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二考点解读

  学习是需要讲究方法的,如果只是一股脑的灌输知识而没有得到有效的疏导,终究会堵塞了学习思路,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必修二考点解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政治必修二考点解读

  第一课 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本课主要内容有: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点,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权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性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以及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这部分内容在历年的高考中占有一定比重,应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视,对这些基础知识必须熟练掌握、深刻理解,学会灵活运用。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对广大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因此高考命题中经常出现。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涉及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贴近实际,往往成为高考的命题焦点。这一知识点主要围绕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及依法履行义务、权利与义务的辩证关系来命题。

  考生应了解当代中国人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政治生活的主题是崇尚民主和法制,并了解我国公民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途径和方式。

  1.我国的国家性质

  (1)了解国家的含义和根本属性

  从国家的产生看,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本质上讲,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从决定因素看,国家性质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2)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

  ①什么是国家性质?国家的性质又称国体,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性质决定的。根据国家性质不同,可分为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

  ②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国家政权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在于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掌握政权,享有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4)理解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第一,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二是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我国现阶段享有民主权利的主体包括工、农、知、干、军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第二,人民民主的真实性,一是表现在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二是表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第三,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民民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表现。

  ①人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许多方面的权利,其中最根本的就是生存权和发展权,要保障和发展人权,必须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人手。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②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有人权的前提和保障。中国反对别国借口人权干涉他国内政。

  注:(3)(4)两点从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最大特点、民主特点等方面来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

  (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第一,民主与专政及其关系

  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专政是指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第二,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我国的立国之本。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民主,才能调动人民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坚持对敌对势力的专政,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安定。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新的时代内容(怎样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政府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理解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第一,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①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就是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它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等。

  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选举权就是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

  利。被选举权就是公民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③政治自由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自由是相对的,以法律为基础的。行使政治自由不能超出法律允许的范围。

  ④监督权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

  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

  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等。

  第二,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公民实现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应该自觉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也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这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是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说明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是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履行义务、适用法律。

  表现: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地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注: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执法上的平等,不是指立法。不是绝对的平等。

  第二,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我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二者是统一的,不可分离的。权利和义务相对应而存在,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对公民的要求:一方面,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既要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另一方面,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只有履行义务,才能获得相应的权利。

  第三,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三者利益关系: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把三种利益结合起来。

  如何结合?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维护国家利益。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3)了解我国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第一,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从个人生活的内容来看,我们具备参与政治生活的条件。宪法赋予了公民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规定了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国家以法律形式保护公民的民主权利。因此,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该成为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第二,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从社会公共管理来看,我国有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等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有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服务。政府工作的改进,决策的完善,政风的廉洁,效率的提高,都有赖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监督。因此,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我们重要的政治生活内容。

  第三,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也是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

  第四,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4)理解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

  第一,政治生活直接影响人民民主的实现程度,影响人民利益,也会影响我们的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必须关心国家大事,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投身于政治生活之中。

  第二,学习政治知识有助于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助于紧扣时代脉搏,开阔眼界;有助于树立国家观念,维护国家利益;有助于增强民主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有助于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第三,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多种多样,无论什么方式,重要的是参与,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第二课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本课具体说明公民应如何进行政治参与,主要内容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这是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关于民主选举,应掌握选举方式包括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客观全面地认识一个国家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决定。我国目前的选举方式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决定的。

  近几年来国家政治生活中对民主决策越来越重视,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因为决策是否科学、合理,直接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所以必须掌握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认识到在一个民主化程度愈来愈高的社会里,人人都可以成为建言献策的智者。如何民主决策,怎样参与民主决策,将成为高考命题的兴奋点。

  关于民主管理,教材主要介绍了基层民主自治,这也是一个与百姓生活、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因此学生要知道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简单过程,懂得在基层民主自治的实践中参与民主管理,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与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与价值的重要性。这也可能成为命题的热点

  监督权是公民的政治权利之一,在民主与法制建设逐步发展的今天,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克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从正面考查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以及如何正确地行使监督权,也可能是命题的焦点。

  1.了解各种选举方式的特点、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

  (1)了解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

  第一,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称为直接选举。这种选举方式的优点在于:能更直接地反映民意,实现选氏的意志;可以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但这种选举方式也有局限性:在选民人数众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工作难度大,受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选民自身的文化素质等因素的制约,选举的成本较高。

  间接选举: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这种选举方式,称为间接选举。间接选举的优点是:选举的成本较低,便于组织等。但间接选举最重要的局限性在于:由于间接选举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代表进行投票,致使选民与当选者之间的联系受到一定的阻隔,影响了选民意愿的表达。

  第二,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

  这两种选举方式是为了使选票相对集中,在选举前事先确定候选人。

  等额选举:如果正式候选人名额与应选名额相等,称为等额选举。它的优点在于: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但它的局限性在于: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使选民误以为将要当选者已事先“内定”,选举的积极性受到影响。

