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文说明方法及相关内容

  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文体,作者往往运用因果、连锁、比较等手段揭示事物间的联系,说明事物的特征、功用等,结构严密,逻辑性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课文说明方法及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课文说明方法

  (1) 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例句一:晕能预示天气。比如,在新疆地区,出现晕就代表将要下雨。

  例句二: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例如: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著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作用:这样一来,内容具体了,说服力增强了。

  (2)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例句一:燕子贴着墙飞行,速度如风一般快.

  作用:是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3)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例句一:这座塔占地300平方米,高100米。(4)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例如一:春天的雨细腻柔媚,夏天的雨粗犷热烈。

  (5)作假设

  用假设的环境来预设将要出现的状况!例句一: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6)画图表。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7)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

  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8)引资料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例如一:《中国石拱桥》一文,就引用了唐朝张嘉贞的话,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和施工巧妙绝伦。例如二: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天赋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2小学语文说明方法的教学

  一、挖掘科普类说明文中的语言因子

  小学阶段的科普类说明文因为阅读对象的特殊性,语言表达大都表现出生动有趣、明白浅显的一面。科普类课文通常以读者的认识、思维逻辑顺序来安排层次,一般都纲举目张,条理清晰,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行文表达上的这一显著特点,训练学生整体把握,概括文意的能力;科普类说明文较多采用比喻、拟人的写法,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仿写等形式来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科普类说明文普遍运用平实的表现手法,语言科学、准确、鲜明,在教学时就可引导学生体会用词造句的精妙。

  二、挖掘科普类说明文中的情感因子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总结自己的教学思想的时候,把自己教学成功的首要原因,归结为“有情有趣”。他说:“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缺的是情趣。我说的情是什么?是情感,或者说感情。它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对学生有情,二是对语文教学有情,上课有情。”

  反观我们的科普类说明文教学,有多少老师千方百计地着力于让学生带着浓烈的感情在学呢?也许老师们会振振有词地反驳,说明文的文体简洁通俗的特点决定了课堂的情感投入度,其潜台词就是这样的课只能上得了无情趣的。事实上,一篇文章叙述再客观冷静,语言再严谨科学,也不可能不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因此,语文老师当着力挖掘科普类说明文的情感因字,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去经历情感之旅。

  三、挖掘科普类说明文中的趣味因子

  课堂上,教师光有情的投入,还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科普类说明文的乐趣,这样他们才会喜欢科普类说明文。美国心里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将课上得有情又有趣,科普说明文才会焕发其独有的魅力。

  教师要充分挖掘科普类说明文的趣味因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这样,课堂就有了别样的生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四、挖掘科普类说明文中的实践因子

  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然而,在科普类说明文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对于说明方法讲得滴水不漏,面面俱到,而如何活用这些方法则很少涉及。这就好比一个游泳教练只讲游泳的知识而不让学泳者下水一样,学生是很难从中学到真正的本领的。

  在科普类说明文教学中,知识与能力是一只鸟儿的双翼,缺其一翼,鸟儿便会折翅。因此,我们的在教学中,要千方百计提供语文实践机会,让学生运用习得的说明方法练习说明事物。

  3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的方法

  一、常见的说明方法:

  1·举例子:根据文章内容举例说明。作用: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 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2·列数字:利用数字详细说明文章。作用: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 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3·做比较:用其他例子与说明物体进行比较说明。作用:

  4·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作用: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

  5·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6·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作用: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理解。

  7·摹状貌:对说明对象进行状貌摹写,说明事物的形态。作用: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8·分类别: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要方法。注意,运用分类别方法,所列举的种类不能有遗漏。)

  9·画图表:利用图画.表格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更直观的说明 。作用:使读者读了一目了然。

  10·引用: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作用: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注: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二、常见的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地点的转换。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比如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景泰蓝的制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中“做胎――掐丝――烧制――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的时间顺序来说明的。

  (2)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 ,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

  如课本中的《核舟记》就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故宫博物馆》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最合理的顺序。

  (3)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或由概括到具体,或由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

  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如课本中的《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都是运用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物的。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条理清晰,最为适宜。

  三、说明文中关键词的作用: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同时,说明文的语言有时也在准确、严密前提下具有生动性。考点多体现在一些修饰、限制语上,词性上常是副词,如: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 表时间:当时……

  1, 起限制作用

  (1) 分析词的表达作用

  a,松鼠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句中“好像”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答:“好像”一词表示猜测,并非肯定。松鼠白天不出来的原因可能不止是害怕强烈的日光,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答题技巧:解答此类题型时,可先解词或说明词性作用,再分析词在句中的作用,最后再说明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特点。

  b,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天气状况。说说划线词语“可能”的表达作用。

  答:“可能”表揣测语气,说明火炬传递过程中面临的天气状况是不确定的,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月球很可能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很可能”有何表达作用?

