客,看到这两位钓鱼高手轻轻松松就把鱼钓上来,不免感到有几分羡慕,于是都到附近买了一些钓杆来试试。没想到,这些不擅此道的游客,怎么钓也毫无结果。

话说那两位钓鱼高手,两人的个性相当不同,其中一人孤僻而不爱搭理别人,只顾自己独钓之乐;而另一位高手,却是一个热心、豪放、爱交朋友的人。

爱交朋友的这位高手,看到游客钓不到鱼,就说:“这样吧!我来教你们钓鱼,如果你们学会了我传授的诀窍,而钓到一大堆鱼时,每十尾就分给我一尾。不满十尾就不必给我。”对方欣然同意。

教完这群人,他又到另一群人中, 同样也传授钓鱼术,依然要求每钓十尾须回馈他—尾……

一天下来,这位热心助人的钓鱼高手,把所有时间都用于指导垂钓者,他从游客处回馈的竟也是满满一箩筐的鱼,而且迎接他的都是一阵阵兴奋的叫声、惊叹与赞美,还因而认识了一大群新朋友。同时,左一声“老师”,右一声“老师”,倍受尊崇。

另一方面,同来的另一位钓鱼高手却没有享受到这种服务人群的乐趣。当大家围绕着其同伴学钓鱼的时候,那人更显的孤单落寞。闷钓一整天,检视竹筐里的鱼,收获也没有同伴的多。

直销,正如故事中热心好动的钓鱼高手,当他把绝活传授给这些有缘的“徒弟”时,即是一次直销的复制行为。

与这些“徒弟”的'约定,由他们分别教给“徒孙”时,师傅可以每二十条鱼再分得一条鱼是二次“复制”行为。

三次复制、四次复制……以此类推。

另一位个性孤僻而不与人分享的钓鱼高手,则相似于运用“传统”事业经营方法钓鱼。

所以,直销可以说是一种逆向行销的生意之道。直销的特色,也正在于帮助别人成功,然后自己才成功。最初,你透过你的人脉关系,创造一个行销网状的组织。这一层层向外扩展的网络,就是透过“复制”而达成了“倍增市场”的行销网络。

凭着一个简单的“复制”动作,直销成了现时代最令人注目的快速创富之道。

经典寓言故事 篇2

楚国人准备偷袭宋国,进军的线路是打算渡过澭河抄近道走,以便趁宋国人在没有防备的状况下一举获胜。

楚国经过周密谋划,先派人到澭河边测量好水的深浅,并在水浅的地方设置了标记,以便偷袭宋国的大部队能沿着标记顺利渡河。

不料,澭河水突然大涨,而楚国人并不明白这个状况。部队在经过澭河的时候依然照着原先作的标记渡河。加上又是夜间,结果,士兵、马匹大批地进入深水、漩涡,使楚军措手不及。他们被湍急的澭河水搅得人仰马翻、惊骇不已。漆黑中,澭水里人喊马嘶、一片混乱,简直像数不清的房屋在倒塌一般。就这样,楚国军队被淹死1000多人,侥幸没死的也无法前进,只好无功而返。

先前,楚国人在设置标记的时候,当然是正确的。如果河水不涨,他们是能够依照标记渡河的。但是之后,状况变了,由于河水暴涨,水位升高了许多,而楚国人在不了解变化的状况下仍按原先的线路渡河,当然只能惨败。

状况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的认识也就应随着客观状况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人们务必随时根据新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就会吃亏、跌跤。

寓言故事 篇3

有一天,有个老人砍了不少柴,十分吃力地挑着走了很远的路。

一路上他累极了,实在挑不动了,便将担子放下,叫喊起死神来。

死神来后,问他为什么叫喊他,老人说:“尽管我已精疲力竭了,但还是请你把那担子放在我肩上。”

这故事说明,即使生活不幸,人们仍爱惜生命。

老人和驴

老人和他的驴来到了一块草地。驴显得非常兴奋,立刻就奔进了草地里面,嬉闹起来。

敌人就要来到,他的主人看到了。老人非常惊慌,“快,我们应该马上就走了,不然就来不及了,难道你没看到敌人快到了吗?”