  差额选举:如果正式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称为差额选举。它的优点是:在差额选举中,候选人按照既定的规则,采取演讲、答辩等方式向选民介绍自己,开展竞选,这有助于选民了解候选人。缺陷在于:如果不加以有效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的发生。

  第三,关于竞选

  竞选实际上是差额选举的一个环节。在选举中引进竞争机制,候选人之间开展竞选,有助于选民增加对他们的了解;增强了政治透明度,吸引广大选民主动关心选举、参与选举并关注选举结果,有利于公民素质的提高;能够检验候选人的能力,竞争出人才;候选人能更广泛地与选民交流,倾听选民意见

  (2)理解选择选举方式的主要依据

  采用什么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我国采用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原因在于: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取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同时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我国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采取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2.懂得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1)理解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的意义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民主权利。公民只有切实行使好这一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2)明确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的正确态度

  应认真行使选举权,积极参加选举,周全考虑、理性判断、郑重投票,这不仅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也是表明公民政治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3)明确公民应如何行使选举权

  每个人应在周全考虑、理性判断的基础上,郑重投出自己的一票,才能选出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人,真正实现民主选举的预期目的。

  3.理解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1)理解民主决策的重要性

  政府的—个重大决策,往往会牵涉到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起居。因此,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从总的方面看,一是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够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二是公民直接参与决策过程,对

  j决策的形成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这一点是本课的重点。

  公民直接参与决策过程的方式有:

  第一,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即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因为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最重要的信息资源。

  公民反映意见、提出建议的具体方式有:电话、信函、电子邮件、传真、新闻媒体等。

  第二,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决策机关通过举行论证会、座谈会等方式,组织专家研究论证,听取专家意见、集中学者智慧,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第三,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这种方式是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真正了解决策的有关内容后,发表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因为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通过公示,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第四,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决策。这主要是对同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进行听证。一方面,听证于民的目的是决策利民。在听证会上,公民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可以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拟定的决策方案存在哪些问题,并加以修正、完善。另一方面,听证于民也是让公众知情参政。通过听证,公众获得了表达自身利益要求的机会,提高了自身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度。

  (3)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第一,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民主性;第二,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第三,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第二,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4.了解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

  (1)村民自治

  ①村民委员会的含义。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②村民自治的内容。

  第一,广大村民直接投票选举自己满意的人担任村委会干部。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的主要途径。

  第二,村民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

  第三,村民通过制定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来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实现“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难题自己解”。

  第四,村民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形式,保证村民能够切实监督村干部的行为和村民委员会的工作,使村民自治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注:①村委会的性质是村民的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②村委会设立的目的是让村民自我管理本村日常事务。③村委会的成员都是由村民直接投票产生的,其最高代表是村委会主任。④设立村委会,实行村民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2)城市居民囟治

  ①含义。居民委员会作为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②作用。在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办理本居住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节居民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反映居民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方面,居民委员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③内容。第一,居民委员会干部由居民民主选举产生。第二,凡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重要事务,要提请居民会议讨论决定。第三,居民委员会实行办事公开制度,定期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接受居民的监督和质询。

  注:第一,居民委员会适用于城市居民,不适用于农村村民。第二,其性质是民主管理机构,是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第三,居民自治极大地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提高了居民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5.理解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

  (1)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意义

  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工作。

  (2)中学生需要有参与民主管理的经历

  在基层民主自治这种最广泛的实践中,中学生应积极采用不同方式,尝试参与民主管理的活动(如通过调查或收集有关资料,确定一个问题,形成一项改进本地区管理的建议)。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学习民主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6.了解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渠道和方式

  (1)要了解民主监督,首先应懂得公民拥有哪些民主监督的权利。

  ①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失职行为,有提出批评、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的权利。

  ②当我们和家人对国家机关给予的行政处分、诉讼判决不服或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压制、歧视等不公正待遇时,有提出申诉或诉讼的权利。

  ③当发现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违法、失职行为时,有提出指控、告发或揭发、举报的权利。

  (2)明确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合法渠道

  第一,信访举报制度。这是通过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向有关人员当面指出的方式,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这一制度是我们行使宪法规定的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我们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

  第二,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这种方式是公民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这一制度能够使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得以真正地落实,得到切实的保障。

  第三,舆论监督制度。这种方式是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参与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因其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第四,公民可以通过参与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新形式,行使监督权。

  (3)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①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②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7.理解公民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1)要勇于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

  (2)要负责、依法行使监督权。

  公民在行使这一权利时,应当做到:

  第一,要遵守法律,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不能采用张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非法方式。

  第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情况,不能捏造、歪曲事实,诬告、陷害他人。

  第三,不得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监察机关的正常工作,不能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

  第三课 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本课主要阐述政府的性质和职能,公民应如何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

