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方法

  词语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和重视,这样才能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方法

  词语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和重视,这样才能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在联系课文内容中理解词语含义

  1、联系课文的上下文词句义,直接感知词语意。

  一些词语在出现时,前文后文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意,触手可及,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时,就应放手让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词语。

  2、还要联系一段话中语句间的关系,理解词语。

  语句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虚词,想通过口头释意,有板有眼,唯恐丢字漏字,挂一漏万,则会显得吃力不讨好。最实用的方法应是引导学生读懂前、后句子,挖崛语句间的关系,从而理解词语。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一句中要理解“美丽”,先要弄清“居里夫人的美丽”与“她那执着的科学精神”的关系,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是指“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面庞”。联系上下文语句间关系理解词语还可以先去掉需理解的词语,读懂句子,悟出关系,再说明用这个词语来表示上、下句的层次关系。

  3、联系课文语句所描述故事情节的发展,理解词语。

  这种方法是被理解的词语大多是在记事的课文中,学生往往特别关心故事情节的发展。此时,学生对维持故事的完整性、延续性有强烈欲望。教师可抓住契机,可利用故事发展情节来理解词语。如《一夜的工作》一文中的“浏览”一词,从字典中找解释,理解起来交难。就让学生读句子,回忆自己平时读书书怎样的,遇到自己喜欢的文章独立几遍,不喜欢的文章又是怎么读的,就体会了浏览的意思。、

  二、通过比较理解文中词语

  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因此,运用比较法进行词语教学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法文法。

  1、同义词比较:就是让学生在比较近义词的异同时,仔细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小差别,从而明确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体味词语背后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异词比较:就是不同两个词语之间的比较,形成强烈的对比,很好地品味出文本的情感、突出主人公思想境界。

  三、在情境表演中理解词语

  1、学生情境表演。

  小学生特别喜欢模仿和表演。因此,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这较简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会有更深刻、灵动的效果。有人说:“看到的不易记。听到的容易忘,动手做才能学得会。”此话不假。体验是学生在实际的生活情境中去感知、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而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心灵得到放飞,想象得到展现,创造力得到开发。

  2、教师情境表演。

  教师表演包括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肢体语言。例如教学《老人与海鸥》时,写海鸥扑向老人遗像时,“海鸥飞成了白色的漩涡”一句中的“漩涡”,教师可通过演示使学生理解词义。

  3、多媒体演示。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起到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便于他们准确生动地理解。

  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词语

  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已经接受了大量的信息。有一部分信息已与书面词语建立了对应联系,在生活实际中已理解掌握了这些词语。但更多的信息与书面词语并未建立联系。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这类词语时,教师如果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则可收到最好的效果。

  五、在思考词语的音、形、结构中理解词语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过程,它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每个汉字的音、形、义,加深对词语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次升华,对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六、运用游戏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学词的兴趣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在词语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恰当运用有效的游戏,一定能激发孩子们的识字学词的兴趣,不但能增强识字学词的效果,还能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与素养。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让孩子进行有趣的游戏,既培养儿童的理解力、模仿力、有能培养儿童的表演才能。

  词语教学看起是枯燥的,没有多重形式的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乏味。所以词语教学应渗透在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思维训练和情感熏陶上,真正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字词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强化,还促进了学生其他能力与素养的形成,开拓了思维,培养了语感,激发了兴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从而让字词教学显得情趣盎然。

  2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方法一

  一、积极与上下文相结合,对词语进行理解

  (一)结合上下文词句义,对词语的意思进行直接感知

  在文章中,通过对上下文的阅读和理解,并不难概括和归纳出部分词语的真实内涵,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的同时学会对部分词语的意思进行揣摩,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行解决词语问题。例如,在《将相和》这篇文章中,关于“负荆请罪”这一词语在文章中的意思,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读课文,并找出与“负荆请罪”相关的语料,“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通过这句话学生便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负荆请罪”的意思和用法,这样他们对词语意思进行了直接感知,并达到了理解的目的。再比如,课文《翠鸟》中对“鲜艳”进行了这样的描述:“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教师可以让学生对“鲜艳”一词进行高度的概括和提炼,结合文章内容来理解。如果教师只对课文中的“生词”进行生硬的讲解,学生将很难真正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就更不用说掌握它们的用法了。