“我不想跑,要是被敌人捉到,他们会让我驮更重的东西吗?”驴子反问老人。

“不会吧,不行了我必须跑。”老人跑掉了。

驴子仍旧很悠闲地啃着嫩草,他心里明白他只是头驴子。

大智慧:这头驴子很聪明,他明白自己的处境,无论到哪里都是吃苦被人奴役。

寓言的故事 篇4

老木匠做了个小木偶,小木偶有鼻子有眼,能走路,能说话。老木匠左瞧右瞧,总觉得小木偶脸上还少了点什么,少了点什么呢?老木匠怎么也想不起来。“你知道吗?”老木匠问小木偶。“不知道。”小木偶板着脸回答。老木匠一下子想起来了,小木偶脸上少了的东西是笑!“笑是很重要的。”老木匠对自己说,“谁要是不会笑,谁就没办法过快乐的日子!”老木匠拿起他的神奇雕刻刀,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了一个笑嘻嘻的表情。“现在好了。”老木匠为小木偶收拾了一个红背包,把他送出了家门。“走吧,外面的世界大着呢!”老木匠对小木偶说。

热闹的大街上,小木偶兴冲冲地大步向前走。一只小红狐跑过来,很亲热地说:“嗨(hei第一声)!小木偶!你的红背包真漂亮,让我背一下好吗?就背一下。我想看看这种红和我的毛色是不是相配。”“好的。”小木偶说。小红狐一背上背包就拼命地逃跑。小木偶愣住了。等他反应过来,小红狐已经跑出去好远了。小木偶有两条长长的,灵活的木头腿。他很快就追上了小红狐,拽住了小红狐毛茸茸的大尾巴。“放开!放开!”小红狐拼命挣扎。“吵什么!”一只穿警服的熊跑过来把他们分开。“报告警官,他抢我的包!”小红狐撒谎一点儿都不脸红。“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尖叫。穿警服的熊看看小红狐,小红狐满脸的愤怒;再看看小木偶,小木偶一副笑嘻嘻的表情。穿警服的熊拎起小木偶,把他扔出去好远。小木偶委屈极了!可是有什么办法呢?老木匠只给了他一种表情,那就是笑!小木偶突然觉得脑袋很疼,只好抱着脑袋蹲下来!一只兔子走过来,温柔地问:“你怎么啦?”“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笑嘻嘻地回答。“嘻嘻,你装得一点儿都不像!你瞧,应该像我这样。”小兔子龇牙咧嘴的做了一个痛苦的表情,蹦蹦跳跳地走开了。一个老婆婆走过来:“小木头人,你病了吗?”“脑袋很疼。”小木偶还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真不像话,连小木头人都学着撒谎!”老婆婆嘟嘟囔囔地走开了。小木头的'头疼越来越厉害了。现在,他真希望自己还是一段没有脑袋的木头!

蓝鼻子小女巫就在这时候赶来了。他能用鼻子问出空气中的伤心味儿。“你头疼,是吗?”小女巫问。“是,而且越来越疼了。”小木偶可怜巴巴地说。“那是因为你很伤心,却不会哭。”小女巫用她的魔杖在小木偶的脑袋上点了一下。“哇--------”小木偶放声大哭起来。慢慢地,小木偶不再伤心了,脑袋也不疼了。“小木偶,我把人类所有表情都送给你。”小女巫说完,又用魔杖在小木偶的脑袋上点了几下。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只会笑可是远远不够的。

寓言故事 篇5

牛缺,在上地这一带地方是位声望很高的饱学之士。有一次,他要去XXX拜见赵国国君,途经耦(ou)沙时,遇上了一伙强盗。强盗抢走了他的牛车及随身衣物,他只好步行。强盗在一旁看到这人对被劫之事并不在意,脸上连半点忧愁和吝啬的表情都没有,心中不免生疑,于是便追上去问个究竟。

