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答题技巧

“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古诗出现率很高的考点,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诗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答题技巧,希望大家喜欢!

古诗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答题技巧

此考点有两个走向,一是考查同学们对诗歌内容的把握,主要体现在人、事、地、时等细节性要素上;二是考查对作者情感、观点的理解。就历年全国课标卷的出题风格看,前者涉及极少,重点还是后者。其有代表性的题干为:

①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北京卷)

②诗中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全国课标卷Ⅰ)

③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天津卷)

④下阙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江苏卷)

分析 从设题的形式上看,除开北京卷以一道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外,其他7道小题都是用主观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态度的评价。

从设题特点看,有2套卷(全国卷Ⅲ和北京卷)要求同学们用比较阅读的方式找出两诗情感上的差异;有2套卷(全国卷Ⅰ和天津卷)借用“炼字”、用典等形式考查作者的情感;还有3套卷很直接,要求同学们分析指定范围内的诗句所蕴藏的情感,如江苏卷。

那么,怎样解答此类题?

首先要把教材中的诗歌鉴赏方法学活用活。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介绍了若干种诗歌鉴赏方法,如: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缘景明情。命题人希望同学们把这些方法学活用活,所以出题时会从诗人及注释、题目及诗眼、起句或结句、关键意象等要素入手。天津卷就抓住了一个诗眼性的字——“闲”,要求同学们鉴赏,全国卷Ⅲ考查同学们有没有关注到诗下注释。

其次要挖出题目中隐含的要求。题目中隐含的要求包括:答题范围要求、答题形式要求、答题指向要求。范围上的要求通常用以下关键词呈现:首联、颔联、颈联,上阙、下阙,起句、结句。形式上的要求分为“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和“分点概括”两种。山东卷就要求同学们“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做此类题,如果没有结合作品,会失掉一半分数。指向上的要求比较多样化,例如,同为比较阅读,全国课标卷Ⅲ要求同学们找出两者的不同,但北京卷要求同学们找出两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三,要清楚命题真正的意图。天津卷以“炼字”的形式考查诗人的情感,迷惑性很强,同学们有可能丢开真正的方向转头去答“闲”字的字面义、在诗中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与表达技巧结合来考情感,例如全国课标卷Ⅰ考查“结尾处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何种情感”。

例题 阅读王维的《登裴秀才迪小台》,回答: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考生答案 “闲”,清净、悠闲;“闲”是全文的诗眼,点出了秋原的特点。

分析 “如何理解”指向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内涵,即情感与内容层面,并非指向表达技巧层面。得1分。

示例 “闲”,即清净悠闲,点出闲景、闲人、闲心,写出了环境之美、闲适之情。

点拨 先答出字面义,再从抒情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是借景抒情,因此从景物的特征分析为“闲景”,进而分析表达的情感为“闲心”和“闲情”。

从上例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要想读懂诗歌,除了学活用活各种方法外,还要关注“一联,一句之美;一字一词之妙”,注意结尾处的“以景言情”之句。上例中的“闲”字就是考查“一字之妙”;结尾句多用卒章显志之法,山东卷《水仙子·舟中》的结句“一笑琅然”就考结尾句,同学们若是不能注意到结局的妙处,必定会失分。

归纳 读懂诗歌还要会答题。同学们要学会以下答题技巧:

细致。要看清答题要求,答题范围、答题方向、答题形式,三者均要关注。比如答题形式,若没有明说“简要概括”就一定要结合具体诗句作答,否则失分惨重。同学们还要细心地打量分值,根据分值灵活判断答题点数量。如全国卷Ⅰ考查末句典故中的情感,赋分5分。此处必定有两个得分点,只答一种情感肯定是不能得全分的。

清晰。命题者还希望看到同学们条分缕析的思维流程,同学们一定要分条陈述,用序号、分号标明答题层次的起止。

明辨。有些考题把几个考点综合在一起,迷惑性很强,同学们要分辨清楚答题指向。如例题中对“闲”字的理解,是用“炼字”的形式考情感。同学们应把综合性强的题目做个归纳整理,更应该分清古代诗歌鉴赏的每一个考点通常会设什么样的题干。本考点通常会考的题干,在此文的“考题分析”中已归纳,此处不再赘述。

[练 习]

1. 阅读李商隐①的《桂林道中作》(原诗见本期P7页),回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2. 阅读曹翰①的《内宴奉诏作》,回答: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示 例]

1. 表达了客居异乡的寂寞孤独和思念故乡的感情(2分,若答“怀才不遇”,可酌情给分)“无秋色”“有暮晕”隐含着一丝客居异乡的愁绪,“空余”“独归”等表现了难以排解的孤独寂寞之感。(2分)尾联“西北望”“鹧鸪飞”则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2分)

2. 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提高学习的效率方法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所有的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逐步缩短所用的时间,不久你就会发现,以前一小时都完不成的作业,四十分钟就可以完成了。

2、不要在学习的同时干其他事或想其他事。一心不能二用的道理谁都明白,可还是有许多同学在边学习边听音乐。或许你会说听音乐是放松神经的好办法,那么你尽可以专心的学习一小时后全身放松地听一刻钟音乐,这样比带着耳机做功课的效果好多了。

3、不要整个晚上都复习同一门功课。这样做非但容易疲劳,而且效果也很差。每晚安排复习两三门功课,情况要好多了。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呢?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劳逸结合。学习效率的提高最需要的是清醒敏捷的头脑,所以适当的休息,不仅仅是有好处的,更是必要的,是提高各项学习效率的基础。

那么上课时的听课效率如何提高呢?

课前要有一定的预习,这是必要的,不过预习比较粗略,无非是走马观花地看一下课本,这样课本上讲的内容、重点大致在心里有个谱了,听起课来就比较有针对性。预习时,不必搞得太细,如果过细一是浪费时间,二是上课时未免会有些松懈,有时反而忽略了最有用的东西。

上课期间还有一个时间分配的问题,老师讲有些很熟悉的东西时,可以适当地放松一下。

另外,记笔记有时也会妨碍课堂听课效率,有时一节课就忙着抄笔记了,这样做,有时会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但这并不等于说可以不抄笔记,不抄笔记是不行的,人人都会遗忘,有了笔记,复习时才有基础,有时老师讲得很多,在黑板上记得也很多,但并不需要全记,要记一些书上没有的定理定律,典型例题与典型解法,这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去记的东西。否则见啥记啥,势必影响课上听课的效率,得不偿失。除了十分重要的内容以外,课堂上不必记很详细的笔记。如果课堂上忙于记笔记,听课的效率一定不高,况且你也不能保证课后一定会去看笔记。课堂上所做的主要工作应当是把老师的讲课消化吸收,适当做一些简要的笔记。

学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自己学习效率呢?

一、要自信。很多的科学研究都证明,人的潜力是很大的,但大多数人并没有有效地开发这种潜力,这其中,人的自信力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无论何时何地,你做任何事情,有了这种自信力,你就有了一种必胜的信念,而且能使你很快就摆脱失败的阴影。相反,一个人如果失掉了自信,那他就会一事无成,而且很容易陷入永远的自卑之中。

二、学会用心。要自信。选“好题”,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分门别类。


评价古诗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答题技巧相关文章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相关文章