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统一中原之后,除了开始统一货币和语言等用制,也在大力兴修水利和长城。刚刚脱离了战争之苦的人民群众,又陷入了繁重的劳逸当中,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就是由此而来的。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孟姜女哭长城的历史故事精选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源远流长,相传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时期,有一对恩爱夫妻叫做孟姜女和范喜良,二人原本≤≥过着甜蜜恩爱的生活。后来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大量征调民夫,范喜良自然也成了千万民夫中的一员。
范喜良被抓走以后孟姜女天天以泪洗面度日如年,哭了盼了整整一年后还是没有丈夫的一点消息。孟姜女非常思念范喜良,为了能见到丈夫她依然决定要亲自去长城寻夫,孟姜女星夜兼程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终于到了长城,可是得到消息却是范喜良在一个月前就被活活累死了。
得知丈夫的死讯孟姜女失声痛哭,她使劲的拍打着长城只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只哭得秋风悲号,海水扬波。话说孟姜女痛哭之时忽然听到了一声巨响,刚刚修好的长城竟然炸塌了,一直绵延好几里地。
话说秦始皇得知孟姜女哭倒了长城非常震怒,他命人把孟姜女带到宫中准备责罚。可秦始皇见到孟姜女之后就改变了主意,因为孟姜女长的非常漂亮,秦始皇竟然动了色心想留下孟姜女服侍自己。孟姜女为了替丈夫报仇骗秦始皇去海上游玩,到了海上之后孟姜女拉着秦始皇一起跳入了大海,不过秦始皇命大被救了上来,而孟姜女则葬身大海。
孟姜女哭长城不但揭示了孟姜女和范喜良的悲惨爱情故事,他还间接的批判了秦始皇的暴虐统治,在我国的万里长城下面,不知埋葬了多少像范喜良这样的民工,孔子有句名言“苛政猛于虎”正是秦始皇暴政的真实写照。
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但是,正如许多民间故事一样,这个故事的主角也有很大的虚构成分。
按照著名学者顾炎武、顾颉刚等的考证,孟姜女就是《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礼记�檀弓上》、刘向《说苑》(《立节》、《善说》两篇均有记载)和《列女传》等文献中的“杞梁妻”。杞梁又名杞殖,春秋时期齐国庄公吕光(公元前553—前548在位)朝大夫,在一次进攻莒国的战役中战死。这些文献中,已然出现了其妻半路迎接灵柩、要求齐国君主为其丈夫举行正式的祭吊仪式、伏尸哭泣致使路人挥涕城墙崩塌、丈夫后事料理完后赴淄水而死等情节。后来又增加了哭泣致使山为之崩、给丈夫送寒衣等情节。到了唐代,诗人贯休又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后移至秦始皇时期,“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从此往后,孟姜女的故事便变成了控诉秦始皇修筑长城、残害勇士的故事。故事愈演愈曲折生动,但是,唐代之前的所有文献,有一个共同点:女主角都是“杞梁妻”,没有属于她自己的姓名。
“孟姜女”这个名字,大约始见于明代。与此同时,杞梁也演变成了谐音的“范喜良”或“万喜良”。有一种说法,山海关孟姜女庙如下一副楹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系南宋名臣文天祥所作。但是,有人根据楹联的格调,即对庙主的评价(用“千秋片石”铭刻妇女的贞洁),认为其作者不可能是文天祥,而应该是明代万历以后人。
关于“孟姜女”名字的来历,我知道的,有两类说法:一类是说,山东某村庄隔墙居住的孟、姜两家(原本都是秦朝官员),共同培育一株葫芦,后来墙头上结了一个葫芦。成熟后两家准备锯开作葫芦瓢,一家一个。不料,葫芦被锯开时,蹦出一个小女孩。于是两家又共同培育这个小女孩,并且给她取名“孟姜女”。也有说不是葫芦,而是冬瓜的。另一类是说,“孟姜”是齐国国君和贵族家女儿的通称,“孟”是兄弟姊妹排行中的老大(孟[伯、]仲、叔、季,依次为老大、老二、老三、老四),意思是“姜氏家族的长女”。这一类说法的根据主要有:《诗》毛传中,有“孟姜,齐之长女”的话;出土文物中,有春秋时期齐庄公姜光的大女儿姜蕾和丈夫田桓子无宇为了悼念田桓子无宇的父亲田须无共铸的“桓子孟姜壶”。
这两类说法,哪一类较为可信呢?当然是后者。葫芦或冬瓜剖出女子,纯属民间故事套路,荒诞不经,无法采信。但是,后者也有一个问题:如果孟姜女确凿无疑是齐国女子,那么,这一名字更像是唐代以前人给取的。因为,这符合文献中杞梁乃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死于某次战役的记载。姜姓是齐国的大族,以出美女著称。《诗�陈风�衡门》有“岂其取(娶)妻,必齐之姜”的诗句。齐国大夫,娶齐国某姜姓贵族家女子为妻,合乎情理。倘若是明代人取的这个名字,就跟这个时代故事已经演变为澧州嘉山(今湖南省津市)女子(孟姜女)与秦始皇之间的怨仇的讲法,互相抵牾。
我认为,与其言之凿凿强调“孟姜女”就是齐国某贵族女子,还不如说她是一位国籍不明的姜姓女子。在没有确凿文献能够证明“孟姜女”跟“杞梁妻”是同一个人的时候,这样说,至少可以给明清以后关于孟姜女故事的演绎提供一点发挥的余地。过于迂执,民间故事就没法往下讲了。我这样说当然也不是信口开河,毫无依据的。至少我有如下一个证据:春秋时期,“孟姜(女)”已经不限于称呼齐国女子了。《诗�鄘风�桑中》“爰采唐矣?沫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弋/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诗�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英)。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将将)。彼美孟姜,洵美且都(德音不忘)。”说鄘风、郑风中的美女“孟姜”都是齐国女子,有失武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鄘风》中,跟姜姓一样,弋姓、庸姓也产美女。可见,春秋时期,“孟姜”乃是一般美女的代名词,不限于齐国所产。
让美女对抗暴君暴政,故事听起来会更加过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