牛缺坦然地回答说:"一个有德行的人,不应当因丢失一点供养自己的财物而去与人争斗,这样会危害它所供养的自身的安全啊。"

强盗们听后,同声称赞道:"这真是一个贤德之人啊!"他们望着牛缺渐走远的背景,忍不住又商议:"如此贤德之人去拜见赵国的国君,必会受到信用,他如果在国君面前告发了我们的强盗行径,我们一定会大难临头。因此,还不如先下手为强。"于是,这伙强盗再一次追上牛缺,并把他杀掉了。

有个燕国人听说了这件事后,就将全家族的人集合起来,告诫他们:"今后谁遇上了强盗,可千万别学牛缺那样以贤德求忍让呀!"大家都牢牢记住了这个教训。

不久,这个燕国人的弟弟要到秦国去,一行人来到函谷关下,又遇上了强盗。他想起了哥哥临别时的告诫,始终不肯轻易舍弃财物,在实在斗不过这伙强人时,他又跪在地上,低三下四地哀求强盗以慈善为本,发还抢走的财物。

强盗们被纠缠得大怒了,忍不住厉声喝道:"我们没有要你的性命,就已经够宽宏大量了。你现在还要死死地缠住我们,索要财物,这不就把我们的行迹暴露了吗?我们既然已经作了强盗,哪里还有什么慈悲仁义可言?"只见这伙人手起刀落,将那个燕国人的弟弟杀了,同时还杀害了与之同行的四五个伙伴。

牛缺与燕人被害的悲剧警醒后人:对于杀人不眨眼的强盗,既不能讲"贤德",也不能苦苦哀求;只有丢掉幻想,团结斗争,战而胜之,才是正确的选择。

传说很早以前,在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山高万丈,方圆有七百里。

在山的北面,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汉,年纪快九十岁了。他家的大门,正对着这两座大山,出门办事得绕着走,很不方便。愚公下定决心要把这两座大山挖掉。

有一天,他召集了全家老小,对他们说:"这两座大山,挡住了我们的出路,咱们大家一起努力,把它挖掉,开出一条直通豫州的大道,你们看好不好?"

大家都很赞同,只有他的妻子提出了疑问。她说:"像太行、王屋这么高大的山,挖出来的那些石头、泥土往哪里送呢?"

大家说:"这好办,把泥土、石块扔到渤海边上就行了!再多也不愁没地方堆。"

第二天天刚亮,愚公就带领全家老小开始挖山。

他的邻居是个寡妇,她有一个七八岁的小儿子,刚刚换完奶牙,也蹦蹦跳跳地前来帮忙。

大家干得很起劲,一年四季很少回家休息。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老汉,这人很精明,人们管他叫智叟。他看到愚公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挖山运土不止,觉得很可笑,就去劝告愚公:"你这个人可真傻,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活几天?用尽你的力气,也拔不了山上的几根草,怎么能搬动这么大的山呢?"

愚公深深地叹口气说:"我看你这人自以为聪明,其实是顽固不化,还不如寡妇和小孩呢!不错,我是老了,活不几年了。可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世世代代,一直传下去,是无穷无尽的。可是这两座山却不会再长高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它们挖平呢!"

听了这些话,那个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再也无话可说了。

山神知道了这件事,害怕愚公一直挖下去,就去向上帝报告。老愚公的精神把上帝感动了,他就派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大山背走,一座放到朔方东边,一座放到雍州南边。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面,汉水的北面,就没有高山阻挡了。

鲁哀公对拜见他的庄子深有感慨地说:“咱鲁国儒士很多,唯独缺少像先生这样从事道术的人才。”

庄子听了鲁君的决定,却不以为然地持否定态度:“别说从事道术的人才少,就是儒士也很缺。”

寓言故事 篇6

有一次,蜜蜂对一个人说:“在动物中间,你还能找到一个比我们更伟大的慈善家吗?”