  政府的主要职能体现在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四个方面,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决定的。复习中应掌握每种职能包含的具体内容和范围,并能结合现实生活中政府实施职能的实例准确判断和分析。

  政府承担重要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政府应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情管好,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好地为人民服务。这也是一个重要观点,说明政府在实施职能的过程中,不能“错位、越位和缺位”,这就对政府履行职能提出了要求,即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多种途径与方式。同时这个知识点与第4课政府要依法行政相联系,政府履行职能和行使权力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权力必须受到制约和监督。

  公民要处理好与政府的关系,是指公民要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感受政府的管理与服务,进而理解政府、相信政府、寻求政府帮助、支持政府工作。在遇到困难时,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

  1.理解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1)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第一,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政府担负着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职能。

  第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第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宣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二是要大力发展我国的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

  第四,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即政府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提供各种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注:弄清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和政府职能三者的关系

  区别:国家性质也称国体,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为统治阶级的利益服务的;政府职能是政府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和功能。

  联系:国家性质决定政府性质,政府性质反映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决定政府职能,政府职能又体现和反映政府性质;国家性质决定政府职能,政府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我国的政府职能由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同时又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3)便民利民的政府

  第一,政府的作用

  一方面,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第二,公民个人必须提高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

  一方面,政府要履行其职责,发挥其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服务,成为便民利民的政府;另一方面,群众要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这是我们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4)政府如何正确行使职能

  第一,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把该管的事真正管好,政府承担着重要的职能,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有些事情政府办不了,也不该办。

  第二,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意识。政府应该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多种途径。

  第三,坚持依法行政,做好自身建设。只有做好自身建设,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才能有利于各项职能的实施。

  第四,自觉接受监督。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重要保证。

  2.说明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1)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

  第一,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思想,为人民谋利益。这就要求政府公职人员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

  第二,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为人民服务,要真抓实干,要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在研究、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努力使政府的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第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要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3)政府为什么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第一、主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作为行政机关的政府当然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对人民负责为基本原则。

  第二、也是由政府的地位决定的。政府是与我们联系最密切的国家机关。

  (4)求助有门,投诉有道

  第一、公民向政府求助或投诉的方式和途径

  ①打热线电话;②向政府信访部门反映;③通过政府网站来办事或反映情况;④通过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维护合法权益。

  第二、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的作用与意义

  有助于解决自己面临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促进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注:行政仲裁、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区别

  行政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都属于我国行政司法的主要

  第四课 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本课的知识主要是分析政府应如何处理好与人民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政府的权力要依法行使;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关于政府的权力要依法行使,主要内容有: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因此是我们要重点掌握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还不高;决策程序不够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时有发生;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导致公民利益受损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政府的形象,所以必须认识到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掌握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关于政府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主要内容有: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政府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公民必须参与对公共权力的监督,这是监督政府权力的必要性。同时,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府的权力是法律和人民赋予的,政府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政府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确保权力用于为人民谋利益。

  基于上述分析,在复习中应掌握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具体要求、意义;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重要性,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以及我国行政监督体系,并能结合政治生活中的实例加以分析说明。

  l.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1)政府依法行政的含义

  政府及其公职人员行使权力由法律授权,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这就是依法行政。

  (2)政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①依法行政是我国政府性质的要求。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②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3)依法行政的意义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注:(2)(3)两点从必要性和意义上讲政府为什么要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依法治国的基本: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它要求立法机关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行政机关(政府)严格依法行政,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二者关系:①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国家机关体系中,行政机关(政府)所占比重最大,公职人员最多,与人民群众关系最为密切,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也最大,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各级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法行政,才能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②依法治国为依法行政开辟了道路,创造了前提条件,不奉行依法治国的方针,就不可能有依法行政,没有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依法行政也难于推行。

  2.了解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要求

  (1)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合法行政,即政府在实施行政管理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合理行政,即政府在实施行政管理时,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程序正当,即政府应当公开行政管理的内容,同时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高效便民,即政府要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诚实守信,即政府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政府的承诺要兑现。

  权责统一,即政府依法履行职责时,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义务的统一。

  (2)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还要做到

  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②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③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合法、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3)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还要做到民主决策

  ①民主决策的重要性:政府的决策,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牵涉到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政府只有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才能真正对人民负责。

  ②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③政府实行民主决策的重要原则:依照法律程序的原则;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尊重少数的原则。

  3.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

  ①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必须接受人民监督。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会导致滥用权力,滋生腐败。

  ②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是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③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搞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④政府实行政务信息公开,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如何有效地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

  ①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途径是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一靠民主就是要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是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真正约束掌权者的行为;二靠法制就是要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要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掌权者办事具有可遵循的统一规范,确保权力按法律行使,合理运行。

  ②实施“阳光工程”,做到政务信息公开。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