  “很可能”一词表估计,它说明月球成为人类远征其他星体的中转站不一定能够实现,表达准确,严密。

  (2)分析词能否去掉

  a,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句中“大多”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不能删掉,“大多”表示大部分是这样,但也不排除有不引用活水的情况。用在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严密。如果去掉,就表示所有池沼都是引用活水的,与事实(作者原意)不符。

  答题技巧:这类题的解题要先作出判断,然后分析词的本义及在文中的作用,进而分析去掉后的表达效果,最后答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b,我国每年被污染的粮食合计损失至少200亿元。

  句中“至少”一词可不可以去掉?

  不可以,它起到限制作用,强调了经济损失之大,如果去掉这个词,意思变成我国被污染的粮食合计经济损失刚好是200亿元,太绝对了,表达就不严密,不准确了。

  (3)两词可否互换,并说明原因:

  a,广西乐业的一个洞中大厅——红玫瑰大厅长300米,宽200米,最高处达260米,这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多了。

  句中的“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说说理由。

  答:不能。“相当”表示红玫瑰大厅和人民大会堂的规模差不多,但仍有差别。如果换成“相同”则表示两者完全一样,和事实不相符。用“相当”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答题技巧:这类题的解题要先作出判断,然后从词义来分析两个词的区别,最后分析互换后的表达效果。

  2, 起修饰作用

  例:由于附近大多是冲积平原和小山陵,所以山形就显得分外雄伟高大。请说说“分外”一词的表达效果。《巍巍中山陵》

  答:“分外”是“非常、很”的意思,在这里起“强调”作用。说明由于钟山附近大多是冲积平原和小山陵,所以钟山就更显得雄伟高大。

  答题技巧:这类题先解词,然后再说明这类词在句子中的作用,进而分析在句子中的效果。

  3, 词语顺序能否调换

  例:禽流感是随着家禽饲养业的发展而广泛传播的禽类传染病。尽管历来的禽流感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严重损失,但是最近在亚洲爆发的禽流感却仍令人高度关注。目前,人们对禽流感的发生、发展和遏制方法的认识仍待继续深化。

  文章中的“发生”、“发展”、“遏制”三个词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疫情是先“发生”,再“发展”,最后得到“遏制”,这样排序符合人们认识规律(或者说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4小学的语文说明方法有哪些内容

  ①分类说明法:

  把一大类中所包含的事物按其不同的特点分成若干小类,使读者既能了解这一大类事物包括的范围,又能掌握其中各小类的具体内容和特点,读起来觉得头绪清楚、条理分明、容易接受。

  ②举例说明法:

  在说明事物的时候,通过直接介绍往往还觉得不能把内容表达清楚,于是就采取举例的方法。至于所举事例的数目,则要看是否能够说明事理。这是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③引用说明法:

  为了使说明更有说服力,常常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作为依据。

  ④比较说明法:

  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作比较,突出所说明对象的特点,显示彼此的异同。

  ⑤比喻说明法:

  专借事物之间的相似之点,把此事物比作彼事物的方法。借助比喻,可以把某些抽象、复杂的事物道理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⑥定义说明法:

  为了说明某一对象,往往需要开宗明义,首先用准确、简明的语言告诉读者它“是什么”。

  ⑦数字说明法:

  运用数字,是精确地科学地说明对象的一种方法。例如《一次大型泥石流》文中通过几个基本数字,从次数、总量、容量、冲击力几个方面总结了这次大型泥石流的情况。

  ⑧图表说明法:

  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又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的图表(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等)。


相关文章:

1.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方法

2.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万能公式考前必看

3.中小学语文语法知识大全

4.语文课前预习方法

5.小学语文六年级阅读方法及技巧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