  (二)结合前后文语句间的联系,对词语进行理解

  语句之间具有较为复杂的关系,特别是一些虚词,由于其较为抽象,若教师一味地利用字典等工具进行口头的解释,学生将很难对其进行正确的理解,难以达到词语教学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在解决这些比较抽象的词语问题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他们对上下文相关句子进行反复的阅读和理解,并对语句间的联系进行充分的挖掘和思考,以便加深他们对词语的认识和理解。例如,在课文《海滨小城》中有句“人们把街道打扫的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教师引导学生对“甚至”这一词语进行理解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让他们弄懂和理解“甚至”这词语前后短句之间的关系,前文“打扫的十分干净”远没有后句“连一篇落叶也没有”所表示的干净程度深,而且由于干净的效果十分突出而明显,所以在文中使用了“甚至”一词,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便能够对“甚至”这一词语进行深入的理解,并能明白在何种情境中可以使用该词。

  (三)结合上下文句子,感悟故事情节发展

  在记叙文中,教师通常会选择对文中相关故事情节的感悟和叙述来对词语进行讲解。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经验不足,对新鲜的事物和故事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充分抓住学生这种心理,将词汇的讲解穿插到故事叙述中,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例如,在课文《养花》中对“循环”这一词语的理解,教师若是仅仅从字典意思去解释,学生往往很难明白,这时教师可以对课文中这一片段进行叙述,“所以我想借养花来调节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于是,总是写一会而就到院子里看看……然后……然后回……然后再……”,通过这样一直重复重复,学生对“循环”一词有了准确深入的理解。

  二、通过对生活实际进行联系来理解词语

  虽然日常生活中的部分知识和小学语文教学有密切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对某些词语的理解。然而,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的大部分信息并没有真正做到与书面词语相联系。因此,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某些生活化的词语时,教师应该及时进行指导,以便他们将这些词语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加深对词语的理解。比如对于书面词语“乳白”“枣红”“米黄”等进行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牛奶的颜色、所吃枣和小米的颜色,并鼓励学生进行回忆,这样学生就能够明白这些书面词语所代表的颜色究竟是什么样的。另外,对于书面词语“树冠”等这类词,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和幻灯片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呈现,使学生能够对其的形状和特点进行记忆和把握。

  三、开展游戏活动,理解词语

  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善于利用学生这一特点,积极组织和开展游戏活动,并将词语教学贯穿于游戏活动中,将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词语,而且这样的形式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操场上》这一课中,教师除了对词语进行基本的介绍和讲解之外,还可以组织和开展词语归类游戏,帮助学生对所学生词进行归类和认知。教师合理地向学生分配“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这些词语卡片,以同桌两人为一个小组,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对这些词语进行归类,并阐明这样归类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游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这几个词语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学会了从多个角度来理解词语。

  3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方法二

  一、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词语

  小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已经接受了大量的信息。有一部分信息已与书面词语建立了对应联系,在生活实际中已理解掌握了这些词语。但更多的信息与书面词语并未建立联系。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这类词语时,教师如果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则可收到最好的效果。例如“乳白、枣红、米黄”这些词语,可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平日所喝过的牛奶、所吃过的红枣、所见过的小米的颜色而不讲自明;而“山梁、树冠”等词,我们则可通过引导学生看相关的幻灯、图片、实物进行理解。

  二、巧妙运用体态语言,创设语言情境学习词语。

  “在语言情境中学习语言。”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师巧妙地运用体态语言,用机智的即兴表演创设出具体的语言情境,能诱发学生自己要介入语境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学生完成对词语的理解和学习。

  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文,指导学生理解“盯着”,我是这样做的:“瞧,老师正盯着教室天花板!大家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学生马上举手说:“老师在看天花板!”师:“对,‘盯’字里有一个目字旁,说明是用眼睛看的意思。大家再观察,老师是怎样看的?”我再一次盯着天花板,学生又举手了:“老师看得很认真!”“老师看得很专心!”“老师眼睛眨也不眨一下!”这样通过动作演示,化抽象为具体,生动有趣,学生对词语的意思可谓心领神会。

  三、联系上下文感悟词义。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对词语的理解教师要多引导学生在课文具体的语境中去揣摩,能帮助学生攻克以词解词的难点。例如:“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一句中要理解“甚至”,先要弄清“打扫得十分干净”与“连一片落叶都没有”的关系是:后者表前者的程度深,值得一提,非常突出,所以用“甚至”。再比如:“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要理解“”,先要让学生弄清“大家赞叹着,讨论着”和“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的关系是:“大家”是“除他外有反应的其他人”,表示只有他一个没有反应,所以用“”。

  四、巧借多媒体的优势帮助学生理解词语:

  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起到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便于他们准确生动地理解。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秋天的雨》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缤纷”,这个词语比较抽象,但是当我们教学这一段时,可以适时出现“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美丽的菊花……”,孩子们惊喜的目光、张大的嘴巴、啧啧的赞叹声,不正告诉我们:他们已经知道“五彩缤纷”是什么意思了。这时,你只要叫他们认真想一想:这么美的景色,这么多的颜色,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哪个词呢?在孩子们不约而同喊出的词里一定会有“五彩缤纷”。