人回答说:“有的!”

“那是谁?”

“绵羊!因为它的毛对我是必需的,而你的蜜却不过使我感到可口而已。”

“想知道我为什么把绵羊看成是比你还伟大的慈善家吗?让我来告诉你原因吧。绵羊把它的毛送给我,不会给我带来任何一点困难,可是当你把你的蜂蜜送给我的时候,我总是

害怕你的刺呢。”

寓言启示:

在你给人恩惠的时候,不要总是让人有一种不安的感觉,否则,你是不会得到别人的赞赏的。

中国寓言故事 篇7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寓言的故事 篇8

一头小牛为了返回牧地需要穿过一片原始森林,由于这头小牛做事缺乏理性,仅凭感觉在森林中独自穿行,所以便踩出了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

次日,狗经过这里,它也走了同样的路。第三天,羊群的首领发现了这条小道,便也带着它的同伴沿着此路穿过了森林。

后来,人们陆陆续续地沿着这条路走。他们在走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弯下腰,绕开一个又一个障碍物,于是他们纷纷抱怨,甚至咒骂。但是,他们只是发发牢骚,并没有绕道而行。

渐渐地,这条小路变成了山野当中的一条主要道路。许多年后,这条小路变成了村庄的大路,随后成了城镇的主干道。所有的人都抱怨交通拥堵,说这条路可能是最糟糕的一条路。而其实,如果朝着其他的方向走,也许只需三十分钟便可走出大山。

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看起来复杂的事情,也许只要稍微换一个角度思考,或是换一个方向行进,曾经棘手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有时候,我们缺少的不是跋涉的努力与坚持,而是适时的思考与总结。当然,还有为了改变而必需的勇气与行动。

哲理: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寓言故事 篇9

有位樵夫生性愚钝,有天他上山砍柴,不经意的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动物,于是他上前问:“你到底是谁?”那动物开口说:“我叫『领悟』。”

樵夫心想:“我就是缺少『领悟』啊!把它捉回去算了!”这时,“领悟”就说:“你现在想捉我吗?”

樵夫吓了一跳:“我心里想的事它都知道!那么我不妨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模样,趁它不注意时赶紧捉住它!”结果,“领悟”又对他说:“你现在又想假装成不在意的模样来欺骗我,等我不注意时,将我捉住。”

樵夫的心事都被“领悟”看穿,所以就很生气:“真是可恶!为什么它都能知道我在想什么呢?”谁知,这种想法马上又被“领悟”发现。它又开口:“你因为没有捉住我而生气吧!”

于是,樵夫从内心检讨:“我心中所想的事,好像反应在镜子里一般,完全被『领悟』看清。我应该把它忘记,专心砍柴。我本来就是为了砍柴才来到山上的,我实在不应该有太多的欲望。”樵夫想到这里,就挥起斧头,用心的砍柴。

一不小心,斧头掉下来,却意外地压在“领悟”上面,“领悟”立刻被樵夫捉住了。

寓言的故事 篇10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 man was willing to teach the King of Yan the ways to attain immortality.

战国时,有一个人愿意教给燕王一套长生不老的方法。

The King of Yan was very glad when he heard of this, and quickly sent someone to acknowledge the man as master and learn from him. But before the man he sent had a chance to learn, that man died. The man he sent could only return dejectedly.

燕王知道后,非常高兴,连忙派人前去拜师学习。可是,派去学习的人还没来得及学习,那个人就死了。派去的人只好垂头丧气地回来了。

At this the King of Yan flew into a rage. He rebuked the man for walking too slowly to get there in time, and ordered to have him killed.

燕王见了大发雷霆,竟责怪去学习的人走路太慢,去得太晚,命令立即将他杀了。

The King of Yan never realized that the man who boasted himself as an immortal was deceiving him, but instead, he blamed the man he sent for walking too slowly.

然而,燕王没有醒悟到那个自称长生不老的。人是在欺骗他,反而怪罪派去学习的人走得太慢。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