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习惯培养,希望能帮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习惯培养
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它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学生不发言或怕发言是因为他们缺乏勇气和信心。所以,要培养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针对实际,要时时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同学胆子真大,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同学真爱动脑筋;你说的棒极了等等。
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只要他们能开口,我也会以鼓励的口吻对待,让他感到自己也能说,即使说错也没关系。还可以让怕发言者复述敢说者发表的想法,并给予鼓励:“你也说的很好”,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中那些较简单的问题,就把说话的机会让给怕发言者,并及时鼓励:“你答得非常正确,很有进步。”孩子都有从众心理,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把个人的回答改为同桌互说、四人小组交流;把点名回答改为几位小朋友的一起回答,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回答问题的兴趣。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教师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让学生借助学具,将6个桃放在两个盘里:一盘放1个,另一盘放5个;一盘放2个,另一盘也放4个;一盘放3个,另一盘放3个……,有了这一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激趣方法
一、以动画人物激趣
一年级的学生荣誉感较强,喜欢争强好胜。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常让学生扮演他们喜欢看的动画人物“熊大”“熊二”或“光头强”,进行两人之间、小组之间的比赛。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如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后,我设计了争当“熊大”“熊二”或“光头强”比赛,让全班学生每两组之间进行比赛。我念算式,让学生抢答,答得又对又快的就是“熊大”“熊二”“光头强”,或让学生自己出题,同学之间进行抢答。不言而喻,争当学生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具有很大的激励性,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也将他们带进了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以游戏激趣
低年级小学生具有好动的特征,为了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把数学抽象的内容以游戏形式生动地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能自己思考、理解和消化。例如,在学习加减混合计算时,在教室指定两个地方假定学生熟知的两个车站,然后由教师当司机(游戏熟悉了可由学生当司机),学生当乘客,自愿在两个车站上下车。游戏开始:教师开车到1号车站报站:“嘀嘀――××车站到了,下车的乘客请下车走好,注意安全,上车的乘客请坐稳。”由5个学生上车,教师开车到了2号车站并报站:“嘀嘀――××车站到了,下车的乘客请下车走好,注意安全,上车的乘客请坐稳。”这时下车3人,又上车4人。由学生提出“车上一共有几位乘客?车上共有多少人?两个车站共上车多少人”等问题,学生会在游戏过程中积极提出不同的问题,再逐一解决问题。在游戏中学习,能够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轻松地学会了数学知识。
三、操作化激趣
爱动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操作活动要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新知,掌握知识。例如,教师可以找几个学生唱歌,豆豆同学的前面站3个同学,他的后面再站5个同学,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学生在唱歌。教师也可摆学具:△△△○△△△△△。用“○”表示豆豆,用“△”表示其他学生。通过操作,学生明白了这一队一共有9人。接着,教师再改成:总共有10个学生做游戏,从前数倩倩第4,从后数倩倩第几?学生很快就从摆好的学具中发现从后数倩倩排第7。将实际操作活动运用到数学课堂,其具体化、形象化的特点易于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生活化激趣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设计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设计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我在教学“应用题计算”时,让学生参与“买”室内的任何物品,并标上价格,如告诉学生:“一个笔袋3元,一个本子2元,一根铅笔1元,妈妈给你10元钱,你想买哪几样学习用品?”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他们会提出一个又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可以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数学问题来源于实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