  又如象形字的教学,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把其演变过程简单明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教学“日”时,屏幕上首先出现一个火红的圆圆的太阳,随着鼠标的控制,那圆圆的红太阳就演变成了一个色彩鲜艳的“日”字。学生的识字兴趣被激发了,这一由形象到抽象的变化,使原本抽象的汉字变得具体可感。而会意字教学,利用课件提供丰富的图景,学生只需看看画面,对字义就能意会,无需教师多讲。如教“笔”字,屏幕上先出现一支毛笔,上面是竹竿,下面是笔毫,学生很清楚地看到竹竿变成“竹”,笔毫变成了“毛”字,他们明白了为什么“笔”是竹字头和毛字组成,并牢牢记住了“笔”的字形。

  4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方法三

  一、想象拓展:让词语呈现具体形象的画面

  不少词语的喻义抽象,就事论事地讲述,学生则难以理解。而这些词语,既有形象的原型,又有形象的延伸。对此,可从它的形象原型入手,让学生对词的本义有清晰的理解;再由它的形象延伸着力,让学生对词语的喻义有真切的理解。这样,词义就能以形象贮存于学生的语言仓库,一旦生活中有类似画面,学生就能自如地用这些词语进行画面的描述;一旦阅读中有相关词语,学生就能自主地用这些画面进行词义的演绎。如:“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苏教版第9册《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对句中的“崎岖和坎坷”,教师就要进行引导。

  对“崎岖”“坎坷”的本义,学生一般不难理解,但比喻义就不那么容易。如简单地讲解,学生或许也能理解,但这难以把它化为学生的活的库存。上述案例中,教者先引导由“崎岖和坎坷”的本义想象开去,借助形象理解“崎岖和坎坷”,以及它对行人和车辆带来的困难。此后,又引导联系课文内容,借助具体画面理解。这样,人生的“崎岖和坎坷”就变成了具体的形象,借助这些形象,学生就能真切地感受到谈迁“永不言败”、“百折不挠”的精神。

  二、运用比较法,理解词语

  叶圣陶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因此,运用比较法进行词语教学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⑴近义词比较。就是让学生在比较近义词的异同时,仔细分辨它们之间的细小差别,从而明确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体味词语背后作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⑵异词比较。就是不同两个词语之间的比较,形成强烈的对比,很好地品味出文本的情感、突出主人公思想境界;

  ⑶同词异义。指同时一个词,用在不同的句子中所表示的意义不同。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中“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一句,其中的“才”是表示战友焦急、痛苦的心情,而“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一句中的“才?”则是表示时间短。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对比琢磨加以理解,从而知道作者因心境不同,运用相同的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也不相同。这样,可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中心的把握上来。

  三、演示法,理解词语

  首先,学生演示。有人说:“儿童是天生的演员。”的确,小学生特别喜欢模仿和表演。因此,借助有效的表演,可以使学生获得亲身体验,通过形象的动作神态理解抽象的词语含义,这较简单的“说教”或借助工具书会有更深刻、灵动的效果。其次,教师演示。教师演示包括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肢体语言。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写水“渐渐地升高”一句中的“渐渐地”,教师可通过演示使学生理解词义。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小石子往装有半瓶水的瓶子里一粒一粒地扔下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面的变化。

  当学生看到瓶子里水面逐渐升高的情景时,教师稍加点拨,学生马上就会领悟到“渐渐地”的意思。最后,多媒体演示。使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意境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可以起到变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便于他们准确生动地理解。如在教学会意字“笔”时,屏幕上先出现一支毛笔,上面是竹竿,下面是笔毫,学生很清楚地看到竹竿变成“竹”,笔毫变成了“毛”字,他们明白了为什么“笔”是竹字头和毛字组成,并牢牢记住了“笔”的字形。

  四、指导学生学会两种基本的思维方法

  一种直接析词法。这是一种直接分析某一特定词语的表达作用的思维方法。文章中的词语和词典里的词语不完全相同,文章的语言环境会使一个词的意义更加具体化,因此,指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必须注意两点:⑴明确词语本身的词性词义;⑵了解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前者要求从语义方面具体了解词语的词性词义,不明确词语本身的词性词义,其准确性的理解便难以落到实处。后者要求遵循“词不离句”的析词原则,从语境方面总体把握该词所在的句子用于说明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忽略语境的就词论词,往往会迷失析词的方向,引起架空分析甚至曲解。或从词义着手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或从语境着手结合词义进行分析,一句话,只有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分析,才是正确的理解方法。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